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鹽鐵會議(一)
又三個月後
始元六年
經過六年的休養生息,關東諸郡的五百多萬流民隻剩三百多萬,有將近兩百萬流民要麽被移民到邊疆地區屯田。
要麽是有一些豪強被算緡令弄到破產後,不得不把良田低價賤賣給朝廷,然後朝廷把這些良田分配給流民耕種。
要麽就是當地豪強被徙陵到關中,然後留在本地的良田被迫賤賣給朝廷,然後被朝廷分給無地流民。
要麽就是跑到一些缺佃農的豪強那裏當佃農了。
四位輔政大臣裏的金日磾早已病逝,在霍光的治理下,河西、河朔、遼東三個地方成為主要的流民屯田區。
往河西遷徙了六十萬流民,往河朔遷徙了五十萬流民,往遼東遷徙了十萬流民,讓他們屯田後成為朝廷的自耕農。
原本遼東的人口在計簿上有十七萬,後來先帝劉徹遷徙了七萬到遼東,如此便有了二十四萬,但因為戰亂、饑荒、土地兼並等原因,後來在計簿上隻剩十九萬人口,現在朝廷又遷徙十萬人口來遼東,使得遼東在賬麵上居然有了二十九萬人口。
與此同時,朝廷執行休養生息政策,對天下各個人口少的郡縣進行合並,以減少官吏規模,節省俸祿開支,比如將玄菟郡遷到遼東郡的東北麵,將真番郡、臨屯郡合並入樂浪郡。
同時還裁減郡縣兵數量,尤其是裁減內地郡的郡兵。
諸如潁川等中原大郡,郡國兵從四五千降低至兩千,而遼東這種邊疆郡的郡國兵也從七千降低至五千。
在這樣的局勢下,霍光主持召開鹽鐵會議,讓賢良文學們與以禦史大夫桑弘羊、丞相田千秋為代表的朝廷中央,圍繞鹽鐵官營商討大漢接下來的發展方向,並評論先帝時期的鹽鐵之策。
賢良有八人,全部來自關中地區的郡縣官吏。
文學有六十人,都是來自關東諸郡的儒生。
“都到齊了嗎?”霍光對主持會議具體事宜杜延年問道。
“都到齊了。”杜延年迴道。
隨後,參會眾人紛紛跪坐在專屬於自己的軟席上,還有許多朝廷官吏以及各地名士跪坐在四周觀望。
鐺——
青銅巨鍾被敲響,杜延年朝著唧唧咋咋的眾人喊道:“鹽鐵會議,開始!”
交頭接耳的眾人不再說話,而是正襟危坐。
九卿之一的太常王長炯也來了,不過他不代表任何一方,隻是過來湊熱鬧的,因此他坐在外圍。
但王家另有一人作為文學代表之一來到這裏。
此人便是王鴻隱,乃是王長治的次子,跟他一起來的還有張家家主的嫡次子張穆,也是文學代表。
現場稍稍安靜片刻後,賢良中的一人起來發言:“人性本善,天下的百姓本來是淳樸善良的,但自從朝廷實行鹽鐵官營謀取錢財利益後,天下百姓也開始有樣學樣地謀取私利,以至於天下的風氣敗壞,若不廢除鹽鐵官營,天下百姓便難以教化。”
“是啊是啊!”
“此言有理,自從朝廷鹽鐵官營後,我們縣的那些百姓就變得勢利眼,一點都沒有以前那麽淳樸老實了,人心不古啊。”
文學代表王鴻隱也在一旁補充道:“山川河流湖泊森林在古時候都是屬於百姓民眾的,上古的賢人聖王們也沒有壟斷這些地方,更沒有壟斷這些地方生產出來的鹽和鐵,所以上古的百姓都生活得很美好,可是現在,國家卻壟斷了這些原本屬於百姓的財富,導致百姓利益受損,這難道不是與民爭利嗎?”
雖然王家可以勾結鹽鐵官員偷偷販賣私鹽私鐵,但王家依舊懷念以前可以光明正大賣鹽鐵的美好時光,所以才會派出飽讀儒家經典的家族子弟前來參會。
對於古時候到底怎麽迴事,王鴻隱自然明白,那些聖王賢人並非不想壟斷,隻是他們沒那個實力而已,畢竟上古時期大家都是來自不同的部落聯盟,誰會真的鳥一個名義上的天下共主呢?
