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腐朽的儒教(求打賞月票推薦票!)
趙明誠在家閑坐,聽著四月春雨淅淅瀝瀝下在青石板路上,又聽著風聲雨聲一起作響,院子裏養的那一大片竹林時不時婆娑作響,十分動聽。
石板橋小路上,青瓦房夾道裏,一青年穿著青衣布衫,踩著木屐拾級而下。小巷子裏盡是他的腳步聲,懷裏揣著一袋子書,手上舉著一把傘,晃晃悠悠來到趙府門前。
隨安將自己裹在一條毛毯裏,一開門,見又是陳東。
“今天大雨,也過來討教學問?”
“遇到幾個新的問題,過來討教趙官人。”
李邦彥在邊上瞅著,他搞不懂這個陳東在固執堅持什麽,聽說有人引薦他去做官他不肯,就這還天天一副清高相,除了做學問就是和人喝酒,正經事一點不幹。
趙明誠見了他,也不由得一皺眉,要不是敬重他是條漢子。趙明誠不想和這個老腐儒一起討論學術。
曆史上蔡京、王黼當時用事專權,人們不敢指責,隻有陳東無所隱諱忌諱。他參加宴會集會,在座的客人害怕連累自己,都避開他。後來以貢士進入太學。宣和年間上書請誅蔡京、童貫、王黼、梁師成、朱勔、李彥等“六賊”,以謝天下。
因為他實在是條為國為民的漢子,趙明誠自然給他個麵子,和他來往的比較密切。
而陳東見趙明誠是真心賞識他,理解他,不認為他是那種沽名釣譽的小人,所以越發敬重趙明誠。
這二人一來二去間互相成就,趙明誠因為和陳東結交,又落了個好與名士結交的名聲。
在古代,沒有發達的自媒體,一個人要想有名氣,就必須要籠絡讀書人的群體。這幫人不會打仗不會幹活,隻靠嘴吃飯,每天東邊溜達,西麵蹭飯,日子過得比較輕鬆。為了生存,他們會為供養他們的主人說好話。
在秦漢時他們的身份是門客,唐宋時他們多以學生、弟子的身份行走人間。
一個人要想在社會上獲得良好的名譽,就需要一個學問高的人替他美言。
趙明誠什麽也沒做,但是陳東已經成就了他。
時間一久,汴京其他學生也喜歡來拜訪趙明誠。
若是擱以前,趙明誠未必見他們。趙明誠從小生活在儒生家庭環境中,非常不喜歡宋代的儒生,因為他們太過在乎名聲禮節。
趙明誠也是讀孔子的書長大的,他敢拿項上人頭擔保,孔子提倡禮絕對不是為了教後人圖謀虛名,更加不是為了讓他們搞形式主義。整天搞那些虛頭巴腦的,根本毫無意義。
而陳東,自五世以來,以儒嗣其業。
趙明誠和他本來應該是兩個極端,實在是沒什麽可說的。
可是這個陳東,他卻並不像傳統的儒生一樣,他對於孔子說的天地君親師綱常倫理十分堅持,但是又對趙明誠的“何不尤人說”感到好奇。
按他自己的話來說,“少陽本不該拜訪趙官人,以趙官人的見地,人不應該隻向內苦苦求索,很多時候,環境也很重要。如果我追隨趙官人,那我就背棄了儒學的經義,從此成了叛道之人。”
【陳東,字少陽。】
趙明誠笑笑,他用“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迴應陳東。又直截了當告訴陳東,“用一千兩百年的祖宗的那套,根本解決不了當下的困境。用一千兩百年祖宗的那一套,隻不過是自欺欺人,自我束縛。”
陳東由此就開始和趙明誠展開辯論。
有時候一月一來,有時候十天一來。他隻有一個目的,證明趙明誠是錯的,否則他們儒家平日裏信奉的天地君親師根本毫無意義。
趙挺之倒是很欣賞這個陳東,奈何陳東隻對趙明誠感興趣。
這一天,陳東過來對趙明誠道,“如果趙官人不敬重官家,不尊重父親,那麽如今一定會受到天下人的嗤笑。更不要說會有今日的成就。”
趙明誠啷個納悶,“為何你這麽執著於這種事?我都說了我認為考慮問題要考慮多方麵,不要死讀書,讀死書,每次都揪住同一個點不放。”
“可是趙官人始終都沒有駁斥我,難道趙官人認為天地君親師這樣的倫理是不對的嗎?”
