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8章 逐鹿中原(五十五)


    半年後


    燕國三百七十一年春(581年)


    這一年,隨國公楊堅篡位稱帝,本來國號應該是“隨”,但因為他覺得“隨”字不吉利,故而改為“隋”。


    楊堅稱帝後,進一步深化改革,並且取消鮮卑賜姓,所有鮮卑賜姓,一律改迴漢姓,比如大野淵,改迴李淵。


    並且取締周國的部分製度,吸收齊國的製度和律法。


    推廣周國府兵製和均田製的同時,又吸收齊國的省部製度,並進行改進,縮減他認為多餘的部門,變成【三省六部製】。


    隋朝的“三省六部製”,跟高氏齊國的省部製度並沒有太大區別,隻是根據實際情況,增加了一些新的部門,同時刪減了一些舊的部門,最終形成了六部。


    同時,下令清查田畝人口,同時命令各州每年舉薦三人進入中央成為儲備官員,舉薦分為四科,地方官可以推舉符合四科中的人才,被舉薦的人才,進入中央後,還要通過考試的檢驗,這項製度也被稱之為科舉製。


    可以看得出來,此時此刻,所謂的隋朝科舉製,依舊帶著嚴重的察舉製和九品中正製的殘餘,並不是說瞬間就建立了科舉製,跟漢朝察舉製的唯一的不同,隻是多了一道考試檢驗的步驟。


    然而,漢朝的察舉製,同樣要通過考試檢驗,隻是內容比較少,大部分時候隻是走走過場。


    同時,楊堅下令建造更多義倉,也就是豐收時,老百姓自願把多餘的糧食統一存到大倉庫,並且由百姓自己推舉一位德高望重者去管理大倉庫,等到歉收時,再由這位德高望重者放倉救民。


    漢朝時,這種工作都是由官府來承辦,由官府在豐收時低價收購豐收區的糧食,歉收時低價出售糧食給災區,特殊情況還沒免費放糧。


    但是隨著東漢末年越來越腐敗,糧倉基本都成了貪官汙吏的私產,漢朝的這種救民製度就變得形同虛設。


    到了漢朝滅亡後,持續幾百年的亂世裏,饑荒越來越頻繁。


    為了應對饑荒,就必須建造糧倉儲存糧食。


    但是單獨某個家庭,根本沒有能力建造糧倉,更沒有時間精力去看管糧倉。


    於是一些百姓,就自發地團結在一起,他們十幾戶人家,聯合起來建造一個糧倉,然後推舉出一位德高望重者,讓這位德高望重者專門看管糧倉。


    大家豐收時,就把糧食存進糧倉裏,歉收了,就從糧倉裏取出糧食。


    人民群眾的力量是偉大的!


    他們在沒有官府保護的情況下,自發地發明了這種保護自己減少饑荒概率的製度。


    這種行為在這幾百年五胡南北朝亂世裏,逐漸在民間自發地推廣。


    如今,楊堅動用官府的力量,主動幫助百姓建造糧倉,然後運行模式暫時還是跟以前一樣,由當地百姓自發組織管理。


    不過也隻是暫時了,楊堅非常摳門,他早就盯上了老百姓的糧食,準備以後找機會,把這些民間自發組織存起來的糧食,通通變成朝廷的糧食。


    “你們的糧倉都是朝廷幫你們建造的,所以朝廷把你們存在糧倉裏的糧食吞走,有毛病嗎?沒毛病!”


    義倉製度並不是某人的奇思妙想,不過是人民群眾在幾百年亂世時間裏自發創造出來的,然後被官府常規化,就變成了製度。


    後世之人覺得這是一個大變革時代,似乎在隋朝建立的一瞬間,所有的事物都突然改天換地了。


    然而,對於這個時代的百姓而言,變化肯定是有變化的,但好像不大。


    三省六部?那不是高氏齊國早就有的省部製嗎?隻是行政部門數量不一樣了?


    科舉製?那不是這幾百年來,南北朝都在實行的分科錄取和考試檢驗嗎?隻不過現在隋朝建立了,這種規模更大了?更加正規化了?


    義倉製度?那不是幾百年亂世以來,民間一直在自發搞的東西嗎?隻不過現在官府來幫我們搞了?


