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滿載而歸
重生諸葛瞻之三興大漢 作者:夏寒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二日,諸葛瞻緩緩醒來,一行人可是都鬆了一口氣。
王含最著急,趕緊道:“思遠,你可嚇死我了!”
諸葛瞻雖然臉色還是比較差,但也算能說話了,笑著看向爨穀問道:“爨校尉,咱們贏了?”
爨穀點頭:“贏是贏了,不過……”,他將赤其主動認輸的事情詳細說了一遍。
“我想見見他。”,諸葛瞻聞言微微有些意外。
爨穀猶豫了一下,還是點點頭,走了出去,不一會兒,就將赤其帶了進來。
“爨校尉,辛苦你在外麵守著,我有些事情想單獨問問赤其首領。”
等到爨穀出去之後,赤其首領先開了話匣子:“我輸了比試,按照約定任你處置了。”
“不著急,赤其首領,我想問一下,你之前說隻是聽說過我父親的名字,可我總覺得你應該是見過我父親的麵吧?不知可否實言相告?”,諸葛瞻問的很誠懇。
“嗯……”,赤其沉默了一會兒,點了點頭,“小將軍確實聰明,不錯,我曾經見過諸葛丞相,並且受過他的活命之恩。”
“先父並未來過汶山,不知道赤其首領是何時遇到先父的。”
“小將軍可能不清楚,我並不是汶山本地的羌人,而是湟中那邊的羌人,原名叫亦無幾,令尊第一次北伐隴西的時候,我隨著徹裏吉王和越吉將軍響應魏國將軍郭淮的號召,出兵進攻你們漢軍側翼,沒想到我們的部隊被諸葛丞相略施小計,打的落花流水。”,赤其迴想起來那個場景,也是搖頭苦笑,“越吉將軍喪命,我們和雅丹將軍一起被俘,但諸葛丞相沒有怪罪我們,還給我們發了糧食,讓我們迴去,唉……後來徹裏吉王死了之後,我部大亂,在下也就逃到了汶山居住,後麵也因為有些本領,被推舉為赤壠部首領,改成了赤其這個名字。”
“原來如此……”,諸葛瞻點點頭,“昨日我聽到於巴首領提到的姚柯迴,這又是怎麽迴事?”
“他也是湟中羌人的首領,上個月突然對我說,要聯合我一起奪迴湔氐等地。還說於巴聯合漢人要圖謀我部族的領地。”
“所以你就同意了?”
赤其笑了笑:“小將軍,雖然我並不相信他,但保險起見,我也是要親自來看看。”
諸葛瞻歎了口氣:“若是如此,昨天其實大家都可以坐下來好好談談的。”
赤其卻說道:“赤壠部族對漢人的防備心理也是比較嚴重的,你們昨天要連輸兩場的話,我的部下對你們可就不會那麽言聽計從了。”,隨即也放鬆了下來,“小將軍打算怎麽處置我?”
諸葛瞻看了看他,突然說道:“我打算帶你迴成都麵見陛下,不知道,你可願意?”
赤其抬起了眉毛看著他,思考了一會兒,小心地問道:“是以什麽身份前去?”
諸葛瞻也笑了,說道:“赤壠部首領,向大漢皇帝陛下朝貢。”
赤其聞言一愣,接著便是一拜:“多謝小將軍寬宏大量。”
諸葛瞻倒是不在意:“不必如此,開通互市對於我們漢羌兩方也都是有利的,何況比武較量,你們也是點到即止了,並沒有刻意要傷害我的意思,何必如此?”
“赤其首領、騎都尉!”,王含急匆匆走了進來,“抱歉打擾了,不過外麵赤斡找爨穀打架……是不是去攔一下比較好?”
赤其聞言大驚:“這小子,如此魯莽,我立刻去處理一下,小將軍好好休息!”,隨即趕緊跑了出去。王含看了看他這樣子,好奇道:“思遠,你怎麽說服他這個莽夫的?”
“我什麽都沒做,先父於他有恩,所以他歸服了。”
王含詫異了一下,不禁搖搖頭:“還得是丞相,仙逝已經十年,餘威震於殊俗啊。”
隨著赤其對漢朝使者的態度轉為友善,王嗣與兩個部族互市的規劃已經基本敲定,赤其和於巴也帶著一些毛皮、藥草還有精壯的奴隸,出發前往成都,在薑維接應到他們之後,到了十二月下旬,終於迴到了成都。
劉禪見到了前來朝貢的赤其和於巴,也是十分高興,於是下詔加封兩人為左右都尉,加封都亭侯,仍然統領原來部署,同時根據王嗣、諸葛瞻的建議,在汶江縣建立互市點,疏浚河道漕運,一應事宜交由王嗣全權處理。
送來的兩百多名羌人奴隸,在薑維建議和劉禪特許之後,免除賤籍,編入軍中效力。
隨著時間來到了延熙七年正月,漢中軍報終於快馬地來到了成都:十萬魏軍的大規模集結在了關中,曹爽到達了長安,聚集兵將準備進攻蜀地。
劉禪召集費禕、董允、諸葛瞻、薑維等人商討之後,先派人前往漢中傳令蔣琬和王平等人守住,費禕前往漢壽帶領三萬援軍出發救援,諸葛瞻和薑維帶領三千部隊,先行出發。
“皇姐,諸葛兄長這次出征,什麽時候迴來啊?”看著城外的部隊遠去,一旁一個奶聲奶氣的男孩子聲音問道。
挺著大肚子的劉雁看著正在好奇的劉諶,笑道:“諶弟,你姐夫這次出去要幾個月了,等他迴來,時間會比較長,要好幾個月。”
劉諶突然問道:“太子哥哥一直也說要去,但是怎麽不在軍隊行伍中?”