趙明誠則道,“我尊重我的父親,那是因為我的父親盡了一個父親應該盡的責任,養我、育我、教我、顧我、複我,因為他盡到了一個父親應盡的責任,所以我才尊敬我的父親,所以我時時刻刻想著奉養他,報答他。”
“那按照你的意思,倘若一個父親沒有盡父親應該盡的責任,那他的子女就不應該敬重他了。”
“那當然。如果一個父親整天打罵孩子,這樣的父親肯定不值得孩子敬重。”
陳東聽了有些激動,“這怎麽能行?我們講倫理綱常,天地君親師是恆久不變的次序。我們讀書做人,不會因為他人行為的改變而改變自己的行為。”
趙明誠聽得七竅冒煙,“放屁!照你的話說,如果你的父親整天打罵欺辱孩子,不給孩子飯吃,難道孩子也要奉養他的父親嗎?”
陳東想都不想答道,“那當然。”
“你簡直不可理喻。照你的話說,如果父親做了不仁不義,不慈不愛的事情,兒子還要去行孝,這沒有道理。”
“你這話才是荒謬。不管父親做了什麽事,兒女都要最大力度行孝。”
“那我問你,街邊的老漢養不起他的女兒,將他的女兒賣去青樓,難道在你眼裏,他那被賣去青樓的女兒還要反過來感激他父親,還要迴頭盡孝嗎?”
“當然。父母生身之恩大於天,僅僅這一條就難以撼動。就算父親賣了女兒,可是既然為人兒女,就應該無條件聽從父親的話。”
“簡直是一派胡言!”趙明誠憤怒。要不是陳東長得人模人樣的,趙明誠早當他是在驢叫,一劍送他歸西了。
見趙明誠怒不可遏,陳東還認為是駁到了趙明誠的痛處。
“天地君親師,不變的綱常倫理。難道說能違逆?正因為規定了秩序,所以我們所有人都要遵守。若是按照趙官人的意思,倘若父親不盡他的責任,那孩子就不必贍養。如果是這樣的話,天下就亂套了。”
趙明誠卻笑,“不。你錯了。如果父親不盡他的責任,孩子還要贍養他的父親,這個時候的天下才會大亂。因為父親不仁義,兒子也絕不會是發自內心的孝順。隻有兩方約束,父親才會受戒,負起該負的責任,等到他老了,兒子自然會感念他的恩德,真心實意的奉養父親。反之如果一昧的壓迫,父親便會有恃無恐,肆意打罵兒子,上不正,下如何能正?”
趙明誠在家閑坐,聽著四月春雨淅淅瀝瀝下在青石板路上,又聽著風聲雨聲一起作響,院子裏養的那一大片竹林時不時婆娑作響,十分動聽。
石板橋小路上,青瓦房夾道裏,一青年穿著青衣布衫,踩著木屐拾級而下。小巷子裏盡是他的腳步聲,懷裏揣著一袋子書,手上舉著一把傘,晃晃悠悠來到趙府門前。
隨安將自己裹在一條毛毯裏,一開門,見又是陳東。
“今天大雨,也過來討教學問?”
“遇到幾個新的問題,過來討教趙官人。”
李邦彥在邊上瞅著,他搞不懂這個陳東在固執堅持什麽,聽說有人引薦他去做官他不肯,就這還天天一副清高相,除了做學問就是和人喝酒,正經事一點不幹。
趙明誠見了他,也不由得一皺眉,要不是敬重他是條漢子。趙明誠不想和這個老腐儒一起討論學術。
曆史上蔡京、王黼當時用事專權,人們不敢指責,隻有陳東無所隱諱忌諱。他參加宴會集會,在座的客人害怕連累自己,都避開他。後來以貢士進入太學。宣和年間上書請誅蔡京、童貫、王黼、梁師成、朱勔、李彥等“六賊”,以謝天下。
因為他實在是條為國為民的漢子,趙明誠自然給他個麵子,和他來往的比較密切。
而陳東見趙明誠是真心賞識他,理解他,不認為他是那種沽名釣譽的小人,所以越發敬重趙明誠。
這二人一來二去間互相成就,趙明誠因為和陳東結交,又落了個好與名士結交的名聲。
在古代,沒有發達的自媒體,一個人要想有名氣,就必須要籠絡讀書人的群體。這幫人不會打仗不會幹活,隻靠嘴吃飯,每天東邊溜達,西麵蹭飯,日子過得比較輕鬆。為了生存,他們會為供養他們的主人說好話。
在秦漢時他們的身份是門客,唐宋時他們多以學生、弟子的身份行走人間。
一個人要想在社會上獲得良好的名譽,就需要一個學問高的人替他美言。
趙明誠什麽也沒做,但是陳東已經成就了他。
時間一久,汴京其他學生也喜歡來拜訪趙明誠。
