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廢縣改鄉(一)
又一年後
皇子劉弗陵剛登基,燕王劉旦和齊王劉澤就公開質疑劉弗陵並不是先帝的血脈,並以此為借口密謀叛亂。
遼東郡府
“燕王秘密邀請本太守一起舉事,輔佐他登上帝位。”已經七十一歲的遼東太守王長治手中拿著燕王使者偷偷送來的迷信,言語中頗為嘲諷。
這倒不是王長治有多麽忠於朝廷,如果燕王真的有能力造反成功,他王長治也不是不能幫一把。
但王長治當了這麽多年的太守,混了這麽久的官場,又豈能看不出,這燕王劉旦就是個純純的廢物。
他劉旦要是能造反成功,母豬都能上樹!
王家可不會幫助必定失敗之人,這樣隻會給自己家族帶來麻煩。
誰贏,王家就幫誰。
“嗬嗬……”
張家家主冷笑一聲,他是張壽的兒子。
張壽在兩年前病逝,隨後都尉李姚被朝廷任命為郡丞,而都尉的位置則又由陸家家主擔任,至於張家的新家主,則就任文縣縣令。
經過三十多年的辛苦耕耘,整個遼東郡府現在隻剩四大家族的人。
整個遼東郡府一共有大小官吏三十六人,其中官三位,分別是太守、郡丞、都尉(郡尉),其餘三十三人都是吏。
這三十三個吏,大部分是張家的,因為張家失去了郡府官職,所以各大家族商討後便讓出吏的名額作為對張家的補償。
張家占據十三個吏員名額,王家占據十個吏名額,李家占據八個吏員名額,陸家占據兩個吏員名額。
陸家已經有了鹽鐵二史,加上實力最弱,所以吏員名額最少。
王家的十個吏員分別是:
【主簿:王長菟
功曹:王鴻銘(王長菟長子)
功曹書佐:王鴻利(王長生次子)
五官掾:王鴻騰(王長安長子)
戶曹:王鴻柯(王長安次子)
督吏(都郵):王鴻徵(王筱倩長子)
內府:王鑫(李息之子)
府門亭長:王俱(王鑫之子)
門下賊曹:王夙(王鑫次子)
門下督道賊:王碩(王俱長子)】
與此同時,這麽多年過去,王家的各種家族職位也進行了更換。
【家丞:東方朔
家老:張次公、王筱倩、王長生
家主簿:王茹萱
學府:禮儀經學王筱倩;兵法作戰張次公;經營管理王長生】
在一番商討過後,所有人都認為不應該跟著燕王起事,陸家家主甚至覺得應該直接把這事告發給朝廷,這樣也能邀功。
太守王長治同意了,並且他不僅要上書告發燕王謀反之事,還要上書請求朝廷廢縣改鄉。
廢除遝氏縣和平郭縣,將兩個縣合並為遼南縣,並將遝氏縣改名為遝鄉,將平郭縣改名為平鄉。
理由則是,這兩個縣發生民變,人口銳減,兩個縣加起來也才六千人,而且兩個縣離得也比較近。
這樣做對王家而言有利有弊。
弊在於,遝氏縣縣令王長生會因此失去縣令之位,王家掌控的不再是一個縣,而是一個鄉,隻能掌控一個嗇夫。
好處則是,兩個縣合在一起後,王家兼並土地時更加方便。
不然王家隻能兼並遝氏縣的田,兼並不到平郭縣的田。
而且兩個縣合在一起的話,兼並土地時就可以更好地掩人耳目。
畢竟一個兩三千人口的縣少了幾百人是個大事,但一個六千多人口的縣少了幾百人,就相對而言不是那麽引人注目。
權衡利弊後,王家還是決定上書朝廷請求廢縣改鄉。
畢竟一個遲早會被朝廷換人的縣令之位,哪有實實在在的兼並良田香呢?
官位哪怕再高也隻是一時的,良田卻是可以世代相傳的呀!
