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5章 百年山東(十二)
燕國三百四十年冬(550年)
玉兔城(韓國光州)
經過反複爭吵,燕國新的國都被選在玉兔城。
舊的燕都已經殘破不堪,不適合作為國家的政治中心,而在新國都的選擇上,各方勢力爭論不休。
燕忌其實是想要把陪都星繁城作為國都的,但是星繁城距離燕國最繁華的地帶太遠,而且遠離中原,不利於燕國與中原的交流。
行會們都不希望國都在自己的城市,同時又希望國都距離自己的城市比較近,這樣既不會被國都霸占自己的產業,也能靠著距離近的優勢更快發展。
貴族們也是同樣的想法,他們既不希望新國都建立在他們的封地上,又希望新國都距離他們的封地比較近,這樣才能在保留封地的同時更快發展。
最後左挑右選,也有隻有玉兔城還算合適,絕大多數代表們也讚同建都玉兔城。
玉兔城的南麵是嫦娥城,西南麵是有巢城,北麵是燧人城,東麵是釜山城。
可以這麽說,除了開發最久的遼東,整個燕國最精華最富饒的城市都在玉兔城周圍。
自此,玉兔城更名為燕都,也稱新都,舊的燕都改名為舊燕城,也稱舊都。
舊都已經成為廢墟,短時間內很難恢複,今後將作為燕國的軍事基地存在。
收複遼東後,燕忌並沒有急著反攻山東,更沒有急著北伐高句麗複仇,而是封鎖各個關口,防止敵國趁虛而入,接下來的很長時間,燕國都將采取休養生息國策。
首先是玉兔城宮殿的建設,其次是舊都的重建,然後是官職的調整。
隨著燕國遷都到三韓的玉兔城,燕國的戰略重心也從遼東轉移到海外。
等到權力中心搬遷到新的燕都後,第二次大議會也隨之召開。
這次議會上,經過絕大多數人的同意,修改了【開荒法案】,規定任何人都可以花錢免除開荒勞役。
同時,製定了更加嚴格清晰的開荒律法條文,防止官府像以前一樣隨便抓人去開荒。
新的“開荒法”明確規定,隻有犯下死罪或流放罪的人,才可以被貶為開荒奴隸,其餘定罪不可以強製開荒。
為了與貴族代表進行區分,平民議會的代表們,也被稱之為民意代表。
黃宗羲成為了燕國民意代表之首,有權親自審閱尚書台的公文,如同九卿一般。
也有一些貴族不滿,但這次改革還是充分照顧了貴族的特權,隻不過以前貴族可以隨便懲罰民眾,現在貴族懲罰民眾後,民眾有權花錢免罪,同時有權提出異議,僅此而已。
如果是沒錢的百姓,那自然跟以前沒區別,該怎麽被壓迫還是被怎麽壓迫。
燕忌這次改革的目的,就是要一邊穩住貴族的不滿情緒,一邊滿足行會們的要求。
作為夾在貴族和行會中間的他,需要小心翼翼處理每一件事,絕對不能讓內戰再來一次。
老子說的“治大國如烹小鮮”,便是這樣的道理。
並不是燕忌想要這樣的製度,是社會的實際發展情況,讓他不得不選擇這樣的製度。
是秦國內憂外患的局麵逼得秦孝公不得不以商鞅之法治國,而不是秦孝公一開始就真的有多麽喜歡商鞅之法治國。
麵對行會的利益代言人黃宗羲,有貴族向燕忌建議,直接把黃宗羲殺死。
但是被燕忌拒絕了,這並不是他對黃宗羲有什麽獨特的感情,而是他明白黃宗羲不是關鍵,關鍵是燕國內部已經發展起來的大大小小行會勢力。
每個階層團體都會有自己的喉舌、利益代言人,殺死一個黃宗羲,行會們也會選出一個新的黃宗羲來為他們代言,而且有了前車之鑒,新的黃宗羲將會更加隱蔽、更加難以對付、更加難以合作。
愚蠢的統治者隻會動用權力殺死反對者,高明的統治者懂得利用權力來與反對者合作,慢慢地把反對者潛移默化。
殺死林贄,或許是燕國最大的錯誤。
林贄活著的時候,大家都當他是小醜,可是等到林贄被王家殺死後,他仿佛成聖一般,被許多人崇拜,他的思想也被逐漸傳播開來。
