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人離開雲陽又走上二日,此刻官道上目光所及之處,到處都是逃難之人,戰亂的年代,官府自己尚且不能保住,又何況這些難民呢,而且雲陽城所見的情形,完全是一副大戰即至的情況,又如何令百姓安心呢,因而離開雲陽的人越發的多了,而難民所逃的方向又大抵相同,邊境又是戰亂,又是旱災,大家都是拖家帶口的想逃向南方,那裏水土富饒,官府掌控得力,自然是眾人的上上之選,
官道上逃難的人愈發的多了起來,除了有雲陽城裏的富戶和貴人們外,也有周邊鄉鎮的人不斷的加入,這支龐大的隊伍因不斷有人加入,異常的壯大了起來,逃難的隊伍連綿不絕,前不見頭,後不見尾,知秋和知景此刻透過車窗望著這支異常龐大的隊伍,知景不無擔憂的對知秋道“秋兒,看這情形真是嚇我一跳,你說這怎麽這麽多人呢。”
知秋道“是呀,看來能夠審時度勢之人不僅是富戶和貴人,就連升鬥小民也多有大智慧的人呀,這些人能夠在此刻趁早離開確實都是聰慧之人,一旦戰亂一起,旱災延續下去,到時候就是想走,恐怕都走不了了。”
知景深以為然的點點頭的,繼續看著車外的景象,隻見官道上,有如同姐倆之前那樣僅僅駕駛著馬車的富裕人家,也有侍衛環繞的權勢人家,他們馬車後,不僅有眾多的仆役,還有許多牛車和馬車,牛車和馬車上所載的想必都是他們安身立命的東西。
至於那些隻有一兩輛馬車後,緊趕著牛車的富貴之家,也是舉家遷徙。間或著,還能見到一些人全家都擠在牛車上,車上的孩子大多身上都蓋著被褥,大概是剛剛逃難不久,孩子們還比較興奮,偶有所見,還能見到一些孩子在牛車上相互擠鬧,牛車上的大人也僅僅輕斥幾句,逃難中最多的則是那些見著富人和貴人都向南逃難,也匆匆加入的草民,他們大多是沒有什麽代步的工具,隻是扶著架子車,車上放了一堆子被子等物,小一些的孩子還能坐在車上,大一些的孩子因著要和大人一般的趕路,所以也沒有了玩鬧之心,小小的年紀就不得不如同大人一般匆匆行走,孩子的臉上顯得疲憊不堪。
二人正看著車窗外的情況,知景是頭一次看到,而上一世的知秋因著逃難的時候較晚,也沒有看過此等景象,也對於車窗外的景色比較新奇,因而二人都是看的挺認真,忽然間,就見冉赫騎馬過來,他來到二人的馬車前道“二位小姐,冉赫打擾一下。”
知景好奇道“冉公子有何事?”
冉赫道“我看這路上逃難之人越發的多了,怕不太平,給二位小姐再安排一個侍衛,令其座在車夫身旁,保護二位小姐,不知二位小姐是否願意。”
知秋和知景剛剛隻顧的看車外的景色了,倒是一時見沒有想到這裏,聽冉赫這麽一說,二人也是一驚,真所謂亂世出刁民哪,誰保得了會不會出什麽亂子,聽到冉赫如此一說,二人都很是感激,連連道謝。
冉赫謙虛了幾句後,就安排了一名身高馬大的侍衛手持佩劍的座在車夫身旁,冉赫安排好後,依舊騎著馬車於兩輛馬車旁不僅不慢的行走著。知秋和知景她們的馬車緊緊的挨著冉老爺的馬車,兩輛馬車在冉家整個車隊的最前邊,這裏也是侍衛最多的,之後的馬車則是冉家仆役和侍衛放置鋪蓋和休息的馬車,以及米糧、水桶的馬車。虎子和嬤嬤的馬車也在其中,這幾日望著路上逃難之人中偶有些麵黃肌瘦的難民,逃難的路上有些資產的人家都特別警惕,生怕窮山惡水多刁民。
冉夫人也讓冉赫告訴知秋和知景他們,不要再單獨開火了,由冉家的仆人統一做飯,若是讓這些難民看出她們一家四口人是一個小團體,害怕那些人對她們下手,知景和知秋都同意了,冉赫還安排仆人將知家的馬匹和他們的馬匹一起喂,這令知景和知秋都感動不已,知秋和知景對冉赫說過不用的,讓虎子喂喂就好,此事也被冉赫擋了迴來,她們見他如此堅持,二人也就讓虎子將自家此前挑的幹野菜一並送給冉管家,讓他交給喂馬的仆人。
