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東宮的詛咒(求首訂!)
大明:我的祖父是朱元璋 作者:大明第一帥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http://.biquxs.info/
</p>
東宮。
寬大肅穆的大殿內,宮燈懸頂,鎏金的大香爐裏吐著嫋嫋青煙。
朱允熥心情大好,正在桌案上練字。
詹事府李誌剛在一旁指導。
大殿門口站著李彬和紀綱二人。
“這次你們二人立了大功,當賞!”
朱允熥頭也不抬地衝著殿外說道。
二人默不作聲,俯首等待。
他們級別太低,進不了東宮主殿。
不多時,大殿內再度傳出皇太孫的聲音:“紀綱舉報有功,著升三級,為錦衣衛百戶。”
“卑職謝太孫殿下賞!”
紀綱跪拜,重重叩首,險些把地磚給磕碎了。
放下筆墨,朱允熥負手走來:“李彬,孤以前在中都答應過你,讓你襲職濟川衛指揮僉事一職,可還記得?”
當初,諸王去鳳陽曆練,是朱允熥救了李彬,並收下他。
李彬俯首道:“殿下大恩,卑職沒齒難忘!”
朱允熥點頭:“此事你調度有功,著升兩級,調任濟川衛指揮僉事。”
李彬的父親,曾在這個位置上。
濟川衛是巡守水道的水軍,駐軍之地在京師新江口。
那裏有大明最大的官辦造船廠。
讓李彬看守造船廠,熟悉水戰,為不久後下西洋做準備。
戶部尚書趙勉落馬後,想必反對海禁的聲音會小很多。
他們夫妻共同貪汙,證據確鑿!
但朱允熥不想放過這個機會。
以貪汙受賄罪殺趙勉,隻能動一個戶部。
朱允熥想要的是牽一發而動全身,擴大規模,給都察院和六部動動筋骨。
就像曆史上的藍玉案。
最初隻有藍玉被抓,後來牽扯出十三個侯爵,兩個伯爵。
依葫蘆畫瓢,咱們也來一波“趙勉案”!
朱允熥看向老搭檔李誌剛:“趙勉謀反之事,他招了嗎?”
“......”
見皇太孫一本正經,李誌剛迴道:“還在審訊,刑部尚書楊靖建議把趙勉押往刑部受審。”
朱允熥不悅道:“孤建議他不要建議,讓他少管閑事!”
“是!”
李誌剛習慣了,他的作用就是替皇太孫幹髒活。
朱允熥沉吟片刻,道:“紀綱,你去詔獄審他,務必審出趙勉謀害我父王的經過,還有他的同黨!”
不管朱標是不是被人害死的。
現在朱允熥說是,他就是!
“卑職領命!”紀綱萬分激動。
又來活了!
還是個大買賣!
日子越來越有盼頭了!
紀綱和李誌剛是一路人,二人最擅長幹這種活了。
換做李彬,讓他這位實在人去辦,他就辦不好。
升官後,二人謝恩離去。
“李詹事,咱們繼續,這迴你教我作畫。”
朱允熥重新迴到書案。
李誌剛跟了過來:“不知太孫殿下想畫什麽?”
“雄雞圖!”朱允熥笑道。
雄雞善鬥,且為報曉的靈物。
公雞在高亢的鳴叫聲中,為人們帶嶄新光明的一天。
朱允熥的心情說不出的暢快。
趙勉被抓,給了文官集團沉重的打擊。
不知他的老搭檔詹徽,此刻心情如何?
詹徽身為吏部尚書兼都察院左都禦史,素來以反貪出名。
當官的都有一個人設形象。
而詹徽在官場上的形象,對貪汙腐敗義憤填膺,嫉惡如仇。
他統領都察院這幾年,積極打擊貪汙官員,多次受到表彰。
吏部三年一考的京察,詹徽更是做足了文章,對官員品德嚴控把關,實則是利用京察打擊異己。
結果現在......
大明最大的貪官竟然是他的好哥們趙勉!
尷不尷尬?
就在一個時辰前,朱允熥派馬和去吏部問話。
馬和當著所有吏部官員的麵,大聲質問詹徽:“太孫殿下問你,你這些年工作是怎麽搞的,怎麽培養出這麽大的國之蛀蟲?”
詹徽無言以對,又氣又惱。
不容他多想,馬和又道:“太孫殿下第二個問題,你詹徽是不是也貪了?”
