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禦之擺手,“此時還不至於進攻我宋吧。吐蕃國主為打破西夏的蠶食政策,董氈廣結四鄰,曾為其子藺逋叱迎娶迴鶻公主青迎結牟為妻。之後,青迎結牟便與下嫁河湟的契丹公主、夏國公主一起,為唃廝囉的發展盡力,已經成為唃廝囉中著名的第三位外族公主。元符三年,迴鶻公主還曾隨唃廝囉的大小官員一起前往宋朝京師朝覲,並受封為郡太夫人。”
“青唐舊部剛在先帝手中吃了虧,這才服服帖帖,此時難道還敢反攻不成?派兵防守,給予威懾即可。”
【唃廝囉政權是北宋時期一支吐蕃王室後裔在河湟地區建立的地方政權,由於其開國領袖是唃廝囉(意為佛之子),所以其建立的政權被稱作唃廝囉政權,也由於建都於青唐城,所以又被稱作青唐王國。青唐湟河之役宋朝保護了唃廝囉政權。
不過這個唃廝囉自從成立,也一直給宋朝吃苦頭,害了很多大宋將兵。但是這個地帶四麵都是少數民族,處理起來很複雜。牽一線動全身。大宋的每一場戰爭要麽吃力不討好,要麽就是大敗而歸。這也是大宋厭戰的原因,因為贏不了。
宋朝堅持以和為貴,每次打趴對麵就撤。而因為西夏後期占領河西走廊後,西域與北宋之間的商賈都改走青海道。唃廝囉政權所屬部族對包括迴鶻在內的過境貢使和商旅都十分友好。
但是唃廝囉政權早在宋神宗時,王韶上《平戎策》,提出「欲取西夏,當先複河湟」的策略。宋神宗在王安石等人的支持下,發動了熙河開邊,拓展國境一千二百餘裏。
唃廝囉家族的後嗣,以及其他各部首領紛紛擁兵自立,青唐政權徹底分崩離析。】
趙明誠道,“難道諸位忘記了當年王韶將軍上《平戎策》,提出「欲取西夏,當先複河湟」的策略嗎?時隔四十年了,現在我們宋人還是沒取下西夏。青唐二州已定,緊接著就應該進發西海。難道我們要和吐蕃做朋友嗎?這不是敵友不分嗎?”
龐元覺得趙明誠說的有點道理,“你是想趁機占領隴西?”
趙明誠自道,“本來就是我們的地方。現在壓力都在西夏,吐蕃應該也想不到我們會在這個時候忽然偷襲吧。”
夏禦之捋捋自己精致的小山羊胡,“趙押監,軍務大事,不可異想天開。此時發動襲擊……”
“這個時候不發動襲擊,難道要等到吐蕃發現我們的意圖再將大軍調至邊境嗎?連吐蕃都知道大亂之時,要趁機撈取領土。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不如趁著他們陳兵與西夏交界處,我們去捅他們屁股。”
秦鳳路一帶的將官,有很多是當初參與了青唐之戰晉升上來的。他們都認同趙明誠的想法。
夏禦之反而犯了難。
按理說,他有這個做主的權力,可是他沒有命令啊。
“我這就上書表奏。可是這邊防的事情……”
“敵人還沒有到,我們又怎麽能先動。集結兵馬,加強訓練,囤兵城內。等到信號一到,到時候直接進攻吐蕃。”
夏禦之不敢惹趙明誠,他說的有道理,又有背景,沒道理不聽他的。他看了看帳中將士,大家都沒有反對之色,便欣然笑道,“好。不愧是少年英才啊。我這就發急報送往東京。”
趙明誠麵露歉意,“方才情急,說話多有頂撞,還請防禦使不要責怪。”
“你說的好,我怎麽會怪你呢?就按你說的辦吧。邊防一帶兵力不減。”夏禦之自然不會怪罪趙明誠。
相反如果樞密院答應了,到時候他們可以從後包抄,滅了西海這一帶,到時候占領西海,這可是大功一件啊。
倒是他思維遲鈍了。
成與不成,先報了再說。隻說是趙明誠的提議,也好讓宰執知道這小子在這每天都不安分。
-----------------
七月底,宋人和仁多保忠裏裏應外合僅僅在兩天之內,就突軍占領了西平府,直逼興慶府。
隨後通直郎王厚率軍從沙漠地帶,占領了夏州。
宋朝先占領了西涼府,隨後又從西南麵,三麵合圍,進攻興慶府。
仁多保忠投降宋人的消息傳出來,連丟三城,失去所有重要的防禦,西夏黨項族內部一時間四分五裂。大多數權貴都跑向遼國。
整個七八月間,西夏人的牛羊馬撒了歡似的在草原上到處跑,它們的主人大多都去轉世了。
李乾順預感天要亡他西夏,自感無路可逃。早早就在西涼府喝了毒酒,躺在西夏皇宮內。
不出十天的功夫,宋人占領了興慶府。
一路占領城池,更換旗幟,收編俘虜,一切都很輕鬆。
“我原以為,這將是一場苦戰。沒想到在我大宋五十萬精銳麵前,原本彪悍難纏的黨項族人竟然撒腿就跑。我現在開始懷疑有些謠言是真的了。”老將軍王厚站在西夏王宮裏,瞅著幾個宮女太監圍著年輕的皇帝李乾順大哭。
這實在是不可思議。
王厚的兒子王源納悶,“爹,什麽謠言?”