官道上逃難的人愈發的多了起來,除了有雲陽城裏的富戶和貴人們外,也有周邊鄉鎮的人不斷的加入,這支龐大的隊伍因不斷有人加入,異常的壯大了起來,逃難的隊伍連綿不絕,前不見頭,後不見尾,知秋和知景此刻透過車窗望著這支異常龐大的隊伍,知景不無擔憂的對知秋道“秋兒,看這情形真是嚇我一跳,你說這怎麽這麽多人呢。”
知秋道“是呀,看來能夠審時度勢之人不僅是富戶和貴人,就連升鬥小民也多有大智慧的人呀,這些人能夠在此刻趁早離開確實都是聰慧之人,一旦戰亂一起,旱災延續下去,到時候就是想走,恐怕都走不了了。”
知景深以為然的點點頭的,繼續看著車外的景象,隻見官道上,有如同姐倆之前那樣僅僅駕駛著馬車的富裕人家,也有侍衛環繞的權勢人家,他們馬車後,不僅有眾多的仆役,還有許多牛車和馬車,牛車和馬車上所載的想必都是他們安身立命的東西。
至於那些隻有一兩輛馬車後,緊趕著牛車的富貴之家,也是舉家遷徙。間或著,還能見到一些人全家都擠在牛車上,車上的孩子大多身上都蓋著被褥,大概是剛剛逃難不久,孩子們還比較興奮,偶有所見,還能見到一些孩子在牛車上相互擠鬧,牛車上的大人也僅僅輕斥幾句,逃難中最多的則是那些見著富人和貴人都向南逃難,也匆匆加入的草民,他們大多是沒有什麽代步的工具,隻是扶著架子車,車上放了一堆子被子等物,小一些的孩子還能坐在車上,大一些的孩子因著要和大人一般的趕路,所以也沒有了玩鬧之心,小小的年紀就不得不如同大人一般匆匆行走,孩子的臉上顯得疲憊不堪。
二人正看著車窗外的情況,知景是頭一次看到,而上一世的知秋因著逃難的時候較晚,也沒有看過此等景象,也對於車窗外的景色比較新奇,因而二人都是看的挺認真,忽然間,就見冉赫騎馬過來,他來到二人的馬車前道“二位小姐,冉赫打擾一下。”
知景好奇道“冉公子有何事?”
冉赫道“我看這路上逃難之人越發的多了,怕不太平,給二位小姐再安排一個侍衛,令其座在車夫身旁,保護二位小姐,不知二位小姐是否願意。”
知秋和知景剛剛隻顧的看車外的景色了,倒是一時見沒有想到這裏,聽冉赫這麽一說,二人也是一驚,真所謂亂世出刁民哪,誰保得了會不會出什麽亂子,聽到冉赫如此一說,二人都很是感激,連連道謝。
冉赫謙虛了幾句後,就安排了一名身高馬大的侍衛手持佩劍的座在車夫身旁,冉赫安排好後,依舊騎著馬車於兩輛馬車旁不僅不慢的行走著。知秋和知景她們的馬車緊緊的挨著冉老爺的馬車,兩輛馬車在冉家整個車隊的最前邊,這裏也是侍衛最多的,之後的馬車則是冉家仆役和侍衛放置鋪蓋和休息的馬車,以及米糧、水桶的馬車。虎子和嬤嬤的馬車也在其中,這幾日望著路上逃難之人中偶有些麵黃肌瘦的難民,逃難的路上有些資產的人家都特別警惕,生怕窮山惡水多刁民。
冉夫人也讓冉赫告訴知秋和知景他們,不要再單獨開火了,由冉家的仆人統一做飯,若是讓這些難民看出她們一家四口人是一個小團體,害怕那些人對她們下手,知景和知秋都同意了,冉赫還安排仆人將知家的馬匹和他們的馬匹一起喂,這令知景和知秋都感動不已,知秋和知景對冉赫說過不用的,讓虎子喂喂就好,此事也被冉赫擋了迴來,她們見他如此堅持,二人也就讓虎子將自家此前挑的幹野菜一並送給冉管家,讓他交給喂馬的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