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聞是臨洮來的戰報,郭淮心中立刻有些不祥的預感,急忙打開查看,然後臉色一白,癱坐在了椅子上,陳泰見狀,急忙拿過戰報一看,也是沉默不語……


    陰平的戰火漸漸散去,此時的諸葛瞻也正踏在迴程的道路上。


    三十四歲的孟琰也很喜歡這個小自己二十多歲的少年,諸葛瞻也經常向孟琰詢問當年南中以及北伐的事情,兩人聊得非常開心,以至於一起隨行的蔣斌幾乎都沒什麽存在感。


    實在是覺得自己有些太小透明了,蔣斌不解的問道:“小侯爺,我們為什麽不直接迴成都,還要繞道去汶山那個鳥不拉屎的地方?


    諸葛瞻揚聲道:“蔣兄,我想要去汶山郡見一個昔日的奇才,反正也不會太耽誤的。”,孟琰卻是笑而不語,顯然是知道了要去找誰。隻有蔣斌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奇才?哪個奇才會待在汶山那種地方?


    三人到了汶山郡,進入深山,諸葛瞻按照蔣琬臨走前給的地址,找到了一戶人家前。


    諸葛瞻輕輕敲了敲門:“敢問廖公可在?”,隻聽得屋內一個蒼老的聲音傳了出來:“外麵是誰?”,隨後門吱呀一聲開了,出來一位須發灰白的老人,疑惑著看著外麵三個人,問道:“你們幾個是誰?”


    老人衣著樸素,但衣襟卻向左掩。蔣斌看了更是有些糊塗,這難道是個夷人?


    諸葛瞻急忙施禮:“敢問前輩可是廖立廖公淵?”,老人沉默片刻,低聲道:“我便是廖立,你是誰?”


    諸葛瞻高興地躬身行禮:“晚輩諸葛瞻,拜見廖老先生!”


    廖立一驚:“你是……孔明的兒子?!”


    諸葛瞻鄭重點頭:“正是,先父在時,數稱先生之才,臨終囑我,若有機會,定要請您指教一二,所以今天特地來看看先生。”


    廖立歎息道:“廖某昔日狂狽犯上,若非孔明相救,早已死於非命,豈敢再稱有才?”


    諸葛瞻倒是不在意:“先父雖然罷黜老先生官位,但也一直期望您能夠有朝一日,再次為國建功,先生為何自輕如此?”


    廖立也是露出了苦笑:“孔明太高看我了。”


    諸葛瞻聽了此言,得知廖立性情已然為歲月磨平,想了想又行了禮道:“廖公,先父曾稱公之才可比先關內侯龐士元,若是您當真不願意出仕,還望公指點晚輩一二,以助他日北伐中原,興複漢室。”


    廖立見諸葛瞻的態度如此堅決,笑了笑:“哈哈,跟孔明一樣,都是強脾氣,你進來吧!你們兩位且在偏廳稍候。”


    蔣斌擔心諸葛瞻一個人進去會有問題,正欲開口,被孟琰攔住:“請廖公自便,我二人在外等候便是。”


    等到廖立和諸葛瞻進去,蔣斌急道:“小侯爺一個人進去不會有問題吧?”


    孟琰拍了他一下:“我說你這小子能不能別這麽魯莽,這個廖公淵雖然脾氣古怪,且流放多年,但也不是什麽大奸大惡之徒,有什麽可擔心的?”


    “這個廖公是誰啊?”


    孟琰看了一下蔣斌,笑道:“怎麽?大將軍沒跟你說起過當年的武陵名士,廖立嗎?”


    屋外的孟琰跟蔣斌做著科普,屋內的兩人就十分的和睦了,廖立看著諸葛瞻,笑了笑:“不愧是丞相之子,小小年紀,心高誌廣,氣度不凡,倒是有孔明昔日的風采。”


    “多謝老先生讚譽。”


    廖立思索片刻,問了一句話:“武鄉侯,眼下你父親不在了,魏延、楊儀、馬岱皆已經去世,你以為朝中何人能統領北伐大業?”


    諸葛瞻思索了一下,還是決定說出自己心中的答案:“晚輩以為,北伐大業,統兵者需要忠誠篤實,又要善握軍機,我大漢軍中,眼下隻有薑維可堪此任。”


    廖立聽到答案之後,並不意外:“嗯,這個薑伯約忠勤王事,的確是不錯人選,不過此人統軍尚可,然則不擅長斡旋朝野,他日恐怕後勤會遭遇掣肘。”


    諸葛瞻連忙問道:“不是有大將軍和尚書令嗎?”


    廖立卻搖搖頭:“蔣琬、費禕兩人是人才,維穩守成尚可,若要進取,他二人做不到。”


    諸葛瞻一下子想到前世,蔣琬和費禕執政時期,雖有北伐,但規模有限,直到陳祗秉政,薑維才能有機會,統領大軍作戰。


    即便是重生,諸葛瞻也實在是想不到更好的機會,於是隻能問到:“廖老先生既然如此說,不知有何良策?”


    廖立看著諸葛瞻,突然一笑:“你真想知道?”


    “是,晚輩一定要知道!”,“很簡單,你去做那個給薑維頂起後背的人!”,廖立笑著道,“小侯爺,你的身份十分特殊,未來肯定能夠入駐廟堂,自己上手去做比依賴他人要靠譜的多。”


    “可我年紀尚輕,而且恐怕難以服眾啊?”,諸葛瞻這也不算謙虛,前世自己在任上,實在是沒有做成過幾件事情,最後戰死也隻能是對得起“忠”字,但也是名過其實了。


    廖立拍了拍他的肩膀,替他分析了起來:“也不用太擔心,孔明生前治國以公,賞罰以正,無論是功勳元宿還是地方世族,都對其敬服不已,所以定然會給你賣一些麵子;其次,你乃是陛下的準女婿,日後皇族親眷也不會小覷於你;三者,你在漢中守孝,並且下鄉與民耕作一事,賢名早已傳遍四方,再加上丞相昔日善政,百姓對你的支持也不會小。”


    隨即頓了頓,問道,“不過嘛,你自己且有那份心思?這乃是千斤重擔,你可要想好了。你父親為了大漢江山嘔心瀝血,投身於萬千公務之中,可沒有絲毫時間留給自己,縱然你做不到那樣,可是公心待人,正心待事,你做得到嗎?”


    諸葛瞻陷入了沉思,前世的他也是沒有想通這件事情,現在的他也不能說完全想透,雖是重生之後一度豪情壯誌想要扭轉乾坤,但是在漢中這幾年,庶民百姓生計的艱難,也讓他初步體會到了。


    廖立靜靜地看著眼前的少年,他剛過十一歲就要考慮這樣的事情,對他確實早了點。可作為先丞相諸葛亮之子,這是他必須要早作準備的事情。


    過了一會兒,諸葛瞻拱手道:“廖公所言,晚輩會好好想想的。”


    廖立點點頭,諸葛瞻若是立刻答應了,他反而覺得這個後生太過輕佻了。隨即他將一個盒子遞給了諸葛瞻,說道:“這裏麵有老夫這些年,在汶山居住的心得,你將他交給蔣公琰。也算是我這個罪人,給朝廷恕罪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諸葛瞻之三興大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夏寒依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夏寒依並收藏重生諸葛瞻之三興大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