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王莽新政(二)


    兩年後


    河平元年


    烏孫國叛亂,發兵圍困西域都護府,旋即朝廷發兵剿滅烏孫國,又耗費無數錢財。


    與此同時,黃河再度決口,三十多個郡成為黃泛區,原本就有上百萬流民的關東諸郡又增加幾十萬流民,達到了驚人的兩百萬。


    可朝廷卻沒有撥款賑災,而是任由流民泛濫成災,讓百姓自由地選擇餓死。


    天下黎民哀鴻遍野,小規模的造反事件層出不窮,常常有一些讖緯預言大漢將亡。


    上一次出現讖緯預言大漢將亡還是武帝末期,但隨著霍光將天下治理好,這種讖緯也就自行消失了。


    可現在,隨著先帝劉奭和皇帝劉驁沒有將天下治理好,這種預言大漢要亡國的讖緯又重新出現了。


    傳國易姓的學說也慢慢地在士人圈子裏流傳,他們認為現在天下民生疾苦,是因為劉漢江山的氣運已經耗盡,隻有改朝換代獲得新的王朝氣運才能拯救蒼生。


    這些士人,有些是由落魄貴族轉化而成的,所以可能沒理解天下蒼生疾苦的根本原因,有些則因為是豪強地主轉化而成的,他們雖然理解了天下蒼生疾苦的根本原因就是因為他們這些豪強士族搞土地兼並,但肯定不能承認,還要大肆宣揚“傳國易姓”這個學說,把天下蒼生疾苦的原因歸咎到劉漢江山氣運將盡這種玄之又玄的東西上。


    “隻有聖人才能拯救蒼生!”


    天下人都對大漢的現狀不滿,對大漢的未來感到絕望,認為隻有出現一個聖人才能拯救蒼生。


    百姓生活過得不好時,就會期待一個救世主拯救他們,這個救世主可以是聖人,可以是佛陀,可以是耶穌,可以是安拉,可以是鴻雁道,可以是堯舜禹,可以是理想主義,也可以是……


    雖然他們外在表現不一樣,但本質上都是因為百姓需要,所以才被創造出來。


    是因為百姓渴望出現聖人拯救他們,所以才會出現“聖人”。


    這一兩年,常常有一些士人自稱自己是聖人轉世,並且為了讓別人相信他們,他們也經常做一些好事,比如給貧苦百姓送點口糧,到農村幫老農民鋤一下地之類的彰顯自己是聖人的舉動。


    這樣的舉動,放在以前,沒人會在意,不會有人因此相信真的有聖人轉世。


    但隨著他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降低,他們也就開始相信或許真的有聖人轉世了,並期待轉世的聖人帶領他們脫離水深火熱的現狀。


    也就是,時勢造英雄,英雄適時勢。


    遼東王家


    王家學府


    “聖人……”


    王莽在學府中看著各種儒家書籍,喃喃自語。


    如果說這兩年什麽詞語最流行,那毫無疑問是“聖人”。


    人人都在說聖人,人人都在期待出現聖人,人人都受夠了大漢朝廷的昏庸統治。


    今年的王莽已經十七歲,家族安排他去跟隨中原大儒陳參學習儒家經學。


    在離開前,王莽戀戀不舍地在學府裏繼續閱覽王家珍藏的儒家古典書籍。


    以前先祖王康在中原當山賊時,曾經滅了幾十個戰國時代遺留下來的落魄貴族家族,將這些落魄貴族家族的書籍劫掠一空,之後又帶到遼東珍藏起來。


    這些古典書籍,都是原汁原味的書籍,被稱之為古文經學。


    而朝廷現在官方太學傳授的經學,是始皇帝焚書坑儒後,儒士們口口相傳又重新記錄的,這些經學被稱之為今文經學。


    因為古文經學跟察舉製無關,學了也不能對通過察舉製當官有幫助,而且現實生活也用不上,所以王家並沒有專門安排人教授家族子弟古文經學,隻是存放在藏書閣,任由感興趣的家族子弟自行閱覽。


    王鴻隱曾經安排人教導王莽今文經學,但王莽卻對今文經學嗤之以鼻,反而非常喜歡那些放在藏書閣角落裏吃灰的古文經學。


    這讓王鴻隱大失所望,並由此覺得王莽以後徹底廢了。


    在王鴻隱看來,讀書要麽是為了當官,要麽是為了對現實生活有幫助,像王莽這樣讀一些古文經學,能有什麽前途?不就是一些更高深、更難懂的心靈雞湯嗎?


    心靈雞湯再怎麽晦澀難懂,那也還是心靈雞湯呀!


    今文經學是朝廷的考試內容,當官就必須讀今文經學。


    兵家就更不用說了,沒有兵法,王家如何海外擴張?


    墨家典籍裏,王家把兼愛非攻全部拋棄,隻保留了工匠技術專研的部分。


    道家典籍,那更是重點,在王家看來,那就是在教別人如何運用權謀爾虞我詐,是王家子弟必讀書籍。


    農家是開荒必備,醫家提高醫療水平,這些都是王家喜愛的。


    王莽對古文經學很是喜愛,對古文經學裏闡述的那些西周時期的治國之策更是覺得真理。


    認為現在的大漢,隻有照搬照抄西周的製度,把一切都迴歸到西周,名字之類的也要迴到西周,讓一切都有西周色彩,天下民生才能好轉。


    他認為,現在大漢的各種製度,不過是暴秦製度的延續,是生來就錯誤的。


    “子曰:周監於二代,鬱鬱乎文哉!吾從周。”王莽對西周已經充滿了時代濾鏡,他覺得西周一定是美好幸福的時代,他覺得西周的王都是聖君,覺得西周的貴族都是淡泊名利,覺得西周的百姓都是和諧友愛。


    越是對西周懷念,王莽心中對大漢就愈發厭惡起來。


    如果讓當初重視他的王鴻隱看到他王莽現在這幅模樣,隻會搖搖頭歎息道:“你去西周當個陪葬的奴隸再來說美好這句話。”


    王鴻隱雖然被大家稱讚為儒士,但他並不僅僅隻讀儒家經典,凡是在他看來對自己或者對家族有用書籍,哪怕是名家這種詭辯者的書籍,他也會抽空看一看、學一學。


    他跟一心隻讀聖賢書,而且隻讀聖賢書裏的古文經學的王莽是天壤之別。


    幾天後,王莽離開遼東,前往長安,在長安跟隨大儒陳參學習經學。


    這位大儒陳參,曾經是皇帝劉驁的帝師,還曾預言劉驁將來會是個勤政愛民的好皇帝


    雖然預言有億點點不準,但不妨礙他是聞名天下的大儒這個身份。


    王莽對經學的見解讓大儒陳參驚歎不已,他原本以為王莽不過是王家塞給他的關係戶,他看在大司馬大將軍王鴻年的麵子上不得不教王莽經學,現在才發現自己撿到寶了,於是不由自主地誇了句:“天下沒有人比巨君(王莽的字)更懂聖人。”


    陳參的這句誇讚可謂一語驚起千層浪。


    本來大家最喜歡討論的就是聖人,現在居然有個年輕小夥子被當世大儒誇讚為“沒有人比他更懂聖人”,這還得了?


    王莽的名聲瞬間傳遍天下,許多人都很好奇,這位被大儒稱讚的“沒有人比他更懂聖人”的王莽是何許人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秦末建立千年家族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仙人草豆腐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仙人草豆腐乳並收藏從秦末建立千年家族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