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相繼,自古便是倫理大道,此乃綱常也,魯王殿下既嫡且長,既賢且良,我看,正應該早立太子,以安天下人心。”
樊樓的一樓大廳之中,有一人正在高聲議政,雖然看起來像是在跟朋友喝酒吹牛,但是在樊樓這樣的地方,說得又如此大聲,挑釁的意味實在也是有點明顯。
以至於剛剛還熱熱鬧鬧,載歌載舞的大廳,突然就被這一嗓子弄得跟摁了暫停鍵一樣。
一旁的一桌富商忍耐不住了,斥責道:“你胡說什麽啊,這裏是可樊樓。”
哪知說話那人居然毫不怯場地瞪了迴去,道:“我說得有什麽問題?難道你將來這份家業不留給兒子而是留給弟弟?你為何要對我不滿?你是要代表商行,還是要代表秦王殿下?”
卻是把那人給反駁的啞口無言。
因為這個事兒他們是真沒法說,甚至都沒有立場去說這個事兒,哪怕是從商行的角度來看,人家趙德昭本身,也確實是商行除趙光美外的最大股東。
而且這個時候急著替趙光美出頭的話,難免會有一種皇帝不急太監急,甚至是陷秦王殿下於不義的感覺。
人家秦王本人還沒發話呢,整得就好像他這個當叔叔的要跟侄子搶似的。
現在的情況就是這樣的,儒家文化的影響還在,甚至是比大宋開國的時候反而還更強了,因為老百姓現在的教育普及率已經變得更高了,幾乎每一個男孩小時候都會接收兩到三年的義務教育。
趙光美也沒整幺蛾子,學的也是六經之學,以及一些簡單的曆史,這都是塑造民族認同,忠義觀,價值觀的東西,不誇張的說,漢民族本身就是被這東西塑造的,儒家文明基本就是漢人文明,就算那儒學有千般不好,可若是把儒學丟了,漢人其實也就沒了。
趙光美也不是真的反對儒學,他反對的是隻是皓首窮經,儒學取仕而已。
兩三年的義務教育足以讓民眾形成最基本的倫理觀了,而所謂的禮,其實父死子繼就是所有禮儀中的根本。
也就是說,即便是天底下最支持趙光美的人,在支持趙光美的同時也必然要背負一定的道德負罪感。
而且趙光美和趙德昭他們倆其實還真沒爭的意思,自始至終這事兒都是吃瓜群眾在搗亂,這個時候替秦王辯解,就相當於是默認了秦王打算搶奪侄子的皇位,而且是已經到了婦孺皆知的地步了?
到最後自然隻能嘴硬似的說一些立儲立賢,立長,之類的說辭進行搪塞。
偏偏這真的隻是搪塞,因為現在誰也不敢真的說趙德昭這個魯王不賢,而且人家在西南邊陲之地幹的是真挺好的,同樣也是開疆拓土之功的,幹得確實也是不錯,這個真不能瞎否認,其實也是可以稱之為賢王的。
可是,難道趙德昭真的能代替趙光美成為太子麽?
怎麽可能啊。
趙匡胤隻要沒有老糊塗,他就是再如何疼愛兒子,他這兒子也隻能是作為弟弟備選而存在的,因為這世上將身家性命綁在趙光美身上的人實在是太多了,趙光美這麽多年以來一直都是實質上的副皇帝,國家財權都是抓在他手裏的,軍權雖然沒有直接抓,但軍人中不知有多少人都是秦王一係鐵杆,利益與商行綁定。
趙德昭這個賢王至多隻能算是挺好,不錯,趙光美這個賢王可就是曠古爍今,古來未有了。
趙光美繼承大統,絕不會為難趙德昭,反而一定會極力安撫,甚至趙德昭本身也將會成為他的皇儲,趙德昭一係的利益其實不會有什麽損失,但萬一真的是趙德昭繼位,那趙光美這一係可是一定會惶惶不安的。
這世上就沒有給皇叔攬權的道理,自古以來皇叔就沒幾個人是真能在朝中握有大權力的,說得上來的也就是商朝的比幹、箕子、微子,周朝的周公,可商周時期的事兒,到底有多大可信度其實大家心裏都明白。
這玩意就跟三皇五帝一樣,絕大多數時候都是用來扯犢子的。
這就是純純的來惡心人的。
而事實就是,當天所有來樊樓吃飯的人,都被惡心得不輕。
樊樓都尚且如此了,其他的地方呢?
