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後
漢元光元年
遼東
王家莊園
家主書房內,王泰然正看著手中的兩張絮紙做的信。
雖然這些年遼東王家提倡節儉,但那也隻是在大方麵上提倡,諸如一些特殊情況,該怎麽來還是怎麽來,總不至於傳遞個信件還得用重得要死的竹簡。
兩張絮紙分別是宮裏新冊封的夫人衛子夫,以及皇帝身邊的優憐東方朔寫來的。
這個東方朔,治國不行,打仗也不行,但是那張嘴皮子是真厲害,哪怕朝堂上那些飽讀詩書老夫子也鬥不過他那個巧牙利齒。
正因為如此,王家才會把舉薦名額送給東方朔,反正他就一張嘴皮子,留在王家也幫不到王家,還不如讓他去長安朝廷靠著那張嘴弄個官職當當,然後用這個官職來給王家謀取私利提供一些方便。
至於衛子夫,則是在唐妃失去權勢後,王家巴結的新一代宮中寵妃,目的也是一樣的,給遼東王家傳遞宮裏一些重要情報,方便王家做出對應的措施。
兩張紙裏,東方朔的那張絮紙則是寫道:新皇帝劉徹時常跟他討論將察舉人才的行為常態化,變成一種固定的製度可不可行。
察舉孝廉的選拔人才方式,早在漢高帝劉邦時期就有,隻是一直都隻是皇帝偶爾有空時才會臨時做的事而已,還從來沒有形成過製度。
現在,新皇帝劉徹準備把這種偶爾進行的選拔人才方式固定成製度,每隔幾年就來一次。
對於這事,王泰然不怎麽在意,不管察舉製也好,還是舉察製也好,隻要不影響遼東王家的利益,他都不在意。
所以,王泰然直接在東方朔這張絮紙上寫道:凡是陛下的決定,我們都無條件支持,凡是陛下的主張,我們都認為是正確的,始終堅持兩個凡是,我們遼東王家隻有一個太陽,那就是大漢皇帝劉徹。
這其實是王泰然的真心話,雖然他每天都在想著怎麽賄賂官吏、兼並土地、把大漢的自耕農都變成遼東王家的佃農,但他對大漢絕對忠心耿耿,要不然也不會讓大侄子王長治去參軍幫大漢朝廷抗擊匈奴等外敵。
抗擊匈奴外敵的民族大義、後世青史留名,我遼東王家要;兼並土地,勾結郡縣官員逼得老百姓破產當遼東王家的佃農,以此擴大我遼東王家的現實利益,我遼東王家也要!
既要在後世留個好名聲,又要在當世奴役佃農來滿足家族子弟的奢靡享受;既要忠於朝廷抗擊外敵,又要侵吞國家資產來滋養自己的家族。
這兩件事可以同時進行,並不矛盾。
將東方朔的那張絮紙放下後,王泰然取出衛子夫送來的那張絮紙,隻見上麵寫道:皇帝與我同床共枕時,常常在睡夢中說一些夢話,比如說什麽要把天下的鹽鐵都收為皇家所有,至少也要讓官府經營,絕不能再讓天下豪強士族自行經營,看他說這些夢話時臉上的表情很堅毅,恐怕不是單純的夢話,你們王家可得提前做好打算,哦對了,今年你們王家送給我的那些禮物我很喜歡,多謝。
看到衛子夫的這張絮紙時,王泰然頓時皺眉嚴肅起來,倒不是對皇帝寵妃有多麽尊重,王家子弟從來沒有真正地在內心在乎過這些禮節,所有的中原禮節都隻是王家子弟為了方便與中原士族們交流而不得不學習以後裝出來的罷了。
如此嚴肅,隻是絮紙上的內容太過重要,假如皇帝真的打算把天下豪民的鹽鐵產業收為國有,遼東王家這家大業大的,恐怕也很難幸免。
一想到王家那許許多多的冶煉廠和鹽場要被皇帝劉徹收為國有,對大漢忠心耿耿的王泰然也不禁暗罵一聲:“狗皇帝真是忘恩負義,我們豪強士族給你治理國家,幫你抗擊外敵,你居然還要把我們的產業收為國有,沒良心!”
罵完後,王泰然又搖搖頭自言自語道:“雖然你是個沒良心的皇帝,但我遼東王家還是會忠於大漢忠於你,誰叫我們就是這麽的忠心呢?”
