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宿命的對決
大明:從世子到明光武帝 作者:天涯濁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253章 宿命的對決
李自成聽眾將議論紛紛,心中明白麵對朱慈煃軍的超強戰力,自己的這些個流寇出身的部將沒有取勝的信心。
李自成心中湧起似曾相識的感覺來,沉聲道:
“眾將無畏也!本王陷京師,崇禎自縊,罪更無過者。
潼關,天下固關,姑決一死戰。不勝,則殺我而降朱慈煃未晚也。”
見李自成如此說,帳中眾將皆熱血沸騰起來,紛紛道:“我等追隨闖王十數年,曆生死多次,今願與朱慈煃軍誓死決戰!”
李自成見鼓舞有奇效,當即分派眾將加固潼關城關、從關中各州府運送器械糧食犍牛集中於潼關,準備憑潼關堅守,擊退朱慈煃軍。
經幾天的緊張準備,李闖征集了十六萬大軍,供應全軍三月的糧草,加固加厚了潼關之前被滿清火炮轟擊中傷損的城牆。
潼關,因臨近潼水而得名,古稱桃林塞。它南依秦嶺,有禁溝深穀之險;北有渭、洛,匯黃河抱關而下之要;西有華山之屏障;東麵山峰連接,穀深崖絕,中通羊腸小道,僅容一車一騎,人行其間,俯察黃河,險厄峻極。“山勢雄三輔,關門扼九州”。
明代,潼關為軍事治所,設潼關衛,城池空前擴大。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對前朝關城向南、向西作了大規模的擴建。東、西、北三麵由板築而成,城高約16米,南與東南一隅,是順山勢之高下,削成垛口,高達30多米,城池周長11。2公裏。這就把麒麟山、鳳凰山、象山、印台山、筆架山等囊括於城中。
趙正統一兵團九萬人沿洛南縣秦嶺山腳下道路行軍了半天,於崇禎十八年三月九日巳時抵達了潼關東麵的平原地帶。
看到孫傳庭的第二兵團尚未到達,趙正傳令全軍在距離潼關六裏處紮營等待。
在一兵團眾將簇擁下,趙正走到大營邊打量起不遠處的潼關來。
看到潼關宏偉險峻,趙正道:“這就是王爺經常提到的那首詞中的潼關了。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裏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躇。
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臣經常聽王爺說,以前的王朝之所以興亡百姓都苦,皆因百姓的利益和訴求得不到王朝的重視和解決,因而曆來的朝代都不長久。
王爺有鑒於此,在我朝各地州府設立了“諮議局”。聽王爺語氣,未來還會設地方官員政績考核製度。”
眾將聽了皆點頭稱是。
任賢道:“趙都督,您有沒有平時聽王爺提起過未來王爺稱帝、統一天下後,如何安置武將?”
曆來各朝代打下天下後,處置文臣武將的地位就成了君王的頭等大事。
自漢高祖始,打下天下後,因武將手握兵權,又立過許多赫赫戰功,君王多忌憚,大殺功臣武將的極多。
自宋代“杯酒釋兵權”,“與士大夫共治天下”,文官治國體係加強。至於明代,“土木堡之變”後,武將勳貴與文官之間的權力平衡被打破,文官勢力愈大,而武官地位低下。
而到了明末亂世,帶兵的武將又有“軍閥化”趨勢。
趙正沉吟了一會兒,說道:“王爺仁慈寬厚,胸納寰宇,必非漢高祖、宋太祖之流,先帝亦勉王爺為“今之漢光武”。
我聽王爺的意思,也許是文武分治,共同管理國家,為朝廷效力。”
眾將一聽,心中大喜。趙正做為朱慈煃身邊近臣,自是最能知道朱慈煃的心意。
此時隨軍夜不收迴報,孫傳庭所統的二兵團已抵達潼關,兩軍距離約六裏。
趙正欣然道:“全軍紮營在此等待,我等前往迎接孫都督。”
在五千親衛護衛下,趙正率一兵團眾將飛身上馬,往東麵而行。
孫傳庭得報,亦率二兵團眾將迎上前來。不一刻,兩軍會師於潼關前的原野。
眾人相見,俱欣喜不已,見禮後,第二兵團走到第一兵團旁邊紮營休息。
在孫傳庭的帥帳中坐下後,互相通報了各自戰事詳情。
趙正道:“孫都督,李自成大為加固了城牆,看來他是打算在關上固守。”
