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犁庭掃穴(六)


    王枔四人全殲烏桓主力,斬殺烏桓近十萬的消息傳到雒陽,又從雒陽傳到長安。


    正在長安督察各個將領攻打隗囂的皇帝劉秀都被震驚了。


    雖然三萬漢騎打敗烏桓很容易,隻要不是蠢貨指揮,最起碼也能打個平手。


    但是在劉秀的預想裏,王枔不過是帶著三萬漢騎把烏桓打服氣,讓烏桓人從此對大漢俯首稱臣就足夠了。


    萬萬沒想到,王枔居然如此之強,直接把烏桓快給滅族了。


    “王明玉頗有太原王氏王優安之風骨啊!”劉秀不驚感歎,這遼東王家現在也出了個名將了,而且還是女將。


    雖然衛青和霍去病的戰績比王長治強多了,但衛青和霍去病畢竟出身太低,還是純粹的外戚,所以被士人們嫌棄。


    司馬遷在描寫衛霍二人的功績時,都是如同流水賬一樣記錄,他不會故意瞎寫,有功績就必須寫上去,這一點他還是做得很好的。


    但不瞎寫不代表就會認真寫。


    衛霍二人的戰績被太史公以流水賬的方式記錄,而王長治和李廣的戰績卻被太史公長篇大論,恨不能王長治李廣二人在哪裏喝個水這種小事都要寫進去。


    百戰百勝的衛霍二人因為出身低賤而被嫌棄,世候公卿出身的李廣在後期又常常打敗仗,導致吹不動,所以豪強士族出身的王長治便成了當世之士人吹捧的對象。


    劉秀也常常誇耀馬援是古之優安,不過劉秀在這麽誇的時候,他劉秀自己都不知道王優安跟王枔其實是同一個家族的。


    隻是一些士人喜歡用‘古之優安’來稱讚統帥,所以劉秀也跟著士人們一樣這麽稱讚自己手下的優秀將領。


    隻因為士人子弟們也都誤以為王優安是太原王氏的。


    “閩越一戰,孤身奪帥,龍城一戰,俘敵三千,河朔一戰,左賢王遁,漠南一戰,斬敵十萬。”


    “吞南越,滅朝鮮,並烏桓,嗚唿哉!武再世亦然!”


    “今日若複王優安,何懼匈奴百萬兵!”


    許多戰役是王長治和衛青一起參與的,但都被士人們強行安在了王長治一個人身上,隻因為士人們厭惡衛青的低賤出身。


    雖然距離王長治抗擊匈奴才過去一百七十年,但一百七十年已經很長了。


    漢高帝駕崩距離司馬遷寫書才相隔八十年,結果僅僅相隔八十年的距離,就足以讓司馬遷搞不清劉邦是漢高帝還是漢高祖。


    可見在悠久的歲月麵前,即便漢高帝劉邦這樣的帝國開創者都容易被當世之人遺忘,何況王長治隻是一個抗擊匈奴的將軍呢?


    而且遼東王家還有意減少自己的影響力,不想讓中原人注意到自己的存在,遼東王家隻想悶聲發大財。


    在這樣的情況下,連劉邦都能搞錯的士人們,搞錯王長治的出身也就很正常了。


    士人們一年又一年地歌頌著王優安,卻誤以為王優安是太原王氏。


    更有趣的是,太原王氏為了臉上有光,居然還向天下人聲稱王優安確實是他們家族的先祖。


    太原王氏甚至還在太原郡建了一個王優安墓,他們的家族子弟每年都會祭拜王優安這位‘先祖’。


    幾乎全部的士人相信王優安是太原王氏,而認為王優安是遼東王氏的,僅有王家人自己,就連遼東張李陸三大家族都不清楚自己的先祖居然曾經是王長治的同僚。


    遼東王家也不爭這些虛名,虛名太多反而容易被皇權盯著,不利於家族發展,所以王家子弟明知道王優安是自己家族的先祖,卻從來不去跟太原王氏爭奪,隻是每年默默地在祖陵祭拜。


