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父大人,小婿想了又想,我覺得這次君豪率兵前來,不是要跟我們作對的,反而,他是要來提醒我們一點事情的。”李儒淡然說道。
“哦?何以見得,這君豪會有這麽好心不成,他率領兩萬騎兵先行而來,或許後續兵力會更多啊。”董卓焦急的問道。
“嶽父大人,你怎麽糊塗了,君豪這人一向精明,尤其是在行軍打仗方麵,堪稱我大漢年輕一輩中的第一人,他會犯下這麽低級的錯誤讓我們知道他的確切兵力嗎?
而且情報顯示,君豪已經留下一萬步兵來鎮守並州各郡縣,你認為君豪會自大到以兩萬騎兵來攻打我們嗎?他為什麽會單獨留下步兵而僅僅率領騎兵前來,如果我們緊閉城門,他拿什麽跟我們鬥?
再者,君豪為什麽選在這個時候出兵,按理說他應在是早就收到了先帝的詔令了,可是他一直在等,等我們先跟洛陽方麵的勢力相鬥,然後又等我們跟丁原相互討伐,現在我們剛剛處理完這些他就出來了。
嶽父大人不覺得君豪選的時間太奇怪了嗎?按理說,他已經失去了攻打我們最好的機會啊,可是他還是要出兵,您說。他是為什麽呢?”李儒盯著董卓反問道。
董卓被李儒這麽一說,內心也覺得,也是那麽迴事,和雁門幾乎是領居的董卓對於君豪這些年的一舉一動,雖然不算是全部知曉,但就憑他能以數萬人,打的率領十幾萬大軍的匈奴單於心服口服,就請這本事,君豪就沒有這麽蠢。
他這麽做肯定有他的理由,但是如果說君豪是決心要跟自己硬拚,哪怕他隻有兩萬騎兵,也足夠自己喝一壺的,但是現在被李儒這麽一問,心煩意亂的董卓哪還有心思猜測君豪的意圖,急不可耐的董卓。
隻得含糊的迴答道:“我是不知道,他想幹什麽,反正都是些無路不起早的人,誰知道他想幹什麽啊。”
李儒拍手叫道:“說的好,嶽父大人,無利不起早,他君豪就是向我們來要好處的。”
“嗯?你是說..”董卓轉過頭看著李儒問道。
“不錯,我們進軍洛陽後可謂是名利雙收,嶽父大人更是受降了將近二十萬大軍,整個朝野都掌控在嶽父大人手中,昨天嶽父大人就被封為太師,如此種種,難道他君豪就不眼紅?
君豪這是擺明了就是跟我們要好處,其實,他並不想打仗,但是他又必須做出個姿態。
再加上他必須得對死去的盡忠,所以,他必須出兵,但是出兵並不意味這要真打,所以,君豪就率領著兩萬騎兵先行而來,如果嶽父大人不能給足他利益,他才會從雁門繼續調兵。這一切,全看嶽父大人怎麽把握了。”李儒嚴肅的分析道。
“好小子,果然是個狠角色,當初能用幾萬人就打的匈奴大單於俯首稱臣,哈哈哈,我喜歡,這小子,隻要不跟我作對,什麽都好說。說實話,我現在還真不想跟他交手。
也不知道那君誠是走了什麽大運,竟然生了個這麽優秀的兒子,要是我有如此獅兒,老夫就是死,也是心甘情願啊。哈哈哈哈,李儒,你說該怎麽封賞他。”董卓笑嗬嗬的問道。
“嶽父大人英明,要君豪退兵,隻是個名義問題,隻要小皇帝的一道聖旨就行,至於要不要打仗嘛,嗬嗬,無非就是加官進爵,然後再給足他實際利益。探子打聽到君豪已經占領了整個並州,現在並州成了無主之地。
他想要就給他把,反正那並州也不是什麽富裕地方,隻會讓君豪投入更多精力和錢財。嶽父大人不妨就封他為並州牧,然後念他這些年勞苦功高,加封他為驃騎大將軍,封地太原,秩萬石。
另外賞賜黃金千兩白銀萬兩,駿馬百匹,其餘珍寶能給多少就給多少,就當是我們交了他這個朋友。隻要他得到了足夠的好處,他肯定就不想跟我們死拚。
到時候再讓小皇帝下一封詔書,給他一個台階下,他就肯定會返迴並州做他的並州牧,到時候,大家都相安無事,豈不快哉。”李儒信心滿滿的說道。