看完絮紙後,王泰然在絮紙上迴道:“多謝娘娘關心提醒,那些禮物,娘娘若是喜歡,我們王家明年再多送些。”
迴複完,又在最後麵加了句“王家家主王泰然親筆致敬”。
至於東方朔的絮紙倒不必加什麽致敬了,東方朔不過是王家贅婿,雖然是個天才,值得重視,但也僅此而已。
寫完後,又讓一個忠心耿耿的王家親兵親自乘坐馬車將信件送到長安,必須親自交給衛子夫在長安城的貼身宮女。
待處理完這些後,王泰然才開始想著怎麽處理那兩封信裏的事情。
察舉製好辦,到時候多花些錢財打通關係,把王家子弟察舉到朝廷裏當官就是了,無非就是比以前更頻繁,所以要花的錢更多而已。
這筆錢,出在佃農們身上就是了。
為了王家在未來可能出現的察舉製中能夠繼續混下去,也隻能再繼續苦一苦落月原的佃農們了,罵名就讓我王泰然來擔吧。
王泰然十分有責任心,對於再苦一苦佃農這事,他自願承擔罵名,無怨無悔,並不會因此就覺得自己吃了虧、也不會因此覺得不值得,是一個真正的敢做敢當的正人君子。
正思慮至此,王泰然又想起一件事。
王長治以前送過書信,跟他說過:衛子夫的弟弟衛青是個很有軍事天賦的人才,將來一定會在與匈奴的戰爭中光彩耀人,希望叔叔也要順便給衛青送禮物,交好現在還沒成長起來的衛青,正所謂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趁著衛青這個人才還沒發育起來送禮物,將來他才會迴報我們遼東王家,等以後衛青出名了,就不屑於收我們王家的禮物了。
這事,之前王泰然沒有放在心上。
什麽軍事天才?能有我家親兵李息和大侄子王長治天才?嗬嗬……吹的吧!
因為沒見過,所以不信,又因為不信,所以懶得送。
但考慮到以後皇帝可能進行的種種可怕改製,多交一個朋友總歸是多一層保險,王泰然於是又在禮物名單裏加上了長安城衛青衛仲卿的名字。
禮物的事處理好後,王泰然還是想不到怎麽應對皇帝劉徹將來可能進行的鹽鐵官營改製。
就在其苦惱之際,隨便翻閱著桌案上家族子弟送來的奏報時,卻發現這麽一張奏報,上麵寫道:鹿鳴島缺乏絹帛做的絮紙寫字,竹簡又太重,請求開放造紙術,使用成本更低的紙張寫字,鹿鳴島管理者王婼嬌親筆。
“婼嬌堂姐太幼稚了。”
看到開放造紙術的提議,王泰然嗬嗬一笑。
造紙術早在先祖王康時期就已經被先祖發明出來了,但先祖遺訓說的很清楚,不準王家子孫隨意開放造紙術,理由也很簡單,如果開放造紙術造紙,那麽時間長了遲早會被其他人盜取這項技術,再怎麽保密也有疏忽的時候,一旦造紙術徹底普及天下,天下百姓可以用更低的成本讀書,那麽諸如王家這樣的豪強士族,還怎麽壟斷知識?
這不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嗎?所以王家雖然早就在先祖王康時期有了造紙術,但除了幾十年前用不起絮紙的時候造過一些後,那些參與造紙的工匠全部被用來給先祖王康殉葬了,就是怕技術泄露出去。
想到這裏,王泰然當即就要在這張絮紙奏報上迴複‘不可’,卻突然靈機一動。
島?
王泰楊王柔靜不是在海外發現了許多土著島嶼嗎?
雖然都是蠻荒之地,不值一提,除非真的麵臨抄家的風險,不然不可能跑去海外蠻荒之地受苦受難,但……
為何不能把王家的鹽鐵產業轉移到海外那些島嶼上呢?
他朝廷就算能把遼東豪強的鹽鐵產業都收為官營,難不成還能把我海外的產業也收為官營?
一想到這裏,王泰然就愈發興奮,取出之前王泰楊給自己的那張海外航線地圖,仔細思慮著把遼東王家的資產轉移到海外的可行性。
思索良久後,王泰然放下心來輕笑一聲:“這個計劃,不如就叫……金蟬脫殼!”
