第140章 鹽井之事
重生諸葛瞻之三興大漢 作者:夏寒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等到第二天,一行人浩浩蕩蕩地帶著東西過來了。
“啟稟大人,東西已備好!”,鹽官恭敬地稟告。
諸葛瞻點點頭,隨即開始發布命令:“製作木架,立大盆於井口之上,倒水於木盆中,讓水通過木盆地步的細孔滴下去,就像雨滴那樣的大小,如此便可以模擬下雨的效果,壓住井中陰氣。”
在場幾人聞言頓時眼前一亮,這的確是一個好辦法啊!
“大人思慮周全!”,鹽官讚了一句,立刻安排人開始搭起木盆。隨即便引流了山上的河水,倒入盆中,眼見著水也開始像下雨一樣滴了下去,大家心中也稍稍放心了下來,有這個巧妙的辦法,鹽井的開采應該能很快恢複了。
等過了兩個時辰之後,諸葛瞻問向一旁的鹽工:“現在的話是不是底下能夠下人了?”
鹽工想了想,謹慎道:“應該可以了,兩個時辰的雨滴應該能壓住陰氣一時半刻。”
“好!本官親自下井試試,一刻鍾後拉我上來,若我無虞,諸位便可著手準備修繕!”
鹽官大驚:“大人不可!井中陰氣濃鬱,您怎能孤身犯險!”
一旁的鹽工也勸道:“大人,兩個時辰雖然不短,但是井下情形,目下無人知曉,不如讓我等草民下井一探究竟......”
諸葛瞻搖搖頭:“無妨,鹽井之下吉兇難測,諸位鹽工雖是庶民之身,但哪一個不是為我大漢竭盡心力,我諸葛瞻為大家略盡綿力,有何不可。此事無需再議,鹽官,幫我準備!”
眾人無奈,於是隻得幫助諸葛瞻下井探查,幾個鹽工緊緊抓著繩子,生怕出意外,焦急等待著時間到達。
“一刻鍾到了!”,鹽官急道,隨即向著鹽井中喊道:“騎都尉大人!一刻鍾到了!”
一旁拉著繩子的鹽工,也立刻用力拉了一下繩子,不多時,繩子另一端也有了迴應。大家總算放下心來,趕緊將諸葛瞻拉了上來。
“唿!”,諸葛瞻一身水汽,笑著說道,“井下陰氣似乎已經消散不少,諸位明日便可以開工了,鹽官,你將要更換的木料準備妥當,開始幾天,每天下工時間不得超過兩個時辰。鹽井內壁的支撐木完成更換之後,再慢慢恢複正常!”
鹽官立刻拱手:“請您放心!鹽井之事,下官一定處理好。”
一旁鹽工不禁讚道:“小侯爺不愧是諸葛丞相之子,極盡巧思,愛民如子,我川蜀之地能有您這父子倆,真乃是我們的福氣啊!”,這話一出,其他人也是紛紛讚同。
“唉,諸位謬讚了,我諸葛瞻借父之名,多少有些名過其實,不過是勤能補拙罷了。蒙諸位看重,實在是不敢當。”諸葛瞻還是迴了一禮,“諸位,過幾日,本官還要迴江陽處置大局,李球將軍會代替本官留在這裏,諸位如有疑難,可以找他和周縣丞。”
“騎都尉百忙之中,親自前來漢安縣解我等燃眉之急,我等漢安官民皆銘記於心。”,鹽官先帶頭謝過。
“是啊,大人,要不是您親自來,隻怕我們命都沒有了,誰還有心情在這裏擺弄鹽礦鹽井。”,幾個鹽工也是隨聲附和道。其中一人又笑道:“大人,辛苦您了,祝您升官發財!長命百歲!”
旁邊一個年長一些的鹽工拍了他一下:“你這小娃,又不是拜壽,整這出!”
“嗬嗬,無妨,諸位好意,諸葛瞻心領了便是。鹽官,讓大家分為六組,兩個時辰換一班,保證這‘下雨’的水盆不要停歇。”
“是!”
諸葛瞻點點頭,便轉身離去,解決了一個大事,他心中也輕鬆不少。
迴到縣中,羅憲領來一個人,諸葛瞻定睛一看,大驚:“李鬆?你來這裏幹什麽?”
