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蜀主孟昶正與愛妃花蕊夫人飲酒取樂,突然接到敗報,把酒嚇醒了一半,忙出金帛募兵,令太子玄喆為統帥,李廷珪、張惠安等為副將,出赴劍門援應前軍。玄喆素不習武,但好唱歌,從成都出發時,尚帶著好幾個美女,好幾十個伶人,笙簫管笛,沿途吹唱。並不象行軍打仗,倒象是出去迎親。
丞相李昊入報孟昶道:“不好了!宋帥王全斌已入魏城,不日要到成都了。”
孟昶失聲道:“這且奈何?”
李昊道:“宋軍入蜀,無人可擋,諒成都亦難保守,不如見機納土,尚可自全。”
孟昶看著他,一時說不出話來。進而他的臉上浮現出一絲難以形容的笑容,是苦澀?是自嘲?又或是深入骨髓的悲哀?不,也許是尖銳得像鋼針一樣傷人的譏諷!
孟昶對變得有些僵硬的李昊擺了擺手,說:“你去辦吧,我想起來了,這事你在行”。然後他苦笑著對花蕊夫人說:“我父子以豐衣足食養士四十年,一旦遇敵,竟不能東向發一矢!”說完下城,再不迴顧。
時光倒流,一切都從頭再來了。當年前蜀是怎樣滅亡的,現在後蜀就原樣再次翻版。就連當初寫降書順表的執筆人都沒有變化。
李大宰相迴家後,拂紙執筆,文不加點,片刻之間就把孟昶交給他辦的事情做完了。降表己成,然後他就難免有些得意了。畢竟時間過去了整整四十年,其間人世變幻,山河易主,而他並沒有老,當年做過的事現在仍然得心應手!
後蜀孟昶與前蜀王衍的投降文本都是由他起草寫成。李昊依樣畫葫蘆,降表略雲:
先臣受命唐室,建牙蜀川,因時勢之變遷,為人心之擁迫。先臣即世,臣方丱年,猥以童昏,謬承餘緒。乖以小事大之禮,闕稱藩奉國之誠,染習婾安,因循積歲。所以上煩宸算,遠發王師,勢甚疾雷,功如破竹。顧惟懦卒,焉敢當鋒?尋束手以雲歸,上傾心而俟命。陛下至仁廣覆,大德好生,顧臣假息於數年,所望全軀於此日。臣亦自量過咎,待罪以聞!
公元965年2月19日早晨,成都北郊外升仙橋畔,四十年前的一幕再次重現。孟昶身穿白衣,銜玉壁,手牽一隻白羊,頭上纏著草繩站在橋邊。他身後是他的文武百官,這些人身穿孝服,赤足,伏在一口空棺材上放聲痛哭。
這就是中國當時出降的國君所應必備的官方“禮儀”,以此來表示自己犯有死罪,聽候發落;而他的官員們,是在為他服喪悲痛。
受降的一方,由宋軍主帥王全斌代表趙匡胤走了過去,取下玉壁和草繩,把白羊牽走,再把那口棺材燒了,然後當眾宣讀赦免孟昶的詔書,這一過場才算走完。
據說當天的儀式是在宰相李昊的主持下順利進行的,雙方皆大歡喜,各得所需。李昊迴家後,發現家門上多出了一張紙,上麵端端正正地寫著他一生為曆史所做的最大功績——世修降表李家!
