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55年冬,安祿山叛亂的準備工作已經完成。
當時奏事官正好從長安迴到範陽,於是安祿山偽造了一份唐玄宗的詔書,拿給手下的將領看,並對他們說:“皇上頒布密旨,讓我入朝討伐楊國忠,各位將領需要聽從我的調遣。”眾將士聽到這個消息後非常驚訝,但是沒有一個人敢站出來反對。
當時中原地區一直處於太平盛世,很久沒有經曆過戰爭了,當聽說安祿山在範陽起兵後,很多官吏嚇得魂飛魄散,紛紛棄城逃命。叛軍非常順利地前進,隻用了三十五天時間便進入河南境內,並很快就攻占了洛陽,安祿山自稱大燕皇帝。
第二年唐軍在潼關潰敗,消息傳入長安後,唐玄宗大吃一驚,他很清楚叛軍很快就要攻入長安了,而長安兵力不足,根本無法與叛軍對抗,如果從外地調遣兵馬,一時也無法趕到。唐玄宗心急如焚,第二天一早便召集群臣商議對策,大臣們沒有一個能夠提出應對的辦法。最後宰相楊國忠提議去成都避難。唐玄宗猶豫很久拿不定主意。楊國忠又派秦國夫人、韓國夫人、虢國夫人進宮去勸說唐玄宗和楊貴妃去成都避難。
唐玄宗考慮之後,決定接受楊國忠的建議。他把龍武大將軍陳玄禮召入宮中,命令陳玄禮悄悄地把士兵集合起來,同時再準備九百多匹良馬。陳玄禮是唐玄宗的心腹,很快就完成了任務。
第二天一大早,唐太宗就帶領著楊貴妃、秦國夫人、韓國夫人、虢國夫人及部分皇子皇孫、後宮嬪妃,還有楊國忠和陳玄禮等大臣乘車出皇宮西門向西逃去。逃出長安後,唐玄宗命人去通知沿途郡縣,讓他們做好接駕的準備。可是很多郡縣的官吏已經逃走了。
由於跑得太急,唐玄宗一行人也沒準備太多的糧食,到了鹹陽,連飯都沒得吃,宦官在街上征召老百姓接待皇帝,結果沒人鳥他。為了解決吃飯問題,楊國忠親自去菜市場買了幾個燒餅送給玄宗。一些百姓聽說玄宗就是那個當了四十多年大唐天子的人,於是獻上了一些麥飯。
唐玄宗吃著燒餅和麥飯,想著自己的處境,忍不住淚如雨下。有個老人走到唐玄宗麵前說道:“早在幾年前,安祿山造反的野心就非常明顯了。很多人向朝廷告發,可朝廷不但不調查,還把告發的人關起來或者殺死。陛下周圍的大臣,除了阿諛奉承之外,什麽本事也沒有。有他們這群人在身邊,陛下對外麵的情況一無所知。我們早就料到會有這一天。可是知道又有什麽用呢?要不是陛下逃到這裏,我們又怎麽能夠見到陛下呢?”唐玄宗非常沮喪地說:“今天這種局麵,全是朕一手造成的,朕現在真是追悔莫及啊!”
