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逐鹿中原(十四)
三年多後
燕侯一百四十六年春(356年)
青州
北海郡
劇縣
這裏曾經是張步抵抗光武帝劉秀的大本營,如今這座縣城已經衰落,僅有人口兩萬餘,正在被新的軍閥段龕統治著。
段龕是段氏鮮卑首領的後代,段氏鮮卑覆滅後,便東躲西藏等待機會,直到羯趙內戰爆發後,他才帶領段氏鮮卑的族人們進入青州攻城略地,建立齊國,並且向南邊的大晉稱臣,被大晉朝廷冊封為齊王。
今日,劇縣的大街上。
“所有人排好隊,立刻遷徙!”
段齊的士兵在縣城內強遷百姓,準備把整座縣城的百姓都賣給燕國,然後向燕國購買具裝騎兵鎧甲,從而征戰天下。
人群中,有一位青年因為讀書識字,所以被特殊對待,段齊的士兵們將他五花大綁。
此人名叫王猛,是青州一位寒門子弟。
他的那些好友們,大多數都主動去了遼東燕國,去燕國當個教書先生,雖說不能實現什麽理想抱負,但起碼一生平平安安,而且衣食無憂。
但王猛是有偉大理想的,他想要名垂青史,因此,他並沒有選擇去遼東燕國當個教書先生,而是在燕國東萊地區彰顯自己的才能,然後等待燕侯雪聘請他,把他請去燕都當座上賓。
然而,燕侯雪又怎麽可能去聘請一個平平無奇的寒門讀書人,因此王猛左等右等,終究是沒能等到燕國禮賢下士。
於是,王猛索性迴到劇縣老家。
可他剛迴老家待了沒幾個月了,青州新的統治者就跟燕國進行了合作。
青州統治者齊王段龕在青州捕捉人口進行販賣給燕國,燕國則把武器裝備販賣給齊國,雙方互利共贏。
這已經是不知道第多少次燕國與青州統治者進行合作,青州本地人已經見怪不怪,但是段龕作為外鄉人,自然是感受不深,即便有青州本地人提醒他燕國不可信,他也並不在乎,而是認為自己比較特殊,可以依靠個人魅力降服燕國,讓燕國真心合作。
當世之人為了區分王家建立的燕國和慕容鮮卑建立的燕國,將王家建立的燕國稱之為“遼東燕國”,將慕容鮮卑建立的燕國稱之為“慕容燕國”。
就在王猛被綁起來將要賣到燕國時,段齊的士兵出現了騷亂,不知道是誰喊了句“燕兵來啦”,然後段齊的士兵們四散而逃。
燕兵?是指遼東燕國還是慕容燕國?王猛在心中想到。
不一會,許許多多慕容鮮卑士兵殺來,縣令棄城而逃。
混亂中,王猛躲在街道的角落裏,讓旁邊的一位乞丐給自己解開了捆綁的繩索。
不久後,王猛便聽聞齊王段龕逃往遼東,想要尋求遼東燕國的庇護。
然而,遼東燕國將段龕的人頭割下來,然後遼東燕國的使者帶著段龕的人頭前往鄴城,遼東燕國用齊王段龕的人頭作為禮物,向慕容燕國上表稱臣。
作為賞賜,慕容燕國每年給遼東燕國送五萬青壯年男女人口,幫助遼東燕國開荒種田。
這個流程簡直不要太熟悉,所以王猛早就意料到了。
這時,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傳到劇縣,那就是大晉朝廷的大司馬桓溫親自北伐。
這兩三年,大晉朝廷發動多次北伐,每次都是讓世家出身的殷浩領兵。
然而,殷浩隻會空談玄學,根本不懂帶兵打仗,桓溫曾經問他如何治軍,他卻迴答:“治軍,乃治其軍也,故而要有軍可治也,若無軍可治,何以治軍?故為治軍而不為軍治也!”