總計後蜀自孟知祥至孟昶,凡二世,共三十二年。宋太祖接得降表,便簡授呂餘慶知成都府,並命蜀主孟昶速率家屬來京授職。
當年3月,後蜀的亡國之君孟昶被宋軍押解進京。少不入蜀,老不出川,孟昶這一年四十七歲了,這是他有生之年第一次出川,迴望蜀鄉,家國渺茫,一切都離他越來越遠了……
對他稍有安慰的,是遠在開封的趙匡胤給他的承諾:“爾既自求於多福,當盡滌其前非。朕不食言,爾無過慮。”
歲月會將擁有變成失去,也會把失去變為擁有。失去是擁有的起點,擁有是失去的理由。據說孟昶與李昊一行三十三人被押赴汴梁時,正是綠柳才黃的時候,路邊杜鵑聲聲:“行不得也,哥哥!”“行不得也,哥哥!”實在叫人心碎。
孟昶投降從成都押送到開封時,一路上,蜀國人民護送不絕。從二江到眉州,數萬民眾擁擠在道路上,痛哭流涕,其中大哭而死的人達到數百人,孟昶也用手遮住麵部傷心地痛哭。假如不是真心真意地關心人民的生活,怎麽能深入人心到這種程度?老百姓會達到這樣的擁護?中國曆史上哪一個亡國之君,下台後老百姓曾經這樣痛哭過?仔細地分析一下孟昶的生平事跡,他做了許多為人民謀利益的事情,如獎勵生產,減輕刑罰,懲治貪官,重視教育事業,使蜀國人民過上了相對幸福的生活,因此得到了人民的真心的擁護。蜀國的滅亡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並不是孟昶造成的。
生死由人,聽天由命,孟昶想開了倒也無所謂,但是一路上,熟悉各項投降業務的宰相李昊卻時常麵無人色,甚至一夕數驚。李昊的腦海裏總是會閃現出四十年前的那一幕。
當年王衍舉族投降,君臣一共有幾千人,出江陵,經襄州,像他們一樣向後唐莊宗李存勖投降。很不巧李存勖因為部下叛亂,正要禦駕親征,怕過多的降臣再讓局勢動蕩,於是就下令把“王衍一行”全部處死。當時接旨的是後唐樞密使張居翰,這人實在不忍,趁著詔書上墨跡未幹,李存勖又匆匆離開,張居翰馬上把詔書靠在殿柱上,將“一行”改為“一家”。僅僅殺了王氏一族了事。
那麽趙匡胤會履行諾言嗎?當年李存勖也曾經答應王衍全家不死的!
孟昶一行抵達開封郊外時,趙匡胤派出了自己的皇弟晉王趙光義在玉津園慰問;次日,太祖禦崇元殿,備禮見昶。昶叩拜畢,由太祖賜坐賜宴,麵封孟昶為檢校太師兼中書令,授爵秦國公,所有昶母以下,凡子弟妻妾及官屬,均賜齎有差。就是王昭遠一班俘虜,也盡行釋放。
次日,昶母李氏帶著孟昶妻妾入宮拜謝,花蕊夫人當然在列。太祖一一傳見,挨到花蕊夫人拜謁,才至座前,便覺有一種香澤撲入鼻中,仔細端詳,果然是天姿國色不同凡豔,及折腰下拜,幾似迎風楊柳,嫋娜輕盈。嗣複聽嬌語道:“臣妾徐氏見駕,願皇上聖壽無疆!”
這兩句雖是普通說話,但出自花蕊夫人口中,偏覺得珠喉宛轉,嚦嚦可聽。當下傳旨令起,且命與昶母李氏一同旁坐。
據史書記載,花蕊夫人姓徐名慧,原是民間的一名歌姬,因生得風姿秀逸,且擅長吟詠,精工音律而入宮,做了孟昶的貴妃。又因“花不足以擬其色,蕊差堪狀其容”,別號花蕊夫人。入宮以來,集三千寵愛於一生,獨享專寵22年。
花蕊夫人的宮詞寫得極為出色,如今,我們讀到的《全唐詩》中收錄了她的一百五十多首宮詞,大多華麗明豔、清麗歡快、婉約可喜、詩情畫意。如這一首:
三月櫻桃乍熟時,
內人相引看紅枝。
迴頭索取黃金彈,
繞樹藏身打雀兒。
陽春三月,櫻桃初熟的季節,大家邀約賞春,被紅枝上的花兒所吸引。一迴頭,看到了棲息於高樹上的雀兒,於是向身邊的丫鬟要來了黃金彈,躲到大樹後麵擊打雀兒。此詩靜動相宜、色彩斑斕、趣味橫生、生動活潑。
太祖對後蜀的這位花蕊夫人早有所聞,見了之後才知其氣質風采遠勝傳聞。為驗證花蕊夫人的詩才,趙匡胤當場麵試,要她即興賦詩一首。花蕊夫人脫口吟道:
君王城上豎降旗,
妾在深宮哪得知?
