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7章 百年山東(十三)


    幾個月後


    燕國三百四十一年冬(551年)


    長安


    “侯景向我們上表臣服,諸位,議一議吧。”


    宇文泰與一眾幕僚討論最近的國際大事。


    不久前,高洋想要直轄山東道,剝奪侯景的兵權,使得侯景直接造反。


    造反後的侯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取了齊國的河南諸郡縣,一路打到了洛陽,然後向宇文泰求援。


    “侯景此人反複無常、天生反骨,在魏國時造反,在燕國時造反,在齊國時又造反,萬萬不可接納此人。”


    “侯景是不是反骨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可以趁機奪取洛陽等地。”


    “我國近年來征討涼州,民生疲憊,當休養生息,不可再生戰事。”


    “機不可失時不再來,怎可眼睜睜看著肥肉而不吃?”


    “可派遣少量精銳騎兵接應侯景,若能得洛陽,則自然極好,即便得不到,損失也不大,此為以小博大也!”


    經過爭論,宇文泰決定派遣兩千騎兵支援侯景,把侯景占據的洛陽等地收入囊中。


    與此同時


    建康


    “立刻發兵北上,支援侯景!”


    “朕,將要成為收複中原的千古一帝!”


    “名垂青史,就在眼前!”


    相比長安朝廷的群策群力,建康朝廷就非常單調了,臣子們沒有一絲一毫的話語權,完全就是蕭衍的一言堂,他想怎麽決定就怎麽決定,別人出不出意見都沒區別。


    侯景不僅向長安朝廷求援,還向建康朝廷求援,講究的就是一個風險對衝,萬一某一方不肯支援,還有另一方支援。


    隻是他沒有想到的是,兩方居然都願意支援他,哪怕兩方都知道他的人品不行。


    看來,在河南之地這塊肥肉的誘惑下,人品不人品的,已經自動被那些統治者們忽略了。


    又幾個月後


    宇文泰的兩千騎兵因為距離更近,所以更早抵達洛陽,聯合侯景自己的部曲,擊退了前來圍剿的齊國大軍。


    然而,這個時候,還沒等宇文泰要求侯景支付洛陽城作為報酬,梁國的援軍也抵達洛陽了。


    為了保住洛陽,侯景心生一計,竟然聯合梁國大軍,偷襲了正在洛陽城內尋歡作樂的宇文泰精銳騎兵。


    宇文泰的將士們被突然襲擊,全軍覆沒,他們做夢都沒想到,會死在自己盟友侯景的手裏。


    千裏迢迢跑來支援侯景,結果被侯景給偷襲了。


    不過很快,齊國的第二次圍剿就來了,而且規模更加龐大。


    顯然,上一次是沒有預料到侯景會有援軍,所以出兵較少,不肯傾巢而出,擔心後方被柔然偷襲,現在知道侯景有援軍了,自然隻能傾巢而出。


    關鍵時刻,蕭衍以小博大的心思又開始作怪了。


    他既想要趁著齊國內亂之際收複中原,又不希望損耗自己的實力,指望著侯景去跟齊國拚得兩敗俱傷,然後他蕭衍最後出來坐收漁利。


    但侯景也不傻,眼看著梁國大軍死守在洛陽防線上,就是不肯主動出擊,就等著他侯景去跟齊國大軍拚命,於是他果斷丟棄山東之地,也跑到洛陽防線一起死守,死活都要拉著整個梁國去跟齊國決戰。


    齊國與梁國在洛陽附近進行戰鬥,而宇文泰也集結兵力駐守在潼關,時刻觀察洛陽的戰事,準備趁機渾水摸魚。


    侯景、高洋、宇文泰、蕭衍,各方勢力都把精力、兵力、人力、物力,集中到了洛陽附近,在天下的最中心進行大戰。


    洛陽戰場上,其中有侯景部曲兩萬人,宇文泰大軍三萬人,梁國大軍十萬人,齊國大軍十五萬人,總計三十萬人在洛陽附近大混戰。


    當洛陽大混戰的消息傳到燕國時,燕忌產生了趁機收複山東道的想法。


    燕都(新都\/玉兔城)