唐玄宗一行人又一路奔波來到了馬嵬驛。隨行將士們走了很長的路,已經非常疲憊了,而且很久沒有吃東西了,所以非常氣憤。心想唐玄宗不好好待在長安,非要到處流亡,害得他們也跟著受苦。他們覺得這一切都是奸相楊國忠造成的,所以決定殺死楊國忠泄憤。
這時二十多個吐蕃使者正將楊國忠圍起來要糧。一些士兵看到後立即大喊道:“楊國忠與胡人勾結在一起,他要造反了!”其他士兵一聽就向楊國忠射箭。楊國忠趕緊騎馬向西逃跑。士兵們窮追不舍,很快就把他圍住。士兵們不由分說,拿著手中的長槍便向楊國忠刺去,楊國忠一命嗚唿。其子戶部侍郎楊暄也被殺死。
這時韓國夫人乘車而至。眾軍一齊上前將她砍死。虢國夫人與兒子裴徽逃至陳倉,也被縣令薛景仙率吏民殺死。
唐玄宗聽到外麵混亂的聲音,就派人出去查看。一個宦官迴來對他說:“士兵們殺死了楊國忠父子,並且圍在驛館外不肯離開。”唐玄宗拄著拐杖慢慢地走出驛館,勸說將士們迴營休息。將士們情緒激動,根本不理會玄宗的話。玄宗派人把陳玄禮找來,問他將士們為什麽不肯散去。陳玄禮迴答說:“楊國忠與胡人勾結打算造反,將士們已經將他殺死。楊貴妃是他的堂妹,所以要求陛下也將她處死。”玄宗大驚失色地說:“貴妃深居宮中,即使楊國忠謀反,她也沒有罪啊。”高力士奏道:“貴妃誠無罪,但眾將士已殺國忠,而貴妃猶在帝左右,將士豈能自安?願皇爺審思之,將士安則聖躬安。”玄宗乃步入行宮見貴妃,可他一個字也說不出口。這時門外嘩聲愈甚,高力士道:“事宜速決。”玄宗攜貴妃出至驛道北牆口,大哭道:“楊妃,我和你從此永別矣!”楊妃也涕泣嗚咽道:“陛下保重。妾負罪良多,死無所恨,乞容禮佛而死。”唐玄宗哭道:“願仗佛力,使妃子善地受生。”於是迴顧高力士說道:“你可引貴妃至佛堂善處之。”說罷大哭而入。楊貴妃至佛堂禮佛畢,高力士奉上羅巾,促令她自縊於佛堂前麵的梨樹之上。時年三十有八。
楊妃既死,高力士即出驛門對眾宣言道:“楊妃已被皇上賜死了!”眾軍不肯相信,高力士將楊妃之屍置於驛庭中,陳玄禮揭其半衾,抬其首以示眾人。眾人知其果死,激動的情緒才平靜下來,大家都返迴到軍營之中。
其實殺死楊國忠父子,都是太子李亨出的主意,他的矛頭就是指向唐玄宗,希望他能禪位於自己。如果玄宗當時禪位,軍士們也就沒有必要逼死楊貴妃了。
玄宗避亂出逃時,全部隊伍約有3000餘人,而太子李亨的殿後人馬就有2000人,這給李亨發動政變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會。他派心腹宦官李輔國去拉攏左龍武大將軍陳玄禮,策劃以非常手段對付唐玄宗,陳玄禮不敢不聽。
不過唐玄宗賜死楊貴妃之後,陳玄禮不好再逼他禪位,隻能向玄宗表示效忠。這時李亨不可能再隨父皇西行入蜀,萬一被他賜死呢?所以隻能分兵另謀發展。
李亨倉皇顛沛,直到抵達朔方軍治所靈武後才得以喘息。經過一番籌劃,李亨在靈武登基,改年號為至德。李亨尊玄宗為太上皇。然後派使者去全國各地唿籲勤王。