龐大的秦王一黨,哪怕是趙光美本人沒有任何動靜,難道這黨羽中的每一個人都能沒動靜?
隻要有了動靜,這所謂的奪嫡之戰,很可能稀裏糊塗,莫名其妙的就要打起來了。
事實上現在市井之間的動靜就也不小,許多市井商賈都在發自內心地替趙光美說話,說趙光美如何如何的好,五代亂世隻有交到秦王的手上才能夠結束,等等等等,所以立儲就應該立秦王,就應該立皇太弟。
而且許多人都是這個時候才突然發現,好像趙光美確實是從來沒有被明確稱之為儲君過。
即便是親王尹京即為儲君的五代潛規則在他身上也不適用,因為一直以來的開封府尹都是趙光義,這兩年雖然換成了趙光美但國都也快從開封換成洛陽了。
大家就覺得,是不是應該提一下呢?是不是應該立一下皇太弟呢?
殊不知,其實這個事兒沒人提才是最好的,趙光美他太特殊了,和曆史上的任何一位親王都不一樣,他不需要任何的法統程序,依然不耽誤他當儲君。
因為如果有一天趙匡胤沒了,隻要他不往那個位子上坐,這世上就絕沒有人敢去做那個位置。
秦王做儲君是一件連說都不用人說的事情,就好像餓了要吃飯,渴了要喝水一樣自然,別討論就完了,但是特意去說反而卻是沒了法理性。
趙光美要是說,我就要當儲君,那是跟侄子搶,不太地道,可他要是說,我沒有要當儲君的意思,我支持立太子?那問題可就大了,容易反而把下邊的人整不會了。
如此這般把這個話題炒起來,本身就陷了趙光美為被動,因為法理上,倫理上,他確實是都不占理。
大宋又不會因言獲罪,那這些人可不就越來越囂張了麽。
…………
潁川馬場。
趙光美正帶著蕭綽一邊騎著馬溜孩子,一邊口頭上報賬,檢查遼國商行那邊的財務狀況,遼國商行裏大宋商行也是大股東麽,蕭綽自然也是一五一十的把情況都給報了出來,道:
“今年以來,我大遼對你們宋國的貿易,順差達到了八百萬貫,為錢行付的本息還款更是超過了兩千萬貫,遼國商行的利潤麽……今年是三千多萬貫的遼幣,不過,今年宋遼之間的匯率發生了倒掛,遼幣下跌,一比一根本維持不住,勉強能維持住二比三吧。”
趙光美聞言似笑非笑地看著蕭綽道:“真的還能維持二比三麽?”
