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大儒王溤(五)
三個月後
永平七年
雒陽
南宮
“議郎王溤?”
正在批閱奏疏的皇帝劉肇有些疑惑。
“他是遼東王氏的子弟,大儒袁安的門生,雲台二十八將之一王明玉的曾孫輩,與陛下您同輩。”一旁的中常侍蔡倫提醒道。
“雲台二十八將的後代啊。”皇帝劉肇喃喃一句,對於這些功臣後代,皇帝都是小心處理,畢竟當初的大將軍竇憲也是功臣後代,結果居然想造反。
“且讓朕看看他要做什麽。”
旋即,皇帝劉肇打開王溤上呈的奏疏,開頭無非是對他這個皇帝稱讚,然後引用幾句聖人之言,這都是臣子們的慣例了。
他繼續往下看,卻發現了不得了的東西。
“為家族先祖正名?王長治和王長炯乃是出自遼東王氏?嗯哼?”
皇帝劉肇很是驚訝,覺得這實在是太荒誕了,他從小就聽那些士人們討論過這兩個人,但大家都認為這二人是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
他正想將這個奏疏扔到一旁不管時,奏疏最後一句話引起了他的注意,隻見最後一句話寫著:臣有孝武皇帝聖旨為證!
孝武皇帝?那不就是漢武帝嗎!
“且宣他進來吧。”皇帝劉肇淡淡道。
他倒不是很在意王長治和王長炯是出自哪個家族,反正在他看來,無論哪個士族,都是皇權潛在的對手,沒有區別,他隻是想看看孝武皇帝的聖旨是什麽樣子,畢竟是自己老祖宗的聖旨。
現在的他才十七歲,正是青春年華,還在不久前扳倒了竇氏外戚,可謂是意氣風發,正打算要有所作為,並且他想學習的對象便是孝武皇帝。
當然,實際操作時不能像孝武皇帝一樣上頭,得注意尺度,上頭了就容易民生凋敝、天下皆反。
孝武皇帝扳倒竇氏,我也扳竇氏,孝武皇帝開疆擴土,我也準備開獎擴土。
曆史是個微妙的巧合,漢武帝劉徹少年時有個竇氏外戚壓著,他劉肇少年時也有個竇氏外戚壓著,隻不過兩個竇氏不是同一個家族,隻是恰好同姓。
正當他想著徹底征服草原的偉業時,王溤已經進入宮廷。
“臣,議郎王溤,見過陛下,陛下萬年!”
王溤一進來先是按照慣例恭敬地作禮,然後對皇帝說道:“臣欲為家族先祖正名,且有孝武皇帝聖旨為證!”
“嗯。”皇帝劉肇點點頭。
隨即,王溤從自己的背後背著的包裹中取出九張聖旨,都是漢武帝時期朝廷對王長治和王長炯的冊封。
“王長治閩越一戰有功,加官……”
“王長治龍城一戰有功,加官……”
“王長炯獻《屯田策》有功,加官……”
“王長炯鏟除上官桀、桑弘羊叛黨有功,加官……”
看著這些聖旨上有些模糊的字跡,皇帝劉肇坐不住了,對一旁的蔡倫吩咐道:“去把孝武皇帝時期的聖旨取來。”
聖旨都是一式兩份的,皇帝手裏保留一份,接聖旨的人保留一份,所以隻要兩份聖旨對照一下就知道是真是假了。
劉秀攻下長安後,將長安還保存著的一些聖旨都收集到了雒陽保存。
不久之後,蔡倫抱著同樣的九張聖旨來到大殿。
皇帝劉肇一一對照,然後發現朝廷保存的聖旨跟王家保存的聖旨確實一模一樣,應該不是造假後,不由得搖搖頭歎息:“未曾想天下士人誤傳王優安王廣明之身世已有數十年,唉……”
“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冒領臣之先祖,懇請陛下為臣做主,為臣之先祖正名!”王溤一臉正色。
“這個你放心。”皇帝劉肇笑了笑,對於這種跟他沒有利害關係的烏龍事件,他還是感覺挺好玩的,正好借此機會打壓一下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免得他們太過張揚。
得到肯定的迴複後,王溤帶著王家保存的那份聖旨離開宮廷。
待到王溤離開,皇帝劉肇終於忍不住笑出聲。
噗嗤!
“哈哈哈哈!”
“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這下名聲要臭了,哈哈哈!”
見皇帝劉肇這麽高興,中常侍蔡倫也在一旁笑道:“他們自己貪心,才有今日之禍。”
對於這些士族,皇帝與他們是既合作又對抗,所以是很樂意看對方吃癟的。
……
數個月後
王長治和王長炯出生遼東的消息被朝廷放出來,並且傳遍天下,皇帝親自出麵為二人正名。
“不可能,是誰居然敢冒領我們琅琊王氏的先祖?”琅琊王氏的一位家族子弟很是生氣,居然有人敢跟他們琅琊王氏搶祖宗,簡直豈有此理!