劉雁繼續迴答:“太子乃國之儲君,不可輕易犯險,所以是不能隨便跟著軍隊走的。”
而姐弟兩個不知道的是,喜好武事的劉璿,正在與他的父親進行著非常“和平”的交流。
“父皇!此番抗擊曹魏的大戰,孩兒身為儲君,當以身作則!到前線親自督軍,振奮士氣!”,劉璿說的慷慨激昂。
劉禪可沒理他:“知子莫如父,要說你那騎射功夫應該還有兩下子,可戰場那個地方,可不是你這種未經世事的娃娃去的。”
“騎都尉比我還小三歲,未滿二十,為什麽他可以去!”,劉璿十分不服氣。
“嗬!你跟他比?他十歲就上書實邊屯田,十四歲越嶲殺敵,你雖然比他大一點,但好像比不過他吧?”,劉禪不禁有些無語。
“父皇!怎麽能如此小覷兒臣!兒臣是昭烈皇帝的血脈,如何上不得戰場!”,劉璿急眼了,“父皇不讓兒臣去,兒臣自己單槍匹馬也要去!”
“胡鬧!”,劉禪一拍桌子,“你身為太子,若是擅自到了前線,那前線將士要禦敵還是要給你做護衛?大司馬他們是不是還要聽你指揮!”
“父皇!”
“你記住,你是儲君!是太子,未來的皇帝!先帝當年經常上陣搏殺,那也是因為亂世的需要。可皇帝與太子一旦親臨一線,帶來的隱患比優勢也是隻多不少的。現在國家有那麽多的將才,你就不要去前方湊熱鬧了。退下吧!”,劉禪揮了揮手。
劉璿有些不甘,但也隻好退了下去。
王含最著急,趕緊道:“思遠,你可嚇死我了!”
諸葛瞻雖然臉色還是比較差,但也算能說話了,笑著看向爨穀問道:“爨校尉,咱們贏了?”
爨穀點頭:“贏是贏了,不過……”,他將赤其主動認輸的事情詳細說了一遍。
“我想見見他。”,諸葛瞻聞言微微有些意外。
爨穀猶豫了一下,還是點點頭,走了出去,不一會兒,就將赤其帶了進來。
“爨校尉,辛苦你在外麵守著,我有些事情想單獨問問赤其首領。”
等到爨穀出去之後,赤其首領先開了話匣子:“我輸了比試,按照約定任你處置了。”
“不著急,赤其首領,我想問一下,你之前說隻是聽說過我父親的名字,可我總覺得你應該是見過我父親的麵吧?不知可否實言相告?”,諸葛瞻問的很誠懇。
“嗯……”,赤其沉默了一會兒,點了點頭,“小將軍確實聰明,不錯,我曾經見過諸葛丞相,並且受過他的活命之恩。”
“先父並未來過汶山,不知道赤其首領是何時遇到先父的。”
“小將軍可能不清楚,我並不是汶山本地的羌人,而是湟中那邊的羌人,原名叫亦無幾,令尊第一次北伐隴西的時候,我隨著徹裏吉王和越吉將軍響應魏國將軍郭淮的號召,出兵進攻你們漢軍側翼,沒想到我們的部隊被諸葛丞相略施小計,打的落花流水。”,赤其迴想起來那個場景,也是搖頭苦笑,“越吉將軍喪命,我們和雅丹將軍一起被俘,但諸葛丞相沒有怪罪我們,還給我們發了糧食,讓我們迴去,唉……後來徹裏吉王死了之後,我部大亂,在下也就逃到了汶山居住,後麵也因為有些本領,被推舉為赤壠部首領,改成了赤其這個名字。”
“原來如此……”,諸葛瞻點點頭,“昨日我聽到於巴首領提到的姚柯迴,這又是怎麽迴事?”
“他也是湟中羌人的首領,上個月突然對我說,要聯合我一起奪迴湔氐等地。還說於巴聯合漢人要圖謀我部族的領地。”
“所以你就同意了?”
