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是為了什麽封侯拜相,我為的,隻是想給那群走上絕路的平民百姓找條出一條生路,陛下可能不知道,我當初私底下遷徙了不少人去了塞外邊疆,而先帝也是同意的。這些願意跟隨我遷徙的百姓。
最後都得到了他們想要的安定的生活,至於那些被別的將領俘虜的百姓,不是淪為官奴就是被坑殺。其家人、妻子都沒有得到好下場。請問陛下,難道,這就是他們應該得到的嗎?”
劉辯聽聞這些人的下場,心中也不好受,雖然他從小受到的教育告訴他,帝王做什麽都是對的,但是,劉辯還是有自己的想法的,平民百姓何其無辜,劉辯又怎麽會不知道。
“兄長所言,不無道理。敢問兄長,百姓叛亂,乃是他們不對在先,我父皇派兵鎮壓也沒有錯,如果不施以重罰,誰還會把皇帝放在眼中。縱使手段狠了寫些,那也是為了天下安定著想。”
劉辯繼續說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兄長覺得這句話可有錯。”
君豪並不迴答,他隻是詢問道:“陛下可曾聽聞,君待我以國士,當以國士報之,君以路人待我,我以路人報之,君待我以草芥,必以仇寇報之。
既然這天下,是皇室的天下,那作為皇帝,是否就更該守護好這天下呢?當權者難道隻知道向平民百姓所取嗎?百姓為何叛亂,黃巾為何又會有這麽大的號召力和影響力,大漢曆經將近四百年的風雨。
自漢和帝繼位後,利用宦官勢力,一舉擊垮了竇太後,與其兄長大將軍竇憲,至此,宦官直接參與朝政,這,便是宦官幹政的開始,而其後數十年間,宦官弄權,與那些世家大族的爭鬥也是愈演愈烈。
在這數十年中,皇位更是更替頻繁,朝政日益衰敗,加之地方豪強橫征暴斂,兼並土地,和連年的天災,致使平民百姓在饑餓與死亡邊緣掙紮,如果不是那些朝廷奸佞逼得百姓活不下去,他們又何必冒著掉腦袋的危險來造反?
陛下自幼錦衣玉食,肯定不會了解貧苦人家的悲哀。他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隻求能得到兩餐一宿,同時,他們還得供養那些壓榨他們,欺壓他們的官員,他們還得支撐整個國家的運轉。
昔日,匈奴犯境,這些百姓就得將自己的兒子,兄弟,丈夫送上戰場,最後卻是連屍體都找不到,他們為何願意承擔這樣的責任。如果陛下真的強調皇權淩駕一切的話,那在三百多年前,項羽和劉邦又為何要起兵反抗暴秦。”
劉辯聽了說不出話來,他心中明白自己理虧,但他還不是很明白今日君豪為何刻意跟他說這麽多。
“我也曾聽聞過平民百姓的淒慘生活,他們為國家的確付出過很多。”劉辯緩緩說道:“但是,兄長今日說出這些又有什麽意義呢?事已至此,我又不能改變什麽。”
君豪聽了猛然轉頭盯著劉辯說道:“陛下,平民百姓給你們劉家守衛了幾百年的江山,難道你們劉家就不該在這些平民百姓水深火熱的時候拯救他們嗎。
我知道你想過平凡人的生活,但是,你要明白,你所謂的平凡人的生活隻是你自己想象出來的,如果你得麵對貪官汙吏無窮盡的壓榨,如果你要麵對永遠也做不完的農活,如果你要麵對一家人餓的直哭的聲音,陛下,請問,你還會想要這種生活嗎?
