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城。
收到契丹入侵的消息的時候,朝廷也是大受震撼的,趙光美本人也沒想到這遼國居然會這麽瘋狂。
這個時候,薛居正明顯就已經壓不住了,因此趙匡胤和趙光美自然也連夜坐火車從開封到了洛陽,重新進宮主持政務。
高懷德,趙光蘭,還有蕭綽都已經不請自到。
蕭綽先是看了趙光美一眼,然後向趙匡胤跪拜道:“大哥,您是知道我們的,我爹,還有兩位大王均已經同意了光美的提議,燕雲十六州和平收複,甚至整個遼國都會跟咱們大宋和平統一,這個關鍵的節骨眼上出現這種事,一定是有小人在離間宋遼關係,千萬不能中計啊!”
就連高懷德也都道:“遼帝分明就是瘋了,他這麽做就是為了破壞宋遼和談,破壞和平統一,大哥,這仗能不打,還是盡量別打啊,和平統一,遠好過武力收複。”
高懷德和趙光蘭一直是大宋商行派去燕雲十六州的宋使,其地位類似於蕭綽在開封,當然,他本人在商行中的利益也大多都跟燕雲十六州的遼國商行所綁定了,做的是皮草,馬匹,筋膜等生意。
因此他可能是目前整個大宋除趙光美外最不想打這一仗的人了。
“我自然知道這是耶律賢那小兒故意所為,然而此事最終如何,還是要看後果,以及邊境兩位節帥的臨危決斷,你們也不是不懂兵事,這個時候,若是前線已經打起來了,又哪是說停就能停得呢?若是這些入境的契丹騎兵闖下大禍,使我大宋百姓生靈塗炭……哎~,無論如何,總得給百姓一些交代啊。”
說白了,還是得看那些契丹人造的孽大不大。
如果造孽不大,隻死了幾千個老百姓那種,那其實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繼續推進宋遼和解,和平統一也沒什麽毛病,事後將耶律賢和幾個主要的人物當政治犯抓起來宰了,也就算是給這些死難同胞報仇了。
但如果是生靈塗炭,死了幾萬人,甚至十幾萬人,亦或者是像當年的耶律阿保機一樣禍害了四五十萬人。
那這個新仇舊恨就必須得一起算了。
他們老趙家廢了那麽大勁搞改革就是為了不當獨裁者,不可能忽視民意搞一意孤行,替廣大同胞原諒契丹人。
大宋現在要是願意打,進了草原後真的有能力犁庭掃穴。
趙光美也道:“現在最重要的問題是朝廷不知道具體情況,也沒法做決策,此事事關重大,就連郭進和李漢超兩位老帥,恐怕也做不了主,掌握不好此中尺寸,畢竟咱們大宋總不可能挨了揍,還不還手吧?沒有這樣的道理,大哥,必須派一重臣,夠分量的人去前線一趟,全權處理此中大局。”
“你想去?”
“恐怕除了我,已經沒有更合適的人選了。”
卻見趙光義卻主動道:“大哥,三弟,要不還是我去吧。”
“你去?”