李隆基從長安逃奔四川的那一刻起,就已經失去了天下民心。
如何應對李亨的崛起?這是擺在唐玄宗麵前的棘手問題,現在李隆基手上僅有永王李璘、盛王李琦、豐王李珙。
李隆基任命兒子李璘為山南東路、嶺南、黔中、江南西路四道節度使,江陵郡大都督。
盛王和豐王雖有任命,但年紀尚輕,沒有實際赴任。
所以李隆基現在要做的便是激發李璘的鬥誌,讓他雄赳赳氣昂昂地奔赴南方,穩住李隆基的南方大本營。
李璘一刻也不停留,7月份奔赴襄陽。九月份便到了江陵。李磷有恃無恐地擴充武裝力量,很快就募集了數萬將士。
按理說李璘代表李隆基,他的所有工作都是為大唐服務的,程序上沒有任何問題。但李璘手握四道重兵後,便想效仿東晉司馬睿“衣冠南渡”,分割江山占據南方。
李亨隱隱約約感覺到了李璘有取而代之的野心,便下詔要求弟弟迴蜀中老巢侍奉老爹。
李璘對哥哥自然不理不睬,而老爹李隆基也暗暗地給他加油打氣。
12月,李璘擅自率領水軍“東巡”,沿著長江而下直奔廣陵,聲勢浩大。
李璘派部將渾惟明襲擊吳郡太守李希言,又派部將季廣琛在廣陵襲擊長史李成式。
當李璘率兵進至當塗時,直接把丹徒太守閻敬之殺了。李希言的部將元景曜,李成式的部將李神慶則投降了李璘。
李亨得知李璘在南方的所作所為後十分震驚,派高適去平叛。
李璘父子以為為朝廷的大部隊到了,於是硬著頭皮朝江西方向逃亡。
最後江西采訪使皇甫侁追上李璘,在大庾嶺小戰一場,李璘中箭被殺。“永王之亂”結束。
外敵未除而同室操戈,李亨為顧忌形象,宣布從此不再重用皇甫侁,並重賞了李璘子女爵位。
李隆基聽說李璘被殺,與李亨的父子關係降到了冰點。
卻說安祿山聽說楊國忠被殺死後,心裏十分高興;可聽說楊妃及韓、虢二夫人也被賜死、殺死後,不由得放聲大哭道:“楊國忠原是該殺,卻如何害我母後?我此來正欲與他們歡聚,今絕望矣!此恨怎消?”於是命部將大索在京宗室皇親,無論男女老少都全部殺死。
九月十七日,李亨任命廣平王李豫為元帥、郭子儀為副元帥,率領朔方軍及迴紇、西域十五萬人,號稱二十萬大軍,從鳳翔出發東討叛軍。李亨讓李豫與迴紇太子葉護結為兄弟,葉護大喜,稱李豫為兄。官軍進至長安西,於香積寺北大敗叛軍,斬敵六萬人,叛將張通儒棄城逃走,官軍一戰收複長安。迴紇軍想進長安搶掠。李豫對葉護太子說:“現在剛剛克複京師,如果大肆進行搶掠,那麽東京的人就會死守,以後就很難攻取了,希望克複東京後再履行約定。”原來肅宗急於收複京師,答應迴紇“克城之日,土地、士庶歸唐;金帛、子女歸迴紇。”葉護太子吃驚地跳下馬來捧著李豫的腳說:“我當立刻率軍為殿下前往東京。”於是率領軍隊從長安城南經過。李豫整軍進入京城,城中百姓不分男女老幼夾道歡唿。李豫鎮守安撫了三天後,又率領大軍向東去收複洛陽。
安祿山到東京後,兩目俱盲,不見一物,心中焦躁,性情愈加暴厲,左右供役之人稍不如意,即痛加鞭撻,有時竟殺死。他有個貼身內監名叫李豬兒,日夕不離左右,所以受撻最多。還有嚴莊本來是他的親信大臣,一言不合也被鞭撻,因此內外諸人都懷怨恨。