十四萬人齊解甲,
更無一個是男兒!
一首七言絕句,不僅將自己的才藝展示得淋漓盡致,還捎帶發泄了一腔亡國之恨,對不作為的男人們,語氣中不無揶揄和輕蔑。這一首振聾發聵的千古絕唱令趙匡胤感慨萬分,聽罷長久不語,連飲三杯,說道你再做一首新的。花蕊夫人沉思片刻,再啟朱唇:
初離蜀道心將碎,
離恨綿綿,
春日如年,
馬上時時聞杜鵑。
三千宮女皆花貌,
共鬥嬋娟,
髻學朝天,
今日誰知是讖言。
吟罷,說道這詞是當日離開蜀國,途經葭萌關時寫的,寫在驛站的牆壁上。還說:“當年在成都宮內,蜀主孟昶親譜‘萬裏朝天曲’,令我按拍而歌,以為是萬裏來朝的佳讖,因此百官競執長鞭,自馬至地,婦人竟戴高冠,皆唿為‘朝天’。及李豔娘入宮,好梳高髻,宮人皆學她以邀寵幸,也喚作‘朝天髻’,那知道卻是萬裏崎嶇,前往汴京,來見你宋主,萬裏朝天的讖言,卻是降宋的應驗,豈不可歎麽?”
趙匡胤聽了盡管不是很舒服,但對眼前這個才貌俱佳的奇女子還是產生了強烈的好感。
昶母請入謁六宮,當有宮娥引導前去,花蕊夫人等也即隨往。太祖尚自待著,好一歇見數人出來謝恩告別。太祖唿昶母為國母,並教她隨時入宮,不拘形跡,昶母唯唯而退。太祖轉著雙眸盯住花蕊夫人麵上,夫人亦似覺著,瞧了太祖一眼,乃迴首出去。為這秋波一轉,累得這位英明天子心猿意馬,幾乎廢寢忘餐。無奈羅敷有夫,未便強奪,躊躇了好幾天,才想出一個絕計。一夕,召孟昶入宴,飲至夜半,孟昶告歸。越宿孟昶患疾,胸間似有食物塞住,不能下咽,迭經醫治,終屬無效。奄臥數日,竟爾畢命,年四十七歲。太祖廢朝五日,居然素服發哀,贈帛千匹,葬費盡由官給,追封孟昶為楚王。
從965年孟昶之死,到991年北漢末帝劉繼元之死,在26年內,五代十國中投降北宋的9名亡國君王,全部死去。
去世時,他們大多數處於青壯年時期。而北宋的史書,對於他們的死,一概語焉不詳。
宋朝在曆史上素來有優待降君、絕不趕盡殺絕的好名聲,但這些降君們,一個個在宋太祖、宋太宗兩朝之內死去。
這是否暗含著正統史書中所未觸及的隱秘曆史呢?
據說,孟昶死前留了個遺表給趙匡胤,裏麵說:臣之老母,臣之孤遺,仰荷聖恩,夫複何憂!他是希望以這種委婉的言辭,來保全母親李氏和遺孤。
但是,李氏聽聞孟昶已死,不哭,以酒酹地說:“汝不能死社稷,貪生以至今日,吾所以忍死者,以汝在爾。今汝既死,吾何生焉!”隨後開始絕食,幾天後就死了。
李氏的激烈舉動,很有問題。如果孟昶是正常死亡,她不可能采取絕食求死的方式。在大宋國都絕食,很明顯是對趙匡胤的無聲抗議。
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迴分解。
丞相李昊入報孟昶道:“不好了!宋帥王全斌已入魏城,不日要到成都了。”
孟昶失聲道:“這且奈何?”