    “收複山東道之後,無論是行會還是貴族,都可以在山東道自由購買人口,獲得人口去海外開荒。”


    還沒收複山東道,燕忌就應該提前把山東道的百姓貶為了開荒奴隸,允許所有貴族和行會在山東道自由購買奴隸開荒。


    開荒是燕國的國策,從建國前,王家就一直在開荒,建國後還在開荒。


    虛假的種田流,種田幾十年,然後爭霸天下。


    真實的種田流,開荒種田七百年,現在還在開荒。


    燕國現在的開荒主要集中在【颶風島(新幾內亞島)】,這座大型島嶼常年有颶風肆虐,起初,這座島嶼被發現這座島嶼的探險家以自己名字命名,後來,這位探險家在島嶼上長期生活探險,發現這裏經常有颶風肆虐,於是便改名為【颶風島】,還向燕國的【探險司】上報了這座島嶼,由此得到了豐厚的賞金。


    在燕國,有那麽一些遊俠們,不願意工作賺錢養家糊口,燕國又是縱容土地兼並的,所以權貴鄉紳們可以光明正大土地兼並,根本用不著他們當白手套,所以他們便當起了探險家,到處尋找尚未被發現的島嶼、礦產、文明、部落、平原等等,隻要上報給朝廷,並且得到證實,都可以得到豐厚賞金。


    哪怕不上報給朝廷,而是把探險得到的信息售賣給行會們,同樣可以大賺一筆。


    這座大島嶼,不僅有颶風肆虐,而且常年多雨水,土壤被衝刷嚴重,肥力不足,難以種植糧食。


    但是島嶼上很多高山丘陵,適合種植果樹,同時適合種植一些用來喂養牲畜的雜糧作物,因此倒也不是完全不適合開荒。


    並且島嶼上有許多大型野生動物,比如比成年人還高還壯的野雞,大量火山以及可以用來施肥和做原始水泥的火山灰,山間盆地的河穀地帶非常適合開墾水稻田。


    當然,相比星繁城所在的繁島(爪哇島),價值還是要低很多的。


    君主、貴族、行會,都在不停地開墾種植園,各方勢力的種植園相互交錯,管理起來非常麻煩,所以燕國朝廷專門在【開荒部】裏麵又新設立了一個【種植司】,專門處理種植園的開墾、登記、變更、買賣、經營、調查、實證等工作。


    比如有些行會覺得自己的眾多種植園太分散,這裏一個那裏一個,管理太麻煩,就會選擇與其他行會、貴族互換種植園,這個期間,難免會產生一些經濟糾紛,比如我覺得我的種植園更好,又比如交換前和交換後的種植園不一樣,又比如種植園主自己說的很好,但實際購買以後,發現這個種植園是虛假宣傳,簡直爛透了,等等等等。


    隨著各種新事物的出現,舊有的法律已經無法滿足現實需求。


    以前沒這麽多開荒種植園,有問題也是私底下處理,最多官府派人調解。


    現在種植園太多了,糾紛也就多起來了,根本調解不過來,所以不得不製定相應的“種植園法”,同時設立專門管理種植園的“種植司”。


    一切的官府機構、法律等等結構改變或出現,都是因為現實情況的變化。


    中原沒有這麽多種植園,自然用不著什麽“種植法”,也用不著設立什麽“種植司”,更用不著讓官吏去專門管理這種事。


    如果中原統治者照搬照抄,盲目抄襲燕國的各種製度和法律,那麽就會出現水土不服的現象,畢竟中原要是在沒有這麽多種植園的情況下,也搞出個“種植園法”和“種植司”,那確實一點意義都沒有,純粹浪費人力物力,白白增加官員造成冗官現象。


    同樣的道理,燕國也不能照搬照抄中原的製度和法律,畢竟燕國君主和貴族們並沒有那麽多後宮佳麗,如果像中原一樣搞出什麽十常侍、皇後、大長秋之類的,同樣會出現水土不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秦末建立千年家族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仙人草豆腐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仙人草豆腐乳並收藏從秦末建立千年家族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