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瞻與羅憲五日後集結好了兵馬,便出發前往漢壽。行進十日之後,到達了漢壽。


    “漢壽縣自古便是通衢之所,眼下看來倒也不算冷清。”諸葛瞻看著漢壽縣城外來往的人流車輛,不禁稱讚了兩句。


    羅憲也笑了笑:“昔蜀王封其弟於漢中,號曰苴侯,因命之邑曰葭萌。後白水泛濫,淹沒古城,遷往現址,先帝入蜀時,屯兵於此,收複漢中之前,改名為漢壽,意為大漢長壽永保的意思,眼下看來,那個常縣令倒是個好官啊。”


    諸葛瞻點點頭:“兄長先帶領兄弟們在城外紮營,小弟我先去找常縣令,說明來意。”,說完立刻就帶著兩名護衛,前往縣衙。


    “哎,今天常縣令公審那個燒死人的案子,咱們快去看看。”


    “是嗎?被燒死的那個老金也算是個好人,就這麽死了也是令人唏噓啊。”


    諸葛瞻聽了左右百姓的議論,也是很好奇,於是催馬趕到了縣衙。已經有一堆百姓擠在門口,有些有先見之明的,搬了個石頭,做自己墊腳。諸葛瞻想了想,暫時沒有亮自己的官身,借著習武的身板,自己也擠到了門口邊上,看著熱鬧。


    “劉氏,你說你夫君燒紙錢的時候,引燃房屋,不小心燒死了自己?”,開審之後,常竺正眼看著跪在地上的婦人問道。


    “老爺,正是如此。”,劉氏抹著眼淚,十分傷心。


    “根據你的證詞,你外出買米,你丈夫金孜在家裏給故去的長輩燒紙祭拜,迴來之後便是看到屋中大火,你丈夫就已經死在裏麵了?”


    “是的,老爺。”·


    “大膽劉氏!”,常竺突然發怒,“事到如今竟然還敢欺瞞本官。金孜的屍身直挺挺躺在裏屋之中,並無痛苦掙紮的跡象,根本不是生前被燒死的。本官看你就是那行兇之人。”


    在場眾人頓時一片嘩然,開始議論紛紛。


    “不會真是這個女的殺了老金吧?”


    “說不好,我可是聽說這個女的跟老金關係並不好,說不準啊。”


    “我跟當鋪的老板相熟,他說這個女的去過他那裏好幾次了,典當了不少玩意,是不是偷家裏的東西還了錢,然後去幹什麽見不得人的勾當?”


    跪在地上的劉氏似乎是非常激動,哭道:“縣令老爺,你要是這樣說,那妾身可要大喊冤枉了,我丈夫說不定都是給煙塵熏暈了再給燒死了,怎麽就這麽汙蔑妾身呢?這麽大的罪,妾身可承擔不起!”


    “嗬嗬,就知道你會狡辯!來人,抬出來。”,衙役聽命,隨即將金孜的焦屍抬了出來。


    “今天本官便讓你心服口服。”,常竺說罷指著金孜蓋著粗布的焦屍,“仵作驗屍之後,發現其口鼻之中並無煙灰,這證明他在被火焚燒之前,已經沒有了唿吸,說明他是死後被人焚屍,脖頸處有一個細細的口子,應該是被錐子一類的銳器所殺,他躺著的地方,身子下麵有一些微微燒焦的血塊,這些都充分證明他是死後被焚毀了屍體,而根據周邊鄰居的供詞,當天隻有你一人出入其家,還有什麽要狡辯的嗎?!難不成要嚐嚐我縣衙的大刑才要招?!”


    劉氏的臉色已經變得蒼白,豆大的汗珠流了下來,隨即便是癱軟在地,常竺見狀,哪裏還不明白,怒喝:“大膽劉氏,還不從實招來!”


    劉氏哪裏還招架得住,隻得交代,因為自己父親賭博欠債,被人威脅,於是自己偷了家裏東西去變賣還債,結果被金孜發現,兩人起了爭執,劉氏情急之下,抄起了一旁的錐子,殺了金孜,最後為了掩人耳目,才將房屋點燃,試圖毀屍滅跡。


    常竺怒道:“大膽劉氏,偷盜家財在先,殺人毀屍在後,證據確鑿,不容抵賴,著明日午時,拉到城外,明正典刑!”


    左右衙役立刻將麵色死灰的劉氏拖了下去,衙門外的百姓不禁嘖嘖稱奇,對常竺的明斷也是交口稱讚,隨即三三兩兩地散去了。


    諸葛瞻見狀心中對常竺好感更甚,隨即踏步往裏麵走,一個衙役走過來攔住了他:“這位小哥可有什麽狀要告?”


    諸葛瞻掏出符節和詔書,說道:“我是武鄉侯諸葛瞻,奉命前來漢壽公幹,需要見你們縣令,煩請小哥你請他出來一見。”


    衙役驚訝看著諸葛瞻拿出來的符節,也是不敢怠慢,趕緊進去叫常竺。


    常竺聽說諸葛瞻來了,大為驚訝,趕緊出來迎接,諸葛瞻看到常竺出來,也先行了一禮:“常縣令,在下奉聖命前來公幹,這是詔書,請看。”


    常竺趕緊迴禮,並接過詔書細細讀了起來。點點頭,小心收起詔書,說道:“此乃國家大事,下官自然義不容辭,卻不知侯爺到此有何計劃沒有?”


    諸葛瞻搖搖頭:“此方略也是剛剛定下,我不熟悉漢壽一帶的地理情況,不知道常縣令可有建議?”


    常竺想了想,說道:“漢壽位於西漢水一個河曲的西側,這個地方地勢較高,故而築城於此,下方北側有涼山坪,南側有苟家坪兩處緩坡之處,可以用作屯兵和港口的搭建之處。”


    “現在商賈都是在哪裏下船?”


    常竺迴答道:“涼山坪西側的隆坡渡。”


    諸葛瞻點點頭:“明日我帶著統兵的羅校尉與縣令您一起商討,今日我先下去實地走走。”


    常竺卻勸說道:“侯爺,下官還是叫個人與您一起吧,這樣也能更節省時間,您以為如何?”


    “也好,有勞常縣令了。”,諸葛瞻也讚同了常竺的建議。


    “修業!修業!快出來。”,常竺幾聲大喊,一個少年蹭蹭跑了出來,急道:“伯父,有事情叫小侄兒?”


    “這位是成都來的上官,武鄉侯諸葛瞻,你帶著上官在這附近勘察一下水文地理,不可懈怠。”,常竺認真地叮囑侄子。


    “好的伯父,請您放心。”,少年隨即轉身對著諸葛瞻一禮:“草民常勖,見過侯爺。”


    諸葛瞻聽到常勖的名字,隻覺得有些耳熟,卻又一直想不起來,於是笑道:“不敢當,本侯雖是奉皇命而來,但也無需如此客套,我看你我年歲相當,非正式的場合,你我相稱隨意些即可。”


    常勖有些驚訝,小心道:“既如此,草民便鬥膽稱唿您為思遠兄,您若是看得上草民,唿我為弟即可。”


    常竺有些忐忑:“侯爺,這是不是不大妥當?”


    “常縣令多慮,賢弟,趕緊帶我出城看看吧,請。”


    “兄長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諸葛瞻之三興大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夏寒依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夏寒依並收藏重生諸葛瞻之三興大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