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病重(求打賞月票!)


    正所謂“老虎不在家,猴子稱大王。”


    趙挺之不在汴京,三個兒子沒有父親這座大山壓著,那在家裏是想幹什麽就幹什麽。


    雖然說長兄如父,可是趙存誠到底是壓不住趙明誠這個三弟。


    兄弟們每人一套大院,大院子裏套著前中後三個院子。關起門來,各有各的家庭,各有各的公事要做。


    趙存誠入了政院,有太學生的資曆和進士的名額,又有年齡和地方任職經曆,在政院處事勉勉強強。


    趙思誠在鴻臚寺,每天都跟鴻臚寺少卿接見高麗國人、遼國使者,忙是真的忙,可是享受也是第一流的。


    隻是這父親不在家,家裏異常吵鬧,府庫由大哥把持。但是緊巴巴的日子過久了,一旦趙挺之不在家,兄弟三個人沒有了約束,家中資財就像是流水一般嘩嘩地往外流。


    父親不在家,三兄弟住了個把月,便吵嚷著要分家了。


    趙存誠想著父親不在家,長兄如父,他應該把持家裏財政。但是趙明誠一直想把皇帝賞賜給他的金子,自己過往的儲蓄,乃至於外翁繼承給他的那筆遺產都拿迴來。


    創業需要金錢資本,沒有錢在外麵做什麽都不成。


    於是趙明誠自然而然便和趙存誠起了爭執。


    趙明誠道,“父親的資產我分文不取,我隻想拿迴屬於我的那一份。”


    趙存誠異常生氣,“你怎麽如此不肖。父親被貶滁州,你卻整日裏想著分家的事情。”


    “我取出屬於我的那筆錢是有用處,怎麽能扯上分家的事情呢?我幾時想著分家?”


    “有什麽用處?誰知道又是拿去買樊樓哪個姑娘?這錢在我手中,我可以用他打點親友,維持父親多年辛苦經營。”


    趙思誠勸阻,“大哥、三哥兒,這件事何不等父親迴來再商議。”


    “等父親迴來,黃花菜都涼了。”趙存誠道。


    “若是父親迴來,這筆錢以後更加和我趙明誠沒有關係了。”趙明誠道。


    趙存誠站起,“好啊,你總算說出實話了。你小子一直覬覦這些錢。”


    趙明誠黑著臉,“到底是誰在覬覦這些錢,這不是明擺著的事實嗎?是誰一天到晚守在庫房門口,睡覺都不肯解下鑰匙。”


    趙存誠聞言自然動怒,胡子一時間飛起來。“你可真是父親的好兒子,我們的好弟兄。”


    趙明誠也不想再被宗法捆綁,他爹不是李淵、劉邦,如果自己還被父兄親情捆綁,那就真的不能成事了。“正所謂親兄弟,明算賬。今天就把這個帳算清楚,憑什麽我的錢要被父親兄弟管著,難道我是三歲小孩嗎?”


    趙思誠見二人劍拔弩張地,自己隻好再次調和。


    趙明誠卻道,“不,今日就把這個帳算清楚。這筆錢我有重用,我也在想辦法救父親。”


    趙存誠噗嗤一聲笑出聲音來,“你會想辦法救父親?父親有今日這等災禍,你也脫不了責任。好好的西北不待,非要折騰迴來摻和朝政;官家給你機會做親信,你跑去想要革朝中勳貴的命。你不降職誰降職,父親一走,這就嚷嚷著分家。過往我是念在是你兄長的份上,不想讓你難堪,所以沒有提這些事。”


    “你知道汴京那些勳貴都是怎麽在背後議論你的嗎?你這般作為,若是離開我們,恐怕沒過幾天就要下大獄了。”


    趙明誠皺眉,“既然大哥是這麽認為的,那還是分家的好。我且要看看,分出這個家,我們弟兄三個到底誰混得好。更何況,我隻是要屬於我的那一份,父親的家財,我一分不取。”


    趙存誠捏著茶杯,那雙精明的眸子裏閃著怒氣,“好!你有骨氣,你傲氣!”


    趙思誠根本來不及阻止,二人這就拍板了。再者,仔細一想,兄弟幾個過去也確實日子過得寒酸。父親總是說要節儉,可是錢到了手裏不花堆在庫房,那不就如同堆了一堆石頭在裏麵嗎?


    全汴京城都知道自己父親是個貪官,自己兄弟幾個還過得十分拮據,外人更是笑語連連。


    活人可難了。不管你怎麽做人,總有人編排你,沒毛病也要挑出些毛病來讓人說道。


    趙存誠便按著趙明誠的要求,把先帝和皇帝的賞賜以及郭概分給他的資產如數轉給了趙明誠。


    清點完後趙存誠又拉著趙思誠和趙明誠道。


    “今日就此分家,兄弟幾個以後各顯神通。隻是我還有一句話要說,這不是要你們把我當大哥,隻是看在母親的麵子上,我希望出了這個門,今日這件事不許對外人談。正所謂,家醜不可外揚。如今我們趙家本就遭難,若是再有這等兄弟不和睦的事情傳出去,外人怕是會瞅準機會落井下石,於誰都無利。你們看如何呢?”


    趙思誠道,“我自然還是聽大哥的。”


    趙明誠道,“我都說了,我沒想分家,我就是想要那點錢去做事情。分家本就是子虛烏有的事情。”


    三兄弟就此一人一遝地契房契外加金錢珠寶。


    趙明誠有兩位皇帝賞賜的兩大坨金子,外加外翁郭概給他的資產,這筆原始資金在這個關頭到了自己手裏,好比雪中得炭。


    趙明誠買到了京郊一大塊空地,接下來就是去找懂手藝的人,置辦工具,置辦工具還不夠,還一定要改進機器。


    泉州和漳州本就是棉紡織工藝的發源地,黃道婆又是從黎族那裏學來手藝。


    趙明誠這就派李邦彥南下,去將機器買迴來,同時也招募若幹懂行的工人再請幾位黎族人一同前來汴京。


    趙明誠在外間忙這些,趙似是知道的。當他聽說趙明誠準備改行做生意,內心十分苦澀。


    “我聽說,小人當道時,君子就會退。他這不就正是明哲保身之舉嗎?我沒有能力支持他做事,隻能眼睜睜看著一個好好的誌士被迫離開朝野。每次朕看到他,都想到武襄公。”


    【狄青(1008年-1057年),別稱是麵涅將軍,字漢臣,汾州西河人,北宋名將,善騎射,麵有刺字,樞密副使,1057年受朝廷猜忌排擠,鬱鬱不得誌,最終去世,追贈中書令,諡號“武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掀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雲行千裏不留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雲行千裏不留行並收藏掀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