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當然,楚國西部很大,除了魏國,距離較近的趙國,也是楚國的盟友。∈♀,


    做個皇帝並不容易。外人之看到皇權高高在上,帝王手握天下財富和龐大權力,後宮三千佳麗更是讓人羨慕。卻從未有人看到帝王也有煩心事。他必須顧慮天下大勢,對國計民生殫精竭慮。說句不好聽的,若是要真正做到勤政愛民,事無巨細逐一過問,恐怕就算是把皇帝本人改造成一台機器,也會因為過於頻繁的使用,生生報廢。


    “還是有驃騎將軍在的時候好啊!”


    順明帝繼續發著感慨:“板著指頭算算,大楚北境也就是安定了幾十年。楊靖威武悍勇,殺得戎狄膽戰心驚,隻能遠遠遁走大漠深處。楊靖一死,北地邊防也就變得武備鬆弛。如今,放眼滿朝文武,再也沒有第二個楊靖能夠站出來為朕分憂。”


    這的確是實話。


    楊靖在北地帶兵的時候,順明帝剛剛即位。那時,楊靖很年輕,順明帝也就是懵懵懂懂的娃娃。隻不過,一個是君,一個是臣。


    順明帝最初在位的五年時間,都是外祖母垂簾聽政。那是一位對國家和祖宗極為負責,也頗有戰略眼光的老人。雖是婦道人家,卻因為卓識遠見得到當時大臣們的交口稱讚。當年,若不是老祖母一力提拔楊靖,給予他在北地募兵、築城等諸多權力,感激涕零的楊靖也不會在短短幾年間訓練出一支鐵騎。自此,楚國騎兵橫掃大漠,連續斬殺白羊、婁煩、休屠等戎狄諸王。畏懼之下,戎狄隻能遠遠逃離水草豐美的常居之所。


    楊靖之所以得到毅勇候的封爵,就是因為那時候的卓著武功。


    朝中曆來都有奸佞之臣,戎狄不甘心失敗。接連派遣使者前往楚國,在朝堂和民間散布關於驃騎將軍楊靖的謠言。尤其是在北地邊疆,戎狄甚至稱唿楊靖為“震天威武大將軍”。


    身為皇者,曆來都很多疑。當然,這句話與當時的順明帝扯不上關係。老祖母一死,順明帝開始親政。當時的帝師選擇了大學士常宇。“震天威武大將軍”這種說法。使常宇對楊靖產生了防備。他屢次上書順明帝,要求限製楊靖的軍權。那個時候,順明帝尚且年幼,老祖母臨走之前,把國家大事托付給了朝廷重臣。以常宇為首,中樞開始對楊靖削權。前後不過半年時間,楊靖執掌的北地邊防已經遍布漏洞,大量守衛軍士從各個要塞撤迴內地,美其名也“節省軍費開支”。這種自毀長城的做法。在文臣之中得到了一片讚賞,認為就應該用這種方法限製武將權力,常宇也因此成為楚國文人領袖,一時間風光無限。直到現在,常家仍然還是楚國赫赫有名的文學宗族。即便放眼天下,也有無數人對此傾慕不已。


    從手握重兵三十萬,到手下可供調用的兵馬不過七千。如此巨大的變化,把楊靖變成了空有能力卻無法發揮出來的光杆將軍。後來的黃河走廊一戰。楊靖率領殘餘部隊全員戰死。從此,北地再次被戎狄占據。情況與最初戰勝之前沒有分別。當然,這些事情在文臣看來也沒什麽大不了。畢竟,每年被戎狄擄走的百姓都是賤民,與自己無關。大楚人口繁茂,就算白送戎狄幾十萬,也不過是九牛一毛。無關疼癢。


