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 除夕夜宴
大明:我的祖父是朱元璋 作者:大明第一帥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http://.biquxs.info/
</p>
洪武二十六年,除夕。
京師白晝為市,熱鬧非凡,到處都掛著多彩的花燈,蔚為壯觀。
傍晚時分,天已漸暗。
寬大恢宏的應天皇宮內懸燈結彩,洋溢著節日的氣息。
奉天殿廣場上,五光十色的煙花閃爍,將皇宮映照的明亮如晝。
龍紋環柱巍峨高聳,琉璃碧瓦金幣輝煌,雕欄玉砌熒光閃閃。
今晚,是一年一度的除夕夜宴。
凡在京皇子、皇孫、後妃、公主皆入宮團圓參加禦宴。
除了皇室成員,朱元璋還邀請了皇親勳貴、朝中文武重臣,以示君臣同心。
禦宴由禮部策劃,光祿寺負責具體事務的執行。
盡管要求除夕夜宴盡量從簡,但光祿寺依然營造出了一種喜慶熱鬧的氛圍。
奉天殿內樂聲悠揚,氳氤繚繞。
地上紅毯錦繡,莊嚴肅穆。
門窗蟬幔珠帷,貴氣逼人。
皇親勳貴,文武重臣齊聚一堂,儀態萬千的宮娥穿梭其間,往來伺候迎奉。
殿內一片歡聲笑語,就像一幅喜慶的宮廷浮世繪畫。
“陛下駕到!”
隨著宮廷禮儀官的一聲高唿,滿殿笑聲如同卡帶,一片安靜。
眾人垂手侍立,恭迎皇帝禦駕。
左右各八名太監宮女開道,兩道碩大的羽扇出現。
在一大群宮人的簇擁下,朱元璋與朱允熥祖孫二人,從奉天殿正門緩步走了進來。
按照以往傳統,除夕夜宴時,是馬皇後陪同朱元璋出席,帝後同坐上首。
而如今,隻有祖孫二人攜手共進。
待朱元璋落座後,朱允熥在其下首不遠處坐下。
打量一圈宴會。
好多都是以前未曾注意的人。
如魯王朱檀的母親郭寧妃、代王朱桂的母親郭惠妃、唐王朱桱的母親李賢妃。
還有在京的一些皇孫世子。
往年朱允熥的身份是皇孫,每年這個時候奔著吃席來的,其他啥事不管。
如今他是皇太孫,知道在場諸人,每個人都代表一個家族。
身為掌權者,如何處置與他們的關係,是門技術活。
如郭寧妃,她的兄長是鞏昌侯郭興,還有個兄弟是武定侯郭英。
後妃和未出閣的皇子公主,隻有在除夕夜宴時,才有機會和朝廷大臣接觸見麵。
能來參加宴會的,都是朝中重臣,普通官員沒機會的。
就好比老板在家裏設宴招待員工,請的不是經理就是主管,怕是連領班都沒資格來。
這個時候,你可以親切地稱唿老板的老婆為“嫂子”,笑著逗逗老板的孩子。
老板之所以請管理層聚會,無非是想增進和下屬間的情誼,挽留人才,讓他們拚命打工。
皇帝舉行宮廷宴會,也有著很強的政治目的。
這既加強了皇帝與百官之間的聯係,有助於增強朝廷的凝聚力,激發百官報效皇帝。
如萬曆朝的官員申時行,在接受萬曆皇帝賜宴後,感動地寫下一首詩:“......調鼎十年空伴食,君恩一飯報猶難。“
隨著皇帝和皇太孫落座,眾人一一坐下。
一堆女人中,以太子妃呂氏最為顯眼。
她一身豔麗的宮裝,臉上淡施胭粉,顯得耀眼奪目,魅力四射。
想來是在刷存在感。
呂氏坐在郭寧妃旁邊,一直笑談。
自馬皇後薨逝,由郭寧妃總攝後宮。
對於呂氏,朱允熥隻是淡然一瞥。
“陛下有旨,傳膳!”
隨著禮官一嗓子,一隊隊宮裝侍女如蝴蝶穿花般將酒菜端了上來。
宴會分為上桌,上中桌,中桌,下桌四個等次。
每桌的菜肴肯定也不盡相同。
上桌的菜品有鳳雞、雙棒子骨等菜肴,酒五種,菜四樣,湯三種,以及馬牛羊胙肉飯,可謂是非常豐富。
上中桌和中桌則和上桌沒有什麽兩樣,隻是在菜的種類和酒的數量上少了一點。
而下品桌的菜相對於其他幾種來說,稍遜不少,就隻有一些細粉湯、椒醋肉並頭蹄,豬肉飯,饅頭和幾種酒。
朝廷舉辦的宴會種類繁多,按照規模等級,有大宴、中宴、小宴三種。
按照禮製,大宴要行酒九次,期間還要有音樂和舞蹈。
無論是行酒,還是舉箸,都必須由皇帝開頭。
如往常那般,朱元璋開場致辭,說些勉勵溫馨的話。
眾人舉杯共慶。
在絲竹管樂聲中,宴會正式開始。
鍾鼓司首奏《炎精開運之曲》、再奏《皇風之曲》。
奉天殿外,兩位舞師執旌引舞,演《平定天下之舞》。
舞士三十二人,皆左手執幹,右手執戚,分為四行,每行八人。
舞姿作發揚蹈厲、坐作擊刺之狀。
平定天下之舞,是大明官方宴慶舞蹈,象征以武功定禍亂,逢宴會必有此舞,延續近三百年。
朱允熥看得興起。
明初延續了漢唐尚武雄風,這才是強盛王朝應有的樣子!
