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角意外死去,天下大驚。
盧植得到消息後,也吃驚異常。
張角死了,居然被自己的弟子幹掉了,盧植瞬間感到無限的自豪感由心而生。
他對著盧闞等人說道:
“看看,這是吾的徒弟,哈哈哈,有徒兒如此,夫複何求!”
次日就讓人挑著士頌送來的張角的貼身的禮帶、冠帽,連張角的軍旗也被一同被士卒用長槍挑著,在黃巾軍營地前來迴展示,不停地宣揚張角已死的消息。
聽到這個消息羅市、白雀等渠帥驚疑不定,相互商討,而下麵的黃巾軍更是慌慌不安。
現在唯一的問題,就是要考證張角的死活,羅市等人接到的命令是阻攔盧植,讓張角幹掉士頌,要真是按照傳言來說,士頌反倒沒死,用一萬多人,幹掉了張角的七八萬人。
七八萬頭豬,就算是殺也殺不完呀,張角就這麽敗了?
他們趕緊派人前往廣宗求證。
廣宗得到的消息,已經有半月沒有張角等人的消息了。
羅市等人再次討論,現在各種情況在往最壞的方向發展。
現在有兩條路,要麽繼續阻攔盧植,順帶派人求證張角的消息;要麽直接撤軍,再做打算。
幾人商議一番後,決定先先撤軍。
因為再不撤軍,手下兵卒就要跑光了。
在張角身亡的消息散布後,羅市等人一開始沒有極力壓製,等到人心思變後,在想著矯正他們的思想,顯然起不了太多的效果。
加上本來糧食就不怎麽夠吃,原定要阻攔盧植十日即可,但如今已經過去快二十天了,糧食早就快見底了,又沒有得到張角準確的消息,不敢輕舉妄動。
不過,眼下的情況不容樂觀。
於是,羅市等人商議撤軍。
誰先撤,誰後撤,往哪裏撤,口糧的分配等等,都是個問題,吵得不可開交。
一眾渠帥一合計,第二日清晨,一同撤軍,到時候盧植追誰,看各自的運氣了。
不料,第二日一早,本來約定一同撤軍的渠帥們做最後的商議,幾個小方渠帥左等右等,都不見羅市和白雀兩個大方渠帥來。
不對呀,於是派人前往兩人駐紮的營地,出了幾十個人老弱,其他人做完已經人去樓空。
幾方小渠帥大眼瞪小眼,還約定個屁,趕快跑路。
不料,這些人剛出營帳,就被盧植派人伏擊。
原本近五萬人的幾方小渠帥,直接戰死一萬多人,被俘虜三萬餘人,剩下的四散逃跑了。
至於俘虜很簡單,直接五千人,押送到齊國,讓士頌那邊的人,安排送往交州去。
士頌早就通過張讓,安排妥了俘虜的問題。
這是個大問題,這些俘虜要說放吧,畢竟參與造反的,就這麽放了,造反的成本也太低了;
要說不放關著吧,浪費人手,浪費糧食,現在各地缺糧,哪有糧食給它們吃?
要說全部殺了吧,又有些說不過去,這不是一個兩個人,是幾萬、數十萬人,很多都是被脅迫的老實人,都殺了有為天合。
因此,張讓建言,全部以低價“賣”到交州,讓他們開發南方去,也算是變相的流放了。
既解決了俘虜問題,又獲得了急缺的糧食,何樂而不為呢?
因此,不管是盧植、朱儁、皇埔嵩等人,不定期就會往齊國送俘虜,換迴來的糧食,以供軍需。
朝中甚至有人檢驗,不給三方軍馬提供糧草,讓他們自己抓俘虜換糧食去。
每個月,原先是徐庶,現在是程昱,都會整理一份總覽的移民表給到士頌,告知士頌,這個月總計送往交州多少人,其中老弱多少人,青壯多少人,俘虜又有多少人。
到目前不完全統計,已經有近百萬人,被送往交州了。
但是官麵上才二十萬不到,其中有一半是流民,慕名而來,直接裝船,一部分是地方派送過來的,實際一千人,上報朝廷才一百人,其他人直接上報死於戰亂。
多出來的糧食直接私吞。
所以總計付出不到千萬擔糧食,就把這一百萬人送到了交州。
而這一千萬糧食,其中送往漢庭四百萬擔,有一半被貪墨,報到劉宏耳中有二百萬擔,按照現在糧價差不多十五株一旦,差不多三千萬株,相當於平常半年的財政收入。
劉宏很開心,成為了“糧民南遷”的忠實擁護者,有錢才能辦事,才能辦成事。
時年185年五月十五日,盧植和士頌於廣宗會師,正在商議如何肅清湖北境內的所有黃巾。
朱儁和皇埔嵩很慌,本來人家盧植以少量兵員與黃巾主力周旋,等待兩人合並救援的,沒想到兩人還沒把事情辦妥,人家盧植就直接幹掉張梁、張角,現在河北數州黃巾一團散沙,不能統屬,被各個殲滅是遲早的事情。
現在人家活幹完了,難道還要盧植過來支援?
