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動蕩不安的三年


    隨著季孫意如的死去,魯國的朝局,發生了重大的變化。


    季孫意如的兒子季孫斯,成為了季氏的族長。


    可是季孫斯顯然沒有父親的能耐,完全控製不住陽虎。


    季孫斯有一位寵臣,名為梁懷。


    陽虎和梁懷之間有很深的矛盾。


    畢竟陽虎也是寵臣出身,他知道如果梁懷靠著季孫斯,擊敗他是很有可能的。


    如今季孫斯年幼,陽虎還能把控局麵。


    萬一等到季孫斯成年後掌權,那麽陽虎的處境就很危險了。


    於是陽虎想要將梁懷趕走,但是被同為季氏家臣的公山不狃阻攔。


    同年秋,梁懷越來越驕橫,陽虎就把梁懷抓了起來。季孫斯對此非常生氣,陽虎就把季孫斯也囚禁了。


    這一囚禁,就是三年的時間。


    而陽虎的權力,也在這三年的時間裏達到了頂峰,代替季氏,執掌魯國。


    這三年,不但是魯國動亂的三年,其他的國家,也都不平靜。


    首先是東南的吳越兩國。


    這兩個國家綿延了數十年的戰爭,早已經夾雜了太多的仇恨在其中。


    根本無法化解。


    因為在吳楚之戰的時候,吳國被越國背刺一刀。


    戰爭結束後,吳王立馬想起了自己身邊這個不老實的小老弟,決定發動戰爭,報複一下越國。


    吳楚戰爭結束後一年,吳國就發動了對越國的戰爭。


    但是由於吳國剛剛經曆了大戰,這場戰爭最終演化成為了一場小衝突。


    而這種小規模的衝突,似乎都在預兆著,兩個國家之間還會有一場更大的戰爭。


    畢竟,吳國要想北上稱霸,必須解決越國這個後顧之憂。


    越國要想發展,也必須直麵吳國。


    而吳、越地處江南水鄉,“以船為車,以楫為馬”。


    複雜的地形讓這兩個國家不可能輕易地發動滅國之戰。


    所以他們似乎都在積蓄力量,給對方致命一擊。


    越國,身為姒姓諸侯國,在計然的串聯之下,和辛莫建立了聯係。


    這個聯係,是其他國家都不知道,也都不曾想到的。


    吳國有晉國的支持,是為了對付楚國。


    而辛莫也決定在吳國的東南,扶持越國。


    他悄悄派出計然在越國主持大局,在幾個姒姓諸侯後裔的幫助下,然後利用辛榮和辛旦,給越國投送物資。


    雖然越國實力不強,但總算是抗住了吳國一波又一波的攻擊。


    也大大損耗了吳國。


    因為有越國的牽製,楚國更是得到了良好的恢複。


    他們不但收迴了幾座被吳國占領的城池,還固守住了淮河的防線,讓吳國難以西進。


    年輕的楚王在獲得封爵之後,在楚國的威望達到了頂峰。


    在他的兄長子西的幫助之下,楚國已經逐漸恢複了國力。


    楚國像是一頭從傷病中恢複過來的巨熊,正盤踞在大陸的南方,看向北方那些本該早已屬於他的食物。


    霸主之一的楚國,用了三年時間恢複國力。


    而之前的霸主晉國,這三年並不太平。


    範鞅失去了宋、衛、鄭三個中原諸侯國作為盟友,他在晉國的威望大減。


    再加上趙鞅的推波助瀾,範鞅的威望一度將至低點。


    但是範鞅卻生生抗住了趙鞅的一波波攻勢!


    而且在趙鞅的攻勢之下,範鞅和中行氏更加團結,而且他們還拉攏來了邯鄲氏!