舞曲一曲接一曲。
施展雄風後,一隊舞姬來到殿上,載歌起舞,裙袂飛揚,彩帶飄舞,彰顯柔弱身姿。
該走的儀式走完後,眾人吃喝談笑,觀看歌舞,互相勸酒。
朱允熥簡單吃了一些,不動聲色地觀察在場諸人狀態。
誰與誰交好,一頓飯的功夫大概心中有數。
再看老朱。
老頭子今天難得沒有發飆。
最近,朱元璋的脾氣很不好。
年前還砍了一個官員。
“皇太孫!”
耳邊傳來一道清脆的叫聲。
朱允熥偏頭看去,是江都郡主朱依薇,他的親姐姐。
朱標一共有五兒四女。
長子虞王朱雄英。
皇太孫朱允熥。
惠王朱允炆。
還有呂氏所生的朱允熞和朱允熙,他們年齡太小,直接忽略。
四個女兒中,江都郡主和宜倫郡主是常氏所出,與朱允熥一母同胞。
另外兩個,是呂氏所生。
江都郡主朱依薇是朱標長女,比朱允熥大兩歲,生的亭亭玉立。
“皇姐。”朱允熥笑道。
江都郡主走到朱允熥身邊,笑眯著眼睛恭祝節日快樂。
朱允熥迴禮,寒暄幾句。
“聽說皇姐要與長興侯家定親,是真的嗎?”
禮部那邊的消息,朱元璋有意將江都郡主下嫁長興侯耿炳文之子耿璿。
江都郡主點點頭,麵露羞澀,似乎對耿璿頗為滿意。
朱允熥早有準備,命人取來一份錦盒,裏麵有著禮品。
大姐江都郡主性格較為開朗。
二姐宜倫郡主則十分文靜,甚至有些孤僻的感覺。
整個宴會,她幾乎沒與任何人交談,也不曾露出一絲笑容。
朱標離開後,她一直沒能從喪父的憂鬱中走出來。
其中不乏有呂氏的原因。
</p>
洪武二十六年,除夕。
京師白晝為市,熱鬧非凡,到處都掛著多彩的花燈,蔚為壯觀。
傍晚時分,天已漸暗。
寬大恢宏的應天皇宮內懸燈結彩,洋溢著節日的氣息。
奉天殿廣場上,五光十色的煙花閃爍,將皇宮映照的明亮如晝。
龍紋環柱巍峨高聳,琉璃碧瓦金幣輝煌,雕欄玉砌熒光閃閃。
今晚,是一年一度的除夕夜宴。
凡在京皇子、皇孫、後妃、公主皆入宮團圓參加禦宴。
除了皇室成員,朱元璋還邀請了皇親勳貴、朝中文武重臣,以示君臣同心。
禦宴由禮部策劃,光祿寺負責具體事務的執行。
盡管要求除夕夜宴盡量從簡,但光祿寺依然營造出了一種喜慶熱鬧的氛圍。
奉天殿內樂聲悠揚,氳氤繚繞。
地上紅毯錦繡,莊嚴肅穆。
門窗蟬幔珠帷,貴氣逼人。
皇親勳貴,文武重臣齊聚一堂,儀態萬千的宮娥穿梭其間,往來伺候迎奉。
殿內一片歡聲笑語,就像一幅喜慶的宮廷浮世繪畫。
“陛下駕到!”