蕭綽聞言臉色微微一紅,但還是嘴硬道:“就是二比三,這是我大遼的官方匯率,哼,你要幹嘛,難道要作為股東強製分紅麽?告訴你沒戲,今年商行的財政困難,不分紅。”
說完,還惡狠狠地瞪了趙光美一眼。
事實上所謂的官方匯率根本沒有任何意義,他上一次打貨幣戰爭用的好歹還是金屬貨幣,這次直接就是紙幣了,據趙光美所知,市場上真正自由流通的貨幣兌換,遼幣與宋幣連二比一都維持不住。
本來遼幣的發行是完全捆綁宋幣,一比一兌付的,也就是類似於港幣和美鈔的關係,按說是不太可能出現這麽大的匯率波動才是的。
尤其是這宋遼貿易還是他娘的遼國順差,大宋逆差的情況下。
大宋現在從遼國進口馬匹,羊毛,女奴,尤其是那女奴,進口的數量大得嚇人,宋國這邊光靠賣工業製成品還真賣不過遼國。
但問題是兩國的貨幣是完全自由兌換的,沒有哪個宋人會主動把宋幣去兌換成遼幣,遼幣在宋境也花不了,老百姓都不認。
但遼人那邊,許多的貴族在賺了錢之後是真願意把遼幣換成宋幣,然後在大宋境內花的。
更別說,目前兩國邊貿中的商貿部分大多都是燕雲漢人在搞,這些個漢人以前是地主的時候自然都是忠於大遼的,但現在搖身一變成了商賈。
十個裏有八個早就把家人給送宋朝來了,甚至那些漢人官員也不例外,甚至不說那些打商賈,就連許多的小商小販,也都會在宋國這邊買房,等什麽時候幹不動了,退休了,就拿著他們在遼國賺了一輩子的錢,迴宋國生活。
據說在燕雲十六州,乃至整個大遼境內,宋錢直接在市場上花,市場購買力都不打折的,比換成遼錢合適多了。
遼幣換宋幣,連特麽一丁點離境稅都不收,不換白不換啊。
換言之就是遼國通過戰爭,販賣人口才賺到的這點錢在遼國境內兜了一圈之後又幾乎全都流迴大宋了。
遼國的貿易是純粹的上層獲利賣國,底層被吸走血汗,還積攢不下來一丁點的財富,偏偏還都是他娘的自由貿易,公平公正,明麵上遼國賺得比宋國多得多。
所謂的買辦政府,就是如此了,隻要這個模式不被打破,遼人怎麽奮鬥,怎麽掙紮都沒用,必須,也隻能這樣被摁在地上一直吸血。
至於說,設置關稅壁壘,建立外匯管製,遼國商行的股東,遼國朝廷的權貴,甚至連他們述律部本身,他爹蕭思溫,恐怕都不會同意。
他們家,乃至耶律屋質,都已經開始大量的兌換宋錢,購買大宋資產了。
契丹人和漢人都是黑頭發黃皮膚,而且契丹上層經過三百多年的漢化,至少權貴階層漢化的程度相當高,不主動說明的話真的很難從外表判斷他們是不是宋人。
如果有一天遼國滅亡了,這幫貴族,拿著錢來到宋朝,隨便給自己起個漢人名字之後就可以依舊當貴族。
況且遼國滅亡的話宋人是一定會收複燕雲十六州的,而遼地漢人大多都是效忠於述律部的,燕雲十六州也是述律部,親商行派的地盤,以前這地方屬遼的時候他們在這地方當貴族,屬宋了,難道他們就不是貴族了?恐怕最次也能當個大資本家,或是商行的小股東吧?
既然這地方不管是遼的還是宋的,不管遼國是興盛還是滅亡,都不影響他們繼續當貴族吃喝玩樂,那這遼國好不好亡不亡,跟他們又有啥關係?一個把老婆孩子都送大宋生活來的遼國官員你還指望他忠心大遼?
連蕭綽自己都開始兩頭下注,大遼後族都開始一腳踏兩船了,你還能指望誰能對大遼忠心耿耿死心塌地?真有這種人站出來的話那還不得趕緊迫害致死?這種動搖軍心,誤導群眾的人,肯定是收了大宋的錢,有意在破壞我大遼的和諧環境,造謠,是間諜。
至於遼國的底層民眾,人家也確實是生活變得更好了麽,都能吃得上宋國罐頭了,怎麽能說我們被剝削了呢?再加上貿易大順差,都特娘的沉浸在宏觀敘事中無法自拔呢,許多人甚至會發自內心的覺得大遼好厲害,我們通過宋遼貿易賺了宋國好多錢,厲害了我的大遼,統治階級屁股底下的凳子無比的穩定。
什麽?貨幣為啥一直在貶值?那是故意編製,這叫利好出口,這叫大戰略!你簡直是什麽都不懂。
大宋這邊成功的吸到了血,遼國的貴族成功的發了財,遼國的百姓成功因大宋的商品而變的更加富足,還更加愛國。
三贏!