“宵小之輩,簡直猖狂,居然敢做出冒領他人先祖之事!”太原王氏的一位家族子弟也是很氣惱,今天這事要是不能扳迴來,他們家族的名聲就臭了。
雖然隻要過個幾十年,大家也就忘記冒領之事了,歲月可以衝淡一切記憶,但在這幾十年裏,他們兩個家族就隻能默默承受著他人的嘲諷。
“你若是不信,可以去皇宮找陛下當麵對質,陛下有聖旨為證。”傳出消息的一個宦官不屑道。
他們這些宦官是皇帝扶持起來對付外戚和士族的,所以自然不會對這些士族子弟有任何好臉色,也樂得看到士族們為了爭名而相互內訌。
因為不信任士族,擔心士族造反,所以才重用外戚,用外戚來製衡士族,結果外戚也不是什麽善茬,照樣可以威脅皇權,於是為了製衡外戚,又扶持宦官,現在看起來宦官是人畜無害的,但等到宦官也威脅皇權的時候,皇權就會繼續扶持新的勢力製衡宦官,等到製衡宦官的新勢力也開始威脅皇權時,皇權就繼續扶持可以製衡新勢力的新新勢力。
這就是一個無限套娃的過程,這種玩法,遲早會有一天翻車,然後各方勢力鬥得頭破血流,最後國家殘破不堪。
“哼!”
剛才那位士族子弟冷哼一聲,士族與外戚如果說隻是中立關係,有時合作有時對抗,那麽士族與宦官就是純粹的對抗關係,基本不可能合作。
外戚上台,頂多就是把持朝政,把官位都給自己親戚,不給士族子弟們當官的機會而已。
可要是宦官上台,那可是會幫狗皇帝清查田畝人口的,這可是要命的!
皇帝也一般把宦官們當白手套來用,讓這些宦官去對付士族們,要是不小心引起眾怒了,就把責任都推到宦官們身上,犧牲幾個宦官,從而暫時平息眾怒,反正皇帝是沒錯的,錯的都是執行辦事的宦官,是他們執行壞了。
這與遼東四大家族把遊俠當白手套沒什麽本質區別,無非是一個層次更高,一個層次更低,反正四大家族是沒錯的,錯的都是執行辦事的遊俠,是他們執行壞了。
三個月後
永平七年
雒陽
南宮
“議郎王溤?”
正在批閱奏疏的皇帝劉肇有些疑惑。
“他是遼東王氏的子弟,大儒袁安的門生,雲台二十八將之一王明玉的曾孫輩,與陛下您同輩。”一旁的中常侍蔡倫提醒道。
“雲台二十八將的後代啊。”皇帝劉肇喃喃一句,對於這些功臣後代,皇帝都是小心處理,畢竟當初的大將軍竇憲也是功臣後代,結果居然想造反。
“且讓朕看看他要做什麽。”
旋即,皇帝劉肇打開王溤上呈的奏疏,開頭無非是對他這個皇帝稱讚,然後引用幾句聖人之言,這都是臣子們的慣例了。
他繼續往下看,卻發現了不得了的東西。
“為家族先祖正名?王長治和王長炯乃是出自遼東王氏?嗯哼?”
皇帝劉肇很是驚訝,覺得這實在是太荒誕了,他從小就聽那些士人們討論過這兩個人,但大家都認為這二人是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
他正想將這個奏疏扔到一旁不管時,奏疏最後一句話引起了他的注意,隻見最後一句話寫著:臣有孝武皇帝聖旨為證!
孝武皇帝?那不就是漢武帝嗎!
“且宣他進來吧。”皇帝劉肇淡淡道。
他倒不是很在意王長治和王長炯是出自哪個家族,反正在他看來,無論哪個士族,都是皇權潛在的對手,沒有區別,他隻是想看看孝武皇帝的聖旨是什麽樣子,畢竟是自己老祖宗的聖旨。
現在的他才十七歲,正是青春年華,還在不久前扳倒了竇氏外戚,可謂是意氣風發,正打算要有所作為,並且他想學習的對象便是孝武皇帝。
當然,實際操作時不能像孝武皇帝一樣上頭,得注意尺度,上頭了就容易民生凋敝、天下皆反。
孝武皇帝扳倒竇氏,我也扳竇氏,孝武皇帝開疆擴土,我也準備開獎擴土。
曆史是個微妙的巧合,漢武帝劉徹少年時有個竇氏外戚壓著,他劉肇少年時也有個竇氏外戚壓著,隻不過兩個竇氏不是同一個家族,隻是恰好同姓。
正當他想著徹底征服草原的偉業時,王溤已經進入宮廷。
“臣,議郎王溤,見過陛下,陛下萬年!”
