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理想國(一)
若是以前,問王妙有什麽理想,他自己也迴答不上來,但是這些年,見慣了各種悲歡離合後,他的理想就是建立一個王道樂土、極樂世界、大同社會。
燕侯九十五年冬(305)
由於河間王與張方不合,食人大魔王張方的軍隊爆發內戰,混戰中,他帶著剩下的軍隊迴到長安,洛陽僅存的幾百個百姓趁機逃出城去,成為流民。
他們平日裏躲藏在各種肮髒的角落裏,讓亂軍找不到他們。
王妙、王娥、劉淵、楊二公子,四個人混在流民群中,向著遠方而去。
現在兵荒馬亂,四人也隻能結伴而行。
當他們沿著黃河河岸途經濮陽時,一夥具裝騎兵來到這裏,約有三十多人。
“你們是什麽人!”領頭的軍官對王妙等人問道。
“我是燕國世子王妙,想要迴遼東。”王妙如實迴答,說罷,還亮出自己的身體身份玉牌。
領頭那位軍官確認無誤後,對王妙恭敬道:“見過世子。”
一番交流後,王妙才知道,原來這夥具裝騎兵來自幽州,是幽州刺史王浚的部隊。
幽州刺史王浚已經跟燕國結盟,王浚還將自己的孫女嫁給了燕侯雪的孫子。
王浚出身太原王氏,上任幽州刺史已經好些年,此時天下大亂,他也有一番爭霸天下的雄心。
因此,王浚與段氏鮮卑、慕容鮮卑、燕國進行結盟,而東海王司馬越則與宇文鮮卑、高句麗、拓拔鮮卑結盟,然後東海王又與王浚進行了合作。
如今,天下分為兩大勢力,外加一堆零零散散的小勢力,簡稱“三超多強”。
這三大勢力分別為:
【一:河間王
盟主:河間王司馬顒
盟友:成都王司馬潁、羌胡、匈奴】
【二:東海王
盟主:東海王司馬越
盟友:高句麗、宇文鮮卑、拓拔鮮卑】
【三:王浚
盟主:幽州刺史王浚
盟友:燕國、慕容鮮卑、段氏鮮卑】
除了這三大勢力,還有割據成都稱帝的李雄,割據江夏稱帝的張昌,割據建業稱帝的陳敏。
除了這些稱帝的,還有許許多多起義的流民武裝,比如縱橫青徐二州的王彌。
除了流民,還有許多海盜,這些海盜主要肆虐於揚州交州沿海地區。
除了海盜,還有很多胡人趁機遷徙到中原,形成割據一方的政權。
總而言之,整個中原亂成了一鍋粥,什麽亂七八糟的勢力都敢自稱天命。
又半年後
泰山郡
萊蕪
泰山山腳下的一個荒廢村莊,三百多個流民聚集在這裏,在王妙、王娥、劉淵、楊保(楊家幸存的二公子)四人的帶領下,這些流民在這裏安家落戶。
本地的居民已經被山上的土匪屠戮,所以這些新來的流民可以直接使用現成的房屋和農田。
本來燕雪想讓王妙繼承自己的燕侯之位,但王妙誌不在此,他帶上一些錢財,招募了十幾個鄉勇,便前往中原招納流民,想要完成心中的夢想,那就是建立一個王道樂土,亦或是極樂世界。
而想要完成這個夢想,首先需要實驗,也就是先在一小片區域,嚐試著憑借自身的力量,是否能實現王道樂土,如果能,則可以進而推廣到整個天下。
因此,王妙沒有帶太多資金,帶的太多,那就等於是自己花錢直接養了一群衣食無憂的百姓出來,這種實驗就沒有意義了,因為整個天下不可能還有更高層次的勢力去花錢養整個天下的百姓,所以必須找出一條可以通過自食其力達到百姓衣食無憂的道路。
在這個亂世,野心家們在爭權奪利,底層人正在互相傷害,而王妙隻想找出一條王道樂土之路。
一開始,王妙遵循聖賢書的描述,讓百姓各司其職,根據百姓們的特長,擅長打鐵的,就讓他去鐵匠鋪,擅長戲曲的,就讓他去表演戲曲,擅長打獵的,就讓他成為獵戶,都不擅長的,就讓他去農耕,婦女則在家中照料老人小孩,順帶紡織布匹。
可是,這樣的模式,僅僅持續了一個月就維持不下去了。
打鐵的鐵匠總是喜歡偷工減料,農耕的百姓總是喜歡偷懶,戲曲的百姓不願意提高自己,表演總是千篇一律,婦女在家照料老人小孩時,常常與公公婆婆產生矛盾,甚至還會跟其他男人野合。