詹徽當場昏厥過去。
不知道是真被氣暈了,還是緊急避險。
這次老朱親自出馬,趙勉的罪想賴都賴不掉!
滿朝最慌的莫過於,趙勉的老丈人,劉三吾。
他之前因率先提議立朱允炆為皇太孫,悟錯了老朱的心思,被老朱貶去國子監。
現在官複原職才一個月不到,又得告別翰林院了。
八十歲的劉三吾是個人精。
女兒女婿出事後,他第一時間跑到吏部引咎辭職。
又給老朱寫了份奏章,主要是辭職。
劉三吾道:“婿戶部尚書趙勉夫婦坐贓罪法當死,皆緣素失教誨,致負深恩,近被禦史糾劾,雖蒙恩宥,竊思職居近侍,自當引退,以勵廉恥。”
彈劾他的正是大明鐵嘴淩漢。
當年淩漢被趙勉等人當皮球踢來踢去,現在沒道理不痛打落水狗!
必須噴起來!
朱元璋見劉三吾老得快走不動路了。
心想著殺了他也沒什麽用,反而落個不好的名聲。
於是免去劉三吾翰林學士的官職。
在封建王朝,即便犯事被抄家,也是不殺老人的。
原本大明官場上南派力量,以詹徽為首。
又有劉三吾、趙勉翁婿二人,以及兵部尚書茹瑺、大理寺卿夏長文等人。
幾乎大半個朝堂被他們掌控。
現在戶部尚書趙勉廢了。
翰林院老大劉三吾被免職。
詹徽的處境越發艱難,有淩漢攪局,他在都察院的強勢地位受到了抑製。
朱允熥一波下來,直接幹掉了文官集團的半壁江山!
“太孫殿下畫的雄雞,氣象萬千呐!”
桌案旁,李誌剛撫手叫好。
朱允熥歎了口道:“獻醜了。”
不是謙虛,是真獻醜了!
從大本堂讀書時,作為先生的李誌剛,從來不會說朱允熥哪裏不行。
隻會誇讚好好好!
後來李誌剛任吳王府長史,成了朱允熥的近臣,更是如此。
事事貼心。
如今朱允熥是皇太孫,李誌剛沒有天天上趕著拍馬屁就不錯了。
橫豎一句難聽的話都沒有。
因為他懂事。
李誌剛從小就懂事。
入仕後更是憑借察言觀色崛起。
他早早投奔太子朱標。
可惜朱標英年早逝。
李誌剛開始蟄伏,觀察局勢,最終押寶不受重視的皇孫朱允熥。
如今又中!
隻要他保持初心,不惹領導生氣。
用不了幾年,李誌剛堅信自己就能位列九卿!
“啊!”
旁邊寢宮裏傳來女人的驚叫聲。
緊接著侍女雪梅從寢宮跑出來,一臉潮紅:“殿下......”
她聲音很好聽,帶著一絲局促,雙手放在身後,仿佛犯錯的小姑娘。
李誌剛仿佛看穿了什麽,一臉玩味。
“太孫殿下,詹事府還有事要處理,臣先告退。”
他懂事的讓人心疼。
朱允熥一臉莫名。
搞什麽飛機?
雪梅的驚叫聲吸引了附近的人。
在外麵站崗的馬和和方長匆匆入殿。
還有其他兩個貼身侍女。
梅蘭竹菊,朱允熥的四大侍女,負責日夜起居。
方才是雪梅在收拾寢宮。
此時,她杵在那臉色慘白,手中拿著一個紮滿細針的小不布人。
幾人都看到了,不由大驚失色!
有人在東宮下了詛咒!
馬和身為皇太孫的近侍,出了這麽大的事情,他難辭其咎。
“前程是完了,弄不好這條命就交代這裏了!”
馬和內心慌得一比,臉上汗珠子滴落在地。
詛咒皇太孫,這弄不好是會死好多人!
朱允熥沉著臉:“拿來我看!”
馬和趕緊過去拿了小布人,看到上麵的字,頓時麵露死灰之色。
朱允熥接過小布人。
隻見小布人上麵寫著自己的名字和生辰八字,紮滿了細針。
尤其是天靈蓋,更是密密麻麻的!
精準詛咒!極其惡毒!
朱允熥雖然不大信這玩意,但還是一肚子的火。
他更關心自己的安全問題。
居然有人潛入自己寢宮下詛咒!