“嘿!公子,你這話問的!還能幹什麽,當然是公主殿下擔心您啊!快入秋了,她還有快兩個月就要臨產了,她讓我給您送兩件衣服過來。”,李鬆在諸葛瞻麵前也已經比較放鬆了,“看這情形估計您也趕不上她生產吧,她叫我來特地囑咐你,陛下已經將她接進宮中養護,產婆、婢女都已經準備好了,不要擔心她。”
“唉。”,諸葛瞻也是心中有愧。歎了口氣,“嗯,我知道了,你迴去吧……”
“迴去什麽?殿下要我到這裏陪著你,一定要保證你平安迴去。”,李鬆嗬嗬一笑,“唉,別想轟走我,公主殿下給我下的可是死命令。”
“好吧,不過待在這裏,就老實一些,不要胡鬧。”,諸葛瞻倒也不介意,“不過你也挺厲害,居然也敢自己到漢安這邊來?”
“嗬嗬,就這山路比我們當年南中那邊的還是好走不少,對我可沒什麽難度。”,李鬆很是自豪。
“我這幾個月一直沒有什麽空閑給你打聽毛炅的事情,你自己有嚐試找過嗎?”,諸葛瞻笑著問道。
“唉……”,說道這個事情,李鬆的情緒明顯低落了不少,搖頭道,“還沒有消息,父親那邊也聯係過毛家,但也沒有什麽消息,也不知道他到底被賣到哪裏去了。”
諸葛瞻也不再說話,拍了拍他,以表安慰。
接下來的五天,諸葛瞻與羅憲帶著百姓們開始了清理田地淤泥、進山狩獵的工作,大概也給周吉大概梳理好了流程。並且好消息是,河道已經初步清了出來,可以勉強通過一艘船來進行水路運輸了。
諸葛瞻見狀,於是也決定返程,給李球也做了不少交代之後,幾個人便帶著幾天的幹糧,在傍晚時分悄悄打馬離開了漢安縣。
“怎麽不大大方方的離開?是怕百姓給你來個挽留?”,羅憲有些開起了玩笑。
“大大方方來,安安靜靜走,咱們這些當官的,不要太打擾百姓,就是對他們好了。”,諸葛瞻也有些感慨,“漢安縣雖然受災嚴重,但老百姓還是相信朝廷不會拋棄他們,不然也不會這麽快就安定下來。”
一旁的李鬆也說道:“我曾聽先聖說過,為官者,正身而令可下,當年的諸葛丞相、如今的蔣大司馬還有您騎都尉,無一不是明綱紀,正法度的好官,大家也是因此才願意相信你們吧。”
羅憲點點頭:“小李鬆說的很對,圓不失規,方不失矩,本不失末,則萬事可成。”
“啟稟大人,東西已備好!”,鹽官恭敬地稟告。
諸葛瞻點點頭,隨即開始發布命令:“製作木架,立大盆於井口之上,倒水於木盆中,讓水通過木盆地步的細孔滴下去,就像雨滴那樣的大小,如此便可以模擬下雨的效果,壓住井中陰氣。”
在場幾人聞言頓時眼前一亮,這的確是一個好辦法啊!
“大人思慮周全!”,鹽官讚了一句,立刻安排人開始搭起木盆。隨即便引流了山上的河水,倒入盆中,眼見著水也開始像下雨一樣滴了下去,大家心中也稍稍放心了下來,有這個巧妙的辦法,鹽井的開采應該能很快恢複了。
等過了兩個時辰之後,諸葛瞻問向一旁的鹽工:“現在的話是不是底下能夠下人了?”
鹽工想了想,謹慎道:“應該可以了,兩個時辰的雨滴應該能壓住陰氣一時半刻。”
“好!本官親自下井試試,一刻鍾後拉我上來,若我無虞,諸位便可著手準備修繕!”
鹽官大驚:“大人不可!井中陰氣濃鬱,您怎能孤身犯險!”
一旁的鹽工也勸道:“大人,兩個時辰雖然不短,但是井下情形,目下無人知曉,不如讓我等草民下井一探究竟......”
諸葛瞻搖搖頭:“無妨,鹽井之下吉兇難測,諸位鹽工雖是庶民之身,但哪一個不是為我大漢竭盡心力,我諸葛瞻為大家略盡綿力,有何不可。此事無需再議,鹽官,幫我準備!”
眾人無奈,於是隻得幫助諸葛瞻下井探查,幾個鹽工緊緊抓著繩子,生怕出意外,焦急等待著時間到達。
“一刻鍾到了!”,鹽官急道,隨即向著鹽井中喊道:“騎都尉大人!一刻鍾到了!”
一旁拉著繩子的鹽工,也立刻用力拉了一下繩子,不多時,繩子另一端也有了迴應。大家總算放下心來,趕緊將諸葛瞻拉了上來。
“唿!”,諸葛瞻一身水汽,笑著說道,“井下陰氣似乎已經消散不少,諸位明日便可以開工了,鹽官,你將要更換的木料準備妥當,開始幾天,每天下工時間不得超過兩個時辰。鹽井內壁的支撐木完成更換之後,再慢慢恢複正常!”
