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八十 忽必烈表示不服
宋末:我要做中興之主 作者:江湖無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至元十六年十月,江淮普降小雪,黃河北方雪花頗大,天色也是陰沉沉的。
大明殿裏,氣氛如同天色一般,壓抑的很。
自從朝議開始,忽必烈就陰沉著臉一句話不說,諸臣自然保持沉默。
不怪皇帝心情不好,自從張世傑克揚州,薑才突襲拿下楚州、盱眙、泗州以及漣水等地,元軍便是一退再退,高郵、滁州、真州、和州、無為軍、廬州等地近乎拱手相讓。
雖說史弼駐守濠州、阿術駐守、唆都駐六安、李恆駐薊州,與湖南連成一片後,以一條斜線拱衛著湖北,但是江淮地區丟了一半多。
若非海船不好在黃河裏發威,隻怕宋軍要大舉進攻山東。
即便如此,山東沿海不得不派駐大軍,並廣建堡壘哨塔配置天雷,防止宋軍效仿突襲淮安。
而在東瀛,征東大軍被天雷嚇懵逼了,一退三百裏,雖說很快就穩住了陣腳,卻丟了大半海船。
簡直是日了狗了,忽必烈就想不通了,宋國小皇帝怎麽就敢把天雷賣給東瀛人,不怕這條惡犬反噬主人?
前線都是失利,忽必烈心情能好起來才怪。
更糟心的是,趙複案發,被捉拿下獄都沒用刑,就供出了一大串名單。
看看都有誰。
姚樞、許衡、竇默、董文忠、史樞……開玩笑一樣,這些人要麽是元老重臣要麽是北地世侯出身,怎麽可能……也不是沒有可能。
意識形態這玩意,隻能論心,難以論跡,忽必烈看誰誰都像是亂臣賊子。
問題是,不止這些人,還有大量的年輕低級官員和學生,肯定大有問題。
半年時間,民族論光大都就印刷了十萬本,幾乎是識字的都看過了。
之所以搞的這麽大,還是因為前線戰事牽扯了所有人的注意力,等到發現時,已經晚了。
說沒問題,誰信呐?
忽必烈真要舉起屠刀,也別說漢化了,直接退迴草原放羊牧馬吧。
“新年前,主動交書者不罪,年後,但有私藏者,族誅。”
“陛下聖明。”漢臣們納頭便拜,都是鬆了口氣。
“趙複本人如何處置?”忽必烈問道。
漢臣們都不吭聲,唯恐引火燒身,蒙臣倒是沒這個顧慮。
“大汗,臣以為當剮於市,以儆效尤。”阿合馬說道。
“不妥。”忽都察兒說道:“宋國使者交換名單上有趙複,位列趙氏三宮之上,若是殺戮,隻怕宋國會有報複。”
前線失利,元庭轉攻為守,特別是山東地界惶恐不安,這都需要忽都察兒安排。
沒辦法,伯顏北上後,他再次成了右丞相,職責所在。
今年春天,雙方就在洽談交換俘虜的事情,隻是因為謝道清三人太過敏感而僵持住了,元庭也沒太在意趙複。
現在想來,宋庭真的是太狗了。
謝道清、趙?、全氏各值一個萬戶,趙複一人就值五個。
殺了趙複,還用剮刑,用腳趾頭都能想到宋庭會報複。
怎麽報複?當然是對等殺人咯。
誰還沒個失手的時候呢?本來有機會迴來的,卻被朝廷斷了後路,大家不敢怪忽必烈,還不得怪忽都察兒。
人心散了隊伍就沒法帶,所以忽都察兒不得不發言。
“大汗既已決定不罪讀者,何不釋放作者已示寬容?”忽都察兒再勸。
忽必烈到底是雄主,說道:“與宋國交換俘虜之事,速行。”
“臣遵旨。”忽都察兒鬆了口氣,漢臣們也鬆了口氣。
最起碼,這關算是過去了。
朝會散去,忽都察兒立刻派人去牢裏提趙複。
天子震怒,欽定大案,罪人說不得是要麵君謝罪的,獄卒都怕趙複死在牢裏,因此給了些照顧。
狀態看著還不錯。
出了大牢也是軟禁,隻是環境和飲食好了許多,當然,也不會有人來看他,連送飯的都不敢多說半句。
趙複不在意,安心住下,沒有筆墨,便折枝為筆,以地為紙,反複地寫民族論,若有所得,便喜不自勝。
如此過了一個多月,許衡來了。
“至案發,人人如避蛇蠍,卻不想仲平居然敢來。”趙複說道。
“奉詔而來,非為私誼,仁甫莫要多心。”許衡帶著不好意思。
因為趙複案發,忽必烈給奉使宣撫府加了個任務——查逆。
本來是遣官分道奉使宣撫,布宣德意,詢民疾苦,疏滌冤滯,蠲除煩苛,體察官吏賢否,明加黜陟。有罪者,四品以上停職申請,五品以下就便處決,民間一切興利除害之事,悉聽舉行,其餘必合上聞者,條具入告,相當於禦史台的監察機構,如今搖身一變成了專職對內的情報機構,相當於宋庭皇城司。
雖說截止目前,奉府並未有動作,但是人人謹慎行事,唯恐瘟神上門。
“忽必烈有什麽要說的?”趙複問道。
許衡掏出一本書,道:“陛下集文學之士編撰一書,請仁甫校正。”
趙複接過,隻見封麵寫著“強族論”,打開來看,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理論,沒有能提出進化論,但是有這麽個意思。
具體內容就是大元之所以能夠成立,乃是因為元族是最適應這個世界的存在。
是的,元族,與華族針鋒相對。
“忽必烈倒會異想天開,居然搞出了元族。”趙複嘲諷道:“未見一族有兩語,發型服飾皆不同也!”
