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家人祖上是從許州逃荒過來的。


    在三家營落戶後,男人們常年給地主抗長工掙糧食,女人們在冬春鬧饑荒的時節,便帶著兒女四處討飯吃,祖祖輩輩日子一直過的都很恓遑。


    韓家人雖然窮苦但個個為人實誠,幹活不惜力,討飯不貪心,隻要有口吃的,什麽髒活苦活都搶著幹。在三家營和附近的營寨,田多地廣的東家都喜歡雇韓家人做長工。


    韓家一直都租著郭家的田地耕種,是郭家半個包身佃戶。韓六他爹韓二、他爺爺韓老大都在郭家扛了一輩子長工。


    當年郭敬祖把祖田賣給李泰栓後,郭家的剩下的田本不需要再雇長工耕種,但郭敬祖還是留下了韓二繼續扛長工,韓六十七歲那年也開始在郭家幫工,後來頂替韓二做了郭家的長工。


    郭敬祖不讓韓二叫他東家,而是按輩分叫他二叔,這樣顯得更親近些兒。韓六就跟著他爹叫郭敬祖“二爺”,叫郭修安“三叔”。


    韓老大活著的時候曾對韓二說:


    “天底下沒有白吃的飯食,人活著要明白自己的輕重!長工就是長工,東家就是東家,當麵稱兄道弟,背後你還要叫東家。東家對你好,那是想讓你死心塌地的賣力氣,東家對你不好,隻要不差咱糧食工錢,咱也沒話說!郭家這個東家仁義,但咱更要識敬,不能蹬鼻子上臉壞了規矩,亂了綱常!”


    郭敬祖把這個唯一的長工也沒當外人看,除了一年兩次該給的糧食和工錢,平常也常常接濟韓家。


    塔讀^小說更多優質免費小說,無廣告在@線免<費閱<讀!>^>


    每年新麥打下來,曬幹揚淨要裝踅子了,郭敬祖就對韓二說:


    “他二哥,你自己迴去拿布袋——先給你裝,家裏等米下鍋吧!”布袋有大有小,韓六他爹自己拿的布袋,吃虧沾光都沒話說。


    秋莊稼收完,郭敬祖便指著捆好的新棉花,對韓二說:


    “他二哥,趁著還沒入冬,早點拿迴家給老的小的續到棉襖棉褲裏……”新麥第一頓蒸的白麵饃,是犒勞長工的,郭牛氏讓韓二敞開了吃。等吃完飯,郭牛氏又拿出兩個白麵饃塞給韓二說:“他二哥,知道你吃飯都惦記著家裏娃娃,把這倆捎迴去吧……”


    青黃不接的時候,有口吃的就是救命。郭家院子裏的麥黃杏熟了,郭牛氏拾掇半筐杏子說:“他二哥,這東西不經放,你拿迴去給娃娃們嚐嚐鮮……”


    地裏的紅薯刨弄完,郭敬祖和韓二套牛犁地種麥子。郭敬祖說:“他二哥,讓六子跟著一起去地裏綹紅薯,綹多綹少都拿迴去給娃娃們蒸了吃……”


    地裏漏下的大小不等的紅薯,韓六每次都能綹個一筐兩筐的,迴去一家人吃上好幾天。


    郭修安主事後和他爹也一樣,該給的工錢糧食一個也不少,能早就不玩晚給;吃喝上也不吝嗇,自己吃啥韓六跟著吃啥。人勤話少、眼裏有活的韓家父子很受郭家外掌櫃待見,但韓張氏和韓梅氏一直不受郭家內掌櫃的待見。倒不是女人之間紅過臉吵過嘴,而是郭家婆媳,都嫌棄韓家女人那點說不出口的破爛事兒。


    當年李泰栓為了截胡韓家買地,半真不假的撩撥了韓張氏,李泰栓才發現韓家新娶的這個潑辣的小媳婦,骨子眼裏都透著一股風騷味。


    俗話說沒有不偷腥的貓。李泰栓這捆幹柴遇到韓張氏這團烈火,自然是一點就著。而韓張氏靠上李泰栓,也是從那年的守秋開始的。


    扣扣


    每年從立秋開始,早春時節地裏種下的高粱、穀子和棉花,就陸陸續續的成熟了;到了秋分,夏種的苞穀、豌豆和芝麻,也到了收獲的時節;最遲到霜降前,晚熟的拐子(扡插的)紅薯收攏入窖,這一季的秋獲才全部收完。


    農民靠天種地,誰也不敢賭老天爺每年讓你收哪樣莊稼。但老天爺也很公平,每年都有豐產和歉收的莊稼,所以老百姓種莊稼就要樣樣俱到,黍稷菽薯都要種一些。


    田地多廣的財東,除了種點瓜果蔬菜的田地,每年都會換著花樣種莊稼;地少的貧農和沒地的佃戶,更不敢把寶壓在一樣莊稼上種,每樣莊稼也都種些兒,反正不收麥總要收豆,有收獲就能保證一家老小在冬春季節不至於挨餓受凍。


    地少的人家,三下五去二就收完了地裏的莊稼,收完了自己田裏的,便開始收別人的。地裏的莊稼長的都一樣,你有能耐偷偷收到自己家裏就是你的,你沒本事看住自己的莊稼,被人收走了就是別人家的。