    皇帝雖然至高無上,很多時候卻不得不對臣子們妥協。順明帝很清楚,楊靖在北地經營多年,勞苦功高,隻是朝廷上曆來重文輕武。除了吟風弄月,文人們其實什麽也不會做。偏偏這些人掌握著天下間的輿論導向,就以一手摧毀北地邊防的常宇來說,此人非但沒有因此獲罪,反而步步高升,得到了九卿以上的三公爵位。最後,帶著榮耀和財富告老還鄉。現在,常家在當地已經是名望頗重的豪族。常宇雖然早已老死,如今朝堂上仍然還有他的很多門生故吏,以及常家後人為官。


    相比之下,楊靖隻留有一子一女,卻還因為家庭內部糾紛,被迫辭去毅勇候之爵。每每想到這裏,順明帝就覺得自己很對不起楊家。


    靜安公主一直在察言觀色。她雖然年邁,腦子卻不糊塗。一雙眼睛不斷打量著順明帝,又慢慢轉移到了侍立在近旁的東方空身上。


    天下間的確存在著“巧合”這種事情。然而,巧合的概率實在很低。靜安公主很是不解:為什麽自己存著想要為楊天鴻說話的心思剛剛進宮,內侍總管東方空就跟在後麵進來,當麵說起了禦園廄缺馬的事情?


    有一點可以肯定:靜安公主和東方空之間沒有任何交集,彼此也沒有聯絡。不過,皇宮內侍是極為神秘的存在,他們隻聽命於皇帝本人,擔負著監視朝廷重臣,以及天下民眾的諸多事宜。靜安公主明白,自己得到兩匹玄天駿的事情,必定瞞不過順明帝的耳目。隻是,東方空的心思自己根本無法捉摸。此事看似稀鬆品嚐,細細想來實在過於巧合,有些不符合邏輯。


    沒錯,楚國祭祀每年都是這個時候。從京營諸衛當中挑選軍官共同祭祀,也是幾個月前順明帝在朝堂上與諸位大臣製訂的計劃。挑選馬匹已經進行了很久,為此,靜安公主甚至把自己名下的三匹良馬也貢獻出來。那時候,楊天鴻還沒有從黑森山迴來,自然也就沒有碩安候宋理與他的談話,更扯不上什麽靜安公主對他的好感。


    看著安安靜靜站在那裏,神情淡然的東方空,靜安公主腦子裏產生出“也許是本宮多心了”的想法。


    說不定,這就是個巧合。因為前後諸事都對不上,自己和東方空之間也沒有絲毫牽扯。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東方空此時提出禦園廄缺馬的事情,的的確確是給了靜安公主很好的借口。


    活動了一下因為久坐變得酸麻的腿腳,靜安公主把目光轉向順明帝,認真地說:“陛下為何不重修北地邊防?隻要我大楚牢牢守住北部邊疆,與趙、魏兩國共修長城。戎狄必定不敢侵犯邊疆。介時,不要說是區區幾百匹同色馬,就算是千匹、萬匹駿馬,也可輕易得到。”


    順明帝轉過身,似乎才剛剛從冥想中迴過神來。他靜思片刻,苦笑道:“姑母畢竟不是朝廷大臣。對於國事也不甚了解。北地邊防鬆弛已久,重修談何容易?邊賽軍數量多達三十萬,這還隻是麵對黃河走廊核心位置的防衛部分。若是把數十邊鎮全部軍兵累加起來,數量早已超過百萬。”


    靜安公主蹙起了眉頭,眼角皺紋變得更加深刻:“如此龐大的軍兵,每日耗費也是巨大。既然國家投入大量資材,人員消耗也日益龐大,為何仍然抵擋不住北麵戎狄?難不成,他們都是石雕?木偶?”


    順明帝被問得有些啞口無言。隻能暗自搖頭。


    北部邊軍弊端甚多,順明帝自己其實很清楚。楚國每年稅收大部分花在了邊防方麵,除去南疆和東海部分,三分之二的軍費投入了北地防務。然而,打起仗來,邊鎮年年都在叫苦,都在喊叫著兵力不足。各鎮報上來的軍兵數字總額超過一百五十萬。按理說,如此龐大的軍隊。足夠抵抗外敵。然而事情就是如此古怪,自從楊靖死後。北地將領從未打過勝仗,遇到戎狄入境擄掠,也是帶著軍馬一路狂奔逃迴長城內所。


    難道朕的將軍之中,隻有楊靖一個人能打嗎?