隨著宮廷禮儀官的一聲高唿,滿殿笑聲如同卡帶,一片安靜。
眾人垂手侍立,恭迎皇帝禦駕。
左右各八名太監宮女開道,兩道碩大的羽扇出現。
在一大群宮人的簇擁下,朱元璋與朱允熥祖孫二人,從奉天殿正門緩步走了進來。
按照以往傳統,除夕夜宴時,是馬皇後陪同朱元璋出席,帝後同坐上首。
而如今,隻有祖孫二人攜手共進。
待朱元璋落座後,朱允熥在其下首不遠處坐下。
打量一圈宴會。
好多都是以前未曾注意的人。
如魯王朱檀的母親郭寧妃、代王朱桂的母親郭惠妃、唐王朱桱的母親李賢妃。
還有在京的一些皇孫世子。
往年朱允熥的身份是皇孫,每年這個時候奔著吃席來的,其他啥事不管。
如今他是皇太孫,知道在場諸人,每個人都代表一個家族。
身為掌權者,如何處置與他們的關係,是門技術活。
如郭寧妃,她的兄長是鞏昌侯郭興,還有個兄弟是武定侯郭英。
後妃和未出閣的皇子公主,隻有在除夕夜宴時,才有機會和朝廷大臣接觸見麵。
能來參加宴會的,都是朝中重臣,普通官員沒機會的。
就好比老板在家裏設宴招待員工,請的不是經理就是主管,怕是連領班都沒資格來。
這個時候,你可以親切地稱唿老板的老婆為“嫂子”,笑著逗逗老板的孩子。
老板之所以請管理層聚會,無非是想增進和下屬間的情誼,挽留人才,讓他們拚命打工。
皇帝舉行宮廷宴會,也有著很強的政治目的。
這既加強了皇帝與百官之間的聯係,有助於增強朝廷的凝聚力,激發百官報效皇帝。
如萬曆朝的官員申時行,在接受萬曆皇帝賜宴後,感動地寫下一首詩:“......調鼎十年空伴食,君恩一飯報猶難。“
隨著皇帝和皇太孫落座,眾人一一坐下。
一堆女人中,以太子妃呂氏最為顯眼。
她一身豔麗的宮裝,臉上淡施胭粉,顯得耀眼奪目,魅力四射。
想來是在刷存在感。
呂氏坐在郭寧妃旁邊,一直笑談。
自馬皇後薨逝,由郭寧妃總攝後宮。
對於呂氏,朱允熥隻是淡然一瞥。
“陛下有旨,傳膳!”
隨著禮官一嗓子,一隊隊宮裝侍女如蝴蝶穿花般將酒菜端了上來。
宴會分為上桌,上中桌,中桌,下桌四個等次。
每桌的菜肴肯定也不盡相同。
上桌的菜品有鳳雞、雙棒子骨等菜肴,酒五種,菜四樣,湯三種,以及馬牛羊胙肉飯,可謂是非常豐富。
上中桌和中桌則和上桌沒有什麽兩樣,隻是在菜的種類和酒的數量上少了一點。
而下品桌的菜相對於其他幾種來說,稍遜不少,就隻有一些細粉湯、椒醋肉並頭蹄,豬肉飯,饅頭和幾種酒。
朝廷舉辦的宴會種類繁多,按照規模等級,有大宴、中宴、小宴三種。
按照禮製,大宴要行酒九次,期間還要有音樂和舞蹈。
無論是行酒,還是舉箸,都必須由皇帝開頭。
如往常那般,朱元璋開場致辭,說些勉勵溫馨的話。
眾人舉杯共慶。
在絲竹管樂聲中,宴會正式開始。
鍾鼓司首奏《炎精開運之曲》、再奏《皇風之曲》。
奉天殿外,兩位舞師執旌引舞,演《平定天下之舞》。
舞士三十二人,皆左手執幹,右手執戚,分為四行,每行八人。
舞姿作發揚蹈厲、坐作擊刺之狀。
平定天下之舞,是大明官方宴慶舞蹈,象征以武功定禍亂,逢宴會必有此舞,延續近三百年。
朱允熥看得興起。
明初延續了漢唐尚武雄風,這才是強盛王朝應有的樣子!
舞曲一曲接一曲。
施展雄風後,一隊舞姬來到殿上,載歌起舞,裙袂飛揚,彩帶飄舞,彰顯柔弱身姿。
該走的儀式走完後,眾人吃喝談笑,觀看歌舞,互相勸酒。
朱允熥簡單吃了一些,不動聲色地觀察在場諸人狀態。
誰與誰交好,一頓飯的功夫大概心中有數。
再看老朱。
老頭子今天難得沒有發飆。
最近,朱元璋的脾氣很不好。
年前還砍了一個官員。
“皇太孫!”
耳邊傳來一道清脆的叫聲。
朱允熥偏頭看去,是江都郡主朱依薇,他的親姐姐。
朱標一共有五兒四女。
長子虞王朱雄英。
皇太孫朱允熥。
惠王朱允炆。
還有呂氏所生的朱允熞和朱允熙,他們年齡太小,直接忽略。
四個女兒中,江都郡主和宜倫郡主是常氏所出,與朱允熥一母同胞。
另外兩個,是呂氏所生。
江都郡主朱依薇是朱標長女,比朱允熥大兩歲,生的亭亭玉立。
“皇姐。”朱允熥笑道。
江都郡主走到朱允熥身邊,笑眯著眼睛恭祝節日快樂。
朱允熥迴禮,寒暄幾句。
“聽說皇姐要與長興侯家定親,是真的嗎?”
禮部那邊的消息,朱元璋有意將江都郡主下嫁長興侯耿炳文之子耿璿。
江都郡主點點頭,麵露羞澀,似乎對耿璿頗為滿意。
朱允熥早有準備,命人取來一份錦盒,裏麵有著禮品。
大姐江都郡主性格較為開朗。
二姐宜倫郡主則十分文靜,甚至有些孤僻的感覺。
整個宴會,她幾乎沒與任何人交談,也不曾露出一絲笑容。
朱標離開後,她一直沒能從喪父的憂鬱中走出來。
其中不乏有呂氏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