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不食肉糜?”


    聽到這話的李承乾,才抬起頭來環視了一遍周邊之人。


    他看見旁邊的文武大臣,一個個都是神色各異,不知他們此時在想一些什麽。


    但是眾人,都不再說話。


    這書房裏頭的氣氛,似乎在這不知不覺之間,變得有些怪異了起來。


    包括他的新晉妹夫昌繁,也是一副麵無表情的樣子,非常安安靜靜的坐在了一旁。


    “好,父皇!”


    李承乾無奈,隻好硬著頭皮對著李世民迴了那麽一句。


    他的父皇博學多才博古通今,而且還能文能武這件事情是眾所周知的,但是李承乾此時確實是不知道,他的父皇今天為何要提起,給他講一個故事典故的事情。


    他一直認為,他先前所說的那些話並沒有什麽毛病啊。


    其實他說出來的意思,不就是迎合了程咬金大將軍先前說的那些話語的意思嗎?


    而且自己的父皇,從始至終也沒有什麽批評其之意思。


    為何到了自己這裏,父皇和文武大臣的表情,此時此刻又變得如此的意味深長。


    李承乾轉頭,悄悄乜了一眼他打小就有些懼怕的父皇。


    接下來,他便隻聽見他的父皇語氣當中夾雜著一些無奈的意味緩緩開口對他說道:


    “何不食肉糜…其實就是過去晉惠帝執政時期的一個貶義名詞,它所指的意思,就是一個人對事物沒有全麵的認知。


    何不食肉糜典故說的是:


    有一年發生了饑荒,其治下的百姓沒有了那糧食吃,百姓們就隻有去挖草根,去吃樹皮,許多百姓因此活活餓死。


    晉惠帝司馬衷坐在高高的皇座之上聽完了他的大臣的奏報之後,他卻大為不解,而且他還想出了一個解決方案:他說百姓肚子餓沒米飯吃之時,他們為什麽不去吃那肉粥呢?


    你說…百姓為何不吃啊?


    想來不用我過多的解釋。


    這個故事,它既諷刺了晉惠帝他自己本人,說話是那麽的不切合實際,又那麽的體諒不到對方的難處所在,其意即是指其癡呆不能任重大之事。


    現在,你能夠明白我所講的這個典故當中它所蘊含的全部意義與意思了吧?”


    李世民有些恨鐵不成鋼的把這個典故說出來,他是希望自己的太子兒子,能夠再往後的日子裏可以早些的醒悟。


    不再帶著那種單純天真的思想繼續下去,如若不然他往後又可以能夠堪當大任?


    他又如何能夠,可以擔負得起大唐的這千斤之重擔?


    話都說到這裏,意思已經是非常的明白了。


    李承乾此時此刻的臉色,是一陣紅又一陣白。


    他自己都恨不得,直接找個地縫鑽下去算了。


    本身他在父皇這裏,一直都沒有他的二弟青雀得寵,現如今更是受了父皇的訓,被父皇的何不食肉糜之典故,給羞得簡直就是無地自容。


    他父皇的那些典故之話,就像一把明晃晃的刀子,狠狠的插進了他的心窩子當中。


    這意思所指,不就是說明了自己前麵的那些建議,不知道人間疾苦,不知道天下百姓之真實情況嗎。


    其實,自己在太子之位上已經是很努力的了。


    可是不知為何,每一次的事情都會如此的事與願違。


    李承乾的內心深處,其實也是非常的痛苦與無可奈何。


    他自己出生在皇家,打小開始就已經天下太平,許許多多的大小戰爭都與自己無緣,自己又何處親身去經曆去了解得那麽多?


    況且,他也從來沒有在百姓當中去生活過,也沒有跟他們一起近距離的相處過,他憑空又如何能夠可以知道他們的生活之細節?


    這種事,能全怪自己嗎?


    “是,父皇教訓得是。”


    “兒臣…兒臣往後謹記。”


    李承乾羞愧難當,但他還是漲紅著臉連忙賠著不是。


    他自己麵前麵對的,不僅僅是自己的父皇父親,而且他還是整個大唐天下人的皇上。


    皇上的權威從不容挑釁。


    皇上的決定,隻能聽從。


    他知道自己這一次,又是在眾人的麵前丟人丟大發了,他自己太子東宮的威信,毫無意外又要再次跌到穀底。


    待迴去之後,自己肯定又要少不了母後的一番責罵。


    這太子當得…太難了!


    在李世民的心裏頭,他是非常的想要看到自己的兒子李承乾作為當今太子作為未來的儲君,能夠有自己獨立思考與處理各項重大問題的能力。


    像今天這般讓他把話都說得如此明白的時刻,在這多年以來還是頭一迴。


    何不食肉糜…這是多該作為一國之君時刻牢記使命時刻警醒自己言行的一個好的借鑒典故呀。


    而太子高明今日之表現,很顯然是非常不合格的。


    然…路漫漫其修遠兮!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敦婿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衙允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衙允明並收藏大唐敦婿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