在這種權力沒有集中的前提下,想壟斷也壟斷不了,壟斷的前提是權力集中。
但還是那句話,知道是一迴事,怎麽說和怎麽做則是另一迴事。
雖然知道上古的那些聖王賢人跟現在的人沒有區別,隻是有時代濾鏡而已,但王鴻隱作為飽讀儒家經典的文學代表,自然是要張口聖人、閉口賢王,搬出上古的例子來駁斥桑弘羊等人,讓他們放開鹽鐵官營,這樣王家才能重新光明正大地賣鹽賣鐵。
“正是因為國家與民爭利,奪走了原本就屬於百姓的財富,所以失去這些財富的百姓才會為了奪迴財富而變得自私自利,每天都在絞盡腦汁想著如何增加自己的財富,最終導致天下風氣敗壞。”張穆趁熱打鐵道。
“這話說的有理啊。”
“是啊是啊。”
“上古的民眾很幸福,因為上古的聖王沒有鹽鐵官營。”
“所以隻有取消鹽鐵官營,天下才能變好,百姓才能幸福。”
其餘賢良文學也紛紛符合,一些德高望重者看著年輕的王鴻隱、張穆很是欣賞。
“那兩個少年來自何處?”有人問道。
“似乎是遼東。”
“遼東那種偏僻之地居然也能出這樣的才子?”
麵對賢良文學們的你一言我一句,禦史大夫桑弘羊展開反擊:“匈奴屢屢進犯邊境,防備他們就要消耗大量錢財,不防備就要被屠戮臣民,先帝為了保護自己的百姓,所以對匈奴進行防備,但防備匈奴需要大量錢財,所以先帝才會進行鹽鐵官營,用鹽鐵官營以及酒類專賣賺來的錢打擊匈奴人,以此來保護我大漢的子民。”
“因此,鹽鐵官營是為了保護民眾的政策,是有利於民的,怎麽能說是與民爭利呢?”
“況且,士兵們在外征戰,需要為他們購買武器裝備和禦寒的衣服,這些都需要消耗大量財富,如果取消鹽鐵官營,難道要我們大漢的將士餓死凍死在前線嗎?”
桑弘羊這樣一番有理有據地反駁下來,使得一眾賢良文學微皺眉頭,紛紛思索著如何反駁迴去。
就在賢良文學們不知道如何反駁,桑弘羊認為已經辯論勝利時,沉思良久的王鴻隱開口了,隻見他說道。
又三個月後
始元六年
經過六年的休養生息,關東諸郡的五百多萬流民隻剩三百多萬,有將近兩百萬流民要麽被移民到邊疆地區屯田。
要麽是有一些豪強被算緡令弄到破產後,不得不把良田低價賤賣給朝廷,然後朝廷把這些良田分配給流民耕種。
要麽就是當地豪強被徙陵到關中,然後留在本地的良田被迫賤賣給朝廷,然後被朝廷分給無地流民。
要麽就是跑到一些缺佃農的豪強那裏當佃農了。
四位輔政大臣裏的金日磾早已病逝,在霍光的治理下,河西、河朔、遼東三個地方成為主要的流民屯田區。
往河西遷徙了六十萬流民,往河朔遷徙了五十萬流民,往遼東遷徙了十萬流民,讓他們屯田後成為朝廷的自耕農。
原本遼東的人口在計簿上有十七萬,後來先帝劉徹遷徙了七萬到遼東,如此便有了二十四萬,但因為戰亂、饑荒、土地兼並等原因,後來在計簿上隻剩十九萬人口,現在朝廷又遷徙十萬人口來遼東,使得遼東在賬麵上居然有了二十九萬人口。
與此同時,朝廷執行休養生息政策,對天下各個人口少的郡縣進行合並,以減少官吏規模,節省俸祿開支,比如將玄菟郡遷到遼東郡的東北麵,將真番郡、臨屯郡合並入樂浪郡。
同時還裁減郡縣兵數量,尤其是裁減內地郡的郡兵。
諸如潁川等中原大郡,郡國兵從四五千降低至兩千,而遼東這種邊疆郡的郡國兵也從七千降低至五千。
在這樣的局勢下,霍光主持召開鹽鐵會議,讓賢良文學們與以禦史大夫桑弘羊、丞相田千秋為代表的朝廷中央,圍繞鹽鐵官營商討大漢接下來的發展方向,並評論先帝時期的鹽鐵之策。
賢良有八人,全部來自關中地區的郡縣官吏。
文學有六十人,都是來自關東諸郡的儒生。
“都到齊了嗎?”霍光對主持會議具體事宜杜延年問道。
“都到齊了。”杜延年迴道。
隨後,參會眾人紛紛跪坐在專屬於自己的軟席上,還有許多朝廷官吏以及各地名士跪坐在四周觀望。
鐺——
青銅巨鍾被敲響,杜延年朝著唧唧咋咋的眾人喊道:“鹽鐵會議,開始!”