要是出手暗算,那還得了?
</p>
東宮。
寬大肅穆的大殿內,宮燈懸頂,鎏金的大香爐裏吐著嫋嫋青煙。
朱允熥心情大好,正在桌案上練字。
詹事府李誌剛在一旁指導。
大殿門口站著李彬和紀綱二人。
“這次你們二人立了大功,當賞!”
朱允熥頭也不抬地衝著殿外說道。
二人默不作聲,俯首等待。
他們級別太低,進不了東宮主殿。
不多時,大殿內再度傳出皇太孫的聲音:“紀綱舉報有功,著升三級,為錦衣衛百戶。”
“卑職謝太孫殿下賞!”
紀綱跪拜,重重叩首,險些把地磚給磕碎了。
放下筆墨,朱允熥負手走來:“李彬,孤以前在中都答應過你,讓你襲職濟川衛指揮僉事一職,可還記得?”
當初,諸王去鳳陽曆練,是朱允熥救了李彬,並收下他。
李彬俯首道:“殿下大恩,卑職沒齒難忘!”
朱允熥點頭:“此事你調度有功,著升兩級,調任濟川衛指揮僉事。”
李彬的父親,曾在這個位置上。
濟川衛是巡守水道的水軍,駐軍之地在京師新江口。
那裏有大明最大的官辦造船廠。
讓李彬看守造船廠,熟悉水戰,為不久後下西洋做準備。
戶部尚書趙勉落馬後,想必反對海禁的聲音會小很多。
他們夫妻共同貪汙,證據確鑿!
但朱允熥不想放過這個機會。
以貪汙受賄罪殺趙勉,隻能動一個戶部。
朱允熥想要的是牽一發而動全身,擴大規模,給都察院和六部動動筋骨。
就像曆史上的藍玉案。
最初隻有藍玉被抓,後來牽扯出十三個侯爵,兩個伯爵。
依葫蘆畫瓢,咱們也來一波“趙勉案”!
朱允熥看向老搭檔李誌剛:“趙勉謀反之事,他招了嗎?”
“......”
見皇太孫一本正經,李誌剛迴道:“還在審訊,刑部尚書楊靖建議把趙勉押往刑部受審。”
朱允熥不悅道:“孤建議他不要建議,讓他少管閑事!”
“是!”
李誌剛習慣了,他的作用就是替皇太孫幹髒活。
朱允熥沉吟片刻,道:“紀綱,你去詔獄審他,務必審出趙勉謀害我父王的經過,還有他的同黨!”
不管朱標是不是被人害死的。
現在朱允熥說是,他就是!
“卑職領命!”紀綱萬分激動。
又來活了!
還是個大買賣!
日子越來越有盼頭了!
紀綱和李誌剛是一路人,二人最擅長幹這種活了。
換做李彬,讓他這位實在人去辦,他就辦不好。
升官後,二人謝恩離去。
“李詹事,咱們繼續,這迴你教我作畫。”
朱允熥重新迴到書案。
李誌剛跟了過來:“不知太孫殿下想畫什麽?”
“雄雞圖!”朱允熥笑道。
雄雞善鬥,且為報曉的靈物。
公雞在高亢的鳴叫聲中,為人們帶嶄新光明的一天。
朱允熥的心情說不出的暢快。
趙勉被抓,給了文官集團沉重的打擊。
不知他的老搭檔詹徽,此刻心情如何?
詹徽身為吏部尚書兼都察院左都禦史,素來以反貪出名。
當官的都有一個人設形象。
而詹徽在官場上的形象,對貪汙腐敗義憤填膺,嫉惡如仇。
他統領都察院這幾年,積極打擊貪汙官員,多次受到表彰。
吏部三年一考的京察,詹徽更是做足了文章,對官員品德嚴控把關,實則是利用京察打擊異己。
結果現在......
大明最大的貪官竟然是他的好哥們趙勉!
尷不尷尬?
就在一個時辰前,朱允熥派馬和去吏部問話。
馬和當著所有吏部官員的麵,大聲質問詹徽:“太孫殿下問你,你這些年工作是怎麽搞的,怎麽培養出這麽大的國之蛀蟲?”
詹徽無言以對,又氣又惱。
不容他多想,馬和又道:“太孫殿下第二個問題,你詹徽是不是也貪了?”