孫傳庭道:“趙都督,李自成之前幾月與滿清多鐸激戰潼關二個月,已知紅夷大炮威力。
我軍在河南府擊潰多鐸軍,想必李自成也已知道我軍超級火炮威力更勝建奴。
他還敢全軍守潼關,應該是想到了別的計策。”
大帳中兩個兵團的高級將領議論紛紛,有的說想必李闖會派兵夜襲,有的說李闖或會火攻。
至於水攻之類,潼關地處秦嶺與河南平原交界處,附近並無河流,李闖倒無法可想。
眾將議論了一陣,孫傳庭道:“無論李闖用何種辦法,必定是想快速突然接近我軍襲擊,隻須我軍將虎蹲炮嚴密布防於大營四周,令夜不收時刻觀察周圍敵情即可保萬全。”
一、二兵團眾將當即下去準備。
時已午時,輔兵做好了午飯,全軍用起了飯來。
飯後,孫傳庭和趙正率眾將在一萬親衛護衛下,一同騎馬前往潼關前查看敵情。
城牆上的李自成得報,心中一動,率數千親衛和眾心腹大將開了潼關東門,快速馳出關來。
兩軍在城牆前4裏多地處,相距約二裏,對峙起來。
李自成看向對麵為首的孫傳庭,騎在馬上拱手為禮道:
“孫大人,幸會!本王有禮了。”
孫傳庭打量李自成,見他身材高大魁梧,頭戴深詹帽,身穿天藍箭衣,年約四十左右。
孫傳庭迴禮道:“李自成,汝亂我大明,致沸反盈天,攻入京師逼死先帝,罪孽深重,然尚能堅決抗擊建奴,也算是你少有的優點。
吾主吉王曾因此誇獎於你。”
此時的李自成早已無寧武關和攻打京師時的豪情壯誌,苦澀一笑道:“想必當日寧武關一戰時,頭戴麵具,身穿黃金戰甲之人,必是吉王爺了?”
孫傳庭微微點頭,道:“正是吾主。當日吾主勇毅無雙,率精銳親赴京師解救先帝。”
李自成聽眾將議論紛紛,心中明白麵對朱慈煃軍的超強戰力,自己的這些個流寇出身的部將沒有取勝的信心。
李自成心中湧起似曾相識的感覺來,沉聲道:
“眾將無畏也!本王陷京師,崇禎自縊,罪更無過者。
潼關,天下固關,姑決一死戰。不勝,則殺我而降朱慈煃未晚也。”
見李自成如此說,帳中眾將皆熱血沸騰起來,紛紛道:“我等追隨闖王十數年,曆生死多次,今願與朱慈煃軍誓死決戰!”
李自成見鼓舞有奇效,當即分派眾將加固潼關城關、從關中各州府運送器械糧食犍牛集中於潼關,準備憑潼關堅守,擊退朱慈煃軍。
經幾天的緊張準備,李闖征集了十六萬大軍,供應全軍三月的糧草,加固加厚了潼關之前被滿清火炮轟擊中傷損的城牆。
潼關,因臨近潼水而得名,古稱桃林塞。它南依秦嶺,有禁溝深穀之險;北有渭、洛,匯黃河抱關而下之要;西有華山之屏障;東麵山峰連接,穀深崖絕,中通羊腸小道,僅容一車一騎,人行其間,俯察黃河,險厄峻極。“山勢雄三輔,關門扼九州”。
明代,潼關為軍事治所,設潼關衛,城池空前擴大。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對前朝關城向南、向西作了大規模的擴建。東、西、北三麵由板築而成,城高約16米,南與東南一隅,是順山勢之高下,削成垛口,高達30多米,城池周長11。2公裏。這就把麒麟山、鳳凰山、象山、印台山、筆架山等囊括於城中。
趙正統一兵團九萬人沿洛南縣秦嶺山腳下道路行軍了半天,於崇禎十八年三月九日巳時抵達了潼關東麵的平原地帶。
看到孫傳庭的第二兵團尚未到達,趙正傳令全軍在距離潼關六裏處紮營等待。
在一兵團眾將簇擁下,趙正走到大營邊打量起不遠處的潼關來。
看到潼關宏偉險峻,趙正道:“這就是王爺經常提到的那首詞中的潼關了。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裏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躇。
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臣經常聽王爺說,以前的王朝之所以興亡百姓都苦,皆因百姓的利益和訴求得不到王朝的重視和解決,因而曆來的朝代都不長久。
王爺有鑒於此,在我朝各地州府設立了“諮議局”。聽王爺語氣,未來還會設地方官員政績考核製度。”
眾將聽了皆點頭稱是。
任賢道:“趙都督,您有沒有平時聽王爺提起過未來王爺稱帝、統一天下後,如何安置武將?”
