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後的大夏國,再次全麵開展建設。


    常言道,要想富先修路,不僅能搞活經濟,更重要的是有利於各府軍事調動。


    便利的交通,能有效地縮短路上的行程。


    …


    當大夏國迎來第一個全國性的豐收時,在全國百姓的共同努力下,各府的主要交通已打通。


    這其中花費的糧食和銀錢,全都出自紫玉私庫補貼,不然怎麽會有這麽大的成效。


    其速度,連身為帝君和國師的紫玉與離白,都大為百姓的力量和熱情所震驚。


    樸實的百姓,用他們的勤勞和熱情,迴報著大夏國給他們的安定。


    紫玉被百姓的樸實所感動,與離白一致認為,那些錢糧花得值。


    …


    曾經,從雲都到最南邊的安東府,傳送公文的驛兵,快馬需要半個月時間。


    如今,隻需七天便能到達。


    若是遇上緊急軍情,由金雕送信最多兩天,大大地縮短中間耽誤的時間,更有利於軍事調動和傳遞消息。


    對雲都掌握各地的情況,有著很大的幫助,更能快速調動各府的資源。


    …


    南方雷打不動的兩季收成,又不用交賦稅。


    僅一年便家家糧滿倉,百姓是從未有過的滿足和幸福感。


    成天臉上都喜笑顏開,因為再沒啥能比家中有糧,讓他們更踏實。


    歸還從官府佘來的種子時,每家還主動將收拾幹淨的糧食,賣到官府開辦的糧倉。


    來此賣糧的人,不管認不認識都能聊上幾句,也不怕被人盯上錢袋子。


    …


    “哈哈哈,現在的日子是越來越有盼頭。”


    老農甲提著滿滿一錢袋銅錢,搖兩下又放在耳邊聽響兒。


    那臉上是從未有過的滿足,估計比他當年娶新媳婦兒都高興。


    “那可不,以前那些大戶人家收糧食,好的一文錢一斤。


    豐收年時,黑心商家將價錢壓到一文錢兩斤,從來就沒咱們得過好。


    收拾得一粒癟殼沒有不說,還要扣水份什麽的,反正就是沒咱們得了好。


    現在賣給糧倉兩文錢一斤,收入可是翻了一番,更別說糧食產量增加一番多。


    這裏外裏,算起來都是咱們賺了。”


    老農乙同樣拿著一錢袋銅錢搖,兩個五十餘歲的老農,完全體現了當下百姓,對現有生活的滿意程度。


    “這都是因為咱大夏國好,帝君和國師愛民如子。


    不說別的,就拿修路來說,以前都是派勞役。


    想讓官府出糧出錢,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兒。”一起來賣糧的少年書生道。


    “帝君還佘種子給咱們,沒有優良種子就沒有好收成,我們家準備年年都用帝君給的種子。”


    “我們家也是,一畝的收成相當於原來的三畝,家裏的細糧頓頓吃都吃不完。”


    “哈哈哈,我家也是。”


    “帝君對咱們這麽好,我家別的本事沒有,多賣些糧食給糧倉還是能做到的。”


    “我家男人和大兒子都是帝君的兵,我也要多賣些糧食。”


    “賣糧食肯定是要賣的,不賣怎麽吃得完,存錢去嘍!”


    一群人忽啦一聲,往朝廷開辦的農業錢莊跑去,紛紛掏出早準備好的小本本和私章。


    看到上麵那清楚地記錄著每一筆錢數,哪怕隻有幾百文銅錢,也笑得見牙不見眼。


    豐收後的大夏國,遍布全國的鎮子都在議論同一件事兒。


    朝廷給予百姓福澤的時候,百姓也在用他們最樸實的行動來迴報朝廷。


    現在的大夏國,可謂是上下齊心,其樂融融。


    …


    虎視眈眈的邙山部落,得知大夏國全國豐收,心思更加活泛。


    以遊牧為主的草原部落,每到冬季便是最艱難的季節,很多族人會因饑餓和寒冷而死。


    如今,得知大夏國有利可圖,邙山部落便打起了無本買賣的主意。


    但邙山部落知道,以一個部族的力量想與大夏國抗衡,肯定不易取勝。


    還沒與大夏國正式交峰的邙山部落首領糜良,自打敗蕭元亮後便有些膨脹。


    曾經的蕭元亮,可謂是草原上各部族中的一頭惡狼,還不是慘敗在他們的聯合之下。


    嚐到聯合好處的糜良,著親兵給香洛部落首領宗浮,銀蒼部落首領笛鳴送信。


    一場陰謀,在共同的利益下漸漸萌芽。


    …


    在河灣府安定下來的索丹等人,已完全融入大夏國的生活,對這片遼闊的土地更加的熱愛。


    有了固定的居所,再也不用四處遊牧,老人和孩子留在村子裏以種地為生。


    壯年在放牧的同時,擔任著邊境守衛的任務,因為隻要擔任守衛就會有一份糧食補貼。


    每人每月有三十升的糧食補貼,粗細糧各占一半兒的比例,這一舉措讓新河灣人非常積極。


    更有人家恨不得全家齊上境守衛,那樣的話一家人就不愁吃喝了。


    養的牛羊,還能送到雲都賣一個好價格,河灣府人的家底兒眼看著厚實起來。


    在這人人善騎的河灣府,自秋收後便興起了練武熱,一些女子也積極地加入訓練。


    他們之所以這麽積極,皆因聽了大夏國帝君和國師的傳奇故事。


    帝君和國師白手起家,打敗三個國家創下大夏國,已成為說書先生口中的傳奇,在各大茶樓廣為流傳。


    也是百姓茶餘飯後,最喜歡聽的傳奇。


    村中常有那喜歡說古的老人,聽了茶樓的說書後。


    黃昏時,趁村民飯後休息,擺開場子來上一段兒,聽得百姓熱血沸騰。


    更為吸引人的是,兩人傳奇的愛情故事。


    令多少女人心動,卻不會有人自命菲凡地冒頭,一搏國師的青睞。


    因為一旦被人知道,還不用帝君或國師出手,自有鄉鄰或街坊天天到其家門口指桑罵槐。


    在大夏國百姓心目中,帝君和國師是神聖不可侵犯,有如神明一樣高貴的存在。


    更不許任何人褻瀆!


    連三歲小孩兒都知道,帝君和國師是讓他們有飽飯吃,長大了能進學院的好皇帝。


    許多百姓,自得知帝君的真實身份後,上香首要祈福的便是,求菩薩保佑帝君早日誕下太子和公主。


    在他們的認知中,唯有這樣一心為百姓所想的皇帝當政,他們的子孫後代才能過上好日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搬空仇家庫房後,攜物資度過災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鍋蓋小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鍋蓋小玉並收藏搬空仇家庫房後,攜物資度過災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