能力愈大者,責任就更大。先帝做事昏庸,才迴的導致天下動蕩不安,世家大族欺壓百姓,才會造成百姓反抗,貪官汙吏剝削平民,平民才會放下農具拿起兵器,這一切,都是有原因的。陛下,請您想清楚啊。”
劉辯聽了低下頭,久久不語,他能找出更多的話來為自己,為整個皇室辯解,但是,劉辯沒有這麽做,因為他有自己有皇室沒有的良心,君豪已經把話說的這麽直白,這麽透徹,他又怎麽會不懂。
劉辯的心中正在苦苦掙紮,他一遍又一遍的質問自己,自己是否錯了,是不是自己太自私了,看著那劉辯痛苦的表情,君豪也沒有再說什麽,該說的都說了,剩下的,就看劉辯自己的了,其實,君豪並不是要逼劉辯做什麽,他隻是想讓劉辯明白。
很多時候,當懦夫是解決不了問題的。作為一個男人,就該麵對自己的責任,去承擔自己的責任,這些,劉辯是否會想通呢?一切,尚未可知。
眾人前行了將近四個時辰後終於和高順部迴合,高順確實很有能力,所有的流民都被管理的很好,高順將這些流民分隊劃分,讓他們自己管理自己,這樣就省了不少力,再加上這些流民也還算是配合,高順才省去了不少麻煩,兩隊人馬匯合後。
高順向君豪稟報了這兩天內所發生的一切,大致都沒什麽意外,隻不過流民越來越多,要是再這樣過上半天十個月的話,高順都會覺得自己忙不過來,這還得得益於君豪,他除了接納流民以外,還四處放出消息說並州願意為流離失所的所有人提供免費食宿。
所有願意去並州安家的流民,都能分到田地,而且賦稅會很低,那些失去了家園的百姓聽說了後都爭先恐後的加入到了君豪的這支遷徙大軍中來了,隻要有活命的機會,隻要有生的希望,沒有誰會輕易放棄,普通百姓就是如此,要求都很低,這些流民,隻求兩餐一宿。
盡管高順將一切都安排的很周詳,但是,他手上的物資也很有限,很多百姓這些天都是風餐露宿,忍饑挨餓,雖然每天都能領到些吃的維持生命,但是,想要吃飽,卻還是很難,君豪刻意帶著劉辯巡視流民隊伍,每到一處,君豪都會給他講解一番。
他這並不是要讓劉辯更加痛苦,他要做的,隻是讓劉辯能更多的了解這些窮苦百姓,讓他明白,這天下,太多的百姓都身處水深火熱之中,眾人都沒有再騎馬,劉辯跟在君豪身後探視著每一個窮苦人家,一個時辰下來,劉辯已經是滿臉淚痕,他明白,這些百姓失去了家園。
與其是說是董卓造成的,還不如說是整個劉姓皇室造成的,劉辯心中也是痛苦萬分,自小,他一直以為自己的父親是個翻手就能給天下百姓帶來幸福的明君,他以為天下百姓的安居樂業跟歌舞升平都是他們劉姓的皇室給帶來的。
至於那些叛亂,造反的反賊,都是那些居心叵測的人,想冒天下之大不韙,跟皇室作對,以前,劉辯都覺得這些人都是錯的,但是,劉辯現在才算是真正的明白,有些人,有時候,都是被逼的,如果連性命,連家人都快保不住了,誰還會來聽從與皇帝,誰還願意聽命於官府。
最起碼,作為統治階級,也應該給這些底層百姓以生活下去的空間和權力,眼看著快要撐不住的劉辯,君豪伸手扶住他道:“洛陽百姓遭此橫禍,我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劉辯搖搖頭說道:“已經到了這個地步,兄長又何必再瞞我,我父生前身為大漢皇帝,在位的這些年,不僅沒有給天下百姓做過幾件值得稱頌的事情,反而是給天下百姓帶來了災難,給大漢皇朝的顛覆埋下了禍根,黃巾之亂,席卷了大半個天下,我當初還一直在在納悶。
張角究竟是何許人也,竟然能讓天下百姓都如此聽命於他,直到現在我才算是明白,張角,根本就不是靠他的個人魅力征服了那些跟隨他的人,那些窮苦百姓以為有了活路,所以才願意跟著張角犯下這種殺頭的大罪,可笑當初整個朝廷都在想著怎麽剿滅叛軍。
怎麽殺光那些刁民,卻沒有幾個人願意從根本原因尚思考問題,就算有人能想到,就算有人知道,但是他們也不會說,也不敢說,因為整個朝堂都不會容忍他們這麽說,隻要他們肯說出來,那他們就是在為逆賊辯護,可笑啊,可笑,整個朝廷竟然都是如此。
“兄長,我身為皇儲這麽多年,所見所聞,都不如今日見到的深刻啊。更可笑的是。
最後都得到了他們想要的安定的生活,至於那些被別的將領俘虜的百姓,不是淪為官奴就是被坑殺。其家人、妻子都沒有得到好下場。請問陛下,難道,這就是他們應該得到的嗎?”