    這問題順明帝私下裏想過多次,卻總是不了了之。他知道自己不是昏君懶鬼,處理政務方麵也很是勤廉。然而。在如何應對北麵戎狄的問題上,大臣們卻看法不一。有的說是應該和親,有的說是應該與戎狄互開馬市,還有的聲稱應該對戎狄宣揚我大楚天威,那些野蠻不開化的外族自然會被感化。從此邊境永無戰爭。國泰民安。


    都他,媽,的是些屁話。


    順明帝很清楚:打是一定要打的。問題關鍵在於,應該由何人來主持北地軍務?放眼朝堂上下,實在是找不出一個能夠擔當此重任的將軍。


    順明帝從未想過要讓某個文臣來負責此事。那些家夥的秉性,最多也是就是吟詩作畫,談談風月還可以,打仗絕對不行。別的不說,坐慣了轎子的屁股,到北邊終日裏騎著馬來迴顛簸,恐怕仗沒打起來,他們自己就已經累得垮下,半死不活。


    所謂“國難思良將”,順明帝也忽然發現:上天能夠賜予楚國一個驃騎將軍楊靖,實在是極其難得福緣。隻是自己那時候年幼,不明白毅勇候在其中發揮的重要作用。否則,就算是把大學士常宇九族滅盡,也要保住楊靖,讓他永遠擔任北地總督一職。


    靜安公主的聲音從旁邊傳了過來,一直飛進了順明帝的心裏:“楊靖乃是出於廣平候一脈。楊家世代屢受國恩,廣平候楊榮雖然年邁,卻是朝廷當中頗有威名的將軍。依本宮所見,倒不如讓廣平候主持北地防務,不知陛下意下如何?”


    “不妥!”


    順明帝想也不想就連連搖頭:“廣平候年紀大了。何況,京師防務也很重要。楊家一門,曆來武將眾多。何況,主持防務這種事情,講究自上而下。北地軍鎮曆來自成一係,與廣平候從未有過關聯。就這麽貿然去了,一來需要時間熟悉情況,二來也必然遭到來自下麵的抵製。若是尋常時節,這種事情絕對不能容忍。偏偏南方連遭降雨,洪水遍地,朕現在無力顧及那邊。就算真要改變北地防務,至少也是明年的事情。”


    內侍總管東方空臉上神情也變得凝重。他低聲進言:“陛下說得是。但有些事情,晚做不如早做。草原上的蠻人可不管那麽多。他們每年秋天都要越境擄掠,已經成了習慣。就像小孩子家家,若是年幼的時候不狠心管教,大了以後,想要管教也就有心無力。到時候,他要殺人便當街殺人,要搶劫便橫衝直撞,即便是再牢固的韁繩。也套不住這種瘋狂野馬。”


    靜安公主和順明帝同時把視線轉移到東方空身上。東方空絲毫沒有掩飾,臉上露出一絲淡笑:“陛下和公主都是明白人,老奴也就是順口一說。國家大事老奴不懂,隻知道民間曆來都有“子不教,父之過”的說法。這百姓都是陛下的子民,對於他們。陛下當然要盡心維護,也要防備著自家娃娃不被外人欺負。”


    順明帝若有所思地點點頭,從東方空身上收迴視線,看著坐在對麵的靜安公主,問:“剛才聽姑母的意思,似乎對廣平候楊家很是看重?”