漢元光元年
遼東
王家莊園
家主書房內,王泰然正看著手中的兩張絮紙做的信。
雖然這些年遼東王家提倡節儉,但那也隻是在大方麵上提倡,諸如一些特殊情況,該怎麽來還是怎麽來,總不至於傳遞個信件還得用重得要死的竹簡。
兩張絮紙分別是宮裏新冊封的夫人衛子夫,以及皇帝身邊的優憐東方朔寫來的。
這個東方朔,治國不行,打仗也不行,但是那張嘴皮子是真厲害,哪怕朝堂上那些飽讀詩書老夫子也鬥不過他那個巧牙利齒。
正因為如此,王家才會把舉薦名額送給東方朔,反正他就一張嘴皮子,留在王家也幫不到王家,還不如讓他去長安朝廷靠著那張嘴弄個官職當當,然後用這個官職來給王家謀取私利提供一些方便。
至於衛子夫,則是在唐妃失去權勢後,王家巴結的新一代宮中寵妃,目的也是一樣的,給遼東王家傳遞宮裏一些重要情報,方便王家做出對應的措施。
兩張紙裏,東方朔的那張絮紙則是寫道:新皇帝劉徹時常跟他討論將察舉人才的行為常態化,變成一種固定的製度可不可行。
察舉孝廉的選拔人才方式,早在漢高帝劉邦時期就有,隻是一直都隻是皇帝偶爾有空時才會臨時做的事而已,還從來沒有形成過製度。
現在,新皇帝劉徹準備把這種偶爾進行的選拔人才方式固定成製度,每隔幾年就來一次。
對於這事,王泰然不怎麽在意,不管察舉製也好,還是舉察製也好,隻要不影響遼東王家的利益,他都不在意。
所以,王泰然直接在東方朔這張絮紙上寫道:凡是陛下的決定,我們都無條件支持,凡是陛下的主張,我們都認為是正確的,始終堅持兩個凡是,我們遼東王家隻有一個太陽,那就是大漢皇帝劉徹。
這其實是王泰然的真心話,雖然他每天都在想著怎麽賄賂官吏、兼並土地、把大漢的自耕農都變成遼東王家的佃農,但他對大漢絕對忠心耿耿,要不然也不會讓大侄子王長治去參軍幫大漢朝廷抗擊匈奴等外敵。
抗擊匈奴外敵的民族大義、後世青史留名,我遼東王家要;兼並土地,勾結郡縣官員逼得老百姓破產當遼東王家的佃農,以此擴大我遼東王家的現實利益,我遼東王家也要!
既要在後世留個好名聲,又要在當世奴役佃農來滿足家族子弟的奢靡享受;既要忠於朝廷抗擊外敵,又要侵吞國家資產來滋養自己的家族。
這兩件事可以同時進行,並不矛盾。
將東方朔的那張絮紙放下後,王泰然取出衛子夫送來的那張絮紙,隻見上麵寫道:皇帝與我同床共枕時,常常在睡夢中說一些夢話,比如說什麽要把天下的鹽鐵都收為皇家所有,至少也要讓官府經營,絕不能再讓天下豪強士族自行經營,看他說這些夢話時臉上的表情很堅毅,恐怕不是單純的夢話,你們王家可得提前做好打算,哦對了,今年你們王家送給我的那些禮物我很喜歡,多謝。
看到衛子夫的這張絮紙時,王泰然頓時皺眉嚴肅起來,倒不是對皇帝寵妃有多麽尊重,王家子弟從來沒有真正地在內心在乎過這些禮節,所有的中原禮節都隻是王家子弟為了方便與中原士族們交流而不得不學習以後裝出來的罷了。
如此嚴肅,隻是絮紙上的內容太過重要,假如皇帝真的打算把天下豪民的鹽鐵產業收為國有,遼東王家這家大業大的,恐怕也很難幸免。
一想到王家那許許多多的冶煉廠和鹽場要被皇帝劉徹收為國有,對大漢忠心耿耿的王泰然也不禁暗罵一聲:“狗皇帝真是忘恩負義,我們豪強士族給你治理國家,幫你抗擊外敵,你居然還要把我們的產業收為國有,沒良心!”
罵完後,王泰然又搖搖頭自言自語道:“雖然你是個沒良心的皇帝,但我遼東王家還是會忠於大漢忠於你,誰叫我們就是這麽的忠心呢?”
