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 沒錢居士
大明:我的祖父是朱元璋 作者:大明第一帥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http://.biquxs.info/
</p>
方中憲的傷勢無礙,哼幾聲就從地上爬起來了。
好在不是直接從二樓扔下來。
方中憲抬頭看了眼二樓雅座的方向,目光怨毒。
他和同鄉的張信仿佛心意相通,二人麵容黯淡地對視了一眼,竟同時從圍觀的人堆中擠出了鶴鳴樓。
今天沒帶人,先走再說,搖了後再來找場子!
二人剛出酒樓。
一個人迎麵走了過來,神秘兮兮地對他們低聲說道:“兩位想買功名嗎?”
“買功名?”張信一愣。
那人從提袋中掏出一個信封:“會試考題,五十兩一位,兩份八十兩。”
張信驚問:“是會試考題?”
那人點了點頭。
方中憲本來心情就不佳,忍不出破口大罵:“買你媽個頭!”
他是真生氣了。
今日出門遇到個窮酸書生,被教育一頓,
剛才又遇到老騙子,說自己三日內有牢獄之災。
還被一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少年給打了。
現在竟有人賣考題!
真當本公子是蠢笨?
“不買就不買,你怎麽罵人呢?”那人吐槽。
身旁的張信無奈搖頭道:“你知道他是何人?”
“何人?”
張信道:“這次會試的主考官,乃是翰林學士黃子澄,與他父親乃同僚至交。”
那人神色有異:“打擾了。”
說罷提著袋子進入鶴鳴樓。
他們不買,有人買。
不論什麽年代,都有智商堪憂的人。
讀書人中不乏有傻子,想要走歪路。
每年被騙的人,能饒鶴鳴樓三圈!
二樓雅坐。
朱允熥叫了兩碟菜、一壺酒,與朱高熾對飲。
一雙眼不時地暗中打量著二樓雅間酒客和上樓下樓的人。
突然他眼睛一亮,有個人提著袋子,兩眼穿梭般尋找主顧,時而拉著人到一邊交易著什麽。
不多時。
那人上樓來了,對著雅座挨個推銷著什麽。
很快輪到了朱允熥他們。
那人把提袋往桌上一擱,坐了下來,又四處看了看,然後低聲問道:“兩位公子,要買功名嗎?”
朱允熥心裏一咯噔,暗道莫非考題泄密了?
對麵的朱高熾,同樣異常緊張,連筷子都不動了。
滿朝皆知,禮部尚書李誌剛,乃是東宮出來的,是皇太孫的嫡係。
若是這次會試考題泄密,發生科場舞弊案,那李誌剛必然要承受洪武皇帝的怒火,難逃一死!
朱允熥默不作聲,繼續吃菜。
他懷疑此人是騙子。
又想要看這考題。
見此,那人搖了搖頭,低聲歎了一句:“可惜啊,到手的金榜題名要錯過了。”
剛要離去,朱高熾不露聲色地問道:“這功名什麽價?”
那人一喜,迴頭低聲道:“六十兩一位,兩位一百兩。”
說著掏出兩個封套從桌子底下遞了過去。
朱高熾沒接,說道:“我怎麽知道真假?”
那人那人把手一縮,笑道:“您若不信,可以不買。”
見皇太孫遲疑,朱高熾決定買下了,當即掏出了一疊寶鈔。
那人飛快數了下,速度如同點鈔機:“公子,這才四十貫,我這價是六十兩,兩位一百兩,您這差太多了。”
按照官方折算,一貫寶鈔是一兩白銀。
先前寶鈔大貶值,自從朝廷開海和革新戶部寶鈔提舉司後,以及承諾兩年後等值兌換金銀,寶鈔價格飛速迴暖。
如今一貫寶鈔,折算六錢白銀,還在繼續升值。
朱高熾道:“我隻一人要,就四十貫,多了沒錢。”
“公子話不能這麽說......”
朱高熾:“沒錢。”
“這位公子你出一份錢買兩人看,你好歹再多給幾兩......”
朱高熾:“沒錢,你愛賣不賣。”
那人翻了翻白眼,隻得收下四十貫寶鈔離去。
朱允熥也是一臉無語,不愧是傳聞中的沒錢居士!
朱高熾拿著那個封套,在手裏不斷地晃著。
過了好一陣子才說道:“皇太孫,您真不想看?”
朱允熥淡淡道:“還未開考,看了又如何?孤還能拿個來路不明的考題去質問兩個主考官?”