趙光義道:“我想做的事已經都做完了,薛居正這個官家,也當不了幾年了,其實原本我也打算自請去外邊開疆拓土,去廣州府的,我在朝中,薛居正也不可能真的當好這個官家,而且說實在的,確實是沒什麽意思。”
“大哥就不必說了,三弟是脫離了朝廷才建立了商行,就連昭兒,現在也幹得有聲有色,是開疆拓土之大功,隻有我,一直在朝廷中做事,反而缺少曆練。”
“本來是打算辭去官職後去廣州開拓,那邊既可在陸上拓疆,直至和昭兒接壤,徹底聯通陸上交通,也可以建造船廠、海軍,假以時日必成為我大宋先鋒,正適合我去作一番事業,過些年朝中要是缺人,我再迴來做官家,底氣也能更足一些。”
趙匡胤和趙光美聞言,紛紛表示詫異,但其實仔細一想,這事兒好像還真是合理,甚至這老二這麽個想法其實是很聰明的。
他現在這個宰相當的是沒意義的,畢竟他要是想的話早就能當皇帝了,薛居正又管不了他,以前爭權奪利想去爭的東西,現在看來好像也沒啥意義了。
他當然也不是不願意當皇帝,隻是這趙大趙三都在,而且他很清楚的知道自己威望不足,當這個皇帝也會挺憋屈的,反而會被老大和老三聯手各種限製,所以莫不如不當。
所以他繼續當他的中書門下平章事,反倒是能借此相權,開始大手筆的限製皇權,推出一係列改革。
也正因為他在朝中,趙大和趙三才會如此放心的大撒把,對洛陽的事情幾乎都不怎麽關心了,反倒是讓他這個首相的權力大大的增加。
他不當這個皇帝,權力反而比當皇帝更大。
事實上如果趙光美不加以幹涉的話,再讓他這麽發展下去,大宋很可能會變成一個內閣責任製,首相治國的國家。
趙光美也一直那麽看著。
然而隨著薛居正已經越來越明確的表示出來他對皇位的沒有興趣,幹完農業生產的這個事兒就主動下課,最關鍵的是政治改革已經基本完成,對君權的種種限製已經走上正軌,門下省的宰相們的權力如果聯合起來,就算沒有他,其實也比皇帝更大,這時候他再當這個中書門下平章事,確實就稍稍有點尷尬了。
而明明他這個宰相才是真正操控著國家權柄,但其實他的威望卻並不高,別說跟老大老三去比了,就算是跟趙德昭那個腦子有點不正常的爆炸狂去比,如今好像都差了一截。
大家都覺得,他趙老二有中上之姿,但……也就是中上。
趙家男人裏唯一一個普通人。
市井之間都這麽傳。
威望上也就那麽迴事兒,或者說他的全部威望其實都來自於他姓趙。
那趙光義當然就有點不甘心啊,能力上不如大哥和三弟這個他認了,尤其是老三那確實是可以歸在聖人那一檔了,但他那個大侄兒……腦子明顯有個包,他都比不了?
當然更重要的是,趙光義現在也看得出,商行才是大宋真正的根基,說句不太政治正確的事兒,朝廷反而越來越像是商行的傀儡了。
他可也是商行的股東來著。
結果現在他為了朝廷上的職位,反而將商行的權益扔下,現在怎麽看,怎麽像是丟了西瓜撿了芝麻。
如今商行內逐漸已經分成了兩個半派係,既是趙光美主導的大陸派係和趙匡胤主導的海權派係,倆人實質上已經在聯手瓜分禁軍了,兩個半的那個半,自然便是趙德昭的西南殖民工程。
趙光義敏銳的就察覺到,東南一角絕對是能夠有所作為的,之所以鎮海節度使這麽多年來一直沒有擴張,不是因為大宋沒有實力,而是在於潘美沒有魄力。
他畢竟是臣子,怎麽可能像趙德昭那樣,在西南跟裂土封王似的,想幹啥就幹啥,想砸整就砸整,沒錢了甚至還能以商行股東的身份簽字批條借貸款,整個西南地區乃至關中地區的所有資源任他想怎麽征調就怎麽征調。
事實上潘美一個人在外麵當節度使,這邊又沒有什麽強敵環伺,別說主動進攻開疆拓土了,他都恨不得字閹了自己。
但東南那片地方真的很好,向東可以發展沿海貿易,向西跟趙德昭連成一片之後,整個東南亞,南亞,將自然而然的成為一個整體,水陸兩便,對內對外都方便,甚至完全可以做商行中獨立於趙大和趙三的第三支力量。
這事兒在他腦子裏都想了多少迴了!
但是呢,趙光義一直沒能下定決心,還是心理有顧慮的。
趙德昭在西南能搞得好,說白了他是接手了征蜀宋軍,接收了王全斌的遺產,而且給他的那個配置堪稱豪華,連號稱禁軍第一猛的崔彥進都派給他了,加上辛仲甫,以及那些實際上是軍閥化的一部分沙陀人兵團。
這配置,趙德昭當然是想咋玩就咋玩,想咋浪就咋浪,這些人再加上當初投標去大理的那些商人,就構成了他的魯王一黨的核心根基。
大哥對自己的親兒子,是真的好。
他趙光義雖然當了這麽多年的宰相,但是真要出去幹點啥,他還真沒趙德昭的這個條件。
他在軍中,實在是沒有威望,自然也沒有任何的班底。
趙大和趙三現在幹的這個事情實際上就是在搶禁軍,他也想上去跟著一塊搶,那不是扯淡呢麽,誰願意跟他一塊去東南鳥不拉屎之地去披荊斬棘?