李昊道:“宋軍入蜀,無人可擋,諒成都亦難保守,不如見機納土,尚可自全。”
孟昶看著他,一時說不出話來。進而他的臉上浮現出一絲難以形容的笑容,是苦澀?是自嘲?又或是深入骨髓的悲哀?不,也許是尖銳得像鋼針一樣傷人的譏諷!
孟昶對變得有些僵硬的李昊擺了擺手,說:“你去辦吧,我想起來了,這事你在行”。然後他苦笑著對花蕊夫人說:“我父子以豐衣足食養士四十年,一旦遇敵,竟不能東向發一矢!”說完下城,再不迴顧。
時光倒流,一切都從頭再來了。當年前蜀是怎樣滅亡的,現在後蜀就原樣再次翻版。就連當初寫降書順表的執筆人都沒有變化。
李大宰相迴家後,拂紙執筆,文不加點,片刻之間就把孟昶交給他辦的事情做完了。降表己成,然後他就難免有些得意了。畢竟時間過去了整整四十年,其間人世變幻,山河易主,而他並沒有老,當年做過的事現在仍然得心應手!
後蜀孟昶與前蜀王衍的投降文本都是由他起草寫成。李昊依樣畫葫蘆,降表略雲:
先臣受命唐室,建牙蜀川,因時勢之變遷,為人心之擁迫。先臣即世,臣方丱年,猥以童昏,謬承餘緒。乖以小事大之禮,闕稱藩奉國之誠,染習婾安,因循積歲。所以上煩宸算,遠發王師,勢甚疾雷,功如破竹。顧惟懦卒,焉敢當鋒?尋束手以雲歸,上傾心而俟命。陛下至仁廣覆,大德好生,顧臣假息於數年,所望全軀於此日。臣亦自量過咎,待罪以聞!
公元965年2月19日早晨,成都北郊外升仙橋畔,四十年前的一幕再次重現。孟昶身穿白衣,銜玉壁,手牽一隻白羊,頭上纏著草繩站在橋邊。他身後是他的文武百官,這些人身穿孝服,赤足,伏在一口空棺材上放聲痛哭。
這就是中國當時出降的國君所應必備的官方“禮儀”,以此來表示自己犯有死罪,聽候發落;而他的官員們,是在為他服喪悲痛。
受降的一方,由宋軍主帥王全斌代表趙匡胤走了過去,取下玉壁和草繩,把白羊牽走,再把那口棺材燒了,然後當眾宣讀赦免孟昶的詔書,這一過場才算走完。
據說當天的儀式是在宰相李昊的主持下順利進行的,雙方皆大歡喜,各得所需。李昊迴家後,發現家門上多出了一張紙,上麵端端正正地寫著他一生為曆史所做的最大功績——世修降表李家!