不說此時考題嚴格保密,有重兵看守。
朱允熥作為皇太孫,不可能因為路邊買個考題,就去詢問禮部尚書。
對臣子來說,這無疑是不信任的表現。
朱高熾道:“皇太孫所慮極是,但倘若裏麵真的是今科會考的題目呢?”
“若真有官員泄露考題,孤會親手送他們上路!”
朱高熾目光一滯,被皇太孫的氣勢所折服。
片刻後,朱允熥吃完小菜,在朱高熾驚愕的眼神中,親手將那封套打開,取出考題細細看了一遍。
“皇太孫,您不是說不看嗎?”
“我有說過嗎?”朱允熥莫名其妙的看著朱高熾。
看完後,他凝神細想。
決定去參加會試!
一是為了印證考題是否泄露。
二是朱允熥想要看看自己什麽水平。
他雖是穿越者,但擁有著兩世記憶。
先前朱允熥的記憶和所學東西,都在腦海中。
朱元璋精心製定了大明皇室精英教育,皇室子弟受到了極好的教育。
朱允熥想要看看,自己和士紳富家私塾教育,以及民間社學教育培養出的士子,水平差距究竟如何。
曆史上,以皇室子弟身份參加科舉的人,不多。
唐宋時期,不禁止宗室子弟參加科舉,但是並不鼓勵。
因為科舉是給士子的進身之階,皇族去爭搶名額不合適。
所以朱元璋禁止宗室子弟參加科舉,不許當官。
直到萬曆年間,宗室人數越來越多,朝廷發不起俸祿,才允許宗室子弟科舉,自謀出路。
不過考中後科舉入仕,要放棄世襲爵位。
天啟和崇禎兩朝,大概有十幾個皇室成員中了進士,憑自己本事吃飯。
朱允熥也想去感受下科舉氛圍。
做好決定後,朱允熥喚來吳強:“你去錦衣衛衙門,挑幾個善長易容的。”
所以打算讓錦衣衛安排一套易容術,化名進場。
至於考號身份等,由主管會試的禮部安排。
那相師袁珙說朱允熥有狀元之才,值得期待。
不過朱允熥對袁珙的相術不太相信。
他說那張信是今科狀元。
又說那方中憲三日內有牢獄之災。
朱允熥刻意放過方中憲,倒想看看那廝會不會真有牢獄之災。
如今他等了半天,也不見方中憲帶人來找場子,更沒看到五城兵馬司的人出沒。
</p>
方中憲的傷勢無礙,哼幾聲就從地上爬起來了。
好在不是直接從二樓扔下來。
方中憲抬頭看了眼二樓雅座的方向,目光怨毒。
他和同鄉的張信仿佛心意相通,二人麵容黯淡地對視了一眼,竟同時從圍觀的人堆中擠出了鶴鳴樓。
今天沒帶人,先走再說,搖了後再來找場子!
二人剛出酒樓。
一個人迎麵走了過來,神秘兮兮地對他們低聲說道:“兩位想買功名嗎?”
“買功名?”張信一愣。
那人從提袋中掏出一個信封:“會試考題,五十兩一位,兩份八十兩。”
張信驚問:“是會試考題?”
那人點了點頭。
方中憲本來心情就不佳,忍不出破口大罵:“買你媽個頭!”
他是真生氣了。
今日出門遇到個窮酸書生,被教育一頓,
剛才又遇到老騙子,說自己三日內有牢獄之災。
還被一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少年給打了。
現在竟有人賣考題!
真當本公子是蠢笨?
“不買就不買,你怎麽罵人呢?”那人吐槽。
身旁的張信無奈搖頭道:“你知道他是何人?”
“何人?”
張信道:“這次會試的主考官,乃是翰林學士黃子澄,與他父親乃同僚至交。”
那人神色有異:“打擾了。”
說罷提著袋子進入鶴鳴樓。
他們不買,有人買。
不論什麽年代,都有智商堪憂的人。
讀書人中不乏有傻子,想要走歪路。
每年被騙的人,能饒鶴鳴樓三圈!
二樓雅坐。
朱允熥叫了兩碟菜、一壺酒,與朱高熾對飲。
一雙眼不時地暗中打量著二樓雅間酒客和上樓下樓的人。
突然他眼睛一亮,有個人提著袋子,兩眼穿梭般尋找主顧,時而拉著人到一邊交易著什麽。
不多時。
那人上樓來了,對著雅座挨個推銷著什麽。
很快輪到了朱允熥他們。
那人把提袋往桌上一擱,坐了下來,又四處看了看,然後低聲問道:“兩位公子,要買功名嗎?”
朱允熥心裏一咯噔,暗道莫非考題泄密了?