常常有村民找到王妙哭訴自己的家庭如何不幸。
正所謂清官難斷家務事,野合這種事,王妙也不知道如何插手去管,畢竟聖人孔子自己就是野合生出來的。
當王妙不去管理時,村民們的矛盾不斷積累,然後便會相互仇殺,讓本來和諧的村莊變得血腥。
當王妙插手管理時,說不定人家內部已經和好,還會反過來怪村長王妙管得太多。
不管就亂,一管就死,真是頭疼。
而且王妙等人精力有限,不可能時時刻刻都去管百姓的家務事。
所以,在聖人之治持續一個月後,王妙又嚐試法家的嚴刑峻法。
他將百姓的方方麵麵都規劃得有條不紊,讓百姓按照他的設定去生活,規定什麽時候起床,規定時辰開始工作,規定時辰開始休息,規定時辰開始陪伴家人。
但很快,百姓們就無法忍受這種如同機器一般沒有自由的生活,他們聚集在一起,嚷嚷著要離開村莊,最後,王妙沒有辦法,隻好讓他們離開,然後又重新吸納了幾百個流民。
眼見法家的治理也無法讓村莊踏上王道樂土,王妙便又以黃老之學治理村莊,給予村民們充分的自由,讓他們可以自己決定自己的職業,自己決定自己想做什麽,除非是出現命案時,王妙四人才會出麵調解,其餘時候,都是讓百姓自由自在,不折騰民眾,讓百姓休養生息。
然而,很快,道家的黃老之學也出現問題了,沒有王妙的約束,一些相對強壯的村民開始奴役那些相對弱小的村民。
那些身體強壯亦或是朋友多的村民,他們結成團夥,逼迫其他村民給他們種田,而他們自己本人是不肯種田的,每天要做的事便是監督其他村民種田上交糧食。
漸漸地,那些強大起來的村民團夥,他們驅逐了村長王妙,自己成為了村莊新的統治者,開始更加瘋狂地壓榨那些弱小村民。
沒有約束的自由,帶來的就是強者對弱者的奴役,在絕對自由的情況下,強者隻會比弱者更加自由。
王妙四人沒有反抗,被驅逐,也是實驗結果的一種,他們四人帶著十幾個鄉勇繼續前往其他地方吸納流民,想要繼續探索一條救世之路。
若是以前,問王妙有什麽理想,他自己也迴答不上來,但是這些年,見慣了各種悲歡離合後,他的理想就是建立一個王道樂土、極樂世界、大同社會。
燕侯九十五年冬(305)
由於河間王與張方不合,食人大魔王張方的軍隊爆發內戰,混戰中,他帶著剩下的軍隊迴到長安,洛陽僅存的幾百個百姓趁機逃出城去,成為流民。
他們平日裏躲藏在各種肮髒的角落裏,讓亂軍找不到他們。
王妙、王娥、劉淵、楊二公子,四個人混在流民群中,向著遠方而去。
現在兵荒馬亂,四人也隻能結伴而行。
當他們沿著黃河河岸途經濮陽時,一夥具裝騎兵來到這裏,約有三十多人。
“你們是什麽人!”領頭的軍官對王妙等人問道。
“我是燕國世子王妙,想要迴遼東。”王妙如實迴答,說罷,還亮出自己的身體身份玉牌。
領頭那位軍官確認無誤後,對王妙恭敬道:“見過世子。”
一番交流後,王妙才知道,原來這夥具裝騎兵來自幽州,是幽州刺史王浚的部隊。
幽州刺史王浚已經跟燕國結盟,王浚還將自己的孫女嫁給了燕侯雪的孫子。
王浚出身太原王氏,上任幽州刺史已經好些年,此時天下大亂,他也有一番爭霸天下的雄心。
因此,王浚與段氏鮮卑、慕容鮮卑、燕國進行結盟,而東海王司馬越則與宇文鮮卑、高句麗、拓拔鮮卑結盟,然後東海王又與王浚進行了合作。
如今,天下分為兩大勢力,外加一堆零零散散的小勢力,簡稱“三超多強”。
這三大勢力分別為:
【一:河間王
盟主:河間王司馬顒
盟友:成都王司馬潁、羌胡、匈奴】
【二:東海王
盟主:東海王司馬越
盟友:高句麗、宇文鮮卑、拓拔鮮卑】
【三:王浚
盟主:幽州刺史王浚
盟友:燕國、慕容鮮卑、段氏鮮卑】
除了這三大勢力,還有割據成都稱帝的李雄,割據江夏稱帝的張昌,割據建業稱帝的陳敏。
除了這些稱帝的,還有許許多多起義的流民武裝,比如縱橫青徐二州的王彌。
除了流民,還有許多海盜,這些海盜主要肆虐於揚州交州沿海地區。