總計後蜀自孟知祥至孟昶,凡二世,共三十二年。宋太祖接得降表,便簡授呂餘慶知成都府,並命蜀主孟昶速率家屬來京授職。
當年3月,後蜀的亡國之君孟昶被宋軍押解進京。少不入蜀,老不出川,孟昶這一年四十七歲了,這是他有生之年第一次出川,迴望蜀鄉,家國渺茫,一切都離他越來越遠了……
對他稍有安慰的,是遠在開封的趙匡胤給他的承諾:“爾既自求於多福,當盡滌其前非。朕不食言,爾無過慮。”
歲月會將擁有變成失去,也會把失去變為擁有。失去是擁有的起點,擁有是失去的理由。據說孟昶與李昊一行三十三人被押赴汴梁時,正是綠柳才黃的時候,路邊杜鵑聲聲:“行不得也,哥哥!”“行不得也,哥哥!”實在叫人心碎。
孟昶投降從成都押送到開封時,一路上,蜀國人民護送不絕。從二江到眉州,數萬民眾擁擠在道路上,痛哭流涕,其中大哭而死的人達到數百人,孟昶也用手遮住麵部傷心地痛哭。假如不是真心真意地關心人民的生活,怎麽能深入人心到這種程度?老百姓會達到這樣的擁護?中國曆史上哪一個亡國之君,下台後老百姓曾經這樣痛哭過?仔細地分析一下孟昶的生平事跡,他做了許多為人民謀利益的事情,如獎勵生產,減輕刑罰,懲治貪官,重視教育事業,使蜀國人民過上了相對幸福的生活,因此得到了人民的真心的擁護。蜀國的滅亡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並不是孟昶造成的。
生死由人,聽天由命,孟昶想開了倒也無所謂,但是一路上,熟悉各項投降業務的宰相李昊卻時常麵無人色,甚至一夕數驚。李昊的腦海裏總是會閃現出四十年前的那一幕。
當年王衍舉族投降,君臣一共有幾千人,出江陵,經襄州,像他們一樣向後唐莊宗李存勖投降。很不巧李存勖因為部下叛亂,正要禦駕親征,怕過多的降臣再讓局勢動蕩,於是就下令把“王衍一行”全部處死。當時接旨的是後唐樞密使張居翰,這人實在不忍,趁著詔書上墨跡未幹,李存勖又匆匆離開,張居翰馬上把詔書靠在殿柱上,將“一行”改為“一家”。僅僅殺了王氏一族了事。
那麽趙匡胤會履行諾言嗎?當年李存勖也曾經答應王衍全家不死的!
孟昶一行抵達開封郊外時,趙匡胤派出了自己的皇弟晉王趙光義在玉津園慰問;次日,太祖禦崇元殿,備禮見昶。昶叩拜畢,由太祖賜坐賜宴,麵封孟昶為檢校太師兼中書令,授爵秦國公,所有昶母以下,凡子弟妻妾及官屬,均賜齎有差。就是王昭遠一班俘虜,也盡行釋放。
次日,昶母李氏帶著孟昶妻妾入宮拜謝,花蕊夫人當然在列。太祖一一傳見,挨到花蕊夫人拜謁,才至座前,便覺有一種香澤撲入鼻中,仔細端詳,果然是天姿國色不同凡豔,及折腰下拜,幾似迎風楊柳,嫋娜輕盈。嗣複聽嬌語道:“臣妾徐氏見駕,願皇上聖壽無疆!”
這兩句雖是普通說話,但出自花蕊夫人口中,偏覺得珠喉宛轉,嚦嚦可聽。當下傳旨令起,且命與昶母李氏一同旁坐。
據史書記載,花蕊夫人姓徐名慧,原是民間的一名歌姬,因生得風姿秀逸,且擅長吟詠,精工音律而入宮,做了孟昶的貴妃。又因“花不足以擬其色,蕊差堪狀其容”,別號花蕊夫人。入宮以來,集三千寵愛於一生,獨享專寵22年。
花蕊夫人的宮詞寫得極為出色,如今,我們讀到的《全唐詩》中收錄了她的一百五十多首宮詞,大多華麗明豔、清麗歡快、婉約可喜、詩情畫意。如這一首:
三月櫻桃乍熟時,
內人相引看紅枝。
迴頭索取黃金彈,
繞樹藏身打雀兒。
陽春三月,櫻桃初熟的季節,大家邀約賞春,被紅枝上的花兒所吸引。一迴頭,看到了棲息於高樹上的雀兒,於是向身邊的丫鬟要來了黃金彈,躲到大樹後麵擊打雀兒。此詩靜動相宜、色彩斑斕、趣味橫生、生動活潑。
太祖對後蜀的這位花蕊夫人早有所聞,見了之後才知其氣質風采遠勝傳聞。為驗證花蕊夫人的詩才,趙匡胤當場麵試,要她即興賦詩一首。花蕊夫人脫口吟道:
君王城上豎降旗,
妾在深宮哪得知?