赤其笑了笑:“小將軍,雖然我並不相信他,但保險起見,我也是要親自來看看。”
諸葛瞻歎了口氣:“若是如此,昨天其實大家都可以坐下來好好談談的。”
赤其卻說道:“赤壠部族對漢人的防備心理也是比較嚴重的,你們昨天要連輸兩場的話,我的部下對你們可就不會那麽言聽計從了。”,隨即也放鬆了下來,“小將軍打算怎麽處置我?”
諸葛瞻看了看他,突然說道:“我打算帶你迴成都麵見陛下,不知道,你可願意?”
赤其抬起了眉毛看著他,思考了一會兒,小心地問道:“是以什麽身份前去?”
諸葛瞻也笑了,說道:“赤壠部首領,向大漢皇帝陛下朝貢。”
赤其聞言一愣,接著便是一拜:“多謝小將軍寬宏大量。”
諸葛瞻倒是不在意:“不必如此,開通互市對於我們漢羌兩方也都是有利的,何況比武較量,你們也是點到即止了,並沒有刻意要傷害我的意思,何必如此?”
“赤其首領、騎都尉!”,王含急匆匆走了進來,“抱歉打擾了,不過外麵赤斡找爨穀打架……是不是去攔一下比較好?”
赤其聞言大驚:“這小子,如此魯莽,我立刻去處理一下,小將軍好好休息!”,隨即趕緊跑了出去。王含看了看他這樣子,好奇道:“思遠,你怎麽說服他這個莽夫的?”
“我什麽都沒做,先父於他有恩,所以他歸服了。”
王含詫異了一下,不禁搖搖頭:“還得是丞相,仙逝已經十年,餘威震於殊俗啊。”
隨著赤其對漢朝使者的態度轉為友善,王嗣與兩個部族互市的規劃已經基本敲定,赤其和於巴也帶著一些毛皮、藥草還有精壯的奴隸,出發前往成都,在薑維接應到他們之後,到了十二月下旬,終於迴到了成都。
劉禪見到了前來朝貢的赤其和於巴,也是十分高興,於是下詔加封兩人為左右都尉,加封都亭侯,仍然統領原來部署,同時根據王嗣、諸葛瞻的建議,在汶江縣建立互市點,疏浚河道漕運,一應事宜交由王嗣全權處理。
送來的兩百多名羌人奴隸,在薑維建議和劉禪特許之後,免除賤籍,編入軍中效力。
隨著時間來到了延熙七年正月,漢中軍報終於快馬地來到了成都:十萬魏軍的大規模集結在了關中,曹爽到達了長安,聚集兵將準備進攻蜀地。
劉禪召集費禕、董允、諸葛瞻、薑維等人商討之後,先派人前往漢中傳令蔣琬和王平等人守住,費禕前往漢壽帶領三萬援軍出發救援,諸葛瞻和薑維帶領三千部隊,先行出發。
“皇姐,諸葛兄長這次出征,什麽時候迴來啊?”看著城外的部隊遠去,一旁一個奶聲奶氣的男孩子聲音問道。
挺著大肚子的劉雁看著正在好奇的劉諶,笑道:“諶弟,你姐夫這次出去要幾個月了,等他迴來,時間會比較長,要好幾個月。”
劉諶突然問道:“太子哥哥一直也說要去,但是怎麽不在軍隊行伍中?”
劉雁繼續迴答:“太子乃國之儲君,不可輕易犯險,所以是不能隨便跟著軍隊走的。”
而姐弟兩個不知道的是,喜好武事的劉璿,正在與他的父親進行著非常“和平”的交流。
“父皇!此番抗擊曹魏的大戰,孩兒身為儲君,當以身作則!到前線親自督軍,振奮士氣!”,劉璿說的慷慨激昂。
劉禪可沒理他:“知子莫如父,要說你那騎射功夫應該還有兩下子,可戰場那個地方,可不是你這種未經世事的娃娃去的。”
“騎都尉比我還小三歲,未滿二十,為什麽他可以去!”,劉璿十分不服氣。
“嗬!你跟他比?他十歲就上書實邊屯田,十四歲越嶲殺敵,你雖然比他大一點,但好像比不過他吧?”,劉禪不禁有些無語。
“父皇!怎麽能如此小覷兒臣!兒臣是昭烈皇帝的血脈,如何上不得戰場!”,劉璿急眼了,“父皇不讓兒臣去,兒臣自己單槍匹馬也要去!”
“胡鬧!”,劉禪一拍桌子,“你身為太子,若是擅自到了前線,那前線將士要禦敵還是要給你做護衛?大司馬他們是不是還要聽你指揮!”
“父皇!”
“你記住,你是儲君!是太子,未來的皇帝!先帝當年經常上陣搏殺,那也是因為亂世的需要。可皇帝與太子一旦親臨一線,帶來的隱患比優勢也是隻多不少的。現在國家有那麽多的將才,你就不要去前方湊熱鬧了。退下吧!”,劉禪揮了揮手。
劉璿有些不甘,但也隻好退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