對麵的朱高熾,同樣異常緊張,連筷子都不動了。
滿朝皆知,禮部尚書李誌剛,乃是東宮出來的,是皇太孫的嫡係。
若是這次會試考題泄密,發生科場舞弊案,那李誌剛必然要承受洪武皇帝的怒火,難逃一死!
朱允熥默不作聲,繼續吃菜。
他懷疑此人是騙子。
又想要看這考題。
見此,那人搖了搖頭,低聲歎了一句:“可惜啊,到手的金榜題名要錯過了。”
剛要離去,朱高熾不露聲色地問道:“這功名什麽價?”
那人一喜,迴頭低聲道:“六十兩一位,兩位一百兩。”
說著掏出兩個封套從桌子底下遞了過去。
朱高熾沒接,說道:“我怎麽知道真假?”
那人那人把手一縮,笑道:“您若不信,可以不買。”
見皇太孫遲疑,朱高熾決定買下了,當即掏出了一疊寶鈔。
那人飛快數了下,速度如同點鈔機:“公子,這才四十貫,我這價是六十兩,兩位一百兩,您這差太多了。”
按照官方折算,一貫寶鈔是一兩白銀。
先前寶鈔大貶值,自從朝廷開海和革新戶部寶鈔提舉司後,以及承諾兩年後等值兌換金銀,寶鈔價格飛速迴暖。
如今一貫寶鈔,折算六錢白銀,還在繼續升值。
朱高熾道:“我隻一人要,就四十貫,多了沒錢。”
“公子話不能這麽說......”
朱高熾:“沒錢。”
“這位公子你出一份錢買兩人看,你好歹再多給幾兩......”
朱高熾:“沒錢,你愛賣不賣。”
那人翻了翻白眼,隻得收下四十貫寶鈔離去。
朱允熥也是一臉無語,不愧是傳聞中的沒錢居士!
朱高熾拿著那個封套,在手裏不斷地晃著。
過了好一陣子才說道:“皇太孫,您真不想看?”
朱允熥淡淡道:“還未開考,看了又如何?孤還能拿個來路不明的考題去質問兩個主考官?”
不說此時考題嚴格保密,有重兵看守。
朱允熥作為皇太孫,不可能因為路邊買個考題,就去詢問禮部尚書。
對臣子來說,這無疑是不信任的表現。
朱高熾道:“皇太孫所慮極是,但倘若裏麵真的是今科會考的題目呢?”
“若真有官員泄露考題,孤會親手送他們上路!”
朱高熾目光一滯,被皇太孫的氣勢所折服。
片刻後,朱允熥吃完小菜,在朱高熾驚愕的眼神中,親手將那封套打開,取出考題細細看了一遍。
“皇太孫,您不是說不看嗎?”
“我有說過嗎?”朱允熥莫名其妙的看著朱高熾。
看完後,他凝神細想。
決定去參加會試!
一是為了印證考題是否泄露。
二是朱允熥想要看看自己什麽水平。
他雖是穿越者,但擁有著兩世記憶。
先前朱允熥的記憶和所學東西,都在腦海中。
朱元璋精心製定了大明皇室精英教育,皇室子弟受到了極好的教育。
朱允熥想要看看,自己和士紳富家私塾教育,以及民間社學教育培養出的士子,水平差距究竟如何。
曆史上,以皇室子弟身份參加科舉的人,不多。
唐宋時期,不禁止宗室子弟參加科舉,但是並不鼓勵。
因為科舉是給士子的進身之階,皇族去爭搶名額不合適。
所以朱元璋禁止宗室子弟參加科舉,不許當官。
直到萬曆年間,宗室人數越來越多,朝廷發不起俸祿,才允許宗室子弟科舉,自謀出路。
不過考中後科舉入仕,要放棄世襲爵位。
天啟和崇禎兩朝,大概有十幾個皇室成員中了進士,憑自己本事吃飯。
朱允熥也想去感受下科舉氛圍。
做好決定後,朱允熥喚來吳強:“你去錦衣衛衙門,挑幾個善長易容的。”
所以打算讓錦衣衛安排一套易容術,化名進場。
至於考號身份等,由主管會試的禮部安排。
那相師袁珙說朱允熥有狀元之才,值得期待。
不過朱允熥對袁珙的相術不太相信。
他說那張信是今科狀元。
又說那方中憲三日內有牢獄之災。
朱允熥刻意放過方中憲,倒想看看那廝會不會真有牢獄之災。
如今他等了半天,也不見方中憲帶人來找場子,更沒看到五城兵馬司的人出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