桓溫問他軍隊裏的戰馬如何看管,如何了解每天有多少戰馬生老病死,這本來是個統計學問題,可是他卻迴答:“未知生,焉知死?”
桓溫問他應該如何激勵士兵的士氣時,他卻迴答:“士氣,氣之狀一也,氣者,天地之始也,天地者,宇宙洪荒也,宇宙洪荒者,大道之本源也,故而激勵士氣,需要探索宇宙洪荒,在無窮的大道中尋找虛無縹緲的真諦。”
在這樣一位主帥的統領下,大晉的北伐可想而知,那自然是一敗再敗,輸完慕容輸氐秦,輸完氐秦輸羌賊,輸完羌賊輸流民,再輸就沒得輸了。
如今,聽聞桓溫親自北伐,中原百姓都非常期待,他們迫切想要擺脫胡人的統治。
王猛也準備去拜訪一下這位桓大司馬,試探一下桓溫是否有攻取中原的決心。
又一年後,王猛來到長安。
此時,桓溫已經收複了兗州豫州徐州,並且收複了舊都洛陽,現在已經占據潼關,兵鋒直至長安。
現在是桓溫人生中最高光的時刻,頭頂著中原收複者的光環,朝堂之上誰敢不服?
桓溫軍帳
王猛這大半年裏在長安顯露才能,已經是小有名氣,因此當他主動拜訪桓溫時,得到了桓溫的接見。
“鄉野村夫王猛,見過將軍。”王猛對桓溫恭敬道。
“上一個自謙為鄉野村夫的還是諸葛孔明。”桓溫微微一笑,他準備看看眼前這個小有名氣的讀書人是不是真的有才能,還是跟大晉的那些世家子弟一樣吹出來的。
隨後,桓溫對王猛問道:“中原百姓無不期待王師北伐,可我兵鋒抵達長安城外時,長安城內的百姓為何不肯出城迎接我?”
桓溫想起了幾個月前,他剛剛收複洛陽時,洛陽的百姓抹著眼淚對他哭泣道:“未曾想有生之年還能再見到官兵。”
“將軍兵鋒抵達長安,卻不肯攻城,百姓不知道您的決心,自然不敢出城迎接。”王猛畢竟在青州待了好多年,跟遼東燕國有接觸,所以自然明白“百姓不過是一群烏合之眾”這個道理。
百姓隻會從眾,誰贏他們就幫誰,所以隻要你展現出必贏的態勢,百姓自然會跟隨,可你停滯不前,連攻城都不敢,百姓自然不知道你能不能贏,他們不知道伱能不能贏,自然也就不敢跟隨你,怕萬一你迴去了,他們就會因為幫助你的行為而受到地頭蛇的懲罰。
“如果將軍全力攻城,就算暫時攻不下來,百姓看到您攻城的決心和實力,自然會歸附於您。”王猛對桓溫繼續試探道。
可是桓溫卻犯難了,他離開建康朝廷已經太久了,遲則生變,萬一建康朝堂上的政敵把他老巢給端了怎麽辦?他急著迴江東繼續掌控朝政,哪有心思繼續收複中原呢?
況且,收複中原本就是為了讓自己的權勢更加穩固,收複中原隻是手段,穩固權勢才是目的,不能本末倒置。
繼續收複長安,也隻是給大晉朝廷增加地盤,而不能給他桓溫帶來多少好處,沒必要損耗自己的兵力去給朝廷開疆擴土。
王猛看著桓溫的表情,知道了桓溫的心思主要在掌控權勢上,北伐隻是順帶的,於是也不再多說這個話題,而是與桓溫探討起了天下大勢。
“如今中原混戰不休……”
一番探討下來,桓溫覺得王猛是個大才,想要將王猛帶迴晉國。
可是王猛是有建功立業的理想的,他知道大晉朝廷容不下寒門,他如果去了大晉朝廷,那一輩子也出不了頭,那還不如去遼東燕國當個教書先生,於是他搖頭道:“將軍不想收複長安,猛又怎會願意跟隨將軍去晉國?”