十四萬人齊解甲,
更無一個是男兒!
一首七言絕句,不僅將自己的才藝展示得淋漓盡致,還捎帶發泄了一腔亡國之恨,對不作為的男人們,語氣中不無揶揄和輕蔑。這一首振聾發聵的千古絕唱令趙匡胤感慨萬分,聽罷長久不語,連飲三杯,說道你再做一首新的。花蕊夫人沉思片刻,再啟朱唇:
初離蜀道心將碎,
離恨綿綿,
春日如年,
馬上時時聞杜鵑。
三千宮女皆花貌,
共鬥嬋娟,
髻學朝天,
今日誰知是讖言。
吟罷,說道這詞是當日離開蜀國,途經葭萌關時寫的,寫在驛站的牆壁上。還說:“當年在成都宮內,蜀主孟昶親譜‘萬裏朝天曲’,令我按拍而歌,以為是萬裏來朝的佳讖,因此百官競執長鞭,自馬至地,婦人竟戴高冠,皆唿為‘朝天’。及李豔娘入宮,好梳高髻,宮人皆學她以邀寵幸,也喚作‘朝天髻’,那知道卻是萬裏崎嶇,前往汴京,來見你宋主,萬裏朝天的讖言,卻是降宋的應驗,豈不可歎麽?”
趙匡胤聽了盡管不是很舒服,但對眼前這個才貌俱佳的奇女子還是產生了強烈的好感。
昶母請入謁六宮,當有宮娥引導前去,花蕊夫人等也即隨往。太祖尚自待著,好一歇見數人出來謝恩告別。太祖唿昶母為國母,並教她隨時入宮,不拘形跡,昶母唯唯而退。太祖轉著雙眸盯住花蕊夫人麵上,夫人亦似覺著,瞧了太祖一眼,乃迴首出去。為這秋波一轉,累得這位英明天子心猿意馬,幾乎廢寢忘餐。無奈羅敷有夫,未便強奪,躊躇了好幾天,才想出一個絕計。一夕,召孟昶入宴,飲至夜半,孟昶告歸。越宿孟昶患疾,胸間似有食物塞住,不能下咽,迭經醫治,終屬無效。奄臥數日,竟爾畢命,年四十七歲。太祖廢朝五日,居然素服發哀,贈帛千匹,葬費盡由官給,追封孟昶為楚王。
從965年孟昶之死,到991年北漢末帝劉繼元之死,在26年內,五代十國中投降北宋的9名亡國君王,全部死去。
去世時,他們大多數處於青壯年時期。而北宋的史書,對於他們的死,一概語焉不詳。
宋朝在曆史上素來有優待降君、絕不趕盡殺絕的好名聲,但這些降君們,一個個在宋太祖、宋太宗兩朝之內死去。
這是否暗含著正統史書中所未觸及的隱秘曆史呢?
據說,孟昶死前留了個遺表給趙匡胤,裏麵說:臣之老母,臣之孤遺,仰荷聖恩,夫複何憂!他是希望以這種委婉的言辭,來保全母親李氏和遺孤。
但是,李氏聽聞孟昶已死,不哭,以酒酹地說:“汝不能死社稷,貪生以至今日,吾所以忍死者,以汝在爾。今汝既死,吾何生焉!”隨後開始絕食,幾天後就死了。
李氏的激烈舉動,很有問題。如果孟昶是正常死亡,她不可能采取絕食求死的方式。在大宋國都絕食,很明顯是對趙匡胤的無聲抗議。
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迴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