這話說出去,都讓人臉紅,於是兩人直接下了死命令,一個月內一定要擊潰黃巾主力。
不過,在盧植和士頌商議如何分兵圍剿黃巾的時候,朝廷來人了。
來的人是中常侍郭勝,旨意是盧植和士頌按兵不動,即將派人接收兩人職務,他們兩人立即班師迴朝。
士頌和盧植相互一望,摸不清頭腦,雖然湖北黃巾主力已被擊潰,但是幽州還有一個張寶,黃巾在數州郡還有成建製大股的黃巾,拖延日久,恐怕死灰複燃。
不過,這是劉宏頒布的旨意,聖旨山的印章全部齊全,沒有可能矯詔。
所以,問題出在哪裏了呢。
時間迴到半個月前,漢庭正常開朝議,上來就有人建議,盧植和士頌征戰有功,現在河北黃巾主力戰敗,剩下的都是一些肅清各地黃巾的雜事,不妨讓兩人迴來。
其實,言外之意,兩人功勞太大了,不能再下去,否則功高震主,並非好事。
要是在過去,劉宏肯定否定這個提議,但是現在劉宏想了一會便答應了下來。
至於換誰去,倒是個問題。
最終商議下來,以豫州刺史王允為帥,袁術和袁紹為典軍左右司馬同往。
盧植得到消息後,也吃驚異常。
張角死了,居然被自己的弟子幹掉了,盧植瞬間感到無限的自豪感由心而生。
他對著盧闞等人說道:
“看看,這是吾的徒弟,哈哈哈,有徒兒如此,夫複何求!”
次日就讓人挑著士頌送來的張角的貼身的禮帶、冠帽,連張角的軍旗也被一同被士卒用長槍挑著,在黃巾軍營地前來迴展示,不停地宣揚張角已死的消息。
聽到這個消息羅市、白雀等渠帥驚疑不定,相互商討,而下麵的黃巾軍更是慌慌不安。
現在唯一的問題,就是要考證張角的死活,羅市等人接到的命令是阻攔盧植,讓張角幹掉士頌,要真是按照傳言來說,士頌反倒沒死,用一萬多人,幹掉了張角的七八萬人。
七八萬頭豬,就算是殺也殺不完呀,張角就這麽敗了?
他們趕緊派人前往廣宗求證。
廣宗得到的消息,已經有半月沒有張角等人的消息了。
羅市等人再次討論,現在各種情況在往最壞的方向發展。
現在有兩條路,要麽繼續阻攔盧植,順帶派人求證張角的消息;要麽直接撤軍,再做打算。
幾人商議一番後,決定先先撤軍。
因為再不撤軍,手下兵卒就要跑光了。
在張角身亡的消息散布後,羅市等人一開始沒有極力壓製,等到人心思變後,在想著矯正他們的思想,顯然起不了太多的效果。
加上本來糧食就不怎麽夠吃,原定要阻攔盧植十日即可,但如今已經過去快二十天了,糧食早就快見底了,又沒有得到張角準確的消息,不敢輕舉妄動。
不過,眼下的情況不容樂觀。
於是,羅市等人商議撤軍。
誰先撤,誰後撤,往哪裏撤,口糧的分配等等,都是個問題,吵得不可開交。
一眾渠帥一合計,第二日清晨,一同撤軍,到時候盧植追誰,看各自的運氣了。
不料,第二日一早,本來約定一同撤軍的渠帥們做最後的商議,幾個小方渠帥左等右等,都不見羅市和白雀兩個大方渠帥來。
不對呀,於是派人前往兩人駐紮的營地,出了幾十個人老弱,其他人做完已經人去樓空。
幾方小渠帥大眼瞪小眼,還約定個屁,趕快跑路。
不料,這些人剛出營帳,就被盧植派人伏擊。
原本近五萬人的幾方小渠帥,直接戰死一萬多人,被俘虜三萬餘人,剩下的四散逃跑了。
至於俘虜很簡單,直接五千人,押送到齊國,讓士頌那邊的人,安排送往交州去。
士頌早就通過張讓,安排妥了俘虜的問題。
這是個大問題,這些俘虜要說放吧,畢竟參與造反的,就這麽放了,造反的成本也太低了;
要說不放關著吧,浪費人手,浪費糧食,現在各地缺糧,哪有糧食給它們吃?