……
幾個月後
長安
未央宮
“三位,遼東太守王長治上書請求廢縣改鄉,你們看一下吧。”大司馬大將軍兼領尚書事霍光對另外三位輔政大臣說道。
小皇帝年幼,自然不可能處理國事,所以國事都是由他們四位輔政大臣商討決定,他們商討出結果後,再由小皇帝劉弗陵蓋章,最後把蓋了章的決議送交到丞相田千秋手裏,由丞相田千秋公布。
可以說,國家大事都在他們四人手中,皇帝隻負責蓋章,丞相隻負責公布。
禦史大夫桑弘羊、左將軍上官桀、光祿勳金日磾看完後,各自都有不同的意見。
金日磾說道:“他這個提議也是為了朝廷考慮,既然兩縣人口這麽少,不如合並在一起,這樣就隻需要發放一個縣的官吏們的俸祿,不用發放兩個縣的官吏俸祿。”
金日磾認為廢縣改鄉確實符合朝廷現在休養生息的政策,朝廷要休養生息,就要節省開支,要節省開支,那麽把兩個縣合並為一個縣,這樣就可以少發一個縣的俸祿,給朝廷省錢。
他是從休養生息這個角度考慮,所以是認同廢縣改鄉的。
上官桀則是因為曾經當過王長治的下屬,與王長治之間有些交情,於是說道:“王太守忠於朝廷,這個建議自然是可以的。”
他是從人情的角度考慮的。
這時,桑弘羊不幹了,連忙搖頭道:“遼東本就因為地處偏僻而難以管理,所以才需要多設縣官加強管理,免得宵小之輩趁機渾水摸魚,如果還要廢縣改鄉,那朝廷對遼東的管理就會更加鬆散,我們對遼東的了解就會更加困難。”
他是從全國的統籌上考慮的,一個政權,它的內部結構劃分得越細密,管理起來就越簡單,對地方上的控製力就會增強,但管理成本也會增加,如果內部結構越模糊,雖然管理成本會下降,但控製力會大幅度下降,慢慢地,這個地方就會逐步獨立化。
遼東本來就因為遠離中央而有些獨立化傾向,現在還要廢縣改鄉,把好幾個縣合在一起,使得朝廷對遼東的了解更加模糊,那遼東今後的獨立化不是更快了嗎?
四位輔政大臣,兩個讚同,一個反對,隻剩霍光沒有發言了。
看著眾人,霍光說道:“我認可廢縣改鄉的方案。”
“大將軍!”桑弘羊想要阻止:“這些年,由於流民四起,朝廷對於豪強的管控有所減弱,您怎麽還能同意廢縣改鄉的誤國誤民的方案,那朝廷對豪強的控製力不就更弱了嗎?”
“桑大夫,你不要急。”霍光微笑解釋道:“我知道你的擔憂,但朝廷現在的當務之急伱覺得是什麽?是打匈奴?是控製豪強?不不不,都不是,現在的當務之急隻有一個,那就是休養生息,安撫關東諸郡的五百多萬流民!”
“為了休養生息這個最高決策,其餘的一切政策都要為之讓路,既然廢縣改鄉可以更好地休養生息,那為什麽不這麽做呢?豪強的問題,難道還能有這五百多萬流民的問題嚴重嗎?況且,王太守忠於朝廷,他是絕不會勾結地方豪強的,你放心就是了。”
霍光這番解釋很有道理。
廢縣改鄉有利有弊,對於一個有錢的王朝而言,那肯定是縣越多越好,行政區域劃分越仔細,控製力就越強,獨立化就越難。
但問題在於,現在的大漢可不是什麽有錢的王朝,關東諸郡五百多萬流民嗷嗷待哺,一不小心就會引發超大規模的民變,重演一遍秦末亂世。
所以,在這樣的特殊背景下,也隻能暫且容許地方的獨立化,從而更好地休養生息。
“唉……”
眼見三個輔政大臣都支持廢縣改鄉,桑弘羊也不再堅持,隻是幽幽地說了句:“休養生息結束後,這些被廢縣改鄉的,一定要再改迴縣級。”
又一年後
皇子劉弗陵剛登基,燕王劉旦和齊王劉澤就公開質疑劉弗陵並不是先帝的血脈,並以此為借口密謀叛亂。
遼東郡府
“燕王秘密邀請本太守一起舉事,輔佐他登上帝位。”已經七十一歲的遼東太守王長治手中拿著燕王使者偷偷送來的迷信,言語中頗為嘲諷。
這倒不是王長治有多麽忠於朝廷,如果燕王真的有能力造反成功,他王長治也不是不能幫一把。
但王長治當了這麽多年的太守,混了這麽久的官場,又豈能看不出,這燕王劉旦就是個純純的廢物。
他劉旦要是能造反成功,母豬都能上樹!