三年多後
燕侯一百四十六年春(356年)
青州
北海郡
劇縣
這裏曾經是張步抵抗光武帝劉秀的大本營,如今這座縣城已經衰落,僅有人口兩萬餘,正在被新的軍閥段龕統治著。
段龕是段氏鮮卑首領的後代,段氏鮮卑覆滅後,便東躲西藏等待機會,直到羯趙內戰爆發後,他才帶領段氏鮮卑的族人們進入青州攻城略地,建立齊國,並且向南邊的大晉稱臣,被大晉朝廷冊封為齊王。
今日,劇縣的大街上。
“所有人排好隊,立刻遷徙!”
段齊的士兵在縣城內強遷百姓,準備把整座縣城的百姓都賣給燕國,然後向燕國購買具裝騎兵鎧甲,從而征戰天下。
人群中,有一位青年因為讀書識字,所以被特殊對待,段齊的士兵們將他五花大綁。
此人名叫王猛,是青州一位寒門子弟。
他的那些好友們,大多數都主動去了遼東燕國,去燕國當個教書先生,雖說不能實現什麽理想抱負,但起碼一生平平安安,而且衣食無憂。
但王猛是有偉大理想的,他想要名垂青史,因此,他並沒有選擇去遼東燕國當個教書先生,而是在燕國東萊地區彰顯自己的才能,然後等待燕侯雪聘請他,把他請去燕都當座上賓。
然而,燕侯雪又怎麽可能去聘請一個平平無奇的寒門讀書人,因此王猛左等右等,終究是沒能等到燕國禮賢下士。
於是,王猛索性迴到劇縣老家。
可他剛迴老家待了沒幾個月了,青州新的統治者就跟燕國進行了合作。
青州統治者齊王段龕在青州捕捉人口進行販賣給燕國,燕國則把武器裝備販賣給齊國,雙方互利共贏。
這已經是不知道第多少次燕國與青州統治者進行合作,青州本地人已經見怪不怪,但是段龕作為外鄉人,自然是感受不深,即便有青州本地人提醒他燕國不可信,他也並不在乎,而是認為自己比較特殊,可以依靠個人魅力降服燕國,讓燕國真心合作。
當世之人為了區分王家建立的燕國和慕容鮮卑建立的燕國,將王家建立的燕國稱之為“遼東燕國”,將慕容鮮卑建立的燕國稱之為“慕容燕國”。
就在王猛被綁起來將要賣到燕國時,段齊的士兵出現了騷亂,不知道是誰喊了句“燕兵來啦”,然後段齊的士兵們四散而逃。
燕兵?是指遼東燕國還是慕容燕國?王猛在心中想到。
不一會,許許多多慕容鮮卑士兵殺來,縣令棄城而逃。
混亂中,王猛躲在街道的角落裏,讓旁邊的一位乞丐給自己解開了捆綁的繩索。
不久後,王猛便聽聞齊王段龕逃往遼東,想要尋求遼東燕國的庇護。
然而,遼東燕國將段龕的人頭割下來,然後遼東燕國的使者帶著段龕的人頭前往鄴城,遼東燕國用齊王段龕的人頭作為禮物,向慕容燕國上表稱臣。
作為賞賜,慕容燕國每年給遼東燕國送五萬青壯年男女人口,幫助遼東燕國開荒種田。
這個流程簡直不要太熟悉,所以王猛早就意料到了。
這時,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傳到劇縣,那就是大晉朝廷的大司馬桓溫親自北伐。
這兩三年,大晉朝廷發動多次北伐,每次都是讓世家出身的殷浩領兵。
然而,殷浩隻會空談玄學,根本不懂帶兵打仗,桓溫曾經問他如何治軍,他卻迴答:“治軍,乃治其軍也,故而要有軍可治也,若無軍可治,何以治軍?故為治軍而不為軍治也!”