蕭綽顯然是不想聊這個話題的,連忙改變了話題道:“我聽說你那侄子要跟你爭儲了?哼哼,都不知道你是怎麽想的,明明手握那麽大的優勢,卻居然能讓事情發展到這個地步,就不怕到時候徒生變故麽?”
趙光美聞言,卻是狠狠一巴掌打在蕭綽的屁股上:“我大宋乃是禮儀之邦,你以為像你們契丹蠻夷一樣麽?”
“嗬嗬,所謂禮儀之邦,就是什麽都不做,任憑謠言擴大,對你造成傷害?這對你那個侄子難道就好麽?哼,也不知道你那大哥是怎麽想的,這麽長時間了,居然也不肯表態。”
聞言,趙光美衝他翻了一個白眼。
這契丹娘們是看他們大宋的熱鬧不嫌事兒大啊,這是巴不得他們大宋像他們契丹,或是大唐一樣每一代新老交替都要兵戎相見殺一個血流成河啊。
當然,趙光美很清楚的知道許多事對他來說都是一種現代人錯覺而已,比如,現代人總是認為古代王朝就應該是父死子繼,按部就班循序漸進。
但其實古代上真的能做到平穩交替還真就是從他們宋朝以後才開始的,在這之前,其實流血的和不流血的也就是各占一半,尤其是唐朝,那真是幾乎每一代都要宮廷政變一下的。
想了想,趙光美還是補充道:“我大宋,跟曆朝曆代都不同,嗯……就算相同,我,跟曆朝曆代的其他人也都不同,正所謂謠言止於智者,此事,不足縈懷也。”
“嗬嗬,所以,那些上書之人,就讓他們一直說,一直搞事情,不理他們?你這脾氣可真好”
“我大宋,這叫不因言獲罪,不過……朝廷雖然不會因他們的胡言亂語,不代表我不會就這麽放過他。所謂謠言止於智者,是因為胡亂說話的人都是蠢蛋,而蠢蛋,必然要為自己的愚蠢付出代價。”
樊樓的一樓大廳之中,有一人正在高聲議政,雖然看起來像是在跟朋友喝酒吹牛,但是在樊樓這樣的地方,說得又如此大聲,挑釁的意味實在也是有點明顯。
以至於剛剛還熱熱鬧鬧,載歌載舞的大廳,突然就被這一嗓子弄得跟摁了暫停鍵一樣。
一旁的一桌富商忍耐不住了,斥責道:“你胡說什麽啊,這裏是可樊樓。”
哪知說話那人居然毫不怯場地瞪了迴去,道:“我說得有什麽問題?難道你將來這份家業不留給兒子而是留給弟弟?你為何要對我不滿?你是要代表商行,還是要代表秦王殿下?”
卻是把那人給反駁的啞口無言。
因為這個事兒他們是真沒法說,甚至都沒有立場去說這個事兒,哪怕是從商行的角度來看,人家趙德昭本身,也確實是商行除趙光美外的最大股東。
而且這個時候急著替趙光美出頭的話,難免會有一種皇帝不急太監急,甚至是陷秦王殿下於不義的感覺。
人家秦王本人還沒發話呢,整得就好像他這個當叔叔的要跟侄子搶似的。
現在的情況就是這樣的,儒家文化的影響還在,甚至是比大宋開國的時候反而還更強了,因為老百姓現在的教育普及率已經變得更高了,幾乎每一個男孩小時候都會接收兩到三年的義務教育。
趙光美也沒整幺蛾子,學的也是六經之學,以及一些簡單的曆史,這都是塑造民族認同,忠義觀,價值觀的東西,不誇張的說,漢民族本身就是被這東西塑造的,儒家文明基本就是漢人文明,就算那儒學有千般不好,可若是把儒學丟了,漢人其實也就沒了。
趙光美也不是真的反對儒學,他反對的是隻是皓首窮經,儒學取仕而已。
兩三年的義務教育足以讓民眾形成最基本的倫理觀了,而所謂的禮,其實父死子繼就是所有禮儀中的根本。
也就是說,即便是天底下最支持趙光美的人,在支持趙光美的同時也必然要背負一定的道德負罪感。
而且趙光美和趙德昭他們倆其實還真沒爭的意思,自始至終這事兒都是吃瓜群眾在搗亂,這個時候替秦王辯解,就相當於是默認了秦王打算搶奪侄子的皇位,而且是已經到了婦孺皆知的地步了?