    邯鄲氏,本是趙氏的小宗。


    他們祖祖輩輩都在邯鄲城,世代為邯鄲大夫。


    經營五代人之後,邯鄲氏的實力,已經是僅次於六卿的家族了。


    雖然他們的大宗是趙氏,可是一向和趙氏並不親近。


    反而和中行氏走的極為緊密。


    早在數十年前,在範氏的運作下,邯鄲氏和中行氏就已經結為婚姻。


    如今邯鄲氏的家主趙午,正是中行寅的外甥!


    一麵是他的親娘舅,一麵是已經出了五服的大宗。


    邯鄲氏傾向於哪邊,自然不用多說了。


    如今在趙午的統治下,邯鄲氏的年輕一代人,都以“邯鄲”自稱,顯然要將他們和趙氏區分開來。


    雖然沒有明確地背叛,但是趙鞅已經失去了對邯鄲氏的控製。


    這樣一個勢力的失去,讓趙氏的實力大為損失。


    在加上老奸巨猾的智礫,雖然暗地裏給範鞅也使了不少壞,可是始終沒有和範氏撕破臉皮。


    三年時間,讓範鞅從失去盟友的陰影當中走了出來。


    這三年時間,晉國六卿似乎都明白了一個道理。


    稱霸,似乎對他們六卿如今沒有多大的好處。


    除非是晉國的根本利益受損,比如有人入侵晉國,比如有新的霸主要崛起。


    否則完全沒必要耗費人力物力爭奪霸主。


    重要的,還是掌控國內的局勢,擴大自己的地盤!


    所以六卿的所有注意力,全部集中在了內鬥之上。


    而遠在東方的齊國,則和晉國完全相反。


    在“反晉聯盟”失敗之後,野心勃勃的齊侯並未放棄齊國稱霸的機會。


    畢竟齊國已經準備了這麽多年了,而且不像晉國和楚國,有外憂內患。


    齊國的政治環境,是幾個霸主國之中最好的。


    於是齊國先是試探性地發動了一次進攻,目標則是齊國的死對頭魯國。


    身為晉國最後一個比較大的盟國,魯國一向是晉國的鐵杆,更是反齊尖兵。


    於是在中原聯盟成立後,齊國發動了對魯國的戰爭。


    齊侯命令上卿國夏討伐魯國,大兵壓境。


    魯國的季孫意如剛死,陽虎執政。


    國內還有很多動亂,但是依舊抗住了齊國的進軍。


    不過第二年秋天,齊侯似乎認為連魯國都搞不定,實在有失霸主國的臉麵。


    於是令兩個上卿高張、國夏一同出征。


    這場戰爭,中原聯盟也有一個國家參與了。


    那就是衛國。


    衛侯本就和齊侯關係不錯,齊侯在發動對魯國戰爭時,衛國也仗義出兵。


    果然如中原聯盟所說,衛國出兵後,其餘三國並未出兵。


    齊國大為振奮,很快就打的魯國難以招架。


    魯君急忙向晉國求救。


    魯國是晉國最後的盟友之一,如果魯國被齊國拿下,那麽晉國將顏麵盡失。


    最重要的是,齊國的崛起,將嚴重影響晉國的霸業!


    晉國六卿可以忍受中原聯盟,可以忍受中原大國離開晉國。


    但是他們絕對不能看著齊國崛起。


    如果齊國崛起,晉國再想稱霸是不可能的了。


    接到魯國的求援之後,士鞅竟然放下了姿態,登門拜訪趙鞅。


    他告訴趙鞅,如果齊國再這樣下去,晉國將再也壓不住齊國。


    到時候就算趙鞅從六卿的爭鬥中獲勝,晉國也再難以東進了。


    果然,範鞅說動了趙鞅,範氏、趙氏、中行氏三家聯手一致對外。


    而在晉國軍隊加入戰爭後,齊候慫了。


    他發現自己如果太過激進,反倒容易讓晉國六卿團結起來。


    還不如讓六卿繼續爭鬥,這樣才符合齊國的利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在春秋當權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禿頭小保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禿頭小保安並收藏我在春秋當權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