    靜安公主笑著搖搖頭:“那倒不是。本宮隻是覺得,陛下尋人傷費腦筋。皇祖母在的時候,屢屢對廣平候楊家多有稱讚。她老人家雖然仙去,對於國事卻頗有見地。加之楊家曆來都是將門。做起這種事情來,想必也是得心應手。”


    停頓了一下,靜安公主繼續道:“若是陛下覺得廣平候不堪此任,為何不翻翻曆年來的軍報,從中挑選可用之人?本宮曆來都覺得,將才也好,文士也罷,想要出人頭地。就必定想要做出些成績來。武將若要出名,不外乎多打勝仗。多殺賊寇。文士若要出名,當然要寫出錦繡文章,或者是傳世詩篇。否則,即便你身具絕世武功,胸中有萬卷藏書,也不過是普通俗世間默默無聞之輩。”


    這番話有理有據。說得順明帝頻頻點頭:“姑母的見識果然不凡。怪不得皇祖母當日在的時候,都說姑母若是男人,必定能夠安邦定國,具有宰相之能。”


    隻要是人,都喜歡被稱讚。靜安公主被順明帝說得有些不好意思。心裏卻也很是高興。畢竟,順明帝此言乃是有感而發,沒有絲毫作偽的成分。


    事情不能做的過於明顯。隻要提到廣平候,提到有功之臣,順明帝必然會想到楊天鴻。如此一來,靜安公主也就從中被摘了出去。順明帝很是精明,同一件事情上說得多了,自然會引起他的懷疑。到時候,也就是適得其反。


    “說起多打勝仗,多殺賊寇,朕倒是想起了一個人。”


    果然,順明帝的思維正在按照靜安公主引導的方向延續著:“驃騎將軍楊靖留有一子一女。在楊家的問題上,朕的確是頗有虧欠。不過,楊天鴻此人倒也忠君愛國。先是主動辭去毅勇候之爵,而後又在落屏山一役斬殺眾多,一戰而勝。姑母不說朕差點兒忘了,楊天鴻出自歸元宗,戰陣兵書乃是他的家學淵源。此人之前就表現不俗,算得上是個將才。不如,將北地防務交之於他,也算是子承父業。”


    靜安公主小心翼翼地插進話來:“陛下,這樣做是否太過於輕率?本宮雖然得過那楊天鴻的好處,但此子過於年輕,如今連二十歲都不到,沒有資曆,沒有人脈。即便身具皇命,去了北地又能有多大作為?”


    順明帝有些意外地看著靜安公主:“怎麽,姑母覺得楊天鴻不能擔當此任?”


    靜安公主的態度很是堅決,連連搖頭:“具體決定何人擔此要務,全憑陛下的意思。本宮絕無幹預進言之意。隻不過,從長遠來看,楊天鴻目前絕對不能擔當北地軍務總督。他實在太年輕了。”


    順明帝笑了起來:“姑母過慮了。古時甘羅十二歲便可為相,楊天鴻雖未年滿二十,卻也出生武將世家。這能力方麵,還是有的。”


    靜安公主依然搖頭:“陛下難道不知曉甘羅尚不滿二十而亡?小小年紀成為朝廷重臣,不知道私底下有多少人心生嫉妒?如此做法,對大楚安定並無好處。本宮還是那句話:北地防務應該交由老成持重之人負責。若是陛下真的看重楊天鴻,就應該講他專任另外的職務。須知,生鐵千錘百煉,方可成為無堅不摧之精鋼。”


    一席話說出來,順明帝隻覺得汗顏,也很是感慨。


    靜安公主畢竟是自己的嫡親家人,事事都在為了自己和國家考慮。


    雖然靜安公主掩飾得很不錯,順明帝卻也能夠看出,姑母其實是在為楊天鴻說話。皇室內侍耳目遍布天下,以順明帝的精明,當然知道靜安公主府上多了兩匹珍貴無比的玄天駿。提出任用楊天鴻為北地總督,不過是種試探。沒想到,在大是大非麵前,靜安公主判斷得倒也明顯。楊天鴻雖是個人才,現在就把他提至如此高位,無異於捧殺。若是改換為低一些的官職做起,一來可以對他繼續磨練,二來也顯出自己並未忘記過楊家的功績。


    想到這裏,順明帝心情頓時變得舒暢。他“哈哈”笑著,說:“姑母能否給朕一個建議,楊天鴻究竟安排在何處任職為宜?”(未完待續。)u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衝天鬥神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黑天魔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黑天魔神並收藏衝天鬥神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