到最後自然隻能嘴硬似的說一些立儲立賢,立長,之類的說辭進行搪塞。
偏偏這真的隻是搪塞,因為現在誰也不敢真的說趙德昭這個魯王不賢,而且人家在西南邊陲之地幹的是真挺好的,同樣也是開疆拓土之功的,幹得確實也是不錯,這個真不能瞎否認,其實也是可以稱之為賢王的。
可是,難道趙德昭真的能代替趙光美成為太子麽?
怎麽可能啊。
趙匡胤隻要沒有老糊塗,他就是再如何疼愛兒子,他這兒子也隻能是作為弟弟備選而存在的,因為這世上將身家性命綁在趙光美身上的人實在是太多了,趙光美這麽多年以來一直都是實質上的副皇帝,國家財權都是抓在他手裏的,軍權雖然沒有直接抓,但軍人中不知有多少人都是秦王一係鐵杆,利益與商行綁定。
趙德昭這個賢王至多隻能算是挺好,不錯,趙光美這個賢王可就是曠古爍今,古來未有了。
趙光美繼承大統,絕不會為難趙德昭,反而一定會極力安撫,甚至趙德昭本身也將會成為他的皇儲,趙德昭一係的利益其實不會有什麽損失,但萬一真的是趙德昭繼位,那趙光美這一係可是一定會惶惶不安的。
這世上就沒有給皇叔攬權的道理,自古以來皇叔就沒幾個人是真能在朝中握有大權力的,說得上來的也就是商朝的比幹、箕子、微子,周朝的周公,可商周時期的事兒,到底有多大可信度其實大家心裏都明白。
這玩意就跟三皇五帝一樣,絕大多數時候都是用來扯犢子的。
這就是純純的來惡心人的。
而事實就是,當天所有來樊樓吃飯的人,都被惡心得不輕。
樊樓都尚且如此了,其他的地方呢?
龐大的秦王一黨,哪怕是趙光美本人沒有任何動靜,難道這黨羽中的每一個人都能沒動靜?
隻要有了動靜,這所謂的奪嫡之戰,很可能稀裏糊塗,莫名其妙的就要打起來了。
事實上現在市井之間的動靜就也不小,許多市井商賈都在發自內心地替趙光美說話,說趙光美如何如何的好,五代亂世隻有交到秦王的手上才能夠結束,等等等等,所以立儲就應該立秦王,就應該立皇太弟。
而且許多人都是這個時候才突然發現,好像趙光美確實是從來沒有被明確稱之為儲君過。
即便是親王尹京即為儲君的五代潛規則在他身上也不適用,因為一直以來的開封府尹都是趙光義,這兩年雖然換成了趙光美但國都也快從開封換成洛陽了。
大家就覺得,是不是應該提一下呢?是不是應該立一下皇太弟呢?