除了海盜,還有很多胡人趁機遷徙到中原,形成割據一方的政權。
總而言之,整個中原亂成了一鍋粥,什麽亂七八糟的勢力都敢自稱天命。
又半年後
泰山郡
萊蕪
泰山山腳下的一個荒廢村莊,三百多個流民聚集在這裏,在王妙、王娥、劉淵、楊保(楊家幸存的二公子)四人的帶領下,這些流民在這裏安家落戶。
本地的居民已經被山上的土匪屠戮,所以這些新來的流民可以直接使用現成的房屋和農田。
本來燕雪想讓王妙繼承自己的燕侯之位,但王妙誌不在此,他帶上一些錢財,招募了十幾個鄉勇,便前往中原招納流民,想要完成心中的夢想,那就是建立一個王道樂土,亦或是極樂世界。
而想要完成這個夢想,首先需要實驗,也就是先在一小片區域,嚐試著憑借自身的力量,是否能實現王道樂土,如果能,則可以進而推廣到整個天下。
因此,王妙沒有帶太多資金,帶的太多,那就等於是自己花錢直接養了一群衣食無憂的百姓出來,這種實驗就沒有意義了,因為整個天下不可能還有更高層次的勢力去花錢養整個天下的百姓,所以必須找出一條可以通過自食其力達到百姓衣食無憂的道路。
在這個亂世,野心家們在爭權奪利,底層人正在互相傷害,而王妙隻想找出一條王道樂土之路。
一開始,王妙遵循聖賢書的描述,讓百姓各司其職,根據百姓們的特長,擅長打鐵的,就讓他去鐵匠鋪,擅長戲曲的,就讓他去表演戲曲,擅長打獵的,就讓他成為獵戶,都不擅長的,就讓他去農耕,婦女則在家中照料老人小孩,順帶紡織布匹。
可是,這樣的模式,僅僅持續了一個月就維持不下去了。
打鐵的鐵匠總是喜歡偷工減料,農耕的百姓總是喜歡偷懶,戲曲的百姓不願意提高自己,表演總是千篇一律,婦女在家照料老人小孩時,常常與公公婆婆產生矛盾,甚至還會跟其他男人野合。
常常有村民找到王妙哭訴自己的家庭如何不幸。
正所謂清官難斷家務事,野合這種事,王妙也不知道如何插手去管,畢竟聖人孔子自己就是野合生出來的。
當王妙不去管理時,村民們的矛盾不斷積累,然後便會相互仇殺,讓本來和諧的村莊變得血腥。
當王妙插手管理時,說不定人家內部已經和好,還會反過來怪村長王妙管得太多。
不管就亂,一管就死,真是頭疼。
而且王妙等人精力有限,不可能時時刻刻都去管百姓的家務事。
所以,在聖人之治持續一個月後,王妙又嚐試法家的嚴刑峻法。
他將百姓的方方麵麵都規劃得有條不紊,讓百姓按照他的設定去生活,規定什麽時候起床,規定時辰開始工作,規定時辰開始休息,規定時辰開始陪伴家人。
但很快,百姓們就無法忍受這種如同機器一般沒有自由的生活,他們聚集在一起,嚷嚷著要離開村莊,最後,王妙沒有辦法,隻好讓他們離開,然後又重新吸納了幾百個流民。
眼見法家的治理也無法讓村莊踏上王道樂土,王妙便又以黃老之學治理村莊,給予村民們充分的自由,讓他們可以自己決定自己的職業,自己決定自己想做什麽,除非是出現命案時,王妙四人才會出麵調解,其餘時候,都是讓百姓自由自在,不折騰民眾,讓百姓休養生息。
然而,很快,道家的黃老之學也出現問題了,沒有王妙的約束,一些相對強壯的村民開始奴役那些相對弱小的村民。
那些身體強壯亦或是朋友多的村民,他們結成團夥,逼迫其他村民給他們種田,而他們自己本人是不肯種田的,每天要做的事便是監督其他村民種田上交糧食。
漸漸地,那些強大起來的村民團夥,他們驅逐了村長王妙,自己成為了村莊新的統治者,開始更加瘋狂地壓榨那些弱小村民。
沒有約束的自由,帶來的就是強者對弱者的奴役,在絕對自由的情況下,強者隻會比弱者更加自由。
王妙四人沒有反抗,被驅逐,也是實驗結果的一種,他們四人帶著十幾個鄉勇繼續前往其他地方吸納流民,想要繼續探索一條救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