王厚盯著王源,“你也老大不小了。這種話是你該問的嗎?”
早些年,就有人傳出謠言來,說宋朝屢戰屢敗是不是因為得位不正,而是因為朝中有妖孽作祟,一旦清除了妖孽,到時候必定政治清明。
如今貶謫了蔡京、曾布,發配了兩個姓蘇的,死了姓王的。
還真是……
王厚當初和西夏、青唐,那是死磕了多少年來了。稍微得了點戰功,便開始遭到文臣的厭惡、打擊。
如果不是當朝章胖子發了狠,排除異己,堅持完成王文公的遺願,否則這件事絕不會這麽順利。
隻是王厚打贏了這一仗,忽的覺得之前的戰役,自己的辛苦都是白費力氣。
原來都是政鬥的戲碼罷了。
什麽家國?什麽百姓?都是他們的借口罷了。
王厚不由得心情沉重,他頭一次覺得身上這鎧甲太重了。
出了西夏圓頂王宮,王厚看著城中到處彌漫著火箭火炮落在城中留下的黑色火藥痕跡,四處簸箕上燒著火。大宋的士兵十分有禮貌,不搶不砸,隻是持著槍矛靜靜地守在重要關口,搜捕西夏的餘黨士兵,繳他們的械。
“青唐舊部剛在先帝手中吃了虧,這才服服帖帖,此時難道還敢反攻不成?派兵防守,給予威懾即可。”
【唃廝囉政權是北宋時期一支吐蕃王室後裔在河湟地區建立的地方政權,由於其開國領袖是唃廝囉(意為佛之子),所以其建立的政權被稱作唃廝囉政權,也由於建都於青唐城,所以又被稱作青唐王國。青唐湟河之役宋朝保護了唃廝囉政權。
不過這個唃廝囉自從成立,也一直給宋朝吃苦頭,害了很多大宋將兵。但是這個地帶四麵都是少數民族,處理起來很複雜。牽一線動全身。大宋的每一場戰爭要麽吃力不討好,要麽就是大敗而歸。這也是大宋厭戰的原因,因為贏不了。
宋朝堅持以和為貴,每次打趴對麵就撤。而因為西夏後期占領河西走廊後,西域與北宋之間的商賈都改走青海道。唃廝囉政權所屬部族對包括迴鶻在內的過境貢使和商旅都十分友好。
但是唃廝囉政權早在宋神宗時,王韶上《平戎策》,提出「欲取西夏,當先複河湟」的策略。宋神宗在王安石等人的支持下,發動了熙河開邊,拓展國境一千二百餘裏。
唃廝囉家族的後嗣,以及其他各部首領紛紛擁兵自立,青唐政權徹底分崩離析。】
趙明誠道,“難道諸位忘記了當年王韶將軍上《平戎策》,提出「欲取西夏,當先複河湟」的策略嗎?時隔四十年了,現在我們宋人還是沒取下西夏。青唐二州已定,緊接著就應該進發西海。難道我們要和吐蕃做朋友嗎?這不是敵友不分嗎?”
龐元覺得趙明誠說的有點道理,“你是想趁機占領隴西?”