詹徽當場昏厥過去。
不知道是真被氣暈了,還是緊急避險。
這次老朱親自出馬,趙勉的罪想賴都賴不掉!
滿朝最慌的莫過於,趙勉的老丈人,劉三吾。
他之前因率先提議立朱允炆為皇太孫,悟錯了老朱的心思,被老朱貶去國子監。
現在官複原職才一個月不到,又得告別翰林院了。
八十歲的劉三吾是個人精。
女兒女婿出事後,他第一時間跑到吏部引咎辭職。
又給老朱寫了份奏章,主要是辭職。
劉三吾道:“婿戶部尚書趙勉夫婦坐贓罪法當死,皆緣素失教誨,致負深恩,近被禦史糾劾,雖蒙恩宥,竊思職居近侍,自當引退,以勵廉恥。”
彈劾他的正是大明鐵嘴淩漢。
當年淩漢被趙勉等人當皮球踢來踢去,現在沒道理不痛打落水狗!
必須噴起來!
朱元璋見劉三吾老得快走不動路了。
心想著殺了他也沒什麽用,反而落個不好的名聲。
於是免去劉三吾翰林學士的官職。
在封建王朝,即便犯事被抄家,也是不殺老人的。
原本大明官場上南派力量,以詹徽為首。
又有劉三吾、趙勉翁婿二人,以及兵部尚書茹瑺、大理寺卿夏長文等人。
幾乎大半個朝堂被他們掌控。
現在戶部尚書趙勉廢了。
翰林院老大劉三吾被免職。
詹徽的處境越發艱難,有淩漢攪局,他在都察院的強勢地位受到了抑製。
朱允熥一波下來,直接幹掉了文官集團的半壁江山!
“太孫殿下畫的雄雞,氣象萬千呐!”
桌案旁,李誌剛撫手叫好。
朱允熥歎了口道:“獻醜了。”
不是謙虛,是真獻醜了!
從大本堂讀書時,作為先生的李誌剛,從來不會說朱允熥哪裏不行。
隻會誇讚好好好!
後來李誌剛任吳王府長史,成了朱允熥的近臣,更是如此。
事事貼心。
如今朱允熥是皇太孫,李誌剛沒有天天上趕著拍馬屁就不錯了。
橫豎一句難聽的話都沒有。
因為他懂事。
李誌剛從小就懂事。
入仕後更是憑借察言觀色崛起。
他早早投奔太子朱標。
可惜朱標英年早逝。
李誌剛開始蟄伏,觀察局勢,最終押寶不受重視的皇孫朱允熥。
如今又中!
隻要他保持初心,不惹領導生氣。
用不了幾年,李誌剛堅信自己就能位列九卿!
“啊!”
旁邊寢宮裏傳來女人的驚叫聲。
緊接著侍女雪梅從寢宮跑出來,一臉潮紅:“殿下......”
她聲音很好聽,帶著一絲局促,雙手放在身後,仿佛犯錯的小姑娘。
李誌剛仿佛看穿了什麽,一臉玩味。
“太孫殿下,詹事府還有事要處理,臣先告退。”
他懂事的讓人心疼。
朱允熥一臉莫名。
搞什麽飛機?
雪梅的驚叫聲吸引了附近的人。
在外麵站崗的馬和和方長匆匆入殿。
還有其他兩個貼身侍女。
梅蘭竹菊,朱允熥的四大侍女,負責日夜起居。
方才是雪梅在收拾寢宮。
此時,她杵在那臉色慘白,手中拿著一個紮滿細針的小不布人。
幾人都看到了,不由大驚失色!
有人在東宮下了詛咒!
馬和身為皇太孫的近侍,出了這麽大的事情,他難辭其咎。
“前程是完了,弄不好這條命就交代這裏了!”
馬和內心慌得一比,臉上汗珠子滴落在地。
詛咒皇太孫,這弄不好是會死好多人!
朱允熥沉著臉:“拿來我看!”
馬和趕緊過去拿了小布人,看到上麵的字,頓時麵露死灰之色。
朱允熥接過小布人。
隻見小布人上麵寫著自己的名字和生辰八字,紮滿了細針。
尤其是天靈蓋,更是密密麻麻的!
精準詛咒!極其惡毒!
朱允熥雖然不大信這玩意,但還是一肚子的火。
他更關心自己的安全問題。
居然有人潛入自己寢宮下詛咒!
要是出手暗算,那還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