安祿山深居宮禁,文武將官罕得見麵。他原來立安慶緒為太子,後來愛妾段氏又生一子,名叫慶恩。安祿山因愛其母並愛其子,意欲廢慶緒而立慶恩為嗣。
安慶緒因為失愛於父,時遭鞭撻,心中驚懼,計無所出。乃私召嚴莊入宮,屏退左右密與商議。嚴莊也常受安祿山鞭撻之苦,心中忿恨不過。今日見他來求計,就故意沉吟不語。慶緒再三請問,嚴莊慨然發歎道:“主上既然寵愛段氏,自然偏愛段氏之子了。殿下別說承繼大位,恐怕性命也難保呢。”慶緒大驚道:“我是嫡出之子,不能承襲大位已是可恨,怎能並喪其身呢!”嚴莊道:“殿下若束手,則必至於死;若欲不死,就束不得手了。”慶緒低頭一想便道:“先生深為我謀,敢不敬從。”
於是嚴莊置酒於密室,邀李豬兒過來小飲。嚴莊笑問道:“足下近日又領過多少鞭子了?”李豬兒忿然道:“不要說起!我前後所受鞭子無數,也不知道何日是了?”嚴莊道:“莫說足下,即如大臣、太子,也屢被鞭撻。主上恁般作為,豈是待臣之道?如今天下未定,萬一內外人心離散,大事去矣!”李豬兒道:“太子還不知道哩!今主上已懷廢立之意,將來還有不可知之事。”嚴莊道:“太子豈不知之,日間正與我共慮此事。我想太子為人仁厚,若得他早襲大位,我和你都有好處。”李豬兒搖手道:“主上如此暴厲,誰敢進言讓他禪位?”嚴莊道:“我是大臣,或者不至於被害死。足下屈為內侍,將來不止於鞭撻,說不定會送了性命。”李豬兒聽後不覺攘臂拍胸道:“人生在世總是一死,與其無罪被戮,不如拚個你死我活,也還留名於世!”嚴莊引他說出此言,不由撫掌而起說道:“足下果能行此大事,不僅不至於死,還有可能做個佐命功臣哩!隻是你主意已定否?”李豬兒道:“我意已決,但恐非太子之意。”嚴莊道:“不瞞你說,我已問過太子了。太子因為失愛於父怕有禍患,和我說過:‘凡事任你們去做罷。’我想足下必與我同心,所以特地約你來相商。”李豬兒道:“既然如此,事不宜遲,明夜我便動手。”言畢作別而去。
次日黃昏時候。慶緒與嚴莊各帶短刀托言奏事,直入便殿門來。值殿官不敢阻擋。安祿山此時安寢於幃帳之內,不防李豬兒持刀突入。安祿山方欲問時,李豬兒已經揭去其被。說時遲,那時快,李豬兒把刀直砍他的肚腹,那腸子已經流出數鬥,安祿山大叫一聲而亡。
安祿山被殺,左右侍者正在驚駭,嚴莊喝叫不許聲張。接著令人就床下掘地數尺,以氈裹其屍而埋之,戒宮中不要泄漏。次早宣言安祿山病危,遺命傳位於慶緒。段氏與慶恩賜死。於是安慶緒即位,偽尊安祿山為太上皇。
不久安祿山部將史思明殺死安慶緒,重新攻陷洛陽,也稱大燕皇帝。後來史思明又被他的兒子史朝義殺害。唐朝再借迴紇兵收複洛陽,史朝義自殺,“安史之亂”才告結束。
至德二年(757年),李隆基由成都返迴長安,居興慶宮。
玄宗不再過問政事,侍候他的仍是龍武大將軍陳玄禮與內侍監高力士,另外還有玄宗的親妹妹玉真公主與舊時宮女陪他娛樂。玄宗對楊貴妃之死耿耿於懷,他從成都迴來後就派人去祭悼她;後來又想改葬,遭到宦官李輔國的反對。