董卓大家讚賞,反正官職又不要錢,隻要自己一句話而已,至於珍寶錢財,嗬嗬嗬,都是皇宮大內的東西,多的是,隻要能擺平他君豪,董卓也不介意分點給他,反正皇宮裏多的是。
董卓點點頭,滿意的迴道:“如此甚好,那就如你所言,給足他好處,然後我們,在私底下休書一封給他,就說我們願意交好,這樣,大家心知肚明,豈不更好,哈哈哈哈。”
李儒也點點頭,然後想了想又說道:“聽說太傅蔡邕之女蔡琰,據說跟君豪早就情投意合,而且還有先帝賜婚,我們不如成人之美。
而且君豪這次出兵未嚐不是為美人啊。隻要他想要的,我們都給他,等我們緩過氣來,嶽父大人再領兵打到並州去,讓他全都乖乖吐出來。”
董卓點點頭,算是同意了李儒的說法。第二天,一切商討好後,李儒親自帶著聖旨前往君豪大軍的營中宣讀聖旨,君豪率領兩萬騎兵,一路風馳電掣,很快就過了上黨和河東的交界線到達了河內,這時候離洛陽說起來還很有點路。
普通軍隊沒有個三五天是不肯能到達洛陽的,但是君豪的騎兵卻能保證在一天之內抵達洛陽並進行戰鬥。為了怕雙方誤會以致造成一發不可收拾的局麵,李儒暗地裏派人給驚恐送信說願意何談,地點就算在河內與洛陽的邊界線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在這裏雙方都安全,董卓不怕雁門軍會偷襲洛陽,君豪也不會擔心董卓的西涼軍埋伏自己。君豪也知道這次來隻是做個樣子,為自己贏得名聲跟大義,所以,他也很配合的在河內駐紮下來,對外宣稱是等待後續援軍。
兩天後李儒快馬加鞭終於秘密趕到河內,白天的時候雙方不可能大張旗鼓的見麵商談,到了晚上,李儒被公孫續的親衛偷偷帶入君豪的大帳。李儒有人明白這些事情不能抬到明麵上來,君豪要的名聲,自己也要大義,要是讓有心人知道,這次交易,恐怕會拿來大肆宣傳。
到時候,雙方可就是不得不刀兵相見了,李儒來到大帳,君豪坐在帥位上,正盯著大帳中央的地圖,旁邊有個年輕人陪著君豪。看樣子應該是君豪的隨從之類的人,但是這個人行為舉止卻顯的很輕浮,不像是個隨從的樣子。
李儒看著這人也覺得奇怪,哪有在主人麵前自己還拿著個酒壺嘻嘻哈哈的,簡直是放肆。但是李儒也注意到君豪毫不在意,雖然李儒不了解這個年輕人,但是他能肯定,能讓君豪如此對待的,絕非簡單角色,而且。
偏偏在自己跟君豪商討大事的時候出現,必定是故意安排的,郭嘉雖然手上拿著個酒壺,裝出一副輕佻的樣子,但是暗地裏他也一直在打量李儒。李儒現在還名聲不顯,雖然整個西涼軍都對李儒尊敬有加。
但是對於那些世家大族出身的人來說,李儒什麽都算不上,這就是世家大族一貫的做法,隻以出身論英雄。對於那些出身卑微的,哪怕再有才,也隻能是下人。偏偏郭嘉也是個落魄的小世家出身,跟寒門子弟沒有區別。
所以,郭嘉看待人的觀點就不一樣,隻要有才,就必須重視,這也是公孫續一貫強調的觀點,郭嘉打量完李儒,暗唿人不可貌相。李儒表麵上看起來是一個文弱書生,可是誰能想到,西涼軍的老大在拿不定注意的時候都得來征求他的意見。
李儒也感覺到了這個年輕人在觀察自己,這也更肯定了他對郭嘉的看法,此人絕不是泛泛之輩,李儒不敢明目張膽的觀察郭嘉或是直視君豪,君豪一向以冷血嗜殺出名,年紀雖然不大,可兇性不比自己嶽父差,再加這份心機。
說實話,麵對君豪,李儒更加畏懼。董卓的心思好把握,但是這君豪,實在是不能猜度啊,君豪冷冷盯著李儒,郭嘉在一旁打細細量著,李儒則不卑不亢的站在那。雙方都是一言不發,就這樣靜靜的對峙著。
“哦?何以見得,這君豪會有這麽好心不成,他率領兩萬騎兵先行而來,或許後續兵力會更多啊。”董卓焦急的問道。
“嶽父大人,你怎麽糊塗了,君豪這人一向精明,尤其是在行軍打仗方麵,堪稱我大漢年輕一輩中的第一人,他會犯下這麽低級的錯誤讓我們知道他的確切兵力嗎?
