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黨錮之禍(一)
一年半後
延熹八年春(公元165年)
雒陽
南宮
砰!
“哼!”
皇帝劉誌氣憤地看著手中的奏疏。
“朕被跋扈將軍梁冀控製的時候你們不幫忙,朕好不容易靠著宦官扳倒了外戚,你們現在又來向朕要官,對朕羅裏吧嗦,摘桃子也沒你們這麽摘的,簡直豈有此理!”
在梁冀的控製下,劉誌隱忍多年,好不容易扳倒梁冀後,他便徹底放飛自我,要把之前不敢享受的生活好好享受享受。
他的身體不太行,所以他自己也感覺自己活不長。
當然,正因為他身體不行,所以才會被大將軍梁冀立為皇帝,如果身體好,他根本不可能當上皇帝。
扳倒梁冀後,他對宦官們大肆封賞,大量收集美女到後宮,每日享樂。
然而,這樣的享樂生活僅持續了兩三年,天下就大亂起來。
鮮卑人每年都要南下侵擾,南匈奴難民湧入幽州,羌人再次大規模叛亂,青徐揚三州吃不飽飯的饑民在鴻雁道的蠱惑下又又又又造反了。
這麽多麻煩事下來,朝堂也不讓人安心。
士族大臣們對宦官的憎恨超過了對外戚的憎恨。
士人們不斷上疏,讓他學習上古的聖王,不要重用那些宦官,而是要重用士族賢臣,這樣才叫明君。
起初,他不想跟這群士族鬧掰,所以貶官了幾個宦官,還撤銷了那幾個宦官的侯爵,希望以此向士族們釋放善意,大家君臣和諧,一同建設美好大漢,不要相互內鬥啦!
然而,士族們依舊不滿意,繼續上疏,要皇帝把剩下的宦官也全部撤職,最好直接把宦官通通弄死,這樣大漢才能國泰民安。
宦官外戚都是小人,隻有我們士族才是賢臣,陛下伱要親賢臣、遠小人呀!
“該死的,一群不交稅還要反過來吸食大漢血液的寄生蟲,也好意思說自己是賢臣,一群在光武帝開國之初就敢造反抗稅的玩意,還好意思上疏讓朕親賢臣、遠小人!該死的玩意!要是連你們都算賢臣,那朕就是千古一帝!”
在皇帝劉誌眼裏,如果宦官是小人,那士族們十個有九個都是反賊,而且這些士族早在光武帝【度田案比】時就有造反抗稅的先例在,這些士族可比宦官的危險性大多了。
“不給你們一點顏色看看,你們還真把朕的皇權當擺設了?光武帝治得了你們,難道朕就治不了你們?”皇帝劉誌惡狠狠地看著士人們的上疏,已經準備徹底跟士人們鬧掰。
“陛下,奴婢認為,朝廷必須對這些士人出重拳,將他們逮捕入獄,最好是殺幾個士人殺雞儆猴,隻有這樣,剩下的士人才會老老實實,不敢繼續嘰嘰喳喳!”一旁的宦官也咬牙切齒地建議道。
你清高,你純潔,就你們士人是賢臣,我們宦官就都是小人,我們宦官到底怎麽你了?天天想著要除掉我們宦官?你們士人不給我們活路,那我們也絕不手下留情!
宦官在心中這般咒罵著士人們。
士人們擔心宦官這股新興勢力跟他們爭奪貪汙腐敗的權力,每天都想著除了宦官,宦官也痛恨士族不讓他們擁有貪汙腐敗的權力,所以想要除掉士族。
蛋糕就那麽大,宦官們多貪一點,士族們就得少貪一點,這是不可調和的矛盾。
“你說的很有道理,這些不怕皇權的士人,已經不是一般的士人了,必須對他們出重拳!”皇帝劉誌冷笑著。
這時,另一位宦官繼續建議道:“士族們相互聯姻,互相在對方的地盤上當官,相互袒護,把持地方官職權力,一邊土地兼並一邊不肯交稅,以至於朝廷收稅越來越難,財政窟窿越來越大。”
“所以奴婢認為,應當在和帝時期規定的【本地人不得在本地當官】的基礎上,再規定,有聯姻的家族,不得在對方家族的戶籍上當官,同時甲州人士在乙州為官,乙州人士在丙州為官,則丙州人士對甲、乙、丙三州均需迴避,郡縣亦如是。”
“隻要這般,則天下士族無法再互相袒護、無法再互相勾結。”
宦官的這個想法想了很久,但之前士族比較囂張,他不敢提出來這個建議,現在士族們徹底惹惱了皇帝,他才敢提出來。
“嗯……你的這個建議不錯,朕覺得不如叫它……《三互法》。”皇帝劉誌沉思許久,思索著這個官員迴避製度的可行性,最後微笑地同意了。
這時,又有宦官送來最新的奏疏。
皇帝劉誌看了看,是跟涼州有關的。
“好!很好!”