他總不能全都指望那個潘美吧,那是趙三的人。
結果此時這遼國突然挑釁,一下子就讓他看到了機會。
宋遼合這個事兒是老三搞的,本來他想在這其中插一手是很難的,蕭綽嫁給趙光美之後述律部肯定也會聽趙光美的話,實話實說,這是能一口氣將這趙老三的勢力和威望再向上推高一個量級的,和平統一一個遼國這麽大的國家,這種事古往今來也確實是從來都沒有過的壯舉。
可現在一打仗,那可就不一樣了,說白了,趙光義是看上了郭進和李漢超手下的邊防軍。
這倆人手中的兵馬雖然不多,但卻畢竟是分別代表了河東派和河北派將門,而且他倆可是李筠和符彥卿的接班人,這倆老頭現在都還在商行裏沒死呢。
符彥卿的天雄軍,李筠的昭義軍,這可是曾經這個天下最精銳的兩支兵馬,他們隻是被收編了,可不是被解散了。
這件事操作好了,若能獲得河北河東兩地將門之支持,再獲得股東中的符彥卿和李筠支持,那他下東南開疆拓土,從趙大趙三的爭搶中硬是撕開一條口子咬下來屬於自己的一塊肉的這個事兒,不就成了麽!
等他擁有了功績,威望,班底,軍隊,到時候如果什麽時候改主意了又想當皇帝了,那這皇帝當的自然也會和現在截然不同。
旁人眼中,此次契丹入侵看到的是生靈塗炭,可是趙光義的眼中,看到的卻是機會。
“三弟,還是讓我去吧,你和弟妹的婚事,是比這次契丹襲擾更大的事,再說這事兒必然會影響述律部投奔之事,我先去,若是事情不得不辦得激烈一些,你還能在我後麵打圓場,你不去,就是留有餘地。”
“大哥,滿朝文武之中,絕對已經沒有比我更合適的人了。”
“嗯~”
趙匡胤聞言點了點頭。
這事兒,趙光義說得還真是沒什麽毛病。
“三弟以為如何?”
“二哥說得確實是有道理,不過二哥,前線的將士和朝廷想的東西未必相同,契丹人要是造孽太過,難保不會有人被仇恨所蒙蔽,導致上頭衝動,亦或者是有人不想和平統一,還是想打仗,立功,畢竟這件事情上,朝廷的利益,與軍方的利益,尤其是那些邊軍的利益,其實是有一些背離的,你去,一定要接管兩位節帥的兵權,也壓製住軍中的躁動,但是涉及民族情感,尊嚴等方麵,一定也不能慫,該有的態度你也必須得拿出來,這其中的分寸……確實是不好拿捏啊。”
“放心吧三弟,我懂得的,說白了,就是這一樁買賣還想做,還不能讓他們漫天要價。”
“你這個比喻,倒也不錯。”
就這樣,趙匡胤和趙光美兩人點了頭,這事兒就算是直接定下了,趙光義帶著三千名驍騎軍充做護衛,就直奔前線而去,先去大名府停駐一下,等進一步的信息傳過來再去考慮其他,還讓高懷德做了他的副手。
這也是目前大宋朝廷詭異的地方,趙匡胤和趙光美倆人明明平日裏啥也不管,但他們哥仨隻要商量了什麽事情,什麽中書省什麽門下省,都是擺設,趙光義的這次任命,無論是樞密院承旨,門下批複,兵部文書,甚至是吏部調動,統統一概沒有,更沒有兵符之類的東西。
但兵就這樣被他調走了,甚至直到趙光義都出城了,一大半的朝廷官員都還不知道這個事兒。
隻能說,此時的大宋還處於一個特殊情況之中吧。
而如此,焦急的等待了兩天,突然就從關中方向傳來了捷報,說是田欽祚使了一個妙計,連禁軍都沒用,就直接把遼軍派往關中的一萬大軍全都給坑死了。
直讓趙匡胤和趙光美兩人都不禁拍著大腿叫好。
“這小田,居然還有這本事,以前他在我身邊服侍時,我還真沒看出來。”
“大哥,此大功也,當重賞。”
“這是自然,如此一來,最麻煩的西線反倒是被這麽個小小的西廠探子給平定了,剩下的,也就隻剩下北線了,憑老二的能耐,隻壓這一條線,就輕鬆多了啊。”
“嗯、”
收到契丹入侵的消息的時候,朝廷也是大受震撼的,趙光美本人也沒想到這遼國居然會這麽瘋狂。
這個時候,薛居正明顯就已經壓不住了,因此趙匡胤和趙光美自然也連夜坐火車從開封到了洛陽,重新進宮主持政務。
高懷德,趙光蘭,還有蕭綽都已經不請自到。
蕭綽先是看了趙光美一眼,然後向趙匡胤跪拜道:“大哥,您是知道我們的,我爹,還有兩位大王均已經同意了光美的提議,燕雲十六州和平收複,甚至整個遼國都會跟咱們大宋和平統一,這個關鍵的節骨眼上出現這種事,一定是有小人在離間宋遼關係,千萬不能中計啊!”