王溤一進來先是按照慣例恭敬地作禮,然後對皇帝說道:“臣欲為家族先祖正名,且有孝武皇帝聖旨為證!”
“嗯。”皇帝劉肇點點頭。
隨即,王溤從自己的背後背著的包裹中取出九張聖旨,都是漢武帝時期朝廷對王長治和王長炯的冊封。
“王長治閩越一戰有功,加官……”
“王長治龍城一戰有功,加官……”
“王長炯獻《屯田策》有功,加官……”
“王長炯鏟除上官桀、桑弘羊叛黨有功,加官……”
看著這些聖旨上有些模糊的字跡,皇帝劉肇坐不住了,對一旁的蔡倫吩咐道:“去把孝武皇帝時期的聖旨取來。”
聖旨都是一式兩份的,皇帝手裏保留一份,接聖旨的人保留一份,所以隻要兩份聖旨對照一下就知道是真是假了。
劉秀攻下長安後,將長安還保存著的一些聖旨都收集到了雒陽保存。
不久之後,蔡倫抱著同樣的九張聖旨來到大殿。
皇帝劉肇一一對照,然後發現朝廷保存的聖旨跟王家保存的聖旨確實一模一樣,應該不是造假後,不由得搖搖頭歎息:“未曾想天下士人誤傳王優安王廣明之身世已有數十年,唉……”
“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冒領臣之先祖,懇請陛下為臣做主,為臣之先祖正名!”王溤一臉正色。
“這個你放心。”皇帝劉肇笑了笑,對於這種跟他沒有利害關係的烏龍事件,他還是感覺挺好玩的,正好借此機會打壓一下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免得他們太過張揚。
得到肯定的迴複後,王溤帶著王家保存的那份聖旨離開宮廷。
待到王溤離開,皇帝劉肇終於忍不住笑出聲。
噗嗤!
“哈哈哈哈!”
“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這下名聲要臭了,哈哈哈!”
見皇帝劉肇這麽高興,中常侍蔡倫也在一旁笑道:“他們自己貪心,才有今日之禍。”
對於這些士族,皇帝與他們是既合作又對抗,所以是很樂意看對方吃癟的。
……
數個月後
王長治和王長炯出生遼東的消息被朝廷放出來,並且傳遍天下,皇帝親自出麵為二人正名。
“不可能,是誰居然敢冒領我們琅琊王氏的先祖?”琅琊王氏的一位家族子弟很是生氣,居然有人敢跟他們琅琊王氏搶祖宗,簡直豈有此理!
“宵小之輩,簡直猖狂,居然敢做出冒領他人先祖之事!”太原王氏的一位家族子弟也是很氣惱,今天這事要是不能扳迴來,他們家族的名聲就臭了。
雖然隻要過個幾十年,大家也就忘記冒領之事了,歲月可以衝淡一切記憶,但在這幾十年裏,他們兩個家族就隻能默默承受著他人的嘲諷。
“你若是不信,可以去皇宮找陛下當麵對質,陛下有聖旨為證。”傳出消息的一個宦官不屑道。
他們這些宦官是皇帝扶持起來對付外戚和士族的,所以自然不會對這些士族子弟有任何好臉色,也樂得看到士族們為了爭名而相互內訌。
因為不信任士族,擔心士族造反,所以才重用外戚,用外戚來製衡士族,結果外戚也不是什麽善茬,照樣可以威脅皇權,於是為了製衡外戚,又扶持宦官,現在看起來宦官是人畜無害的,但等到宦官也威脅皇權的時候,皇權就會繼續扶持新的勢力製衡宦官,等到製衡宦官的新勢力也開始威脅皇權時,皇權就繼續扶持可以製衡新勢力的新新勢力。
這就是一個無限套娃的過程,這種玩法,遲早會有一天翻車,然後各方勢力鬥得頭破血流,最後國家殘破不堪。
“哼!”
剛才那位士族子弟冷哼一聲,士族與外戚如果說隻是中立關係,有時合作有時對抗,那麽士族與宦官就是純粹的對抗關係,基本不可能合作。
外戚上台,頂多就是把持朝政,把官位都給自己親戚,不給士族子弟們當官的機會而已。
可要是宦官上台,那可是會幫狗皇帝清查田畝人口的,這可是要命的!
皇帝也一般把宦官們當白手套來用,讓這些宦官去對付士族們,要是不小心引起眾怒了,就把責任都推到宦官們身上,犧牲幾個宦官,從而暫時平息眾怒,反正皇帝是沒錯的,錯的都是執行辦事的宦官,是他們執行壞了。
這與遼東四大家族把遊俠當白手套沒什麽本質區別,無非是一個層次更高,一個層次更低,反正四大家族是沒錯的,錯的都是執行辦事的遊俠,是他們執行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