看完絮紙後,王泰然在絮紙上迴道:“多謝娘娘關心提醒,那些禮物,娘娘若是喜歡,我們王家明年再多送些。”
迴複完,又在最後麵加了句“王家家主王泰然親筆致敬”。
至於東方朔的絮紙倒不必加什麽致敬了,東方朔不過是王家贅婿,雖然是個天才,值得重視,但也僅此而已。
寫完後,又讓一個忠心耿耿的王家親兵親自乘坐馬車將信件送到長安,必須親自交給衛子夫在長安城的貼身宮女。
待處理完這些後,王泰然才開始想著怎麽處理那兩封信裏的事情。
察舉製好辦,到時候多花些錢財打通關係,把王家子弟察舉到朝廷裏當官就是了,無非就是比以前更頻繁,所以要花的錢更多而已。
這筆錢,出在佃農們身上就是了。
為了王家在未來可能出現的察舉製中能夠繼續混下去,也隻能再繼續苦一苦落月原的佃農們了,罵名就讓我王泰然來擔吧。
王泰然十分有責任心,對於再苦一苦佃農這事,他自願承擔罵名,無怨無悔,並不會因此就覺得自己吃了虧、也不會因此覺得不值得,是一個真正的敢做敢當的正人君子。
正思慮至此,王泰然又想起一件事。
王長治以前送過書信,跟他說過:衛子夫的弟弟衛青是個很有軍事天賦的人才,將來一定會在與匈奴的戰爭中光彩耀人,希望叔叔也要順便給衛青送禮物,交好現在還沒成長起來的衛青,正所謂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趁著衛青這個人才還沒發育起來送禮物,將來他才會迴報我們遼東王家,等以後衛青出名了,就不屑於收我們王家的禮物了。
這事,之前王泰然沒有放在心上。
什麽軍事天才?能有我家親兵李息和大侄子王長治天才?嗬嗬……吹的吧!
因為沒見過,所以不信,又因為不信,所以懶得送。
但考慮到以後皇帝可能進行的種種可怕改製,多交一個朋友總歸是多一層保險,王泰然於是又在禮物名單裏加上了長安城衛青衛仲卿的名字。
禮物的事處理好後,王泰然還是想不到怎麽應對皇帝劉徹將來可能進行的鹽鐵官營改製。
就在其苦惱之際,隨便翻閱著桌案上家族子弟送來的奏報時,卻發現這麽一張奏報,上麵寫道:鹿鳴島缺乏絹帛做的絮紙寫字,竹簡又太重,請求開放造紙術,使用成本更低的紙張寫字,鹿鳴島管理者王婼嬌親筆。
“婼嬌堂姐太幼稚了。”
看到開放造紙術的提議,王泰然嗬嗬一笑。
造紙術早在先祖王康時期就已經被先祖發明出來了,但先祖遺訓說的很清楚,不準王家子孫隨意開放造紙術,理由也很簡單,如果開放造紙術造紙,那麽時間長了遲早會被其他人盜取這項技術,再怎麽保密也有疏忽的時候,一旦造紙術徹底普及天下,天下百姓可以用更低的成本讀書,那麽諸如王家這樣的豪強士族,還怎麽壟斷知識?
這不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嗎?所以王家雖然早就在先祖王康時期有了造紙術,但除了幾十年前用不起絮紙的時候造過一些後,那些參與造紙的工匠全部被用來給先祖王康殉葬了,就是怕技術泄露出去。
想到這裏,王泰然當即就要在這張絮紙奏報上迴複‘不可’,卻突然靈機一動。
島?
王泰楊王柔靜不是在海外發現了許多土著島嶼嗎?
雖然都是蠻荒之地,不值一提,除非真的麵臨抄家的風險,不然不可能跑去海外蠻荒之地受苦受難,但……
為何不能把王家的鹽鐵產業轉移到海外那些島嶼上呢?
他朝廷就算能把遼東豪強的鹽鐵產業都收為官營,難不成還能把我海外的產業也收為官營?
一想到這裏,王泰然就愈發興奮,取出之前王泰楊給自己的那張海外航線地圖,仔細思慮著把遼東王家的資產轉移到海外的可行性。
思索良久後,王泰然放下心來輕笑一聲:“這個計劃,不如就叫……金蟬脫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