鹽官立刻拱手:“請您放心!鹽井之事,下官一定處理好。”
一旁鹽工不禁讚道:“小侯爺不愧是諸葛丞相之子,極盡巧思,愛民如子,我川蜀之地能有您這父子倆,真乃是我們的福氣啊!”,這話一出,其他人也是紛紛讚同。
“唉,諸位謬讚了,我諸葛瞻借父之名,多少有些名過其實,不過是勤能補拙罷了。蒙諸位看重,實在是不敢當。”諸葛瞻還是迴了一禮,“諸位,過幾日,本官還要迴江陽處置大局,李球將軍會代替本官留在這裏,諸位如有疑難,可以找他和周縣丞。”
“騎都尉百忙之中,親自前來漢安縣解我等燃眉之急,我等漢安官民皆銘記於心。”,鹽官先帶頭謝過。
“是啊,大人,要不是您親自來,隻怕我們命都沒有了,誰還有心情在這裏擺弄鹽礦鹽井。”,幾個鹽工也是隨聲附和道。其中一人又笑道:“大人,辛苦您了,祝您升官發財!長命百歲!”
旁邊一個年長一些的鹽工拍了他一下:“你這小娃,又不是拜壽,整這出!”
“嗬嗬,無妨,諸位好意,諸葛瞻心領了便是。鹽官,讓大家分為六組,兩個時辰換一班,保證這‘下雨’的水盆不要停歇。”
“是!”
諸葛瞻點點頭,便轉身離去,解決了一個大事,他心中也輕鬆不少。
迴到縣中,羅憲領來一個人,諸葛瞻定睛一看,大驚:“李鬆?你來這裏幹什麽?”
“嘿!公子,你這話問的!還能幹什麽,當然是公主殿下擔心您啊!快入秋了,她還有快兩個月就要臨產了,她讓我給您送兩件衣服過來。”,李鬆在諸葛瞻麵前也已經比較放鬆了,“看這情形估計您也趕不上她生產吧,她叫我來特地囑咐你,陛下已經將她接進宮中養護,產婆、婢女都已經準備好了,不要擔心她。”
“唉。”,諸葛瞻也是心中有愧。歎了口氣,“嗯,我知道了,你迴去吧……”
“迴去什麽?殿下要我到這裏陪著你,一定要保證你平安迴去。”,李鬆嗬嗬一笑,“唉,別想轟走我,公主殿下給我下的可是死命令。”
“好吧,不過待在這裏,就老實一些,不要胡鬧。”,諸葛瞻倒也不介意,“不過你也挺厲害,居然也敢自己到漢安這邊來?”
“嗬嗬,就這山路比我們當年南中那邊的還是好走不少,對我可沒什麽難度。”,李鬆很是自豪。
“我這幾個月一直沒有什麽空閑給你打聽毛炅的事情,你自己有嚐試找過嗎?”,諸葛瞻笑著問道。
“唉……”,說道這個事情,李鬆的情緒明顯低落了不少,搖頭道,“還沒有消息,父親那邊也聯係過毛家,但也沒有什麽消息,也不知道他到底被賣到哪裏去了。”
諸葛瞻也不再說話,拍了拍他,以表安慰。
接下來的五天,諸葛瞻與羅憲帶著百姓們開始了清理田地淤泥、進山狩獵的工作,大概也給周吉大概梳理好了流程。並且好消息是,河道已經初步清了出來,可以勉強通過一艘船來進行水路運輸了。
諸葛瞻見狀,於是也決定返程,給李球也做了不少交代之後,幾個人便帶著幾天的幹糧,在傍晚時分悄悄打馬離開了漢安縣。
“怎麽不大大方方的離開?是怕百姓給你來個挽留?”,羅憲有些開起了玩笑。
“大大方方來,安安靜靜走,咱們這些當官的,不要太打擾百姓,就是對他們好了。”,諸葛瞻也有些感慨,“漢安縣雖然受災嚴重,但老百姓還是相信朝廷不會拋棄他們,不然也不會這麽快就安定下來。”
一旁的李鬆也說道:“我曾聽先聖說過,為官者,正身而令可下,當年的諸葛丞相、如今的蔣大司馬還有您騎都尉,無一不是明綱紀,正法度的好官,大家也是因此才願意相信你們吧。”
羅憲點點頭:“小李鬆說的很對,圓不失規,方不失矩,本不失末,則萬事可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