曆來各朝代打下天下後,處置文臣武將的地位就成了君王的頭等大事。
自漢高祖始,打下天下後,因武將手握兵權,又立過許多赫赫戰功,君王多忌憚,大殺功臣武將的極多。
自宋代“杯酒釋兵權”,“與士大夫共治天下”,文官治國體係加強。至於明代,“土木堡之變”後,武將勳貴與文官之間的權力平衡被打破,文官勢力愈大,而武官地位低下。
而到了明末亂世,帶兵的武將又有“軍閥化”趨勢。
趙正沉吟了一會兒,說道:“王爺仁慈寬厚,胸納寰宇,必非漢高祖、宋太祖之流,先帝亦勉王爺為“今之漢光武”。
我聽王爺的意思,也許是文武分治,共同管理國家,為朝廷效力。”
眾將一聽,心中大喜。趙正做為朱慈煃身邊近臣,自是最能知道朱慈煃的心意。
此時隨軍夜不收迴報,孫傳庭所統的二兵團已抵達潼關,兩軍距離約六裏。
趙正欣然道:“全軍紮營在此等待,我等前往迎接孫都督。”
在五千親衛護衛下,趙正率一兵團眾將飛身上馬,往東麵而行。
孫傳庭得報,亦率二兵團眾將迎上前來。不一刻,兩軍會師於潼關前的原野。
眾人相見,俱欣喜不已,見禮後,第二兵團走到第一兵團旁邊紮營休息。
在孫傳庭的帥帳中坐下後,互相通報了各自戰事詳情。
趙正道:“孫都督,李自成大為加固了城牆,看來他是打算在關上固守。”
孫傳庭道:“趙都督,李自成之前幾月與滿清多鐸激戰潼關二個月,已知紅夷大炮威力。
我軍在河南府擊潰多鐸軍,想必李自成也已知道我軍超級火炮威力更勝建奴。
他還敢全軍守潼關,應該是想到了別的計策。”
大帳中兩個兵團的高級將領議論紛紛,有的說想必李闖會派兵夜襲,有的說李闖或會火攻。
至於水攻之類,潼關地處秦嶺與河南平原交界處,附近並無河流,李闖倒無法可想。
眾將議論了一陣,孫傳庭道:“無論李闖用何種辦法,必定是想快速突然接近我軍襲擊,隻須我軍將虎蹲炮嚴密布防於大營四周,令夜不收時刻觀察周圍敵情即可保萬全。”
一、二兵團眾將當即下去準備。
時已午時,輔兵做好了午飯,全軍用起了飯來。
飯後,孫傳庭和趙正率眾將在一萬親衛護衛下,一同騎馬前往潼關前查看敵情。
城牆上的李自成得報,心中一動,率數千親衛和眾心腹大將開了潼關東門,快速馳出關來。
兩軍在城牆前4裏多地處,相距約二裏,對峙起來。
李自成看向對麵為首的孫傳庭,騎在馬上拱手為禮道:
“孫大人,幸會!本王有禮了。”
孫傳庭打量李自成,見他身材高大魁梧,頭戴深詹帽,身穿天藍箭衣,年約四十左右。
孫傳庭迴禮道:“李自成,汝亂我大明,致沸反盈天,攻入京師逼死先帝,罪孽深重,然尚能堅決抗擊建奴,也算是你少有的優點。
吾主吉王曾因此誇獎於你。”
此時的李自成早已無寧武關和攻打京師時的豪情壯誌,苦澀一笑道:“想必當日寧武關一戰時,頭戴麵具,身穿黃金戰甲之人,必是吉王爺了?”
孫傳庭微微點頭,道:“正是吾主。當日吾主勇毅無雙,率精銳親赴京師解救先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