劉辯聽聞這些人的下場,心中也不好受,雖然他從小受到的教育告訴他,帝王做什麽都是對的,但是,劉辯還是有自己的想法的,平民百姓何其無辜,劉辯又怎麽會不知道。
“兄長所言,不無道理。敢問兄長,百姓叛亂,乃是他們不對在先,我父皇派兵鎮壓也沒有錯,如果不施以重罰,誰還會把皇帝放在眼中。縱使手段狠了寫些,那也是為了天下安定著想。”
劉辯繼續說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兄長覺得這句話可有錯。”
君豪並不迴答,他隻是詢問道:“陛下可曾聽聞,君待我以國士,當以國士報之,君以路人待我,我以路人報之,君待我以草芥,必以仇寇報之。
既然這天下,是皇室的天下,那作為皇帝,是否就更該守護好這天下呢?當權者難道隻知道向平民百姓所取嗎?百姓為何叛亂,黃巾為何又會有這麽大的號召力和影響力,大漢曆經將近四百年的風雨。
自漢和帝繼位後,利用宦官勢力,一舉擊垮了竇太後,與其兄長大將軍竇憲,至此,宦官直接參與朝政,這,便是宦官幹政的開始,而其後數十年間,宦官弄權,與那些世家大族的爭鬥也是愈演愈烈。
在這數十年中,皇位更是更替頻繁,朝政日益衰敗,加之地方豪強橫征暴斂,兼並土地,和連年的天災,致使平民百姓在饑餓與死亡邊緣掙紮,如果不是那些朝廷奸佞逼得百姓活不下去,他們又何必冒著掉腦袋的危險來造反?
陛下自幼錦衣玉食,肯定不會了解貧苦人家的悲哀。他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隻求能得到兩餐一宿,同時,他們還得供養那些壓榨他們,欺壓他們的官員,他們還得支撐整個國家的運轉。
昔日,匈奴犯境,這些百姓就得將自己的兒子,兄弟,丈夫送上戰場,最後卻是連屍體都找不到,他們為何願意承擔這樣的責任。如果陛下真的強調皇權淩駕一切的話,那在三百多年前,項羽和劉邦又為何要起兵反抗暴秦。”
劉辯聽了說不出話來,他心中明白自己理虧,但他還不是很明白今日君豪為何刻意跟他說這麽多。
“我也曾聽聞過平民百姓的淒慘生活,他們為國家的確付出過很多。”劉辯緩緩說道:“但是,兄長今日說出這些又有什麽意義呢?事已至此,我又不能改變什麽。”
君豪聽了猛然轉頭盯著劉辯說道:“陛下,平民百姓給你們劉家守衛了幾百年的江山,難道你們劉家就不該在這些平民百姓水深火熱的時候拯救他們嗎。
我知道你想過平凡人的生活,但是,你要明白,你所謂的平凡人的生活隻是你自己想象出來的,如果你得麵對貪官汙吏無窮盡的壓榨,如果你要麵對永遠也做不完的農活,如果你要麵對一家人餓的直哭的聲音,陛下,請問,你還會想要這種生活嗎?