就連高懷德也都道:“遼帝分明就是瘋了,他這麽做就是為了破壞宋遼和談,破壞和平統一,大哥,這仗能不打,還是盡量別打啊,和平統一,遠好過武力收複。”
高懷德和趙光蘭一直是大宋商行派去燕雲十六州的宋使,其地位類似於蕭綽在開封,當然,他本人在商行中的利益也大多都跟燕雲十六州的遼國商行所綁定了,做的是皮草,馬匹,筋膜等生意。
因此他可能是目前整個大宋除趙光美外最不想打這一仗的人了。
“我自然知道這是耶律賢那小兒故意所為,然而此事最終如何,還是要看後果,以及邊境兩位節帥的臨危決斷,你們也不是不懂兵事,這個時候,若是前線已經打起來了,又哪是說停就能停得呢?若是這些入境的契丹騎兵闖下大禍,使我大宋百姓生靈塗炭……哎~,無論如何,總得給百姓一些交代啊。”
說白了,還是得看那些契丹人造的孽大不大。
如果造孽不大,隻死了幾千個老百姓那種,那其實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繼續推進宋遼和解,和平統一也沒什麽毛病,事後將耶律賢和幾個主要的人物當政治犯抓起來宰了,也就算是給這些死難同胞報仇了。
但如果是生靈塗炭,死了幾萬人,甚至十幾萬人,亦或者是像當年的耶律阿保機一樣禍害了四五十萬人。
那這個新仇舊恨就必須得一起算了。
他們老趙家廢了那麽大勁搞改革就是為了不當獨裁者,不可能忽視民意搞一意孤行,替廣大同胞原諒契丹人。
大宋現在要是願意打,進了草原後真的有能力犁庭掃穴。
趙光美也道:“現在最重要的問題是朝廷不知道具體情況,也沒法做決策,此事事關重大,就連郭進和李漢超兩位老帥,恐怕也做不了主,掌握不好此中尺寸,畢竟咱們大宋總不可能挨了揍,還不還手吧?沒有這樣的道理,大哥,必須派一重臣,夠分量的人去前線一趟,全權處理此中大局。”
“你想去?”
“恐怕除了我,已經沒有更合適的人選了。”
卻見趙光義卻主動道:“大哥,三弟,要不還是我去吧。”
“你去?”