而且情報顯示,君豪已經留下一萬步兵來鎮守並州各郡縣,你認為君豪會自大到以兩萬騎兵來攻打我們嗎?他為什麽會單獨留下步兵而僅僅率領騎兵前來,如果我們緊閉城門,他拿什麽跟我們鬥?
再者,君豪為什麽選在這個時候出兵,按理說他應在是早就收到了先帝的詔令了,可是他一直在等,等我們先跟洛陽方麵的勢力相鬥,然後又等我們跟丁原相互討伐,現在我們剛剛處理完這些他就出來了。
嶽父大人不覺得君豪選的時間太奇怪了嗎?按理說,他已經失去了攻打我們最好的機會啊,可是他還是要出兵,您說。他是為什麽呢?”李儒盯著董卓反問道。
董卓被李儒這麽一說,內心也覺得,也是那麽迴事,和雁門幾乎是領居的董卓對於君豪這些年的一舉一動,雖然不算是全部知曉,但就憑他能以數萬人,打的率領十幾萬大軍的匈奴單於心服口服,就請這本事,君豪就沒有這麽蠢。
他這麽做肯定有他的理由,但是如果說君豪是決心要跟自己硬拚,哪怕他隻有兩萬騎兵,也足夠自己喝一壺的,但是現在被李儒這麽一問,心煩意亂的董卓哪還有心思猜測君豪的意圖,急不可耐的董卓。
隻得含糊的迴答道:“我是不知道,他想幹什麽,反正都是些無路不起早的人,誰知道他想幹什麽啊。”
李儒拍手叫道:“說的好,嶽父大人,無利不起早,他君豪就是向我們來要好處的。”
“嗯?你是說..”董卓轉過頭看著李儒問道。
“不錯,我們進軍洛陽後可謂是名利雙收,嶽父大人更是受降了將近二十萬大軍,整個朝野都掌控在嶽父大人手中,昨天嶽父大人就被封為太師,如此種種,難道他君豪就不眼紅?
君豪這是擺明了就是跟我們要好處,其實,他並不想打仗,但是他又必須做出個姿態。
再加上他必須得對死去的盡忠,所以,他必須出兵,但是出兵並不意味這要真打,所以,君豪就率領著兩萬騎兵先行而來,如果嶽父大人不能給足他利益,他才會從雁門繼續調兵。這一切,全看嶽父大人怎麽把握了。”李儒嚴肅的分析道。
“好小子,果然是個狠角色,當初能用幾萬人就打的匈奴大單於俯首稱臣,哈哈哈,我喜歡,這小子,隻要不跟我作對,什麽都好說。說實話,我現在還真不想跟他交手。
也不知道那君誠是走了什麽大運,竟然生了個這麽優秀的兒子,要是我有如此獅兒,老夫就是死,也是心甘情願啊。哈哈哈哈,李儒,你說該怎麽封賞他。”董卓笑嗬嗬的問道。
“嶽父大人英明,要君豪退兵,隻是個名義問題,隻要小皇帝的一道聖旨就行,至於要不要打仗嘛,嗬嗬,無非就是加官進爵,然後再給足他實際利益。探子打聽到君豪已經占領了整個並州,現在並州成了無主之地。
他想要就給他把,反正那並州也不是什麽富裕地方,隻會讓君豪投入更多精力和錢財。嶽父大人不妨就封他為並州牧,然後念他這些年勞苦功高,加封他為驃騎大將軍,封地太原,秩萬石。
另外賞賜黃金千兩白銀萬兩,駿馬百匹,其餘珍寶能給多少就給多少,就當是我們交了他這個朋友。隻要他得到了足夠的好處,他肯定就不想跟我們死拚。
到時候再讓小皇帝下一封詔書,給他一個台階下,他就肯定會返迴並州做他的並州牧,到時候,大家都相安無事,豈不快哉。”李儒信心滿滿的說道。
董卓大家讚賞,反正官職又不要錢,隻要自己一句話而已,至於珍寶錢財,嗬嗬嗬,都是皇宮大內的東西,多的是,隻要能擺平他君豪,董卓也不介意分點給他,反正皇宮裏多的是。