“段紀明不愧是國之棟梁也!”
裏麵的內容大致是護羌校尉段熲擊敗羌人主力,剩餘的羌人鑽進深山老林裏躲藏。
段熲不顧危險,繼續追殺羌人,哪怕羌人躲到天涯海角,段熲也要把他們找出來殺光。
“重賞!重賞段紀明!”
皇帝劉誌很開心,準備賞賜段熲。
這時,宦官在一旁趁熱打鐵:“段紀明這樣報效國家的將領,卻常常被士人們詆毀,奴婢真是為其感到可憐。”
“哼!”皇帝劉誌對士人們越來越不滿:“朕必須把他們逮捕!”
在涼州,有三個將領專門負責剿滅羌人,分別是皇甫規、張奐、段熲。
雖然三個人都出身關西地區,並且都以平定羌亂出名,但卻相互間有矛盾,而且行事風格也不同。
皇甫規和張奐站隊士族,而且對於造反的羌人,也是以安撫為主、剿滅為輔,他們的觀點是:
【羌人不過是對雪域高原所有部落的統稱,除非大漢能征服雪域高原,否則羌人是殺不絕的,就算殺死了現在這幾十萬上百萬的羌人,過上十幾年,雪域高原上的部落裏那些繁衍出來的多餘人口也會繼續遷徙到河湟地區成為“羌人”,既然朝廷征服不了雪域高原,那就殺不絕羌人,既然殺不絕羌人,那就安撫羌人,利用現有的羌人抵擋雪域高原的準羌人。】
可以說,張奐已經初步有了【民族蜂巢】這個理論的雛形,雪域高原就是一個民族蜂巢,因為土地承載力有限,會不斷地繁衍出養不活的多餘人口向涼州地區遷徙。
然而段熲卻站隊在皇權和宦官這邊,他對於造反的羌人,則主張把羌人殺到滅種,他的觀念是:
【當初雲台二十八將之一的女將王枔可以把烏桓殺到絕種,那為什麽我段熲不能把羌人殺到絕種?隻要把羌人殺到絕種,不就沒有羌人造反了嗎?】
不過他可能對烏桓絕種的真實曆史不是很了解。
即便是王枔也沒能把烏桓人殺到絕種,剩餘的烏桓人隻是加入了鮮卑,成為了鮮卑人而已,而且現在那片草原已經被南匈奴和鮮卑人占據,而鮮卑人的威脅是要遠大於烏桓的。
所以七十年前王枔把烏桓殺到絕種這事,對於大漢來說其實是弊大於利的一件事。
而且,王家對烏桓的屠戮已經持續了一百多年,將近一百多年的反複屠戮,也僅僅隻是把烏桓人這個民族屠沒了,而沒能把烏桓人屠沒了,剩餘的烏桓人現在已經是鮮卑人了。
所以段熲想要僅僅依靠幾場戰爭的屠戮來徹底解決羌人問題,理論上是做得到的,隻是難度太大、時間太長、成本太高,需要大漢朝廷連續幾百年地雪域高原地區進行可持續性竭澤而漁,學習王家人對海外土著人的做法。
不過很顯然,現在的大漢朝廷連中原的饑民反賊都無力鎮壓幹淨,更加不可能跑去雪域高原對當地土著進行可持續性竭澤而漁。
不僅如此,段熲戰功越高,士族們對他的詆毀就越多。
因為段熲是宦官陣營的人,他每立下一件戰功,他背後的宦官就多一些權威。
段熲打仗給宦官增加權威,這是士族們絕對無法容忍的。
但是段熲也不是不想加入士族陣營,而是士族們瞧不起關西武人,即便是張奐和皇甫規,也是靠著精通儒家經學才勉強融入了關東士族的圈子,即便如此也隻是士族圈子的邊緣罷了。
段熲對儒家經學的研究遠不如張奐皇甫規,又是純粹的關西武人出身,這樣的情況下,想要融入士族圈子可謂難如登天。
無法融入士族圈子,又不想一輩子庸碌無為,那該怎麽辦呢?
那就隻有一個辦法了,那就是加入新興的宦官勢力,依靠宦官的提拔來擺脫庸碌一生的未來。
宦官勢力需要一個會打仗的武將通過立下戰功來給他們增加權威,段熲也需要依靠宦官們的權勢來讓自己在仕途上平步青雲,雙方隻是互取所需罷了。
一年半後
延熹八年春(公元165年)
雒陽
南宮
砰!
