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看了《烈日灼心》的點映,比想象中的還要好。馬上這部電影就要大規模上映了,所以寫下這篇觀後管,提前跟大家透露一些精彩的看點。

    【看點一:演技】

    可以說,這部電影之所以精彩,至少有一半的功勞都來自段奕宏、鄧超、郭濤三位男主角的演技。

    鄧超是本片最有號召力的明星,甚至推廣中也用他和呂頌賢的親熱戲作為噱頭,但鄧超在電影裏卻絕不是一個靠臉的演員。他在片中飾演的協警辛小豐是個內心特別複雜的人,他一直活在罪惡的陰影裏,卻又始終在生活中表現善良和勇敢。

    如果隻能在本片選一個人當影帝,非段奕宏莫屬。他將尹穀春這樣一個外冷內熱、沉著冷靜,有著狼一般職業嗅覺的警察刻畫的入木三分。影片用了“雨夜盤問楊自道”、“公路追擊持槍恐怖分子”兩場戲,展現了這個人非同尋常的觀察和判斷能力。

    郭濤飾演的楊自道是個出租車司機,戲份相對較少,且因為對手是王珞丹,不像鄧超和段奕宏那樣可以互相飆戲,因為對手量級不夠。但郭濤依然在“用針縫補傷口”和“大橋飆車後拒絕王珞丹”兩場戲裏表現出一個演員該有的精準演技。

    通常情況下,一部電影能產生一個影帝就很厲害了,能產生兩個影帝絕對是非常了不起,但《烈日灼心》卻生了一個“三黃蛋”:在第18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上,三位主演全部獲封影帝。這當然是對演員們最好的肯定,但數量之多也無形中減輕了獎項的分量。

    同樣在國際電影節的曆史上,因群戲演得好而被授予同片多個演員的例子也不乏存在,如《時時刻刻》三位女主角(妮可·基德曼、朱麗安·摩爾、梅麗爾·斯特裏普)共同獲得第53屆柏林影後。

    【看點二:台詞】

    影片運用了大量的潛台詞,不僅在情節上加快了節奏,更呈現出一種“文學化”的氣質,讓整部電影看起來更具逼格。

    很多電影之所以讓觀眾覺得沒有趣味甚至低級,是因為台詞裏全是水分:對白看起來很“生活化”,但卻對推動情節沒有任何幫助,人物之間無法產生互動,觀眾感受不到角色之間在“較勁”,就會越看越乏味。

    《烈日灼心》裏的尹穀春和辛小豐,一個是警察一個是罪犯,兩人卻天天生活在一起。一個抓,一個藏;一旦編劇沒寫好,兩人的對話很容易就陷入裝瘋賣傻的低級水平。

    要發揮潛台詞的魅力,首先要懂得在表達上的克製,也就是不能把話說滿,更不能說一堆大白話。比如尹穀春看到辛小豐和台灣人的“基情”之後,一肚子話到了嘴邊,隻吐了一個“cao”,這時候觀眾其實完全明白他想說什麽,但是一句髒話反而讓人物形象更立體。相比羅嗦的問一堆,尹穀春的這種方式更符合人們對那個角色以及他們倆關係的理解。

    又比如,影片最後的天橋大戰,辛小豐拚命抓住懸在半空的尹穀春的手,尹穀春為了不拖累他,隻說了一句“你們三兄弟去自首吧”。

    讓我們來想象一下,如果是其他電影,可能會讓尹穀春對辛小豐大喊“放手啊”之類的話,但是尹穀春了解辛小豐的為人,知道他肯定不會放。但如果他不放,對麵的殺手就會過來殺他,到時候兩個人都得死。為了刺激辛小豐放開自己,尹穀春說出了他所知道的真相。

    你以為他真的是要辛小豐去自首嗎?在那個情況下,辛小豐一放手,他就死了,那件兇案的真相也就沒人知道了,而他自己也就不用麵對“抓捕兄弟”的兩難困境。但是辛小豐最終沒有放手,既然他活了下來,就必須行使他作為警察該盡的責任。

    具體例子就不多說了,大家看電影的時候就能感受到。

    【看點三:審查】

    媒體對這部電影最關注的地方,並不是內容有多精彩,而是鄧超和呂頌賢奉獻了大尺度的同性激情戲,這對電影來說是好事,但對整個電影市場而言,依然是個小小的悲哀:即便是好作品,也依然需要低級噱頭去吸引觀眾。

    據鄧超自己說,他確實用很嚴肅的態度拍這場戲,而且拍之前還做了精密的安排,除了體驗生活,導演還給安排了技術指導(自己想象)。拍攝時,呂頌賢問鄧超該怎麽做,鄧超表示要舌吻。

    大家一定對這些同性基情充滿了期待吧?可惜呀可惜,這段戲在真正上映的版本裏,被剪的就剩下幾秒鍾一閃而過的鏡頭,而且曝光度太高,基本隻能看到兩個人影糾纏了一下,沒有過多裸露,但即便如此,也足夠創造一種全新觀影體驗了,據說此前中國還沒有哪部電影裏有同性基情的鏡頭呢。

    影片真正震撼的場景是最後結尾時,辛小豐和楊自道被執行注射死亡的鏡頭,這應該是自《毒戰》之後唯一的一部真實展現注射死亡的電影,在大熒幕上眼睜睜看著一個人被執行死亡的全過程,確實挺震撼的。

    拍攝注射死刑的那場戲時,鄧超決定用真的注射的方式(一開始找的不是專業醫生,紮了幾次全都紮偏),那是一個七分鍾的長鏡頭,從血管往上推到臉部,觀眾可以看到辛小豐的表情從開始的清醒,到害怕、恐懼以及最終死亡的全部過程。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為什麽一定要如此具體的正麵呈現執行死刑整個過程呢?有這個必要嗎?對於這個問題,導演表示:希望通過這場戲展現辛小豐和阿道尋死的決心和決絕的態度,他要的是這股“勁兒”,沒有這個場麵,“勁兒”很難上來。

    可惜呀可惜,因為擔心某些細節太容易引起觀眾不適,最終上映版本裏的長鏡頭被刪成了不到三分鍾,隻保留了辛小豐幾次掙紮的表情。即便如此,這場戲也還是很“有勁兒”。

    在進影院之前,一直以為《烈日灼心》是一部西部公路片,烈日給人的印象不就是驕陽嘛。但電影裏的大部分鏡頭都是雨戲和陰沉沉的天氣,有種說不出道不明的壓抑感。

    烈日在這部影片裏代表的是法律,選擇在陰冷潮濕的南方拍攝,或許是因為罪惡總是誕生於那些陽光難以照耀的地方。當然了,這並不是說廈門是個陽光照耀不到的城市,隻是導演選擇了那些灰蒙蒙的天氣來加深影片的“質感”,這些天氣在某種程度上,就是劇中幾個主要人物的內心世界:渴望陽光,卻始終活在陰冷中。

    導演借尹穀春的口,說出了烈日如何灼心:法律是人類發明的最可愛的東西,不規定你可以善良到什麽程度,但規定你惡的最低限度,法律更像是人性的低保,告訴你至少不要做什麽。

    其實烈日一直都在那裏,真正灼心的,是你走出了烈日的範圍,而你自己清楚的知道,在烈日所不能照耀的地方,就是人性的禁區,走進去,就出不來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玩轉全娛樂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重啟的胖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重啟的胖宅並收藏玩轉全娛樂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