    所以每年的秋收,佃戶和長工跟東家,白天上演狗拿耗子的文戲,晚上就是角色對調上演的貓捉老鼠的武戲。要想地裏的莊稼不被被人偷走或盡量少被偷去,財東晚上就要守在田裏看著莊稼,這就是“守秋”。


    在伏陽,一犋犍牛能耕種一百畝左右的田地,小戶人家說家裏有幾畝地,財東家就直接說有幾犋田。


    李泰栓家就有五六犋田,三犋田租給佃戶收租,剩下的雇長工自己耕種。租出去的田地李家隻操心按時收租,但自己耕種的秋獲就要操心看守,所以年年李家人都要到地裏守秋。


    寒暑更替,一晃就是十幾年。


    又到了秋收時節,韓張氏這晚早早的來到李家的棚房,跟李泰栓輕車熟路的辦完男女之間那點事,便準備起身到李家的穀子裏地割春穀。李泰栓卻攬住韓張氏的腰說:“先不急下地,有事跟你商量一下。”


    韓張氏以為李泰栓沒盡興,說等割完穀穗再給李泰栓弄一次。李泰栓說:“不是你的事兒,是你家大妮的事!”


    塔讀~小說app,完&全開源<免^費的網.文小^說網站


    韓張氏馬上變了臉:“咋?我這顆老白菜吃膩了,你又惦記上我閨女了?”


    李泰栓沒跟韓張氏糾纏吃白菜的事情,直接說想讓韓大妮給李長有“試種”。


    家家都有難念的經。李家這幾年最著急上火的事情,就是李長有一直續不上的香火。


    李長有跟關帝廟的王家姑娘,從小就定下了娃娃親。剛滿十六歲的王家姑娘嫁進了李家,就成了李王氏。李長有成親兩三年了,李王氏的肚子一直都是癟蹋蹋。


    李梁氏拉下臉皮問兒子,李長有說他又不是個笨瓜,晚上該幹啥幹啥,從沒耽誤事。李梁氏又腆著臉問兒媳婦,李王氏羞臊的說出嫁前娘家媽都細細交代了,小兩口晚上好著呢。


    李梁氏帶著李王氏跑遍了周圍的廟庵燒香拜佛,尋遍了大小的郎中求醫問藥,李王氏的肚子還是沒有動靜。


    立秋前,李梁氏趁著李王氏去河邊洗衣服,把李長有拽到裏屋,悄悄問他願不願意找人試種。李長有心裏好氣又好笑,說這種事隻有女人願意才行,他願不願都白瞎兒。


    李梁氏說隻要李長有願意,其他的就不用他操心,養養身子骨等信兒就行。李梁氏對李長有千囑咐萬叮嚀,試種的事兒萬萬不能讓李王氏知道。


    晚上李梁氏躺在炕上,跟李泰栓商量對策。李梁氏說兒媳婦肚子兩年沒動靜,要麽是兒子的種兒是不發芽的秕穀,要麽兒媳婦的肚子是塊不長莊稼的澇池,但到底是秕穀還是澇池,要試試才知道。


    李泰栓說李長有十六歲就開始在地裏“守秋”,男女那點事估計早就經曆過,應該沒問題。李梁氏說那點事跟兒子的種兒是不是秕穀挨不上邊。


    口口五六三七四三六七五


    李泰栓順嘴說:“生孩子跟種地一個理兒,不收麥就種豆,不行就換個種兒試試!”


    李梁氏見李泰栓先惦記怎麽試兒媳婦,生氣的翻個身不再理李泰栓。


    李泰栓趕緊解釋說:


    “你先把話說完,別讓我猜來猜去的。關帝廟那頭的親家公,也是有臉有麵的東家,要是傷了兒媳婦的臉麵,關帝廟那頭不好交代!”


    李梁氏翻過身說隻要試出來李長有的種兒是不是秕穀,就知道兒媳婦的地能不能長出莊稼了。


    李泰栓問咋個試法?


    李梁氏說:“找個懷過孩子的大姑娘或小媳婦和兒子同房,如果懷上了,那就是說長有的種兒不是秕穀,兒媳婦的肚子就是澇池!然後再把孩子打掉,給點錢糧打發了就是了……”


    李泰栓問找哪個去試?


    李梁氏說:“我早打聽過了,韓家大妮懷過孩子,沒出苗就被悄悄打掉了,找她試種最合適!”


    李泰栓說韓大妮還是個沒出嫁的閨女,韓家人咋可能同意。


    討論群五六37四三陸七伍


    李梁氏憋了半天,才幽幽的對李泰栓說:“你能把韓大妮他媽,摁進“守秋”的棚房裏,就不能讓韓大妮給兒子試種?”


    李泰栓長出來一口氣,自己在心裏嘀咕:“繞了一大圈,這婆娘在這兒等著我呢!”


    韓張氏推開李泰栓的手,頭搖的像撥浪鼓:“這事不中!大妮還是個沒出門(未嫁)的閨女,我正踅摸著(準備)拿她,給老五(韓五)換個媳婦迴來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塵埃如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錦衣夜行風之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錦衣夜行風之子並收藏塵埃如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