若是擱以前,趙明誠未必見他們。趙明誠從小生活在儒生家庭環境中,非常不喜歡宋代的儒生,因為他們太過在乎名聲禮節。
趙明誠也是讀孔子的書長大的,他敢拿項上人頭擔保,孔子提倡禮絕對不是為了教後人圖謀虛名,更加不是為了讓他們搞形式主義。整天搞那些虛頭巴腦的,根本毫無意義。
而陳東,自五世以來,以儒嗣其業。
趙明誠和他本來應該是兩個極端,實在是沒什麽可說的。
可是這個陳東,他卻並不像傳統的儒生一樣,他對於孔子說的天地君親師綱常倫理十分堅持,但是又對趙明誠的“何不尤人說”感到好奇。
按他自己的話來說,“少陽本不該拜訪趙官人,以趙官人的見地,人不應該隻向內苦苦求索,很多時候,環境也很重要。如果我追隨趙官人,那我就背棄了儒學的經義,從此成了叛道之人。”
【陳東,字少陽。】
趙明誠笑笑,他用“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迴應陳東。又直截了當告訴陳東,“用一千兩百年的祖宗的那套,根本解決不了當下的困境。用一千兩百年祖宗的那一套,隻不過是自欺欺人,自我束縛。”
陳東由此就開始和趙明誠展開辯論。
有時候一月一來,有時候十天一來。他隻有一個目的,證明趙明誠是錯的,否則他們儒家平日裏信奉的天地君親師根本毫無意義。
趙挺之倒是很欣賞這個陳東,奈何陳東隻對趙明誠感興趣。
這一天,陳東過來對趙明誠道,“如果趙官人不敬重官家,不尊重父親,那麽如今一定會受到天下人的嗤笑。更不要說會有今日的成就。”
趙明誠啷個納悶,“為何你這麽執著於這種事?我都說了我認為考慮問題要考慮多方麵,不要死讀書,讀死書,每次都揪住同一個點不放。”
“可是趙官人始終都沒有駁斥我,難道趙官人認為天地君親師這樣的倫理是不對的嗎?”
趙明誠則道,“我尊重我的父親,那是因為我的父親盡了一個父親應該盡的責任,養我、育我、教我、顧我、複我,因為他盡到了一個父親應盡的責任,所以我才尊敬我的父親,所以我時時刻刻想著奉養他,報答他。”
“那按照你的意思,倘若一個父親沒有盡父親應該盡的責任,那他的子女就不應該敬重他了。”
“那當然。如果一個父親整天打罵孩子,這樣的父親肯定不值得孩子敬重。”
陳東聽了有些激動,“這怎麽能行?我們講倫理綱常,天地君親師是恆久不變的次序。我們讀書做人,不會因為他人行為的改變而改變自己的行為。”
趙明誠聽得七竅冒煙,“放屁!照你的話說,如果你的父親整天打罵欺辱孩子,不給孩子飯吃,難道孩子也要奉養他的父親嗎?”
陳東想都不想答道,“那當然。”
“你簡直不可理喻。照你的話說,如果父親做了不仁不義,不慈不愛的事情,兒子還要去行孝,這沒有道理。”
“你這話才是荒謬。不管父親做了什麽事,兒女都要最大力度行孝。”
“那我問你,街邊的老漢養不起他的女兒,將他的女兒賣去青樓,難道在你眼裏,他那被賣去青樓的女兒還要反過來感激他父親,還要迴頭盡孝嗎?”
“當然。父母生身之恩大於天,僅僅這一條就難以撼動。就算父親賣了女兒,可是既然為人兒女,就應該無條件聽從父親的話。”
“簡直是一派胡言!”趙明誠憤怒。要不是陳東長得人模人樣的,趙明誠早當他是在驢叫,一劍送他歸西了。
見趙明誠怒不可遏,陳東還認為是駁到了趙明誠的痛處。
“天地君親師,不變的綱常倫理。難道說能違逆?正因為規定了秩序,所以我們所有人都要遵守。若是按照趙官人的意思,倘若父親不盡他的責任,那孩子就不必贍養。如果是這樣的話,天下就亂套了。”
趙明誠卻笑,“不。你錯了。如果父親不盡他的責任,孩子還要贍養他的父親,這個時候的天下才會大亂。因為父親不仁義,兒子也絕不會是發自內心的孝順。隻有兩方約束,父親才會受戒,負起該負的責任,等到他老了,兒子自然會感念他的恩德,真心實意的奉養父親。反之如果一昧的壓迫,父親便會有恃無恐,肆意打罵兒子,上不正,下如何能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