許衡能說什麽?
文化越高,越會覺得忽必烈搞的沒名堂。
趙複問道:“陛下所著民族論,並未提及強弱,隻是定我出身而已。
仲平以為,爾等所作所為,是否背叛於族群?時至今日,爾等尚且以為忽必烈為正統乎?”
許衡不能答。
忽必烈是異族出身,但是他們傾心輔佐,是因為忽必烈願意走漢化這條路,但時至今日,並未成為漢族,甚至連中華民族一員都談不上。
因為但凡聖旨、公文,必然是蒙文在前而漢文在後,這其中的意思一眼就能看得出來。
以前元庭強盛,而且麵子上過得去,大家可以自欺欺人,如今遮羞布被揭開,許衡這般的已經在懷疑人生了。
見趙複把書遞迴,許衡接過,蹣跚而去。
忽必烈聽了許衡匯報,道:“仁甫以為,此書不敵趙氏小兒之民族論?”
“無破綻,不可駁。”許衡猶豫了一下,又道:“陛下,若想鞏固人心,須得繼續推行漢製漢法。”
“退下吧。”
忽必烈不想多說,隻想繼續改進強族論,他就不信了,勤學幾十年還比不過區區小兒。
大明殿裏,氣氛如同天色一般,壓抑的很。
自從朝議開始,忽必烈就陰沉著臉一句話不說,諸臣自然保持沉默。
不怪皇帝心情不好,自從張世傑克揚州,薑才突襲拿下楚州、盱眙、泗州以及漣水等地,元軍便是一退再退,高郵、滁州、真州、和州、無為軍、廬州等地近乎拱手相讓。
雖說史弼駐守濠州、阿術駐守、唆都駐六安、李恆駐薊州,與湖南連成一片後,以一條斜線拱衛著湖北,但是江淮地區丟了一半多。
若非海船不好在黃河裏發威,隻怕宋軍要大舉進攻山東。
即便如此,山東沿海不得不派駐大軍,並廣建堡壘哨塔配置天雷,防止宋軍效仿突襲淮安。
而在東瀛,征東大軍被天雷嚇懵逼了,一退三百裏,雖說很快就穩住了陣腳,卻丟了大半海船。
簡直是日了狗了,忽必烈就想不通了,宋國小皇帝怎麽就敢把天雷賣給東瀛人,不怕這條惡犬反噬主人?
前線都是失利,忽必烈心情能好起來才怪。
更糟心的是,趙複案發,被捉拿下獄都沒用刑,就供出了一大串名單。
看看都有誰。
姚樞、許衡、竇默、董文忠、史樞……開玩笑一樣,這些人要麽是元老重臣要麽是北地世侯出身,怎麽可能……也不是沒有可能。
意識形態這玩意,隻能論心,難以論跡,忽必烈看誰誰都像是亂臣賊子。
問題是,不止這些人,還有大量的年輕低級官員和學生,肯定大有問題。
半年時間,民族論光大都就印刷了十萬本,幾乎是識字的都看過了。
之所以搞的這麽大,還是因為前線戰事牽扯了所有人的注意力,等到發現時,已經晚了。
說沒問題,誰信呐?
