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話一出,弘治天子瞪大了眼珠子。


    沒錯,大唐由盛轉衰的原因主要是什麽?


    主要還是邊軍太強大。


    唐軍一開始主要采用府兵製,但是隨著府兵數量越來越多,加之唐皇朝的土地兼並,能夠分給府兵的土地越來越少。


    但是唐皇朝有持續的對外征戰的需求。


    在這種情況下,唐皇朝改府兵為募兵,即長征健兒。


    邊鎮戍兵自開元二十五年(737年)起,正式實行招募製,因為要長期服役,招募的戍兵被稱為長征健兒。


    他們由邊地將帥長期統率,逐步形成了將帥專兵的局麵。


    長征健兒代替了原來輪番戍防的府兵,是唐代兵製變革中的重要內容。


    這種變革招募製的雇傭兵、職業兵代替了征兵製的義務兵。


    邊軍將領,掌握了手中的權力,當實力愈發強大的時候,就會對皇朝進行背刺。


    唐皇朝改府兵為募兵十八年後,就爆發了安史之亂。


    唐朝一個蒸蒸日上,給萬國來朝的強大帝國,就這樣被他們搞覆滅了,


    而現在大明也麵臨著這樣的困難。


    他們竟然把幾十萬的軍隊都聚集到了邊疆。


    這些人並不同於普通的衛所兵,他們是邊軍,擁有最好的兵器,擁有最好的鎧甲。


    他們在邊境還有自己的屯田之地,他們的將領是相對固定的。


    那麽一年兩年還沒有什麽,可是五年後,十年後,三十年後,五十年後呢?


    這些邊軍就會被牢牢的掌握在邊軍的軍頭手裏。


    那麽他們對大明忠心那倒沒什麽,萬一有一天他們隊大明不再忠心了呢?


    封建時代,沒有任何一支軍隊,沒有任何的勢力團體,是絕對忠誠的。


    從古到今,隻要有一幫人聚集到一起,那就必然形成自己的訴求。


    “天子,兵強馬壯者為之。”


    “這個道理,陛下應該懂!”


    “陛下就算不懂,那麽那些大臣也該提醒天子。”


    “本官也想不明白,為什麽那些大臣沒有提醒天子。”


    弘治天子看一下旁邊的趙遠鬆,眼中滿滿都是糾結。


    在他看來,趙遠鬆能夠說出這些話,可以看得出這趙遠鬆是絕對有才華的。


    既然這趙遠鬆那麽有才華,那麽這趙遠鬆就不可能不知道,或者猜不出來,這些文官為什麽要這樣做,


    就像剛才趙遠鬆所說的,他們有他們的需要,又或者說,那些軍隊的軍頭,給他們送了銀子。


    趙遠鬆能夠聽到弘治天子心裏麵說什麽一樣。


    隻看見趙遠鬆搖了搖頭,說道,“一開始,本官以為,可能是某些文官士大夫收了邊將的銀子,再勸陛下加強了邊軍重鎮。”


    “但是本官想想,應該不是。”


    “九邊重鎮的那些將領,就算出手再闊綽,也隻能賄賂一些文官,但是他們賄賂不了所有的文官。”


    “那麽幾乎所有的文官,起碼大多數的文官,都支持建立九邊重鎮,那麽就是他們本身訴求的事情了。”


    弘治天子深深地看了一眼趙遠鬆,心越來越冷,仿佛墜入到了深淵一樣。


    他仿佛觸摸到了一些很深層的東西,一些他以前從來沒有想通的東西。


    他甚至聲音都有點顫抖。


    “趙知縣真是真知灼見,不知你認為,文官為什麽要這樣做?”


    “這些事情看起來,對他們毫無好處,既然沒有收到銀子,因此他們也很難從中獲得什麽好處。”


    趙遠鬆看了一眼弘治天子,有些事情不忍心說,他看得出麵前這一個張家人,仿佛對皇帝很忠誠,我也不知道把這些事情說出來,到底是福是禍。


    但趙遠鬆最後還是決定直說。


    “話都說的是裏了,那本官也不怕直說。”


    “這事情,看著對文官來說,並沒有好處。”


    “可其實不然!”


    “需知土木堡之變到現在,也不過過去了區區幾十年。”


    “文官士大夫實在是不願意,再跟北邊的,西邊胡人打仗了。”


    “無論是瓦剌也好,還是其他的,比如察哈爾部,科爾沁部,甚至是葉赫部都好,道理是一樣的。”


    “他們在害怕,害怕跟原來一樣戰敗,再迎來一次像土木堡之變一樣的動蕩。”


    “這樣的動蕩一旦發生,就會導致朝廷大洗牌,誰都沒有辦法從中獨善其身,這是他們絕對不想要麵對的。”


    弘治天子看著趙遠鬆,感覺身體有些發寒。


    對於他看來這趙遠鬆已經不是人了,簡直就是智謀如鬼。


    這趙遠鬆不過就是一個知縣,待的地方雖然說是中原大地,但是也實在說不上多發達。


    就這樣的人,竟然可以將朝堂之上將那些文官士大夫的心態,琢磨得清清楚楚。


    這樣的能力,弘治天子從來沒有在別的知縣一級官吏身上發現過。


    可是這還沒完,隻見趙遠鬆繼續說道:“當然,這不是全部的原因。”


    “還有另外一個原因。”


    “我們大明朝帝國建立之初,原本是打算用勳貴與文官相抗衡的。”


    “雖然文官的地位還是在武將之上,但是勳貴和武將,也對文官形成了強有力的製衡,這樣陛下就可以從中調和,如魚得水。”


    “但是土木堡之變對大明朝的影響實在太大了,大明朝的勳貴團體在土木堡之變中損失慘重,幾乎再也沒有能力對文官進行抗衡。”


    “所以之後的大明皇帝,才會更有力地提拔太監和廠衛,以對抗文官,這也是一個被迫無奈之舉。”


    “在這樣的情況下,無論是皇帝,還是他手下的太監與廠衛,都處於下風。”


    “現在文官士大夫集團,才是大明王朝說話最算數的的那一個。”


    “皇帝與諸位內侍,隻能夠說在被迫防守。”


    弘治天子臉色有點陰沉,他知道趙遠鬆說的這些事情,都不是空穴來風的。


    因為他自己真是皇帝,能夠確確實實的感覺到這些。


    以前他也隻有一個朦朦朧朧的印象,如今他才真正明白了這個事情裏麵的本質。


    趙遠鬆沒有在意弘治天子的臉色,隻是笑了笑,道:“就文官之中,也有一些清醒的官,是看得清楚形勢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大明縣令到國之砥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牛角的二師兄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牛角的二師兄並收藏從大明縣令到國之砥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