殊不知,其實這個事兒沒人提才是最好的,趙光美他太特殊了,和曆史上的任何一位親王都不一樣,他不需要任何的法統程序,依然不耽誤他當儲君。
因為如果有一天趙匡胤沒了,隻要他不往那個位子上坐,這世上就絕沒有人敢去做那個位置。
秦王做儲君是一件連說都不用人說的事情,就好像餓了要吃飯,渴了要喝水一樣自然,別討論就完了,但是特意去說反而卻是沒了法理性。
趙光美要是說,我就要當儲君,那是跟侄子搶,不太地道,可他要是說,我沒有要當儲君的意思,我支持立太子?那問題可就大了,容易反而把下邊的人整不會了。
如此這般把這個話題炒起來,本身就陷了趙光美為被動,因為法理上,倫理上,他確實是都不占理。
大宋又不會因言獲罪,那這些人可不就越來越囂張了麽。
…………
潁川馬場。
趙光美正帶著蕭綽一邊騎著馬溜孩子,一邊口頭上報賬,檢查遼國商行那邊的財務狀況,遼國商行裏大宋商行也是大股東麽,蕭綽自然也是一五一十的把情況都給報了出來,道:
“今年以來,我大遼對你們宋國的貿易,順差達到了八百萬貫,為錢行付的本息還款更是超過了兩千萬貫,遼國商行的利潤麽……今年是三千多萬貫的遼幣,不過,今年宋遼之間的匯率發生了倒掛,遼幣下跌,一比一根本維持不住,勉強能維持住二比三吧。”
趙光美聞言似笑非笑地看著蕭綽道:“真的還能維持二比三麽?”
蕭綽聞言臉色微微一紅,但還是嘴硬道:“就是二比三,這是我大遼的官方匯率,哼,你要幹嘛,難道要作為股東強製分紅麽?告訴你沒戲,今年商行的財政困難,不分紅。”
說完,還惡狠狠地瞪了趙光美一眼。
事實上所謂的官方匯率根本沒有任何意義,他上一次打貨幣戰爭用的好歹還是金屬貨幣,這次直接就是紙幣了,據趙光美所知,市場上真正自由流通的貨幣兌換,遼幣與宋幣連二比一都維持不住。
本來遼幣的發行是完全捆綁宋幣,一比一兌付的,也就是類似於港幣和美鈔的關係,按說是不太可能出現這麽大的匯率波動才是的。
尤其是這宋遼貿易還是他娘的遼國順差,大宋逆差的情況下。
大宋現在從遼國進口馬匹,羊毛,女奴,尤其是那女奴,進口的數量大得嚇人,宋國這邊光靠賣工業製成品還真賣不過遼國。
但問題是兩國的貨幣是完全自由兌換的,沒有哪個宋人會主動把宋幣去兌換成遼幣,遼幣在宋境也花不了,老百姓都不認。
但遼人那邊,許多的貴族在賺了錢之後是真願意把遼幣換成宋幣,然後在大宋境內花的。
更別說,目前兩國邊貿中的商貿部分大多都是燕雲漢人在搞,這些個漢人以前是地主的時候自然都是忠於大遼的,但現在搖身一變成了商賈。
十個裏有八個早就把家人給送宋朝來了,甚至那些漢人官員也不例外,甚至不說那些打商賈,就連許多的小商小販,也都會在宋國這邊買房,等什麽時候幹不動了,退休了,就拿著他們在遼國賺了一輩子的錢,迴宋國生活。
據說在燕雲十六州,乃至整個大遼境內,宋錢直接在市場上花,市場購買力都不打折的,比換成遼錢合適多了。
遼幣換宋幣,連特麽一丁點離境稅都不收,不換白不換啊。
換言之就是遼國通過戰爭,販賣人口才賺到的這點錢在遼國境內兜了一圈之後又幾乎全都流迴大宋了。
遼國的貿易是純粹的上層獲利賣國,底層被吸走血汗,還積攢不下來一丁點的財富,偏偏還都是他娘的自由貿易,公平公正,明麵上遼國賺得比宋國多得多。
所謂的買辦政府,就是如此了,隻要這個模式不被打破,遼人怎麽奮鬥,怎麽掙紮都沒用,必須,也隻能這樣被摁在地上一直吸血。
至於說,設置關稅壁壘,建立外匯管製,遼國商行的股東,遼國朝廷的權貴,甚至連他們述律部本身,他爹蕭思溫,恐怕都不會同意。
他們家,乃至耶律屋質,都已經開始大量的兌換宋錢,購買大宋資產了。
契丹人和漢人都是黑頭發黃皮膚,而且契丹上層經過三百多年的漢化,至少權貴階層漢化的程度相當高,不主動說明的話真的很難從外表判斷他們是不是宋人。
如果有一天遼國滅亡了,這幫貴族,拿著錢來到宋朝,隨便給自己起個漢人名字之後就可以依舊當貴族。
況且遼國滅亡的話宋人是一定會收複燕雲十六州的,而遼地漢人大多都是效忠於述律部的,燕雲十六州也是述律部,親商行派的地盤,以前這地方屬遼的時候他們在這地方當貴族,屬宋了,難道他們就不是貴族了?恐怕最次也能當個大資本家,或是商行的小股東吧?