上元元年(760年),李輔國為了立功以固其寵,上奏肅宗說:“上皇居興慶宮,日與陳玄禮高力士等人交通,今六軍將士都是靈武勳臣,心裏惴惴不安,臣曉喻不能解,不敢不以聞。”肅宗無言以對。
這年七月,李輔國乘肅宗患病之機,矯詔強行把玄宗遷居到甘露殿。事後肅宗不但沒有責怪李輔國,反而安慰了他幾句。
不幾天,高力士以“潛通逆黨”的罪名被流放於巫州;陳玄禮也被勒令致仕;玉真公主出居玉真觀。肅宗另選百餘人到西內服侍玄宗。後人說玄宗晚年淒涼無比,可是與平民百姓相比,不知道要快樂多少倍了。
寶應元年農曆四月五日,李隆基駕崩,終年78歲。
當時奏事官正好從長安迴到範陽,於是安祿山偽造了一份唐玄宗的詔書,拿給手下的將領看,並對他們說:“皇上頒布密旨,讓我入朝討伐楊國忠,各位將領需要聽從我的調遣。”眾將士聽到這個消息後非常驚訝,但是沒有一個人敢站出來反對。
當時中原地區一直處於太平盛世,很久沒有經曆過戰爭了,當聽說安祿山在範陽起兵後,很多官吏嚇得魂飛魄散,紛紛棄城逃命。叛軍非常順利地前進,隻用了三十五天時間便進入河南境內,並很快就攻占了洛陽,安祿山自稱大燕皇帝。
第二年唐軍在潼關潰敗,消息傳入長安後,唐玄宗大吃一驚,他很清楚叛軍很快就要攻入長安了,而長安兵力不足,根本無法與叛軍對抗,如果從外地調遣兵馬,一時也無法趕到。唐玄宗心急如焚,第二天一早便召集群臣商議對策,大臣們沒有一個能夠提出應對的辦法。最後宰相楊國忠提議去成都避難。唐玄宗猶豫很久拿不定主意。楊國忠又派秦國夫人、韓國夫人、虢國夫人進宮去勸說唐玄宗和楊貴妃去成都避難。
唐玄宗考慮之後,決定接受楊國忠的建議。他把龍武大將軍陳玄禮召入宮中,命令陳玄禮悄悄地把士兵集合起來,同時再準備九百多匹良馬。陳玄禮是唐玄宗的心腹,很快就完成了任務。
第二天一大早,唐太宗就帶領著楊貴妃、秦國夫人、韓國夫人、虢國夫人及部分皇子皇孫、後宮嬪妃,還有楊國忠和陳玄禮等大臣乘車出皇宮西門向西逃去。逃出長安後,唐玄宗命人去通知沿途郡縣,讓他們做好接駕的準備。可是很多郡縣的官吏已經逃走了。
由於跑得太急,唐玄宗一行人也沒準備太多的糧食,到了鹹陽,連飯都沒得吃,宦官在街上征召老百姓接待皇帝,結果沒人鳥他。為了解決吃飯問題,楊國忠親自去菜市場買了幾個燒餅送給玄宗。一些百姓聽說玄宗就是那個當了四十多年大唐天子的人,於是獻上了一些麥飯。
唐玄宗吃著燒餅和麥飯,想著自己的處境,忍不住淚如雨下。有個老人走到唐玄宗麵前說道:“早在幾年前,安祿山造反的野心就非常明顯了。很多人向朝廷告發,可朝廷不但不調查,還把告發的人關起來或者殺死。陛下周圍的大臣,除了阿諛奉承之外,什麽本事也沒有。有他們這群人在身邊,陛下對外麵的情況一無所知。我們早就料到會有這一天。可是知道又有什麽用呢?要不是陛下逃到這裏,我們又怎麽能夠見到陛下呢?”唐玄宗非常沮喪地說:“今天這種局麵,全是朕一手造成的,朕現在真是追悔莫及啊!”