    府兵製和均田製?那不是已經實行了一百年了嗎?隻不過現在推廣全國了?


    大運河?那不是南北朝曆朝曆代都在建設的嗎?隻不過現在把最後最難建造的幾段給連接起來?


    對於後世之人而言,某某時代風起雲湧,在某一瞬間,一切都變得不同了。


    可對於當時的人而言,變化並不是很大,一切都是早就存在的。


    後世之人以為,在某一瞬間,燕國突然就有了議會製度,可對於燕國人而言,他們自己都不知道什麽時候開始實行的議會製度,好像從來沒有人主動提過要搞所謂的議會製,一開始隻是家族成員們相互討論的一個房子而已?但是討論著、爭吵著,慢慢地就一點點發生緩慢改變,然後有了現在這個議會製度的樣子?


    哪有什麽突然改變,不過是幾百年上千年時光的日積月累,最終量變引起質變!


    隋朝的改變,本質上是五胡南北朝這幾百年改變的總和。


    這個朝代改一點,那個朝代改一點,積少成多,每個朝代都跟上一個朝代區別不大,隻是改變了一點點,可是等到隋朝時,已經過去幾百年時光,積累的改變足夠多了,就顯得跟漢朝時代已經完全不同了。


    楊堅建立隋朝後,冊立嫡長子楊勇為太子,並且在南征和北伐的選擇上產生了糾結。


    “北虜突厥,常年劫掠中原,以至我中原百姓民不聊生。”


    “南蠻陳氏,蕞爾小國,竊據江南,不服中原正統。”


    “此二國皆為我中原大患!”


    北朝認為南朝是蠻夷,南朝也認為北朝是蠻夷。


    最終,有人為他解除疑慮:“南蠻陳氏,自保尚且不足,怎敢與我中原為敵?隻需威懾一番,其必安也。我中原之大敵,當為北虜突厥。如今突厥可汗病逝,新任的突厥可汗與其他貴族矛盾重重,擁有繼承權的還有好幾個,他們都想當大可汗,不如拉攏他們內部的弱小者,打擊他們內部的強大者,分化他們!”


    如今,突厥雖然表麵強大,一路向西打到了羅馬人的視野範圍內,占領了薩珊波斯好多城池。


    但是內部派係林立,上一代突厥可汗死了以後,傳位給了阿史那大邏便,但是阿史那大羅便出身卑賤,母親是個女奴,所以他的兄弟們都看不起他,貴族們同樣不願意服從這位出身卑賤者。


    最後,一番反複爭權奪利之下,突厥形成了四可汗並立的局麵。


    四個可汗之間矛盾重重,隻是暫時聯合在一起,共同出兵劫掠四方,但相互之間都很提防對方,脆弱的聯盟很容易破碎。


    楊堅聽完這個建議後,非常高興。


    以前中原分裂成周齊兩國時,突厥也是用這種手段分化中原,周國給的錢少,就聯合齊國攻打周國,齊國給的錢少,就聯合周國攻打齊國。


    導致周國和齊國都拚命地送錢送女人給突厥,生怕突厥跟對方結盟。


    同樣的事也發生在齊國和陳國之間,陳國給的錢少,燕國就跟齊國結盟,齊國給的錢少,燕國就跟陳國結盟。


    導致齊國和陳國拚了命地給燕國送錢送人,生怕燕國跟對方結盟。


    如今,攻守之勢逆轉,以前都是突厥對中原分化,現在輪到中原對突厥分化了。


    楊堅的戰略便是,聯合四大可汗中實力更弱者,一起打壓四大可汗中實力更強者。


    等到突厥各方勢力的實力平衡之時,隋朝就隻需要等著突厥人主動送錢送人請求結盟了。


    誰送的少,就跟他的對手結盟,逼著突厥人隻能拚了命地送。


    這一招,燕國王家真的是太熟悉了。


    以前燕國王家征服三韓和倭人的時候,就是靠著一手分化瓦解,誰更弱,就聯合誰,誰更強,就打壓誰,等他們實力相互平衡之時,自然就會爭著搶著過來跪舔王家。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秦末建立千年家族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仙人草豆腐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仙人草豆腐乳並收藏從秦末建立千年家族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