忽必烈真要舉起屠刀,也別說漢化了,直接退迴草原放羊牧馬吧。
“新年前,主動交書者不罪,年後,但有私藏者,族誅。”
“陛下聖明。”漢臣們納頭便拜,都是鬆了口氣。
“趙複本人如何處置?”忽必烈問道。
漢臣們都不吭聲,唯恐引火燒身,蒙臣倒是沒這個顧慮。
“大汗,臣以為當剮於市,以儆效尤。”阿合馬說道。
“不妥。”忽都察兒說道:“宋國使者交換名單上有趙複,位列趙氏三宮之上,若是殺戮,隻怕宋國會有報複。”
前線失利,元庭轉攻為守,特別是山東地界惶恐不安,這都需要忽都察兒安排。
沒辦法,伯顏北上後,他再次成了右丞相,職責所在。
今年春天,雙方就在洽談交換俘虜的事情,隻是因為謝道清三人太過敏感而僵持住了,元庭也沒太在意趙複。
現在想來,宋庭真的是太狗了。
謝道清、趙?、全氏各值一個萬戶,趙複一人就值五個。
殺了趙複,還用剮刑,用腳趾頭都能想到宋庭會報複。
怎麽報複?當然是對等殺人咯。
誰還沒個失手的時候呢?本來有機會迴來的,卻被朝廷斷了後路,大家不敢怪忽必烈,還不得怪忽都察兒。
人心散了隊伍就沒法帶,所以忽都察兒不得不發言。
“大汗既已決定不罪讀者,何不釋放作者已示寬容?”忽都察兒再勸。
忽必烈到底是雄主,說道:“與宋國交換俘虜之事,速行。”
“臣遵旨。”忽都察兒鬆了口氣,漢臣們也鬆了口氣。
最起碼,這關算是過去了。
朝會散去,忽都察兒立刻派人去牢裏提趙複。
天子震怒,欽定大案,罪人說不得是要麵君謝罪的,獄卒都怕趙複死在牢裏,因此給了些照顧。
狀態看著還不錯。
出了大牢也是軟禁,隻是環境和飲食好了許多,當然,也不會有人來看他,連送飯的都不敢多說半句。
趙複不在意,安心住下,沒有筆墨,便折枝為筆,以地為紙,反複地寫民族論,若有所得,便喜不自勝。
如此過了一個多月,許衡來了。
“至案發,人人如避蛇蠍,卻不想仲平居然敢來。”趙複說道。
“奉詔而來,非為私誼,仁甫莫要多心。”許衡帶著不好意思。
因為趙複案發,忽必烈給奉使宣撫府加了個任務——查逆。
本來是遣官分道奉使宣撫,布宣德意,詢民疾苦,疏滌冤滯,蠲除煩苛,體察官吏賢否,明加黜陟。有罪者,四品以上停職申請,五品以下就便處決,民間一切興利除害之事,悉聽舉行,其餘必合上聞者,條具入告,相當於禦史台的監察機構,如今搖身一變成了專職對內的情報機構,相當於宋庭皇城司。
雖說截止目前,奉府並未有動作,但是人人謹慎行事,唯恐瘟神上門。
“忽必烈有什麽要說的?”趙複問道。
許衡掏出一本書,道:“陛下集文學之士編撰一書,請仁甫校正。”
趙複接過,隻見封麵寫著“強族論”,打開來看,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理論,沒有能提出進化論,但是有這麽個意思。
具體內容就是大元之所以能夠成立,乃是因為元族是最適應這個世界的存在。
是的,元族,與華族針鋒相對。
“忽必烈倒會異想天開,居然搞出了元族。”趙複嘲諷道:“未見一族有兩語,發型服飾皆不同也!”
許衡能說什麽?
文化越高,越會覺得忽必烈搞的沒名堂。
趙複問道:“陛下所著民族論,並未提及強弱,隻是定我出身而已。
仲平以為,爾等所作所為,是否背叛於族群?時至今日,爾等尚且以為忽必烈為正統乎?”
許衡不能答。
忽必烈是異族出身,但是他們傾心輔佐,是因為忽必烈願意走漢化這條路,但時至今日,並未成為漢族,甚至連中華民族一員都談不上。
因為但凡聖旨、公文,必然是蒙文在前而漢文在後,這其中的意思一眼就能看得出來。
以前元庭強盛,而且麵子上過得去,大家可以自欺欺人,如今遮羞布被揭開,許衡這般的已經在懷疑人生了。
見趙複把書遞迴,許衡接過,蹣跚而去。
忽必烈聽了許衡匯報,道:“仁甫以為,此書不敵趙氏小兒之民族論?”
“無破綻,不可駁。”許衡猶豫了一下,又道:“陛下,若想鞏固人心,須得繼續推行漢製漢法。”
“退下吧。”
忽必烈不想多說,隻想繼續改進強族論,他就不信了,勤學幾十年還比不過區區小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