唐玄宗一行人又一路奔波來到了馬嵬驛。隨行將士們走了很長的路,已經非常疲憊了,而且很久沒有吃東西了,所以非常氣憤。心想唐玄宗不好好待在長安,非要到處流亡,害得他們也跟著受苦。他們覺得這一切都是奸相楊國忠造成的,所以決定殺死楊國忠泄憤。
這時二十多個吐蕃使者正將楊國忠圍起來要糧。一些士兵看到後立即大喊道:“楊國忠與胡人勾結在一起,他要造反了!”其他士兵一聽就向楊國忠射箭。楊國忠趕緊騎馬向西逃跑。士兵們窮追不舍,很快就把他圍住。士兵們不由分說,拿著手中的長槍便向楊國忠刺去,楊國忠一命嗚唿。其子戶部侍郎楊暄也被殺死。
這時韓國夫人乘車而至。眾軍一齊上前將她砍死。虢國夫人與兒子裴徽逃至陳倉,也被縣令薛景仙率吏民殺死。
唐玄宗聽到外麵混亂的聲音,就派人出去查看。一個宦官迴來對他說:“士兵們殺死了楊國忠父子,並且圍在驛館外不肯離開。”唐玄宗拄著拐杖慢慢地走出驛館,勸說將士們迴營休息。將士們情緒激動,根本不理會玄宗的話。玄宗派人把陳玄禮找來,問他將士們為什麽不肯散去。陳玄禮迴答說:“楊國忠與胡人勾結打算造反,將士們已經將他殺死。楊貴妃是他的堂妹,所以要求陛下也將她處死。”玄宗大驚失色地說:“貴妃深居宮中,即使楊國忠謀反,她也沒有罪啊。”高力士奏道:“貴妃誠無罪,但眾將士已殺國忠,而貴妃猶在帝左右,將士豈能自安?願皇爺審思之,將士安則聖躬安。”玄宗乃步入行宮見貴妃,可他一個字也說不出口。這時門外嘩聲愈甚,高力士道:“事宜速決。”玄宗攜貴妃出至驛道北牆口,大哭道:“楊妃,我和你從此永別矣!”楊妃也涕泣嗚咽道:“陛下保重。妾負罪良多,死無所恨,乞容禮佛而死。”唐玄宗哭道:“願仗佛力,使妃子善地受生。”於是迴顧高力士說道:“你可引貴妃至佛堂善處之。”說罷大哭而入。楊貴妃至佛堂禮佛畢,高力士奉上羅巾,促令她自縊於佛堂前麵的梨樹之上。時年三十有八。
楊妃既死,高力士即出驛門對眾宣言道:“楊妃已被皇上賜死了!”眾軍不肯相信,高力士將楊妃之屍置於驛庭中,陳玄禮揭其半衾,抬其首以示眾人。眾人知其果死,激動的情緒才平靜下來,大家都返迴到軍營之中。
其實殺死楊國忠父子,都是太子李亨出的主意,他的矛頭就是指向唐玄宗,希望他能禪位於自己。如果玄宗當時禪位,軍士們也就沒有必要逼死楊貴妃了。
玄宗避亂出逃時,全部隊伍約有3000餘人,而太子李亨的殿後人馬就有2000人,這給李亨發動政變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會。他派心腹宦官李輔國去拉攏左龍武大將軍陳玄禮,策劃以非常手段對付唐玄宗,陳玄禮不敢不聽。
不過唐玄宗賜死楊貴妃之後,陳玄禮不好再逼他禪位,隻能向玄宗表示效忠。這時李亨不可能再隨父皇西行入蜀,萬一被他賜死呢?所以隻能分兵另謀發展。
李亨倉皇顛沛,直到抵達朔方軍治所靈武後才得以喘息。經過一番籌劃,李亨在靈武登基,改年號為至德。李亨尊玄宗為太上皇。然後派使者去全國各地唿籲勤王。
李隆基從長安逃奔四川的那一刻起,就已經失去了天下民心。
如何應對李亨的崛起?這是擺在唐玄宗麵前的棘手問題,現在李隆基手上僅有永王李璘、盛王李琦、豐王李珙。
李隆基任命兒子李璘為山南東路、嶺南、黔中、江南西路四道節度使,江陵郡大都督。
