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明誠在家備考,此後趙父並不提帶他們兩個進宮麵聖的事情。


    趙明誠隻想安心複習,如果這次考不中,那就又得再複習三年,如果他能考個官做,那可就美了。


    大宋朝文臣的俸祿高到超出常人的想象。


    而隻要考中進士,就可以做個不錯的文官,田宅俸祿應有盡有。


    兼濟天下的前提是得先做到獨善其身啊。


    月餘,趙氏三兄弟齊齊邁步進了貢院。


    早在宋太祖時,科舉考試就推行了“鎖院製”,這一製度和高考相仿。在選定出卷人後,就把他們帶去貢院不許外出。而秀才們考試期間,自然也是不得離開考場的。


    嚴密的考試製度,再加上宋太祖打破了參加科舉考試的秀才們的身份限製,給天下寒士都開了一條道路。這正是宋朝有一個強大且高素質的文官隊伍的重要原因。


    在宋代,你要想有地位,一是去做讀書人科考,二是經商。


    隻是很多時候,屠戶的兒子是屠戶,富商的兒子是富商,工匠的兒子是工匠,高官的兒子仍舊是高官。


    這就是世道!


    趙明誠準備了個把月,最後輕裝上陣,和兩個哥哥一起來貢院考試。


    趙存誠和趙思誠認識的公子哥都不少,兩人一見麵就開始“應酬”。


    這不考試前一天來到貢院,趙存誠就遇到了曾布的兒子曾紆。摘了麵具,其人鼻大,目高,換了青色深衣,說起話來中氣十足。


    曾紆的祖父正是曾鞏。


    曾紆見到趙明誠,也很驚訝,“我們都當你是鬧著玩的,沒想到你真的來應試了。”


    “此番我也是來考著玩的,若是不中,諸位哥哥可不要笑話我。”


    人群中,有一個青年聞聲站了出來,身高八尺,相貌清瘦。


    “我當是誰?原來是趙小官人。科舉這樣重要的考試,也就你這樣的少年才敢這麽說了。”


    眾人一瞧,這人正是王棣。


    王安石的孫子。王安石早年喪子,但是留下了一個孫子。


    今上支持王安石變法種種,如今王棣前來參加科舉……


    雖然還沒開考,但是大家門前一站,已經知道誰勝誰負了。


    眾弟子見到王棣,一個個神色謙恭,就是宰相之子曾紆也給他三分薄麵。


    眾人遂圍著王棣有說有笑,趙存誠平時在娘子麵前嚇得要死,但是一出來在外人麵前異常活絡,舌燦蓮花。


    趙明誠心道,‘官人’、‘官人’,這個稱唿真是妙啊。分明一個個都是年輕版的官一代們。


    前世自己隻是個尋常人家的孩子,從沒見過這些大場麵,說的難聽點,隻會讀書罷了。如今到了另一個朝代,有一個靠譜的老爹再加上兩個親哥哥,趙明誠的生活不止是物質上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這心思上也漸漸變了。


    本來國事和他沒什麽關係,做個富貴閑人就是趙明誠這個鹹魚的終極夢想了。


    可是到了這個位置,享受了這個世界上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不能享受的地位和資源,趙明誠這才體會到食君之祿,擔君之憂這句話什麽意思。


    因為宋朝的官家給予了趙家許多資源、機會、極高的社會地位,所以趙家一家都對宋朝的皇帝有一種特殊的感情。


    雖然不明說,可是趙父那對大宋是絕對的忠心,對大宋的官家那是絕對的關心。


    趙明誠自然而然受這種氛圍的影響。


    保住大宋,維護現有的一切。這是趙明誠現在唯一想做的事情。


    沒有宋朝的皇帝,哪有他們趙家一家人的幸福和快樂。


    等大門一開,監門核查完身份,眾考生簽了姓名,依次入場找自己的位置。


    趙明誠在一眾人裏一眼瞧去最年輕的那個,院子見了不由得笑眯眯捋須問,“小郎君是哪家的公子?”


    “等中了院子就知道了。”


    “好大的口氣,好好好,我等著揭榜的那天見到你。若是中了,你可見就是探花郎了。”


    探花,唐朝傳下來的規矩。皇帝會在科舉之後舉辦遊園會,屆時挑選兩個最年輕長相最英俊的人做探花郎,給眾進士敬酒,賜花。


    這個習俗一直保持下來。


    眾人進了貢院,各自找位置坐了下來,沒人單獨一個小隔間,夠自己吃飯睡覺答題用。


    趙明誠一到考場就躺下睡覺。


    趙思誠卻主動和外鄉赴汴京科考的秀才們搭話,他本就天性活躍,挨個兒詢問了他們的姓名,家住何處。


    因為這並非考試時間,沒有考官和禁衛看守,還有人沒有到齊,舉子們可以隨意的交談,趙思誠便利用這段黃金時間做些對日後入仕有好處的事。


    等到了他弟弟這一處,卻見趙明誠四腳朝天睡得正沉。


    “好啊,你倒是心寬。”


    趙明誠太過淡定反而讓趙思誠有些心慌,他順路去看了看他大哥,卻見他大哥也睡熟了。


    “怪了,你們都準備好了。不會這次隻有我一個人考不中吧。”


    趙思誠說罷,也暗示自己先睡一覺再說。


    次日清晨,銅鑼一響,禁衛猶如魚兒一般一股股湧入各考場,一個院子配八個士卒,再輔之以兩個文吏來迴巡察。


    除此之外還有主考官巡考。


    趙明誠抖擻抖擻衣服,打開卷子,見上麵的題目正和自己預料的無差,問的是青苗法於民之利弊。


    宋對科舉改變進士科的考試內容,唐朝進士科考詩賦,但詩賦離現實太遠,習慣於風花雪月,所以,唐後期有進士輕薄之說,實際工作能力不行,所以,宋朝進士科不考詩賦,改為考經義,類似了現在的議論文,隻是題目和內容要以古典文獻為依據,沒有了詩詞歌賦那些固化的考核標準,全看考官的喜好和士人的才學。


    因為要以古典文獻為依據,所以這就相當考驗舉子們的記憶力,所以宋朝才大興讀書之風。對古人寫的著作都要一字不落背下來,為的是精準的引用。


    在大宋記憶力不行,不下苦工,背不下幾本書就別混了。


    隻考作文,這比現代的‘八股文考試’給的發揮空間還要稍微大一點,趙明誠經曆了諸多語文考試的摧殘,背了多少古詩詞,讀了多少書,穿越到了宋朝那真的是魚兒奔入大海。


    趙明誠事先背了許多王安石的政論觀點,還有他的詩詞,再旁征博引其他典籍一番,不過一會兒的功夫趙明誠就寫了千言。


    當眾人還在滿頭苦答的時候,趙明誠舉起卷子高聲道:


    “我要交卷!”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掀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雲行千裏不留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雲行千裏不留行並收藏掀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