趙光義道:“我想做的事已經都做完了,薛居正這個官家,也當不了幾年了,其實原本我也打算自請去外邊開疆拓土,去廣州府的,我在朝中,薛居正也不可能真的當好這個官家,而且說實在的,確實是沒什麽意思。”
“大哥就不必說了,三弟是脫離了朝廷才建立了商行,就連昭兒,現在也幹得有聲有色,是開疆拓土之大功,隻有我,一直在朝廷中做事,反而缺少曆練。”
“本來是打算辭去官職後去廣州開拓,那邊既可在陸上拓疆,直至和昭兒接壤,徹底聯通陸上交通,也可以建造船廠、海軍,假以時日必成為我大宋先鋒,正適合我去作一番事業,過些年朝中要是缺人,我再迴來做官家,底氣也能更足一些。”
趙匡胤和趙光美聞言,紛紛表示詫異,但其實仔細一想,這事兒好像還真是合理,甚至這老二這麽個想法其實是很聰明的。
他現在這個宰相當的是沒意義的,畢竟他要是想的話早就能當皇帝了,薛居正又管不了他,以前爭權奪利想去爭的東西,現在看來好像也沒啥意義了。
他當然也不是不願意當皇帝,隻是這趙大趙三都在,而且他很清楚的知道自己威望不足,當這個皇帝也會挺憋屈的,反而會被老大和老三聯手各種限製,所以莫不如不當。
所以他繼續當他的中書門下平章事,反倒是能借此相權,開始大手筆的限製皇權,推出一係列改革。
也正因為他在朝中,趙大和趙三才會如此放心的大撒把,對洛陽的事情幾乎都不怎麽關心了,反倒是讓他這個首相的權力大大的增加。
他不當這個皇帝,權力反而比當皇帝更大。
事實上如果趙光美不加以幹涉的話,再讓他這麽發展下去,大宋很可能會變成一個內閣責任製,首相治國的國家。
趙光美也一直那麽看著。
然而隨著薛居正已經越來越明確的表示出來他對皇位的沒有興趣,幹完農業生產的這個事兒就主動下課,最關鍵的是政治改革已經基本完成,對君權的種種限製已經走上正軌,門下省的宰相們的權力如果聯合起來,就算沒有他,其實也比皇帝更大,這時候他再當這個中書門下平章事,確實就稍稍有點尷尬了。
而明明他這個宰相才是真正操控著國家權柄,但其實他的威望卻並不高,別說跟老大老三去比了,就算是跟趙德昭那個腦子有點不正常的爆炸狂去比,如今好像都差了一截。
大家都覺得,他趙老二有中上之姿,但……也就是中上。
趙家男人裏唯一一個普通人。
市井之間都這麽傳。
威望上也就那麽迴事兒,或者說他的全部威望其實都來自於他姓趙。
那趙光義當然就有點不甘心啊,能力上不如大哥和三弟這個他認了,尤其是老三那確實是可以歸在聖人那一檔了,但他那個大侄兒……腦子明顯有個包,他都比不了?
當然更重要的是,趙光義現在也看得出,商行才是大宋真正的根基,說句不太政治正確的事兒,朝廷反而越來越像是商行的傀儡了。
他可也是商行的股東來著。
結果現在他為了朝廷上的職位,反而將商行的權益扔下,現在怎麽看,怎麽像是丟了西瓜撿了芝麻。
如今商行內逐漸已經分成了兩個半派係,既是趙光美主導的大陸派係和趙匡胤主導的海權派係,倆人實質上已經在聯手瓜分禁軍了,兩個半的那個半,自然便是趙德昭的西南殖民工程。
趙光義敏銳的就察覺到,東南一角絕對是能夠有所作為的,之所以鎮海節度使這麽多年來一直沒有擴張,不是因為大宋沒有實力,而是在於潘美沒有魄力。
他畢竟是臣子,怎麽可能像趙德昭那樣,在西南跟裂土封王似的,想幹啥就幹啥,想砸整就砸整,沒錢了甚至還能以商行股東的身份簽字批條借貸款,整個西南地區乃至關中地區的所有資源任他想怎麽征調就怎麽征調。
事實上潘美一個人在外麵當節度使,這邊又沒有什麽強敵環伺,別說主動進攻開疆拓土了,他都恨不得字閹了自己。
但東南那片地方真的很好,向東可以發展沿海貿易,向西跟趙德昭連成一片之後,整個東南亞,南亞,將自然而然的成為一個整體,水陸兩便,對內對外都方便,甚至完全可以做商行中獨立於趙大和趙三的第三支力量。
這事兒在他腦子裏都想了多少迴了!
但是呢,趙光義一直沒能下定決心,還是心理有顧慮的。
趙德昭在西南能搞得好,說白了他是接手了征蜀宋軍,接收了王全斌的遺產,而且給他的那個配置堪稱豪華,連號稱禁軍第一猛的崔彥進都派給他了,加上辛仲甫,以及那些實際上是軍閥化的一部分沙陀人兵團。
這配置,趙德昭當然是想咋玩就咋玩,想咋浪就咋浪,這些人再加上當初投標去大理的那些商人,就構成了他的魯王一黨的核心根基。
大哥對自己的親兒子,是真的好。
他趙光義雖然當了這麽多年的宰相,但是真要出去幹點啥,他還真沒趙德昭的這個條件。
他在軍中,實在是沒有威望,自然也沒有任何的班底。
趙大和趙三現在幹的這個事情實際上就是在搶禁軍,他也想上去跟著一塊搶,那不是扯淡呢麽,誰願意跟他一塊去東南鳥不拉屎之地去披荊斬棘?