“哼!”
皇帝劉誌氣憤地看著手中的奏疏。
“朕被跋扈將軍梁冀控製的時候你們不幫忙,朕好不容易靠著宦官扳倒了外戚,你們現在又來向朕要官,對朕羅裏吧嗦,摘桃子也沒你們這麽摘的,簡直豈有此理!”
在梁冀的控製下,劉誌隱忍多年,好不容易扳倒梁冀後,他便徹底放飛自我,要把之前不敢享受的生活好好享受享受。
他的身體不太行,所以他自己也感覺自己活不長。
當然,正因為他身體不行,所以才會被大將軍梁冀立為皇帝,如果身體好,他根本不可能當上皇帝。
扳倒梁冀後,他對宦官們大肆封賞,大量收集美女到後宮,每日享樂。
然而,這樣的享樂生活僅持續了兩三年,天下就大亂起來。
鮮卑人每年都要南下侵擾,南匈奴難民湧入幽州,羌人再次大規模叛亂,青徐揚三州吃不飽飯的饑民在鴻雁道的蠱惑下又又又又造反了。
這麽多麻煩事下來,朝堂也不讓人安心。
士族大臣們對宦官的憎恨超過了對外戚的憎恨。
士人們不斷上疏,讓他學習上古的聖王,不要重用那些宦官,而是要重用士族賢臣,這樣才叫明君。
起初,他不想跟這群士族鬧掰,所以貶官了幾個宦官,還撤銷了那幾個宦官的侯爵,希望以此向士族們釋放善意,大家君臣和諧,一同建設美好大漢,不要相互內鬥啦!
然而,士族們依舊不滿意,繼續上疏,要皇帝把剩下的宦官也全部撤職,最好直接把宦官通通弄死,這樣大漢才能國泰民安。
宦官外戚都是小人,隻有我們士族才是賢臣,陛下伱要親賢臣、遠小人呀!
“該死的,一群不交稅還要反過來吸食大漢血液的寄生蟲,也好意思說自己是賢臣,一群在光武帝開國之初就敢造反抗稅的玩意,還好意思上疏讓朕親賢臣、遠小人!該死的玩意!要是連你們都算賢臣,那朕就是千古一帝!”
在皇帝劉誌眼裏,如果宦官是小人,那士族們十個有九個都是反賊,而且這些士族早在光武帝【度田案比】時就有造反抗稅的先例在,這些士族可比宦官的危險性大多了。
“不給你們一點顏色看看,你們還真把朕的皇權當擺設了?光武帝治得了你們,難道朕就治不了你們?”皇帝劉誌惡狠狠地看著士人們的上疏,已經準備徹底跟士人們鬧掰。
“陛下,奴婢認為,朝廷必須對這些士人出重拳,將他們逮捕入獄,最好是殺幾個士人殺雞儆猴,隻有這樣,剩下的士人才會老老實實,不敢繼續嘰嘰喳喳!”一旁的宦官也咬牙切齒地建議道。
你清高,你純潔,就你們士人是賢臣,我們宦官就都是小人,我們宦官到底怎麽你了?天天想著要除掉我們宦官?你們士人不給我們活路,那我們也絕不手下留情!
宦官在心中這般咒罵著士人們。
士人們擔心宦官這股新興勢力跟他們爭奪貪汙腐敗的權力,每天都想著除了宦官,宦官也痛恨士族不讓他們擁有貪汙腐敗的權力,所以想要除掉士族。
蛋糕就那麽大,宦官們多貪一點,士族們就得少貪一點,這是不可調和的矛盾。
“你說的很有道理,這些不怕皇權的士人,已經不是一般的士人了,必須對他們出重拳!”皇帝劉誌冷笑著。
這時,另一位宦官繼續建議道:“士族們相互聯姻,互相在對方的地盤上當官,相互袒護,把持地方官職權力,一邊土地兼並一邊不肯交稅,以至於朝廷收稅越來越難,財政窟窿越來越大。”
“所以奴婢認為,應當在和帝時期規定的【本地人不得在本地當官】的基礎上,再規定,有聯姻的家族,不得在對方家族的戶籍上當官,同時甲州人士在乙州為官,乙州人士在丙州為官,則丙州人士對甲、乙、丙三州均需迴避,郡縣亦如是。”
“隻要這般,則天下士族無法再互相袒護、無法再互相勾結。”
宦官的這個想法想了很久,但之前士族比較囂張,他不敢提出來這個建議,現在士族們徹底惹惱了皇帝,他才敢提出來。
“嗯……你的這個建議不錯,朕覺得不如叫它……《三互法》。”皇帝劉誌沉思許久,思索著這個官員迴避製度的可行性,最後微笑地同意了。
這時,又有宦官送來最新的奏疏。
皇帝劉誌看了看,是跟涼州有關的。
“好!很好!”