又一個月後,燕忌被貴族議會選舉為新一代燕君,並且重新製定國策。
新的國策總體而言是戰略收縮,首先是暫時放棄山東道,全力休養生息,其次是在遼東北部建造更多堡壘和了望塔,對高句麗采取防禦戰略。
不過防備高句麗也隻是順帶的,燕忌以及燕國貴族們,依舊把山海關建設放在了國防第一位。
雖然中原與高句麗都是燕國的敵人,但相比較而言,對於燕國而言,明顯中原的威脅更大。
要防高句麗,但主要防中原,要防行會,但主要防王霆。
相比行會反賊的威脅,王氏貴族們更加害怕自己家族又出現一個王霆。
哪怕高句麗已經兩次肆虐遼東,多次攻擊燕國的附庸國,但燕國貴族們依舊把中原當成主要敵人,把高句麗當成次要敵人。
高句麗壯大,無非是搶劫一些財富人口,最多攻占幾座城池而已,可如果中原壯大,那是要跟燕國拚命的。
中原的世家士族們也是類似想法,要防胡人,但主要防漢武帝,胡人壯大無非劫掠,可如果朝廷再出現一個類似漢武帝的統治者,他們這些世家士族通通都得被弄死。
燕國被高句麗劫掠遼東,而燕國做出的反應卻是立刻加強山海關的建設,防備中原也像高句麗一樣進入遼東肆虐。
與此同時,當燕忌主持國防建設和休養生息的時候。
曲阜城
孔家
“燕國似乎準備放棄山東道?”
“那我們又該何去何從?”
“當真要降於齊國?”
“是時候把我們之前寫給齊國的那份《降書》拿出來了,順便把寫給燕國那份《降書》趕緊燒毀。”
“高氏會保留我們在曲阜的特權嗎?”
“當然會,我們孔家是天下儒士的代表,是代表中原文化的牌匾,隻要他高氏還想要爭取中原讀書人的支持,就不得不優待我們。”
“我們沒必要在乎誰是天下之主,隻需要在乎新王朝統治下,有沒有我們孔家的一席之地。”
孔家眾人正在商討家族的未來,當知道燕國打算放棄山東道時,他們終於下定決心向齊國高洋臣服。
燕國三百四十年冬(550年)
玉兔城(韓國光州)
經過反複爭吵,燕國新的國都被選在玉兔城。
舊的燕都已經殘破不堪,不適合作為國家的政治中心,而在新國都的選擇上,各方勢力爭論不休。
燕忌其實是想要把陪都星繁城作為國都的,但是星繁城距離燕國最繁華的地帶太遠,而且遠離中原,不利於燕國與中原的交流。
行會們都不希望國都在自己的城市,同時又希望國都距離自己的城市比較近,這樣既不會被國都霸占自己的產業,也能靠著距離近的優勢更快發展。
貴族們也是同樣的想法,他們既不希望新國都建立在他們的封地上,又希望新國都距離他們的封地比較近,這樣才能在保留封地的同時更快發展。
最後左挑右選,也有隻有玉兔城還算合適,絕大多數代表們也讚同建都玉兔城。
玉兔城的南麵是嫦娥城,西南麵是有巢城,北麵是燧人城,東麵是釜山城。
可以這麽說,除了開發最久的遼東,整個燕國最精華最富饒的城市都在玉兔城周圍。
自此,玉兔城更名為燕都,也稱新都,舊的燕都改名為舊燕城,也稱舊都。
舊都已經成為廢墟,短時間內很難恢複,今後將作為燕國的軍事基地存在。
收複遼東後,燕忌並沒有急著反攻山東,更沒有急著北伐高句麗複仇,而是封鎖各個關口,防止敵國趁虛而入,接下來的很長時間,燕國都將采取休養生息國策。
首先是玉兔城宮殿的建設,其次是舊都的重建,然後是官職的調整。
隨著燕國遷都到三韓的玉兔城,燕國的戰略重心也從遼東轉移到海外。
等到權力中心搬遷到新的燕都後,第二次大議會也隨之召開。
這次議會上,經過絕大多數人的同意,修改了【開荒法案】,規定任何人都可以花錢免除開荒勞役。
同時,製定了更加嚴格清晰的開荒律法條文,防止官府像以前一樣隨便抓人去開荒。
新的“開荒法”明確規定,隻有犯下死罪或流放罪的人,才可以被貶為開荒奴隸,其餘定罪不可以強製開荒。