董卓點點頭,滿意的迴道:“如此甚好,那就如你所言,給足他好處,然後我們,在私底下休書一封給他,就說我們願意交好,這樣,大家心知肚明,豈不更好,哈哈哈哈。”
李儒也點點頭,然後想了想又說道:“聽說太傅蔡邕之女蔡琰,據說跟君豪早就情投意合,而且還有先帝賜婚,我們不如成人之美。
而且君豪這次出兵未嚐不是為美人啊。隻要他想要的,我們都給他,等我們緩過氣來,嶽父大人再領兵打到並州去,讓他全都乖乖吐出來。”
董卓點點頭,算是同意了李儒的說法。第二天,一切商討好後,李儒親自帶著聖旨前往君豪大軍的營中宣讀聖旨,君豪率領兩萬騎兵,一路風馳電掣,很快就過了上黨和河東的交界線到達了河內,這時候離洛陽說起來還很有點路。
普通軍隊沒有個三五天是不肯能到達洛陽的,但是君豪的騎兵卻能保證在一天之內抵達洛陽並進行戰鬥。為了怕雙方誤會以致造成一發不可收拾的局麵,李儒暗地裏派人給驚恐送信說願意何談,地點就算在河內與洛陽的邊界線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在這裏雙方都安全,董卓不怕雁門軍會偷襲洛陽,君豪也不會擔心董卓的西涼軍埋伏自己。君豪也知道這次來隻是做個樣子,為自己贏得名聲跟大義,所以,他也很配合的在河內駐紮下來,對外宣稱是等待後續援軍。
兩天後李儒快馬加鞭終於秘密趕到河內,白天的時候雙方不可能大張旗鼓的見麵商談,到了晚上,李儒被公孫續的親衛偷偷帶入君豪的大帳。李儒有人明白這些事情不能抬到明麵上來,君豪要的名聲,自己也要大義,要是讓有心人知道,這次交易,恐怕會拿來大肆宣傳。
到時候,雙方可就是不得不刀兵相見了,李儒來到大帳,君豪坐在帥位上,正盯著大帳中央的地圖,旁邊有個年輕人陪著君豪。看樣子應該是君豪的隨從之類的人,但是這個人行為舉止卻顯的很輕浮,不像是個隨從的樣子。
李儒看著這人也覺得奇怪,哪有在主人麵前自己還拿著個酒壺嘻嘻哈哈的,簡直是放肆。但是李儒也注意到君豪毫不在意,雖然李儒不了解這個年輕人,但是他能肯定,能讓君豪如此對待的,絕非簡單角色,而且。
偏偏在自己跟君豪商討大事的時候出現,必定是故意安排的,郭嘉雖然手上拿著個酒壺,裝出一副輕佻的樣子,但是暗地裏他也一直在打量李儒。李儒現在還名聲不顯,雖然整個西涼軍都對李儒尊敬有加。
但是對於那些世家大族出身的人來說,李儒什麽都算不上,這就是世家大族一貫的做法,隻以出身論英雄。對於那些出身卑微的,哪怕再有才,也隻能是下人。偏偏郭嘉也是個落魄的小世家出身,跟寒門子弟沒有區別。
所以,郭嘉看待人的觀點就不一樣,隻要有才,就必須重視,這也是公孫續一貫強調的觀點,郭嘉打量完李儒,暗唿人不可貌相。李儒表麵上看起來是一個文弱書生,可是誰能想到,西涼軍的老大在拿不定注意的時候都得來征求他的意見。
李儒也感覺到了這個年輕人在觀察自己,這也更肯定了他對郭嘉的看法,此人絕不是泛泛之輩,李儒不敢明目張膽的觀察郭嘉或是直視君豪,君豪一向以冷血嗜殺出名,年紀雖然不大,可兇性不比自己嶽父差,再加這份心機。
說實話,麵對君豪,李儒更加畏懼。董卓的心思好把握,但是這君豪,實在是不能猜度啊,君豪冷冷盯著李儒,郭嘉在一旁打細細量著,李儒則不卑不亢的站在那。雙方都是一言不發,就這樣靜靜的對峙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