“段紀明不愧是國之棟梁也!”
裏麵的內容大致是護羌校尉段熲擊敗羌人主力,剩餘的羌人鑽進深山老林裏躲藏。
段熲不顧危險,繼續追殺羌人,哪怕羌人躲到天涯海角,段熲也要把他們找出來殺光。
“重賞!重賞段紀明!”
皇帝劉誌很開心,準備賞賜段熲。
這時,宦官在一旁趁熱打鐵:“段紀明這樣報效國家的將領,卻常常被士人們詆毀,奴婢真是為其感到可憐。”
“哼!”皇帝劉誌對士人們越來越不滿:“朕必須把他們逮捕!”
在涼州,有三個將領專門負責剿滅羌人,分別是皇甫規、張奐、段熲。
雖然三個人都出身關西地區,並且都以平定羌亂出名,但卻相互間有矛盾,而且行事風格也不同。
皇甫規和張奐站隊士族,而且對於造反的羌人,也是以安撫為主、剿滅為輔,他們的觀點是:
【羌人不過是對雪域高原所有部落的統稱,除非大漢能征服雪域高原,否則羌人是殺不絕的,就算殺死了現在這幾十萬上百萬的羌人,過上十幾年,雪域高原上的部落裏那些繁衍出來的多餘人口也會繼續遷徙到河湟地區成為“羌人”,既然朝廷征服不了雪域高原,那就殺不絕羌人,既然殺不絕羌人,那就安撫羌人,利用現有的羌人抵擋雪域高原的準羌人。】
可以說,張奐已經初步有了【民族蜂巢】這個理論的雛形,雪域高原就是一個民族蜂巢,因為土地承載力有限,會不斷地繁衍出養不活的多餘人口向涼州地區遷徙。
然而段熲卻站隊在皇權和宦官這邊,他對於造反的羌人,則主張把羌人殺到滅種,他的觀念是:
【當初雲台二十八將之一的女將王枔可以把烏桓殺到絕種,那為什麽我段熲不能把羌人殺到絕種?隻要把羌人殺到絕種,不就沒有羌人造反了嗎?】
不過他可能對烏桓絕種的真實曆史不是很了解。
即便是王枔也沒能把烏桓人殺到絕種,剩餘的烏桓人隻是加入了鮮卑,成為了鮮卑人而已,而且現在那片草原已經被南匈奴和鮮卑人占據,而鮮卑人的威脅是要遠大於烏桓的。
所以七十年前王枔把烏桓殺到絕種這事,對於大漢來說其實是弊大於利的一件事。
而且,王家對烏桓的屠戮已經持續了一百多年,將近一百多年的反複屠戮,也僅僅隻是把烏桓人這個民族屠沒了,而沒能把烏桓人屠沒了,剩餘的烏桓人現在已經是鮮卑人了。
所以段熲想要僅僅依靠幾場戰爭的屠戮來徹底解決羌人問題,理論上是做得到的,隻是難度太大、時間太長、成本太高,需要大漢朝廷連續幾百年地雪域高原地區進行可持續性竭澤而漁,學習王家人對海外土著人的做法。
不過很顯然,現在的大漢朝廷連中原的饑民反賊都無力鎮壓幹淨,更加不可能跑去雪域高原對當地土著進行可持續性竭澤而漁。
不僅如此,段熲戰功越高,士族們對他的詆毀就越多。
因為段熲是宦官陣營的人,他每立下一件戰功,他背後的宦官就多一些權威。
段熲打仗給宦官增加權威,這是士族們絕對無法容忍的。
但是段熲也不是不想加入士族陣營,而是士族們瞧不起關西武人,即便是張奐和皇甫規,也是靠著精通儒家經學才勉強融入了關東士族的圈子,即便如此也隻是士族圈子的邊緣罷了。
段熲對儒家經學的研究遠不如張奐皇甫規,又是純粹的關西武人出身,這樣的情況下,想要融入士族圈子可謂難如登天。
無法融入士族圈子,又不想一輩子庸碌無為,那該怎麽辦呢?
那就隻有一個辦法了,那就是加入新興的宦官勢力,依靠宦官的提拔來擺脫庸碌一生的未來。
宦官勢力需要一個會打仗的武將通過立下戰功來給他們增加權威,段熲也需要依靠宦官們的權勢來讓自己在仕途上平步青雲,雙方隻是互取所需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