為了與貴族代表進行區分,平民議會的代表們,也被稱之為民意代表。
黃宗羲成為了燕國民意代表之首,有權親自審閱尚書台的公文,如同九卿一般。
也有一些貴族不滿,但這次改革還是充分照顧了貴族的特權,隻不過以前貴族可以隨便懲罰民眾,現在貴族懲罰民眾後,民眾有權花錢免罪,同時有權提出異議,僅此而已。
如果是沒錢的百姓,那自然跟以前沒區別,該怎麽被壓迫還是被怎麽壓迫。
燕忌這次改革的目的,就是要一邊穩住貴族的不滿情緒,一邊滿足行會們的要求。
作為夾在貴族和行會中間的他,需要小心翼翼處理每一件事,絕對不能讓內戰再來一次。
老子說的“治大國如烹小鮮”,便是這樣的道理。
並不是燕忌想要這樣的製度,是社會的實際發展情況,讓他不得不選擇這樣的製度。
是秦國內憂外患的局麵逼得秦孝公不得不以商鞅之法治國,而不是秦孝公一開始就真的有多麽喜歡商鞅之法治國。
麵對行會的利益代言人黃宗羲,有貴族向燕忌建議,直接把黃宗羲殺死。
但是被燕忌拒絕了,這並不是他對黃宗羲有什麽獨特的感情,而是他明白黃宗羲不是關鍵,關鍵是燕國內部已經發展起來的大大小小行會勢力。
每個階層團體都會有自己的喉舌、利益代言人,殺死一個黃宗羲,行會們也會選出一個新的黃宗羲來為他們代言,而且有了前車之鑒,新的黃宗羲將會更加隱蔽、更加難以對付、更加難以合作。
愚蠢的統治者隻會動用權力殺死反對者,高明的統治者懂得利用權力來與反對者合作,慢慢地把反對者潛移默化。
殺死林贄,或許是燕國最大的錯誤。
林贄活著的時候,大家都當他是小醜,可是等到林贄被王家殺死後,他仿佛成聖一般,被許多人崇拜,他的思想也被逐漸傳播開來。
又一個月後,燕忌被貴族議會選舉為新一代燕君,並且重新製定國策。
新的國策總體而言是戰略收縮,首先是暫時放棄山東道,全力休養生息,其次是在遼東北部建造更多堡壘和了望塔,對高句麗采取防禦戰略。
不過防備高句麗也隻是順帶的,燕忌以及燕國貴族們,依舊把山海關建設放在了國防第一位。
雖然中原與高句麗都是燕國的敵人,但相比較而言,對於燕國而言,明顯中原的威脅更大。
要防高句麗,但主要防中原,要防行會,但主要防王霆。
相比行會反賊的威脅,王氏貴族們更加害怕自己家族又出現一個王霆。
哪怕高句麗已經兩次肆虐遼東,多次攻擊燕國的附庸國,但燕國貴族們依舊把中原當成主要敵人,把高句麗當成次要敵人。
高句麗壯大,無非是搶劫一些財富人口,最多攻占幾座城池而已,可如果中原壯大,那是要跟燕國拚命的。
中原的世家士族們也是類似想法,要防胡人,但主要防漢武帝,胡人壯大無非劫掠,可如果朝廷再出現一個類似漢武帝的統治者,他們這些世家士族通通都得被弄死。
燕國被高句麗劫掠遼東,而燕國做出的反應卻是立刻加強山海關的建設,防備中原也像高句麗一樣進入遼東肆虐。
與此同時,當燕忌主持國防建設和休養生息的時候。
曲阜城
孔家
“燕國似乎準備放棄山東道?”
“那我們又該何去何從?”
“當真要降於齊國?”
“是時候把我們之前寫給齊國的那份《降書》拿出來了,順便把寫給燕國那份《降書》趕緊燒毀。”
“高氏會保留我們在曲阜的特權嗎?”
“當然會,我們孔家是天下儒士的代表,是代表中原文化的牌匾,隻要他高氏還想要爭取中原讀書人的支持,就不得不優待我們。”
“我們沒必要在乎誰是天下之主,隻需要在乎新王朝統治下,有沒有我們孔家的一席之地。”
孔家眾人正在商討家族的未來,當知道燕國打算放棄山東道時,他們終於下定決心向齊國高洋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