趙明誠自道,“本來就是我們的地方。現在壓力都在西夏,吐蕃應該也想不到我們會在這個時候忽然偷襲吧。”
夏禦之捋捋自己精致的小山羊胡,“趙押監,軍務大事,不可異想天開。此時發動襲擊……”
“這個時候不發動襲擊,難道要等到吐蕃發現我們的意圖再將大軍調至邊境嗎?連吐蕃都知道大亂之時,要趁機撈取領土。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不如趁著他們陳兵與西夏交界處,我們去捅他們屁股。”
秦鳳路一帶的將官,有很多是當初參與了青唐之戰晉升上來的。他們都認同趙明誠的想法。
夏禦之反而犯了難。
按理說,他有這個做主的權力,可是他沒有命令啊。
“我這就上書表奏。可是這邊防的事情……”
“敵人還沒有到,我們又怎麽能先動。集結兵馬,加強訓練,囤兵城內。等到信號一到,到時候直接進攻吐蕃。”
夏禦之不敢惹趙明誠,他說的有道理,又有背景,沒道理不聽他的。他看了看帳中將士,大家都沒有反對之色,便欣然笑道,“好。不愧是少年英才啊。我這就發急報送往東京。”
趙明誠麵露歉意,“方才情急,說話多有頂撞,還請防禦使不要責怪。”
“你說的好,我怎麽會怪你呢?就按你說的辦吧。邊防一帶兵力不減。”夏禦之自然不會怪罪趙明誠。
相反如果樞密院答應了,到時候他們可以從後包抄,滅了西海這一帶,到時候占領西海,這可是大功一件啊。
倒是他思維遲鈍了。
成與不成,先報了再說。隻說是趙明誠的提議,也好讓宰執知道這小子在這每天都不安分。
-----------------
七月底,宋人和仁多保忠裏裏應外合僅僅在兩天之內,就突軍占領了西平府,直逼興慶府。
隨後通直郎王厚率軍從沙漠地帶,占領了夏州。
宋朝先占領了西涼府,隨後又從西南麵,三麵合圍,進攻興慶府。
仁多保忠投降宋人的消息傳出來,連丟三城,失去所有重要的防禦,西夏黨項族內部一時間四分五裂。大多數權貴都跑向遼國。
整個七八月間,西夏人的牛羊馬撒了歡似的在草原上到處跑,它們的主人大多都去轉世了。
李乾順預感天要亡他西夏,自感無路可逃。早早就在西涼府喝了毒酒,躺在西夏皇宮內。
不出十天的功夫,宋人占領了興慶府。
一路占領城池,更換旗幟,收編俘虜,一切都很輕鬆。
“我原以為,這將是一場苦戰。沒想到在我大宋五十萬精銳麵前,原本彪悍難纏的黨項族人竟然撒腿就跑。我現在開始懷疑有些謠言是真的了。”老將軍王厚站在西夏王宮裏,瞅著幾個宮女太監圍著年輕的皇帝李乾順大哭。
這實在是不可思議。
王厚的兒子王源納悶,“爹,什麽謠言?”
王厚盯著王源,“你也老大不小了。這種話是你該問的嗎?”
早些年,就有人傳出謠言來,說宋朝屢戰屢敗是不是因為得位不正,而是因為朝中有妖孽作祟,一旦清除了妖孽,到時候必定政治清明。
如今貶謫了蔡京、曾布,發配了兩個姓蘇的,死了姓王的。
還真是……
王厚當初和西夏、青唐,那是死磕了多少年來了。稍微得了點戰功,便開始遭到文臣的厭惡、打擊。
如果不是當朝章胖子發了狠,排除異己,堅持完成王文公的遺願,否則這件事絕不會這麽順利。
隻是王厚打贏了這一仗,忽的覺得之前的戰役,自己的辛苦都是白費力氣。
原來都是政鬥的戲碼罷了。
什麽家國?什麽百姓?都是他們的借口罷了。
王厚不由得心情沉重,他頭一次覺得身上這鎧甲太重了。
出了西夏圓頂王宮,王厚看著城中到處彌漫著火箭火炮落在城中留下的黑色火藥痕跡,四處簸箕上燒著火。大宋的士兵十分有禮貌,不搶不砸,隻是持著槍矛靜靜地守在重要關口,搜捕西夏的餘黨士兵,繳他們的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