能力愈大者,責任就更大。先帝做事昏庸,才迴的導致天下動蕩不安,世家大族欺壓百姓,才會造成百姓反抗,貪官汙吏剝削平民,平民才會放下農具拿起兵器,這一切,都是有原因的。陛下,請您想清楚啊。”
劉辯聽了低下頭,久久不語,他能找出更多的話來為自己,為整個皇室辯解,但是,劉辯沒有這麽做,因為他有自己有皇室沒有的良心,君豪已經把話說的這麽直白,這麽透徹,他又怎麽會不懂。
劉辯的心中正在苦苦掙紮,他一遍又一遍的質問自己,自己是否錯了,是不是自己太自私了,看著那劉辯痛苦的表情,君豪也沒有再說什麽,該說的都說了,剩下的,就看劉辯自己的了,其實,君豪並不是要逼劉辯做什麽,他隻是想讓劉辯明白。
很多時候,當懦夫是解決不了問題的。作為一個男人,就該麵對自己的責任,去承擔自己的責任,這些,劉辯是否會想通呢?一切,尚未可知。
眾人前行了將近四個時辰後終於和高順部迴合,高順確實很有能力,所有的流民都被管理的很好,高順將這些流民分隊劃分,讓他們自己管理自己,這樣就省了不少力,再加上這些流民也還算是配合,高順才省去了不少麻煩,兩隊人馬匯合後。
高順向君豪稟報了這兩天內所發生的一切,大致都沒什麽意外,隻不過流民越來越多,要是再這樣過上半天十個月的話,高順都會覺得自己忙不過來,這還得得益於君豪,他除了接納流民以外,還四處放出消息說並州願意為流離失所的所有人提供免費食宿。
所有願意去並州安家的流民,都能分到田地,而且賦稅會很低,那些失去了家園的百姓聽說了後都爭先恐後的加入到了君豪的這支遷徙大軍中來了,隻要有活命的機會,隻要有生的希望,沒有誰會輕易放棄,普通百姓就是如此,要求都很低,這些流民,隻求兩餐一宿。
盡管高順將一切都安排的很周詳,但是,他手上的物資也很有限,很多百姓這些天都是風餐露宿,忍饑挨餓,雖然每天都能領到些吃的維持生命,但是,想要吃飽,卻還是很難,君豪刻意帶著劉辯巡視流民隊伍,每到一處,君豪都會給他講解一番。
他這並不是要讓劉辯更加痛苦,他要做的,隻是讓劉辯能更多的了解這些窮苦百姓,讓他明白,這天下,太多的百姓都身處水深火熱之中,眾人都沒有再騎馬,劉辯跟在君豪身後探視著每一個窮苦人家,一個時辰下來,劉辯已經是滿臉淚痕,他明白,這些百姓失去了家園。
與其是說是董卓造成的,還不如說是整個劉姓皇室造成的,劉辯心中也是痛苦萬分,自小,他一直以為自己的父親是個翻手就能給天下百姓帶來幸福的明君,他以為天下百姓的安居樂業跟歌舞升平都是他們劉姓的皇室給帶來的。
至於那些叛亂,造反的反賊,都是那些居心叵測的人,想冒天下之大不韙,跟皇室作對,以前,劉辯都覺得這些人都是錯的,但是,劉辯現在才算是真正的明白,有些人,有時候,都是被逼的,如果連性命,連家人都快保不住了,誰還會來聽從與皇帝,誰還願意聽命於官府。
最起碼,作為統治階級,也應該給這些底層百姓以生活下去的空間和權力,眼看著快要撐不住的劉辯,君豪伸手扶住他道:“洛陽百姓遭此橫禍,我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劉辯搖搖頭說道:“已經到了這個地步,兄長又何必再瞞我,我父生前身為大漢皇帝,在位的這些年,不僅沒有給天下百姓做過幾件值得稱頌的事情,反而是給天下百姓帶來了災難,給大漢皇朝的顛覆埋下了禍根,黃巾之亂,席卷了大半個天下,我當初還一直在在納悶。
張角究竟是何許人也,竟然能讓天下百姓都如此聽命於他,直到現在我才算是明白,張角,根本就不是靠他的個人魅力征服了那些跟隨他的人,那些窮苦百姓以為有了活路,所以才願意跟著張角犯下這種殺頭的大罪,可笑當初整個朝廷都在想著怎麽剿滅叛軍。
怎麽殺光那些刁民,卻沒有幾個人願意從根本原因尚思考問題,就算有人能想到,就算有人知道,但是他們也不會說,也不敢說,因為整個朝堂都不會容忍他們這麽說,隻要他們肯說出來,那他們就是在為逆賊辯護,可笑啊,可笑,整個朝廷竟然都是如此。
“兄長,我身為皇儲這麽多年,所見所聞,都不如今日見到的深刻啊。更可笑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