    “加封護烏桓校尉王枔為汐蘭候(亭候),張玉良、陸毅然、李承佑三人為關內侯。”皇帝劉秀這般吩咐著,然後便繼續思慮起剿滅隗囂一事。


    汐蘭是渤海郡建成縣的一個亭,相當於一個村落,因此汐蘭候便是享受整個汐蘭亭的人頭稅,所以汐蘭候也可以叫汐蘭亭候。


    武帝後期便取消了爵位世襲,所以王枔的這個汐蘭候不能傳給自己下一代的,她死後,汐蘭亭的人頭稅就又是朝廷的了。


    關內侯就更不必多說,隻是榮譽侯爵,空有侯爵的爵位,卻沒有稅收。


    幾個月後


    當皇帝劉秀正在處理解決隴西隗囂一事時,王枔才終於接到朝廷對她封侯的聖旨。


    在拜謝宦官後,王枔四人便迫不及待地上任烏桓。


    四大家族每個家族都在遼東隱藏了十幾萬人口的賦稅,因此區區一個亭候,不過幾百人的人頭稅,對於王枔來說實在是九牛一毛,她甚至都懶得去渤海郡的汐蘭亭收稅,直接把汐蘭亭的稅又轉交給了朝廷,以此博取一個不愛財的好名聲。


    這讓皇帝劉秀很是感動,沒想到居然還有主動把賞賜出去的賦稅交迴給朝廷的,這不是大忠臣誰是?這不是名士誰是?這不是淡泊名利誰是?


    就連大司馬耿弇聽聞此事後也對王枔刮目相看,覺得自己當初或許確實是小瞧了這個女賊,不僅人長得漂亮,還懂得行軍打仗,這些也就罷了,居然還這麽淡泊名利,簡直不要太完美!


    又幾個月後


    “王明玉,頗有琅琊王氏王廣明之風骨也!”


    剛剛在長安督戰結束,準備迴雒陽的皇帝劉秀聽聞此事後不由得又誇讚了王枔一番,皇帝身邊的士人們也是絲毫不吝嗇對王枔的讚美之詞。


    士人們誤以為王長治是太原王氏,同時又誤以為王長炯是琅琊王氏。


    而琅琊王氏也非常欣喜地在琅琊郡建了個王廣明墓,向天下人聲稱王廣明是他們琅琊王氏的先祖,曾官至丞相,為官清廉,在國家對流民束手無措之際提出了《屯田策》,讓當時的武帝得以靠著屯田暫時緩解了流民危機,也讓那些無地可耕的流民有了田地耕種。


    琅琊王氏子弟現如今每年都會去他們自己建的‘王廣明墓’前去祭拜,他們甚至信誓旦旦地聲稱王廣明(王長炯)就埋葬在這個墓裏。


    “王長炯,字廣明。”


    “廣明先生是琅琊王氏的先祖,早年是一位落魄的士人,常常吃不飽飯,但他刻苦讀書,由於家裏買不起蠟燭,於是他螢火為光,抓了很多螢火蟲來照亮,在螢火蟲的光亮下學習孔孟二聖的經學典籍。”


    “晚年時,武帝殘暴,廣明先生挺身而出,為蒙冤的太子求情平反,並且他憂國憂民,不畏強權,不願意給權貴折腰,大膽地向朝廷提議開放鹽鐵,讓天下百姓都獲得經營鹽鐵的自由。”


    “也正是因為他的這次為民請命,才導致得罪了權傾朝野的霍家,因此被霍家打壓,最終鬱鬱而終。”


    這是士人們現在正在傳唱的內容,因為年代久遠,所以和實際上發生的事有了一點點偏差。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秦末建立千年家族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仙人草豆腐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仙人草豆腐乳並收藏從秦末建立千年家族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