盛王和豐王雖有任命,但年紀尚輕,沒有實際赴任。
所以李隆基現在要做的便是激發李璘的鬥誌,讓他雄赳赳氣昂昂地奔赴南方,穩住李隆基的南方大本營。
李璘一刻也不停留,7月份奔赴襄陽。九月份便到了江陵。李磷有恃無恐地擴充武裝力量,很快就募集了數萬將士。
按理說李璘代表李隆基,他的所有工作都是為大唐服務的,程序上沒有任何問題。但李璘手握四道重兵後,便想效仿東晉司馬睿“衣冠南渡”,分割江山占據南方。
李亨隱隱約約感覺到了李璘有取而代之的野心,便下詔要求弟弟迴蜀中老巢侍奉老爹。
李璘對哥哥自然不理不睬,而老爹李隆基也暗暗地給他加油打氣。
12月,李璘擅自率領水軍“東巡”,沿著長江而下直奔廣陵,聲勢浩大。
李璘派部將渾惟明襲擊吳郡太守李希言,又派部將季廣琛在廣陵襲擊長史李成式。
當李璘率兵進至當塗時,直接把丹徒太守閻敬之殺了。李希言的部將元景曜,李成式的部將李神慶則投降了李璘。
李亨得知李璘在南方的所作所為後十分震驚,派高適去平叛。
李璘父子以為為朝廷的大部隊到了,於是硬著頭皮朝江西方向逃亡。
最後江西采訪使皇甫侁追上李璘,在大庾嶺小戰一場,李璘中箭被殺。“永王之亂”結束。
外敵未除而同室操戈,李亨為顧忌形象,宣布從此不再重用皇甫侁,並重賞了李璘子女爵位。
李隆基聽說李璘被殺,與李亨的父子關係降到了冰點。
卻說安祿山聽說楊國忠被殺死後,心裏十分高興;可聽說楊妃及韓、虢二夫人也被賜死、殺死後,不由得放聲大哭道:“楊國忠原是該殺,卻如何害我母後?我此來正欲與他們歡聚,今絕望矣!此恨怎消?”於是命部將大索在京宗室皇親,無論男女老少都全部殺死。
九月十七日,李亨任命廣平王李豫為元帥、郭子儀為副元帥,率領朔方軍及迴紇、西域十五萬人,號稱二十萬大軍,從鳳翔出發東討叛軍。李亨讓李豫與迴紇太子葉護結為兄弟,葉護大喜,稱李豫為兄。官軍進至長安西,於香積寺北大敗叛軍,斬敵六萬人,叛將張通儒棄城逃走,官軍一戰收複長安。迴紇軍想進長安搶掠。李豫對葉護太子說:“現在剛剛克複京師,如果大肆進行搶掠,那麽東京的人就會死守,以後就很難攻取了,希望克複東京後再履行約定。”原來肅宗急於收複京師,答應迴紇“克城之日,土地、士庶歸唐;金帛、子女歸迴紇。”葉護太子吃驚地跳下馬來捧著李豫的腳說:“我當立刻率軍為殿下前往東京。”於是率領軍隊從長安城南經過。李豫整軍進入京城,城中百姓不分男女老幼夾道歡唿。李豫鎮守安撫了三天後,又率領大軍向東去收複洛陽。
安祿山到東京後,兩目俱盲,不見一物,心中焦躁,性情愈加暴厲,左右供役之人稍不如意,即痛加鞭撻,有時竟殺死。他有個貼身內監名叫李豬兒,日夕不離左右,所以受撻最多。還有嚴莊本來是他的親信大臣,一言不合也被鞭撻,因此內外諸人都懷怨恨。
安祿山深居宮禁,文武將官罕得見麵。他原來立安慶緒為太子,後來愛妾段氏又生一子,名叫慶恩。安祿山因愛其母並愛其子,意欲廢慶緒而立慶恩為嗣。
安慶緒因為失愛於父,時遭鞭撻,心中驚懼,計無所出。乃私召嚴莊入宮,屏退左右密與商議。嚴莊也常受安祿山鞭撻之苦,心中忿恨不過。今日見他來求計,就故意沉吟不語。慶緒再三請問,嚴莊慨然發歎道:“主上既然寵愛段氏,自然偏愛段氏之子了。殿下別說承繼大位,恐怕性命也難保呢。”慶緒大驚道:“我是嫡出之子,不能承襲大位已是可恨,怎能並喪其身呢!”嚴莊道:“殿下若束手,則必至於死;若欲不死,就束不得手了。”慶緒低頭一想便道:“先生深為我謀,敢不敬從。”