既然這地方不管是遼的還是宋的,不管遼國是興盛還是滅亡,都不影響他們繼續當貴族吃喝玩樂,那這遼國好不好亡不亡,跟他們又有啥關係?一個把老婆孩子都送大宋生活來的遼國官員你還指望他忠心大遼?
連蕭綽自己都開始兩頭下注,大遼後族都開始一腳踏兩船了,你還能指望誰能對大遼忠心耿耿死心塌地?真有這種人站出來的話那還不得趕緊迫害致死?這種動搖軍心,誤導群眾的人,肯定是收了大宋的錢,有意在破壞我大遼的和諧環境,造謠,是間諜。
至於遼國的底層民眾,人家也確實是生活變得更好了麽,都能吃得上宋國罐頭了,怎麽能說我們被剝削了呢?再加上貿易大順差,都特娘的沉浸在宏觀敘事中無法自拔呢,許多人甚至會發自內心的覺得大遼好厲害,我們通過宋遼貿易賺了宋國好多錢,厲害了我的大遼,統治階級屁股底下的凳子無比的穩定。
什麽?貨幣為啥一直在貶值?那是故意編製,這叫利好出口,這叫大戰略!你簡直是什麽都不懂。
大宋這邊成功的吸到了血,遼國的貴族成功的發了財,遼國的百姓成功因大宋的商品而變的更加富足,還更加愛國。
三贏!
蕭綽顯然是不想聊這個話題的,連忙改變了話題道:“我聽說你那侄子要跟你爭儲了?哼哼,都不知道你是怎麽想的,明明手握那麽大的優勢,卻居然能讓事情發展到這個地步,就不怕到時候徒生變故麽?”
趙光美聞言,卻是狠狠一巴掌打在蕭綽的屁股上:“我大宋乃是禮儀之邦,你以為像你們契丹蠻夷一樣麽?”
“嗬嗬,所謂禮儀之邦,就是什麽都不做,任憑謠言擴大,對你造成傷害?這對你那個侄子難道就好麽?哼,也不知道你那大哥是怎麽想的,這麽長時間了,居然也不肯表態。”
聞言,趙光美衝他翻了一個白眼。
這契丹娘們是看他們大宋的熱鬧不嫌事兒大啊,這是巴不得他們大宋像他們契丹,或是大唐一樣每一代新老交替都要兵戎相見殺一個血流成河啊。
當然,趙光美很清楚的知道許多事對他來說都是一種現代人錯覺而已,比如,現代人總是認為古代王朝就應該是父死子繼,按部就班循序漸進。
但其實古代上真的能做到平穩交替還真就是從他們宋朝以後才開始的,在這之前,其實流血的和不流血的也就是各占一半,尤其是唐朝,那真是幾乎每一代都要宮廷政變一下的。
想了想,趙光美還是補充道:“我大宋,跟曆朝曆代都不同,嗯……就算相同,我,跟曆朝曆代的其他人也都不同,正所謂謠言止於智者,此事,不足縈懷也。”
“嗬嗬,所以,那些上書之人,就讓他們一直說,一直搞事情,不理他們?你這脾氣可真好”
“我大宋,這叫不因言獲罪,不過……朝廷雖然不會因他們的胡言亂語,不代表我不會就這麽放過他。所謂謠言止於智者,是因為胡亂說話的人都是蠢蛋,而蠢蛋,必然要為自己的愚蠢付出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