王家可不會幫助必定失敗之人,這樣隻會給自己家族帶來麻煩。
誰贏,王家就幫誰。
“嗬嗬……”
張家家主冷笑一聲,他是張壽的兒子。
張壽在兩年前病逝,隨後都尉李姚被朝廷任命為郡丞,而都尉的位置則又由陸家家主擔任,至於張家的新家主,則就任文縣縣令。
經過三十多年的辛苦耕耘,整個遼東郡府現在隻剩四大家族的人。
整個遼東郡府一共有大小官吏三十六人,其中官三位,分別是太守、郡丞、都尉(郡尉),其餘三十三人都是吏。
這三十三個吏,大部分是張家的,因為張家失去了郡府官職,所以各大家族商討後便讓出吏的名額作為對張家的補償。
張家占據十三個吏員名額,王家占據十個吏名額,李家占據八個吏員名額,陸家占據兩個吏員名額。
陸家已經有了鹽鐵二史,加上實力最弱,所以吏員名額最少。
王家的十個吏員分別是:
【主簿:王長菟
功曹:王鴻銘(王長菟長子)
功曹書佐:王鴻利(王長生次子)
五官掾:王鴻騰(王長安長子)
戶曹:王鴻柯(王長安次子)
督吏(都郵):王鴻徵(王筱倩長子)
內府:王鑫(李息之子)
府門亭長:王俱(王鑫之子)
門下賊曹:王夙(王鑫次子)
門下督道賊:王碩(王俱長子)】
與此同時,這麽多年過去,王家的各種家族職位也進行了更換。
【家丞:東方朔
家老:張次公、王筱倩、王長生
家主簿:王茹萱
學府:禮儀經學王筱倩;兵法作戰張次公;經營管理王長生】
在一番商討過後,所有人都認為不應該跟著燕王起事,陸家家主甚至覺得應該直接把這事告發給朝廷,這樣也能邀功。
太守王長治同意了,並且他不僅要上書告發燕王謀反之事,還要上書請求朝廷廢縣改鄉。
廢除遝氏縣和平郭縣,將兩個縣合並為遼南縣,並將遝氏縣改名為遝鄉,將平郭縣改名為平鄉。
理由則是,這兩個縣發生民變,人口銳減,兩個縣加起來也才六千人,而且兩個縣離得也比較近。
這樣做對王家而言有利有弊。
弊在於,遝氏縣縣令王長生會因此失去縣令之位,王家掌控的不再是一個縣,而是一個鄉,隻能掌控一個嗇夫。
好處則是,兩個縣合在一起後,王家兼並土地時更加方便。
不然王家隻能兼並遝氏縣的田,兼並不到平郭縣的田。
而且兩個縣合在一起的話,兼並土地時就可以更好地掩人耳目。
畢竟一個兩三千人口的縣少了幾百人是個大事,但一個六千多人口的縣少了幾百人,就相對而言不是那麽引人注目。
權衡利弊後,王家還是決定上書朝廷請求廢縣改鄉。
畢竟一個遲早會被朝廷換人的縣令之位,哪有實實在在的兼並良田香呢?
官位哪怕再高也隻是一時的,良田卻是可以世代相傳的呀!