於是嚴莊置酒於密室,邀李豬兒過來小飲。嚴莊笑問道:“足下近日又領過多少鞭子了?”李豬兒忿然道:“不要說起!我前後所受鞭子無數,也不知道何日是了?”嚴莊道:“莫說足下,即如大臣、太子,也屢被鞭撻。主上恁般作為,豈是待臣之道?如今天下未定,萬一內外人心離散,大事去矣!”李豬兒道:“太子還不知道哩!今主上已懷廢立之意,將來還有不可知之事。”嚴莊道:“太子豈不知之,日間正與我共慮此事。我想太子為人仁厚,若得他早襲大位,我和你都有好處。”李豬兒搖手道:“主上如此暴厲,誰敢進言讓他禪位?”嚴莊道:“我是大臣,或者不至於被害死。足下屈為內侍,將來不止於鞭撻,說不定會送了性命。”李豬兒聽後不覺攘臂拍胸道:“人生在世總是一死,與其無罪被戮,不如拚個你死我活,也還留名於世!”嚴莊引他說出此言,不由撫掌而起說道:“足下果能行此大事,不僅不至於死,還有可能做個佐命功臣哩!隻是你主意已定否?”李豬兒道:“我意已決,但恐非太子之意。”嚴莊道:“不瞞你說,我已問過太子了。太子因為失愛於父怕有禍患,和我說過:‘凡事任你們去做罷。’我想足下必與我同心,所以特地約你來相商。”李豬兒道:“既然如此,事不宜遲,明夜我便動手。”言畢作別而去。
次日黃昏時候。慶緒與嚴莊各帶短刀托言奏事,直入便殿門來。值殿官不敢阻擋。安祿山此時安寢於幃帳之內,不防李豬兒持刀突入。安祿山方欲問時,李豬兒已經揭去其被。說時遲,那時快,李豬兒把刀直砍他的肚腹,那腸子已經流出數鬥,安祿山大叫一聲而亡。
安祿山被殺,左右侍者正在驚駭,嚴莊喝叫不許聲張。接著令人就床下掘地數尺,以氈裹其屍而埋之,戒宮中不要泄漏。次早宣言安祿山病危,遺命傳位於慶緒。段氏與慶恩賜死。於是安慶緒即位,偽尊安祿山為太上皇。
不久安祿山部將史思明殺死安慶緒,重新攻陷洛陽,也稱大燕皇帝。後來史思明又被他的兒子史朝義殺害。唐朝再借迴紇兵收複洛陽,史朝義自殺,“安史之亂”才告結束。
至德二年(757年),李隆基由成都返迴長安,居興慶宮。
玄宗不再過問政事,侍候他的仍是龍武大將軍陳玄禮與內侍監高力士,另外還有玄宗的親妹妹玉真公主與舊時宮女陪他娛樂。玄宗對楊貴妃之死耿耿於懷,他從成都迴來後就派人去祭悼她;後來又想改葬,遭到宦官李輔國的反對。
上元元年(760年),李輔國為了立功以固其寵,上奏肅宗說:“上皇居興慶宮,日與陳玄禮高力士等人交通,今六軍將士都是靈武勳臣,心裏惴惴不安,臣曉喻不能解,不敢不以聞。”肅宗無言以對。
這年七月,李輔國乘肅宗患病之機,矯詔強行把玄宗遷居到甘露殿。事後肅宗不但沒有責怪李輔國,反而安慰了他幾句。
不幾天,高力士以“潛通逆黨”的罪名被流放於巫州;陳玄禮也被勒令致仕;玉真公主出居玉真觀。肅宗另選百餘人到西內服侍玄宗。後人說玄宗晚年淒涼無比,可是與平民百姓相比,不知道要快樂多少倍了。
寶應元年農曆四月五日,李隆基駕崩,終年7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