交頭接耳的眾人不再說話,而是正襟危坐。
九卿之一的太常王長炯也來了,不過他不代表任何一方,隻是過來湊熱鬧的,因此他坐在外圍。
但王家另有一人作為文學代表之一來到這裏。
此人便是王鴻隱,乃是王長治的次子,跟他一起來的還有張家家主的嫡次子張穆,也是文學代表。
現場稍稍安靜片刻後,賢良中的一人起來發言:“人性本善,天下的百姓本來是淳樸善良的,但自從朝廷實行鹽鐵官營謀取錢財利益後,天下百姓也開始有樣學樣地謀取私利,以至於天下的風氣敗壞,若不廢除鹽鐵官營,天下百姓便難以教化。”
“是啊是啊!”
“此言有理,自從朝廷鹽鐵官營後,我們縣的那些百姓就變得勢利眼,一點都沒有以前那麽淳樸老實了,人心不古啊。”
文學代表王鴻隱也在一旁補充道:“山川河流湖泊森林在古時候都是屬於百姓民眾的,上古的賢人聖王們也沒有壟斷這些地方,更沒有壟斷這些地方生產出來的鹽和鐵,所以上古的百姓都生活得很美好,可是現在,國家卻壟斷了這些原本屬於百姓的財富,導致百姓利益受損,這難道不是與民爭利嗎?”
雖然王家可以勾結鹽鐵官員偷偷販賣私鹽私鐵,但王家依舊懷念以前可以光明正大賣鹽鐵的美好時光,所以才會派出飽讀儒家經典的家族子弟前來參會。
對於古時候到底怎麽迴事,王鴻隱自然明白,那些聖王賢人並非不想壟斷,隻是他們沒那個實力而已,畢竟上古時期大家都是來自不同的部落聯盟,誰會真的鳥一個名義上的天下共主呢?
在這種權力沒有集中的前提下,想壟斷也壟斷不了,壟斷的前提是權力集中。
但還是那句話,知道是一迴事,怎麽說和怎麽做則是另一迴事。
雖然知道上古的那些聖王賢人跟現在的人沒有區別,隻是有時代濾鏡而已,但王鴻隱作為飽讀儒家經典的文學代表,自然是要張口聖人、閉口賢王,搬出上古的例子來駁斥桑弘羊等人,讓他們放開鹽鐵官營,這樣王家才能重新光明正大地賣鹽賣鐵。
“正是因為國家與民爭利,奪走了原本就屬於百姓的財富,所以失去這些財富的百姓才會為了奪迴財富而變得自私自利,每天都在絞盡腦汁想著如何增加自己的財富,最終導致天下風氣敗壞。”張穆趁熱打鐵道。
“這話說的有理啊。”
“是啊是啊。”
“上古的民眾很幸福,因為上古的聖王沒有鹽鐵官營。”
“所以隻有取消鹽鐵官營,天下才能變好,百姓才能幸福。”
其餘賢良文學也紛紛符合,一些德高望重者看著年輕的王鴻隱、張穆很是欣賞。
“那兩個少年來自何處?”有人問道。
“似乎是遼東。”
“遼東那種偏僻之地居然也能出這樣的才子?”
麵對賢良文學們的你一言我一句,禦史大夫桑弘羊展開反擊:“匈奴屢屢進犯邊境,防備他們就要消耗大量錢財,不防備就要被屠戮臣民,先帝為了保護自己的百姓,所以對匈奴進行防備,但防備匈奴需要大量錢財,所以先帝才會進行鹽鐵官營,用鹽鐵官營以及酒類專賣賺來的錢打擊匈奴人,以此來保護我大漢的子民。”
“因此,鹽鐵官營是為了保護民眾的政策,是有利於民的,怎麽能說是與民爭利呢?”
“況且,士兵們在外征戰,需要為他們購買武器裝備和禦寒的衣服,這些都需要消耗大量財富,如果取消鹽鐵官營,難道要我們大漢的將士餓死凍死在前線嗎?”
桑弘羊這樣一番有理有據地反駁下來,使得一眾賢良文學微皺眉頭,紛紛思索著如何反駁迴去。
就在賢良文學們不知道如何反駁,桑弘羊認為已經辯論勝利時,沉思良久的王鴻隱開口了,隻見他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