……
幾個月後
長安
未央宮
“三位,遼東太守王長治上書請求廢縣改鄉,你們看一下吧。”大司馬大將軍兼領尚書事霍光對另外三位輔政大臣說道。
小皇帝年幼,自然不可能處理國事,所以國事都是由他們四位輔政大臣商討決定,他們商討出結果後,再由小皇帝劉弗陵蓋章,最後把蓋了章的決議送交到丞相田千秋手裏,由丞相田千秋公布。
可以說,國家大事都在他們四人手中,皇帝隻負責蓋章,丞相隻負責公布。
禦史大夫桑弘羊、左將軍上官桀、光祿勳金日磾看完後,各自都有不同的意見。
金日磾說道:“他這個提議也是為了朝廷考慮,既然兩縣人口這麽少,不如合並在一起,這樣就隻需要發放一個縣的官吏們的俸祿,不用發放兩個縣的官吏俸祿。”
金日磾認為廢縣改鄉確實符合朝廷現在休養生息的政策,朝廷要休養生息,就要節省開支,要節省開支,那麽把兩個縣合並為一個縣,這樣就可以少發一個縣的俸祿,給朝廷省錢。
他是從休養生息這個角度考慮,所以是認同廢縣改鄉的。
上官桀則是因為曾經當過王長治的下屬,與王長治之間有些交情,於是說道:“王太守忠於朝廷,這個建議自然是可以的。”
他是從人情的角度考慮的。
這時,桑弘羊不幹了,連忙搖頭道:“遼東本就因為地處偏僻而難以管理,所以才需要多設縣官加強管理,免得宵小之輩趁機渾水摸魚,如果還要廢縣改鄉,那朝廷對遼東的管理就會更加鬆散,我們對遼東的了解就會更加困難。”
他是從全國的統籌上考慮的,一個政權,它的內部結構劃分得越細密,管理起來就越簡單,對地方上的控製力就會增強,但管理成本也會增加,如果內部結構越模糊,雖然管理成本會下降,但控製力會大幅度下降,慢慢地,這個地方就會逐步獨立化。
遼東本來就因為遠離中央而有些獨立化傾向,現在還要廢縣改鄉,把好幾個縣合在一起,使得朝廷對遼東的了解更加模糊,那遼東今後的獨立化不是更快了嗎?
四位輔政大臣,兩個讚同,一個反對,隻剩霍光沒有發言了。
看著眾人,霍光說道:“我認可廢縣改鄉的方案。”
“大將軍!”桑弘羊想要阻止:“這些年,由於流民四起,朝廷對於豪強的管控有所減弱,您怎麽還能同意廢縣改鄉的誤國誤民的方案,那朝廷對豪強的控製力不就更弱了嗎?”
“桑大夫,你不要急。”霍光微笑解釋道:“我知道你的擔憂,但朝廷現在的當務之急伱覺得是什麽?是打匈奴?是控製豪強?不不不,都不是,現在的當務之急隻有一個,那就是休養生息,安撫關東諸郡的五百多萬流民!”
“為了休養生息這個最高決策,其餘的一切政策都要為之讓路,既然廢縣改鄉可以更好地休養生息,那為什麽不這麽做呢?豪強的問題,難道還能有這五百多萬流民的問題嚴重嗎?況且,王太守忠於朝廷,他是絕不會勾結地方豪強的,你放心就是了。”
霍光這番解釋很有道理。
廢縣改鄉有利有弊,對於一個有錢的王朝而言,那肯定是縣越多越好,行政區域劃分越仔細,控製力就越強,獨立化就越難。
但問題在於,現在的大漢可不是什麽有錢的王朝,關東諸郡五百多萬流民嗷嗷待哺,一不小心就會引發超大規模的民變,重演一遍秦末亂世。
所以,在這樣的特殊背景下,也隻能暫且容許地方的獨立化,從而更好地休養生息。
“唉……”
眼見三個輔政大臣都支持廢縣改鄉,桑弘羊也不再堅持,隻是幽幽地說了句:“休養生息結束後,這些被廢縣改鄉的,一定要再改迴縣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