他總不能全都指望那個潘美吧,那是趙三的人。
結果此時這遼國突然挑釁,一下子就讓他看到了機會。
宋遼合這個事兒是老三搞的,本來他想在這其中插一手是很難的,蕭綽嫁給趙光美之後述律部肯定也會聽趙光美的話,實話實說,這是能一口氣將這趙老三的勢力和威望再向上推高一個量級的,和平統一一個遼國這麽大的國家,這種事古往今來也確實是從來都沒有過的壯舉。
可現在一打仗,那可就不一樣了,說白了,趙光義是看上了郭進和李漢超手下的邊防軍。
這倆人手中的兵馬雖然不多,但卻畢竟是分別代表了河東派和河北派將門,而且他倆可是李筠和符彥卿的接班人,這倆老頭現在都還在商行裏沒死呢。
符彥卿的天雄軍,李筠的昭義軍,這可是曾經這個天下最精銳的兩支兵馬,他們隻是被收編了,可不是被解散了。
這件事操作好了,若能獲得河北河東兩地將門之支持,再獲得股東中的符彥卿和李筠支持,那他下東南開疆拓土,從趙大趙三的爭搶中硬是撕開一條口子咬下來屬於自己的一塊肉的這個事兒,不就成了麽!
等他擁有了功績,威望,班底,軍隊,到時候如果什麽時候改主意了又想當皇帝了,那這皇帝當的自然也會和現在截然不同。
旁人眼中,此次契丹入侵看到的是生靈塗炭,可是趙光義的眼中,看到的卻是機會。
“三弟,還是讓我去吧,你和弟妹的婚事,是比這次契丹襲擾更大的事,再說這事兒必然會影響述律部投奔之事,我先去,若是事情不得不辦得激烈一些,你還能在我後麵打圓場,你不去,就是留有餘地。”
“大哥,滿朝文武之中,絕對已經沒有比我更合適的人了。”
“嗯~”
趙匡胤聞言點了點頭。
這事兒,趙光義說得還真是沒什麽毛病。
“三弟以為如何?”
“二哥說得確實是有道理,不過二哥,前線的將士和朝廷想的東西未必相同,契丹人要是造孽太過,難保不會有人被仇恨所蒙蔽,導致上頭衝動,亦或者是有人不想和平統一,還是想打仗,立功,畢竟這件事情上,朝廷的利益,與軍方的利益,尤其是那些邊軍的利益,其實是有一些背離的,你去,一定要接管兩位節帥的兵權,也壓製住軍中的躁動,但是涉及民族情感,尊嚴等方麵,一定也不能慫,該有的態度你也必須得拿出來,這其中的分寸……確實是不好拿捏啊。”
“放心吧三弟,我懂得的,說白了,就是這一樁買賣還想做,還不能讓他們漫天要價。”
“你這個比喻,倒也不錯。”
就這樣,趙匡胤和趙光美兩人點了頭,這事兒就算是直接定下了,趙光義帶著三千名驍騎軍充做護衛,就直奔前線而去,先去大名府停駐一下,等進一步的信息傳過來再去考慮其他,還讓高懷德做了他的副手。
這也是目前大宋朝廷詭異的地方,趙匡胤和趙光美倆人明明平日裏啥也不管,但他們哥仨隻要商量了什麽事情,什麽中書省什麽門下省,都是擺設,趙光義的這次任命,無論是樞密院承旨,門下批複,兵部文書,甚至是吏部調動,統統一概沒有,更沒有兵符之類的東西。
但兵就這樣被他調走了,甚至直到趙光義都出城了,一大半的朝廷官員都還不知道這個事兒。
隻能說,此時的大宋還處於一個特殊情況之中吧。
而如此,焦急的等待了兩天,突然就從關中方向傳來了捷報,說是田欽祚使了一個妙計,連禁軍都沒用,就直接把遼軍派往關中的一萬大軍全都給坑死了。
直讓趙匡胤和趙光美兩人都不禁拍著大腿叫好。
“這小田,居然還有這本事,以前他在我身邊服侍時,我還真沒看出來。”
“大哥,此大功也,當重賞。”
“這是自然,如此一來,最麻煩的西線反倒是被這麽個小小的西廠探子給平定了,剩下的,也就隻剩下北線了,憑老二的能耐,隻壓這一條線,就輕鬆多了啊。”
“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