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大漠布政使司(特鳴謝書友 光陰已老 的月票!)


    朱慈煃欣喜下接過戰報仔細看起來。


    第三兵團大都督曹變蛟自陝西出漠南蒙古後,一路重創擊潰察哈爾部、喀爾喀部。


    俘獲牧民五十萬人,牛羊二百多萬頭。


    在“王徵炮”和崇禎十號的遠近強猛火力之下,漠南蒙古諸部一觸即潰。


    在數次交戰,傷亡過十萬後,察哈爾部、喀爾喀部已成望風披靡之勢,逃往漠北喀爾喀蒙古。


    崇禎時期,蒙古人已經分化成了所謂漠南蒙古、漠北喀爾喀蒙古和漠西厄魯特蒙古三個部族。


    明初崛起時,蒙元王室後裔逃迴到漠北,傳承了數代,被衛拉特人脫歡和也先所取代。


    但也先強盛過後,蒙古黃金家族再度複興,成吉思汗的後代達延汗成了蒙古人的首領。達延汗死後,蒙古本部被劃分成了漠南和漠北兩部分。漠南繼承了大部分的人馬,由達延的長子統治,而漠北則留給了小兒子。


    這就是漠南蒙古和漠北喀爾喀蒙古的來曆。


    孫傳庭九月下旬光複山西全境後,接朱慈煃征伐蒙古命令,休整三日,籌措大量糧草軍需後,於九於二十五日自大同出征漠南蒙古,六天時間四戰,擊潰聯結遼東科爾沁部,殲敵七萬人,俘獲蒙古牧民二十萬人,牛羊百萬頭。


    二人待朝廷接收官吏和駐軍趕到後,分別於九月二十九日和九月三十日,從東西兩路夾擊漠北喀爾喀蒙古。


    漠北喀爾喀蒙古在分布上,從東到西分為車臣汗部、土謝圖汗部、紮薩克圖汗部。


    三部以向為驕傲的騎兵分別與曹變蛟、孫傳庭交戰後,皆大敗,損兵折將下,始知火器之威。


    孫、曹二人統第二、第三兵團快速向北推進,於十月十二日攻占肯特山下的庫倫,會師與此。


    十月二十五日,漠北蒙古三部組成三十萬騎兵聯軍進行反擊,與大明帝國皇家陸軍決戰於肯特山下。


    雙方皆為騎兵,孫傳庭和曹變蛟布“口袋陣”,潛派軍士圍東、南、西三麵,先詐退誘敵追入“口袋”,之後槍炮齊發,痛殲敵軍。


    漠北蒙古三部至此對騎兵優勢徹底絕望,苦戰不能突圍。


    在大明帝國陸軍包圍圈不斷縮小,傷亡超十二萬狀況下,交戰三個時辰後,漠北蒙古軍隊終於崩潰。


    四散奔逃無法突圍後,隻得請降。


    兵部尚書、第二兵團大都督孫傳庭以“蒙古自宋禍亂我中華,元代殺漢人無數。今陛下萬代名君,當斬決蒙古遺患”為由,盡殺降軍十餘萬人。


    至此,聖武帝征伐蒙古戰役大獲全勝。除數十萬蒙古貴族和牧民逃往漠西厄魯特蒙古外,漠北漠南的數百萬牧民盡皆投降。


    孫傳庭、曹變蛟乃派軍分駐各水草肥美之地,飛鴿傳書於聖武帝朱慈煃。


    朱慈煃看罷後沉吟半晌。


    自秦漢開始,大漠上的草原民族風雲變幻,更替了許多霸主。


    秦漢時為匈奴,魏晉南北朝時為柔然,唐時為突厥,宋時為契丹、女真。


    元朝時草原民族蒙古武功強盛,首次入侵中原成功。


    至於明代,為蒙古各部。


    這些草原民族以放牧為生,逐水草而居,生產力低下。


    當年景好水草肥美時,大漠的草原民族豐衣足食;當天災發生時,大批牛羊餓死,這些草原民族便在生存驅動下,大肆南下入侵中原。


    要徹底消除草原民族對中國的危脅,光殺是殺不盡的。


    唐朝時,經太宗、高宗之世,將突厥人遠逐,逃亡至歐洲,然而大草原的真空一出現,又被遼東的契丹所填補占據。


    想要長久將大草原置於中原漢王朝治下,根本還在於能讓這些遊牧民族豐衣足食。


    大草原夏秋水草肥美用之不盡,到了冬春卻又無草可食,破局點在於如何存儲草料。


    民以食為天是顛撲不破的真理。


    朱慈煃腦海中靈光一閃,想到了“青貯法”。


    青貯飼料始於古埃及文化鼎盛時期,早在4000年前埃及人就在石製容器中青貯小米。在羅馬帝國時代已應用於青綠飼料的貯芷。


    在我國,據曆史資料記載,遠在南北朝時期(距今約1500年)就開始采用很完備的幹草調製和貯存方法。


    元代《王禎農書》和清代《豳(bin)風廣義》中記載有苜蓿、馬齒莧等青飼料發酵方法,其實就是青貯原理的應用。


    朱慈煃迴憶了幾遍前世中的“青貯”技術,用筆記下了“青貯”的幾個要點:


    其一:原料要在營養成分好、產量高的時期進行收割和加工。如苜蓿草、三葉草、苕子、蠶豆苗等在孕蕾至開花初期收割。


    其二:製作合格的青貯窖,青貯窖的形式不一,有圓形和長方形。窖必須高於地下水位50厘米以上,長方形四個角必須做成半圓形,這樣容易壓實原料,便於青貯料下沉,排出殘留空氣,內壁一定有一定斜度,口大底小。還要遠離河溝、池塘,以防漏水、漏氣等。


    其三:原料切短,含水量適宜。


    朱慈煃印象中用帶棒玉米做基料,效果會很好。


    考慮全麵後,朱慈煃當即分別寫信給內閣和孫傳庭,讓內閣派官吏和駐軍前往大漠建立直接統治,打通並修建內地輸送糧食材料商品的道路,同時派工部農業技術人員一同前往,試驗朱慈煃“親自”研發的“青貯法”。


    信中附了“青貯”技術的要點。


    朱慈煃在庫倫城設“大漠布政使司”,大漠草原皆收為“皇莊”牧場。


    大漠布政使司下轄三十二州府,以示直接統治的決心。


    致孫傳庭的信中,朱慈煃令第二、第三兵團暫駐大漠,擴建庫侖城為可容納百萬人口的大城。


    並在水草豐美的十多個地點選址建城,等待朝廷派遣的人員到來,屆時再由朱慈煃決定行止。


    朱慈煃筆走龍蛇,寫好兩封信後,交給順天府皇宮大總管曹化淳,派夜不收飛鴿傳書至內閣和大漠。


    在“青貯”技術試驗成功前,由戶部運糧至庫倫,以備冬季枯草期時牧民缺糧。


    對於蒙古牧民,任其自由放牧,嚴禁軍士搶掠,亦施以二成的稅收,以馬匹、牛羊肉等折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從世子到明光武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涯濁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涯濁酒並收藏大明:從世子到明光武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