要說全部殺了吧,又有些說不過去,這不是一個兩個人,是幾萬、數十萬人,很多都是被脅迫的老實人,都殺了有為天合。
因此,張讓建言,全部以低價“賣”到交州,讓他們開發南方去,也算是變相的流放了。
既解決了俘虜問題,又獲得了急缺的糧食,何樂而不為呢?
因此,不管是盧植、朱儁、皇埔嵩等人,不定期就會往齊國送俘虜,換迴來的糧食,以供軍需。
朝中甚至有人檢驗,不給三方軍馬提供糧草,讓他們自己抓俘虜換糧食去。
每個月,原先是徐庶,現在是程昱,都會整理一份總覽的移民表給到士頌,告知士頌,這個月總計送往交州多少人,其中老弱多少人,青壯多少人,俘虜又有多少人。
到目前不完全統計,已經有近百萬人,被送往交州了。
但是官麵上才二十萬不到,其中有一半是流民,慕名而來,直接裝船,一部分是地方派送過來的,實際一千人,上報朝廷才一百人,其他人直接上報死於戰亂。
多出來的糧食直接私吞。
所以總計付出不到千萬擔糧食,就把這一百萬人送到了交州。
而這一千萬糧食,其中送往漢庭四百萬擔,有一半被貪墨,報到劉宏耳中有二百萬擔,按照現在糧價差不多十五株一旦,差不多三千萬株,相當於平常半年的財政收入。
劉宏很開心,成為了“糧民南遷”的忠實擁護者,有錢才能辦事,才能辦成事。
時年185年五月十五日,盧植和士頌於廣宗會師,正在商議如何肅清湖北境內的所有黃巾。
朱儁和皇埔嵩很慌,本來人家盧植以少量兵員與黃巾主力周旋,等待兩人合並救援的,沒想到兩人還沒把事情辦妥,人家盧植就直接幹掉張梁、張角,現在河北數州黃巾一團散沙,不能統屬,被各個殲滅是遲早的事情。
現在人家活幹完了,難道還要盧植過來支援?
這話說出去,都讓人臉紅,於是兩人直接下了死命令,一個月內一定要擊潰黃巾主力。
不過,在盧植和士頌商議如何分兵圍剿黃巾的時候,朝廷來人了。
來的人是中常侍郭勝,旨意是盧植和士頌按兵不動,即將派人接收兩人職務,他們兩人立即班師迴朝。
士頌和盧植相互一望,摸不清頭腦,雖然湖北黃巾主力已被擊潰,但是幽州還有一個張寶,黃巾在數州郡還有成建製大股的黃巾,拖延日久,恐怕死灰複燃。
不過,這是劉宏頒布的旨意,聖旨山的印章全部齊全,沒有可能矯詔。
所以,問題出在哪裏了呢。
時間迴到半個月前,漢庭正常開朝議,上來就有人建議,盧植和士頌征戰有功,現在河北黃巾主力戰敗,剩下的都是一些肅清各地黃巾的雜事,不妨讓兩人迴來。
其實,言外之意,兩人功勞太大了,不能再下去,否則功高震主,並非好事。
要是在過去,劉宏肯定否定這個提議,但是現在劉宏想了一會便答應了下來。
至於換誰去,倒是個問題。
最終商議下來,以豫州刺史王允為帥,袁術和袁紹為典軍左右司馬同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