桓溫問他軍隊裏的戰馬如何看管,如何了解每天有多少戰馬生老病死,這本來是個統計學問題,可是他卻迴答:“未知生,焉知死?”
桓溫問他應該如何激勵士兵的士氣時,他卻迴答:“士氣,氣之狀一也,氣者,天地之始也,天地者,宇宙洪荒也,宇宙洪荒者,大道之本源也,故而激勵士氣,需要探索宇宙洪荒,在無窮的大道中尋找虛無縹緲的真諦。”
在這樣一位主帥的統領下,大晉的北伐可想而知,那自然是一敗再敗,輸完慕容輸氐秦,輸完氐秦輸羌賊,輸完羌賊輸流民,再輸就沒得輸了。
如今,聽聞桓溫親自北伐,中原百姓都非常期待,他們迫切想要擺脫胡人的統治。
王猛也準備去拜訪一下這位桓大司馬,試探一下桓溫是否有攻取中原的決心。
又一年後,王猛來到長安。
此時,桓溫已經收複了兗州豫州徐州,並且收複了舊都洛陽,現在已經占據潼關,兵鋒直至長安。
現在是桓溫人生中最高光的時刻,頭頂著中原收複者的光環,朝堂之上誰敢不服?
桓溫軍帳
王猛這大半年裏在長安顯露才能,已經是小有名氣,因此當他主動拜訪桓溫時,得到了桓溫的接見。
“鄉野村夫王猛,見過將軍。”王猛對桓溫恭敬道。
“上一個自謙為鄉野村夫的還是諸葛孔明。”桓溫微微一笑,他準備看看眼前這個小有名氣的讀書人是不是真的有才能,還是跟大晉的那些世家子弟一樣吹出來的。
隨後,桓溫對王猛問道:“中原百姓無不期待王師北伐,可我兵鋒抵達長安城外時,長安城內的百姓為何不肯出城迎接我?”
桓溫想起了幾個月前,他剛剛收複洛陽時,洛陽的百姓抹著眼淚對他哭泣道:“未曾想有生之年還能再見到官兵。”
“將軍兵鋒抵達長安,卻不肯攻城,百姓不知道您的決心,自然不敢出城迎接。”王猛畢竟在青州待了好多年,跟遼東燕國有接觸,所以自然明白“百姓不過是一群烏合之眾”這個道理。
百姓隻會從眾,誰贏他們就幫誰,所以隻要你展現出必贏的態勢,百姓自然會跟隨,可你停滯不前,連攻城都不敢,百姓自然不知道你能不能贏,他們不知道伱能不能贏,自然也就不敢跟隨你,怕萬一你迴去了,他們就會因為幫助你的行為而受到地頭蛇的懲罰。
“如果將軍全力攻城,就算暫時攻不下來,百姓看到您攻城的決心和實力,自然會歸附於您。”王猛對桓溫繼續試探道。
可是桓溫卻犯難了,他離開建康朝廷已經太久了,遲則生變,萬一建康朝堂上的政敵把他老巢給端了怎麽辦?他急著迴江東繼續掌控朝政,哪有心思繼續收複中原呢?
況且,收複中原本就是為了讓自己的權勢更加穩固,收複中原隻是手段,穩固權勢才是目的,不能本末倒置。
繼續收複長安,也隻是給大晉朝廷增加地盤,而不能給他桓溫帶來多少好處,沒必要損耗自己的兵力去給朝廷開疆擴土。
王猛看著桓溫的表情,知道了桓溫的心思主要在掌控權勢上,北伐隻是順帶的,於是也不再多說這個話題,而是與桓溫探討起了天下大勢。
“如今中原混戰不休……”
一番探討下來,桓溫覺得王猛是個大才,想要將王猛帶迴晉國。
可是王猛是有建功立業的理想的,他知道大晉朝廷容不下寒門,他如果去了大晉朝廷,那一輩子也出不了頭,那還不如去遼東燕國當個教書先生,於是他搖頭道:“將軍不想收複長安,猛又怎會願意跟隨將軍去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