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財政改革(二)


    自朱慈煃在治下大力推廣土地和商業改革,官吏俸祿改革等改革之後,大明帝國國民全體振奮,生產積極性極高,國民凝聚力和國力日強。


    朱慈煃邊看財稅報表,心中滿意,心道:“以朕超前四個世紀的財經知識和能力,若還不能在財政上超過宋朝,才是可笑了。”


    (宋朝年稅收多在1億兩以上,高峰年份接近2億兩,人口峰值近億,而朱慈煃的大明帝國人口目前1億六千萬左右。)


    而朝廷國庫的稅收,則主要分為:


    其一:全民納稅下,其它非皇莊土地的田稅。根據戶主田地的多寡,在田地收成的2至3成,以3成為上限。


    目前在每月折銀三百萬兩左右。


    其二:全國各地的以免稅區為主的商鋪商稅,自新政鋪開之後,這成為了國庫最主要的收入。


    目前在每月八百萬兩白銀左右。


    其三:各類作坊、工廠,雜民營業等的稅銀,依據行業不同,在2成至4成,4成為上限。


    特例為青樓、賭坊,嚴格控製數量和規模之外,課征一倍的稅。


    以及其它各項雜項收入,如依律罰沒等,捐貢等。


    目前每月在六百萬兩左右。


    三項合計,年化收入在二億兩左右。


    而朝廷國庫的支出,主要分為:


    其一:所有官吏的俸祿支出。為免以前製度下,吏無俸祿,各地的吏想盡辦法創收,朱慈煃將吏納入帝國財政係統,給與較優厚的固定俸祿,並禁止一切私自收費項目。


    目前朱慈煃的大明帝國朝廷,官吏總人數在十二萬人,官民比在1350:1。


    明代官員俸祿標準的最終形成是在洪武二十五年,隨著社會經濟、政治的發展,朱元璋最後一次調整官員的俸祿製度。雖然此後官俸也有過部分的調整,但其數額基本不變,即“永為定製”。


    洪武二十五年確立的俸祿標準為:


    正一品月俸八十七石,從一品至正三品,遞減十三石至三十五石,從三品二十六石,正四品二十四石,從四品二十一石,正五品十六石,從五品十四石,正六品十石,從六品八石,正七品至從九品遞減五鬥,至五石為至。


    洪武時期,官員俸祿主要是米、鈔兩部分組成,且主要是給米。永樂時期,開始全麵推行米折鈔的製度,規定:“一二品四分支米,六分支鈔;三四品米鈔各半;五六品米六鈔四;七八品米八鈔二。”


    此後的宣德、正統各朝,又有不同程度的調整,主要是米鈔的比例。不管是給米還是給鈔,對於官員們來講實際作用都是一樣的,並不會因為比例不同而受到經濟上的損失。


    然而,明代發給官員的俸祿卻有第二種方式,即米折物,主要是折成胡椒、蘇木、絹布、棉布等,這種米折物官方的叫法為“折色”。


    折色始於永樂時期,當時為了營建北京城,規定京官的俸祿三成給米,剩下七成則“春夏折鈔,秋冬則蘇木、胡椒”。


    胡椒、蘇木作為一種重要的藥物和染色物料,在當時主要作為奢侈品在宮廷使用。將這種奢侈品當作俸祿發放,且官方規定的折色價值低於市場價值,實際上就是降低了官員的俸祿。


    俸祿低是明代的一大特點,與唐宋相比,明代的俸祿標準低得離譜。唐代時一品月俸八千,另有職田,一品為六十頃。又有世俸錢,一品為二百萬(二千貫)。宋代的俸祿比唐代則更高。


    而明代的正一品月俸僅有八十七石,與唐宋相比較,簡直連零頭都不及。


    明代俸祿過低,也成為了官員貪腐橫行,私產眾多千萬百計避稅的原因之一。


    朱慈煃給帝國全體官吏加薪十倍之後,仍不及唐宋官吏俸祿的一半。要加以朱慈煃特恩賞的自知縣始的“養廉銀”,才堪與唐宋時官吏俸祿相比較。


    此部分開支在朱慈煃十倍提升太祖所定的極低官員俸祿之後,在每年耗銀五千六百萬兩。


    其二:公共事務與設施。如全國各地的水利,城池,道路,糧倉等的建設和維護。


    科舉係統,太學,貢院等的開支,以及各地開辦的“長沙書院”的經辦費用。


    朱慈煃采用宋製,廢除徭役,代替以貨幣化雇擁製。一切以前需要征用百姓勞作之事,皆以雇擁百姓開工錢方式。


    藏富於民,民富國強,是之謂也。


    即使是屬於罪犯身份的服勞役者,役滿後亦有一筆不菲的,可支撐其再次融入社會的“歸正銀”。


    這部分的開支在每年耗銀八千萬兩左右。


    其三:國防開支。帝國軍隊平時俸祿由皇帝內廷支出,若遇戰事,一切後勤供給等皆由國庫開支。


    這部分的開支不定,年均算作一千萬兩。


    其四:賑災資金。


    當災荒出現時,政府的作用對於維護社會穩定尤為重要。所以賑濟災情是國庫的一項重要支出。“其在外如有欽依……賑濟饑民等項,本部約量會計鈔錠,具奏委官,赴內府照數關領”。


    年均預算在二千萬兩左右。


    這麽算下來,大明帝國的國庫財政收入在每年盈餘三千萬兩以上。


    朱慈煃想到不久後將同更多國家開展外貿,屆時海關和皇家商業集團的收入又將大增,朝廷的國庫還罷了,自己內廷的“金庫”未來卻會太多了。


    看到在殿中不遠處幾張大金絲檀木桌椅上翻看奏折,學習理政的眾孩兒,朱慈煃心中一動,將他\/她們召了過來。


    朱慈煃將財政收入的情況,向眾孩兒們簡單扼要的介紹了一遍後,說道:“孩兒們,父皇的內廷中存銀太多亦非美事。


    如今內廷即已豐盈,便當取之於民,用之於民才是,促民富國強。


    你們以為,父皇的內廷應做何舉措,以用之於民呢?”


    眾孩兒們大感興趣,都認真思索了起來。


    過了一會兒,庶次皇子朱和圭道:“父皇,兒臣聽母妃和夫子們說,百姓們在父皇的仁政治下,雖然生活比之以前富裕了許多,然而還存在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


    依孩兒之見,父皇的內廷如此豐盈,可以在全國各地多設醫學院,多開醫館,使百姓看病易,不憂愁於診金。”


    朱慈煃大喜,一把抱住朱和圭道:“我圭兒真有仁愛俠義之心,這是條愛民強國的好主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從世子到明光武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涯濁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涯濁酒並收藏大明:從世子到明光武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