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底。


    碧海藍天,海風習習,泛著金色光芒的海麵,溫柔地輕撫著大夏灣。


    海水中戲嬉的鴨子,一會兒倒栽蔥,一會兒被海豹追得嘠嘠叫,扇翅狂跑。


    狼嚎聲伴著鳥鳴聲,一群群的飛鳥驚得展翅高飛。


    大夏灣內一條長約兩百丈,高三丈的海堤已接近尾聲。


    整齊有力的號子聲,迴蕩在海灣內。


    太陽下揮汗如雨的一群人,曬得皮膚黝黑,手臂上的肌膚在陽光下黑亮黑亮的。


    山穀裏的一群幫工,經過四個多月的吃喝不愁,個個麵色紅潤。


    男人都長出一身腱子肉,女人們則是腰粗一圈,臉上的笑就沒停過。


    …


    新建的海堤將石拱橋左右護衛在後,這一片的石塊全被清理出用於建房。


    新修的碼頭緊靠著簡易碼頭,停著一大一小船隻隨波蕩漾。


    穀阡陌縱橫的田地裏,頂部泛黃的稻穀害羞地垂下頭,山坡上白雲朵朵的棉朵爭相競放。


    收割一空的春小麥地,撒下的秋白菜已出苗,空置的六套院子內散發出曬小麥的味道。


    帶著灰塵的豐收味,聞在穀中人鼻中是幸福的味道。


    …


    石拱橋內左右兩排石屋,各有十間,每間屋子被隔成裏外兩間。


    外屋一灶一桌一小炕,裏屋是一鋪占據大半間屋子的大炕。


    因為臨近海邊,這兩排石屋沒建閣樓。


    穀口的石屋與小院的結構一樣,都有木質閣樓。


    左右各十間,也是一屋分成裏外兩間,是給表現好又拖家帶口的下人住的房間。


    唯一不同的就是沒有壁爐,炕與灶卻一樣不少。


    屋子雖然比不上小院的條件,但相對來說已是很好的房子,是賣身為奴的人不敢奢望的好。


    單身漢兒隻能住進石拱橋的石屋,四人一間男左女右來分配。


    …


    左右兩邊的院子門前,有一條從水車處接下來的木水槽通過。


    清澈甘甜的山泉水,幾經過濾、沉澱直接送到家門口。


    送到家門口的飲用水,極大地方便了煮飯、洗菜。


    人們都很自覺地沒在木槽內洗衣服,家裏要洗洗涮涮什麽,都會拿到溝渠邊洗。


    院中偶有雞鳴豬叫,熱鬧的山穀充滿了煙火氣。


    …


    大院,精美影壁若隱若現。


    穿過垂花門,中心位置一套四合院,三開間大門莊嚴肅穆。


    古色古香的兩層四合院,方正耐看。


    半丈寬的迴形走廊,由半門半窗的雕花門全封閉,形成一個獨立的空間。


    兩層的三間正房經典古樸,既有北方的粗獷,又有南方的細膩,兩者相結合竟異常的和諧。


    大紅色的圓木柱,粗獷有力,屋內精致雕花,處處顯示出工匠的智慧。


    東屋精致的架子床自成一小屋,梳妝台、大衣櫃,樣式新穎的貴妃椅、矮幾等一樣不少。


    西屋一普通的架子床外加一縮小版的木屋,裏麵可容十歲大的孩子睡覺。


    衣櫃、躺椅等一樣不缺,除了沒有繁複的雕花外。


    一樓木屋內連地板都是木質的,卻不見暖炕和壁爐的蹤跡。


    更沒有取暖的鐵皮筒,穿過三間屋子。


    …


    原來木樓地基整體抬高半丈,屋內全部采用地爐取暖。


    既保暖,又安全衛生。


    木柴添加口留在左側耳房外,一間樸實的石屋內,堆著許多零碎的小木塊。


    左右兩邊的耳房,是紫玉和小洛的書房。


    一麵牆的書架,寬到能平躺兩人的書桌,太師椅、矮榻、搖椅、根雕茶幾。


    窗明幾淨,隻待主人入住。


    西邊廚房、盥洗室,東邊廂房,以及進門處的門房。


    仍采用石屋加閣樓設計,屋內用壁爐加火炕取暖。


    大院內的空地,全用碎石塊鋪成,避免下雨天四處沾泥。


    …


    山穀外,被砍伐一空的半座山頭,種下的五千棵果樹,成活五成。


    蘋果、棗、梨、柿子、核桃五種果樹,單一的品種成了孩子們眼中的稀罕物。


    盛管家有幸買到十顆五年生的茶油樹,賣家之所以賣出,是因為外麵幹旱已兩年沒結果。


    與果樹栽在一起,在果農石子明的精心照顧下全部成活。


    隻是暫時沒有結果,希望明年有一個好的開始。


    …


    當石拱橋容一輛馬車通過的大門裝上時,大夏堡的建設正式完成。


    包括家具和海堤,都全部完工,想繼續幹活的人,已找不出可做的活。


    幫工的兩百多人,看著山穀內的新屋,彎腰的稻穗,和一掌多長飽滿的棒子。


    無不羨慕,更恨不得能生活在此。


    但他們的家人,還在等著他們拿銀錢迴家。


    此時一完工,眾人也歸心似箭。


    在此做活幾個月的人,並不知道坎兒村的存在。


    當初坎兒村的五個臨時船工各拿到一兩賞銀,背著魚幹離開時,紫玉有特意交待過。


    讓他們在山穀建設期,不要過來串門,以免走漏消息。


    …


    “感謝各位的辛勞,為了表示對大家的感謝。


    每人發二十斤小麥,五十斤魚幹,賞銀一百文。”紫玉站在高處,對下麵的一群幫工道。


    去年的魚幹和鯨魚幹,還有一大堆放在閣樓上,院子裏到處都是那個味兒。


    放的時間一長,影響口感不說,還不好吃。


    紫玉當然要趁現在送出去,等他們一走再曬便是。


    大夏灣內豐富的漁業資源,幾百人的消耗隻是一個小數目。


    “明日送你們迴新安縣,依然到縣衙門口發工錢。


    寅時末有早潮,能弄到什麽就看你們各自的本事了。”


    “謝小東家,謝小東家!”


    雷鳴般的謝聲,久久迴蕩在山穀,驚飛成群的鳥兒。


    每樣東西都是他們喜歡,又最是需要的,無不發自內心的感謝。


    胡老頭一聽又是到縣衙門口發工錢,有些不願意。


    因為他不想讓別人知道自家得了多少錢,雖說有麵子但麻煩事兒真的挺多。


    “盛管家,能不能給小東家說說,現在就發工錢。


    大部分人都是與小東家打過交道的,對小東家還是很信任的。


    但縣裏人多眼雜,眼下大夥的日子都不好過。


    對拿到工錢的人是不利的,你看呢!”


    胡老頭兒低聲說著自己的顧慮,作為盛興手下的大組長,已混得比較熟,說話也沒那麽拘謹。


    “可以跟少爺說說,你們再等會兒。”


    盛興覺得胡老頭兒的話言之有理,還能免他們一路小心守銀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搬空仇家庫房後,攜物資度過災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鍋蓋小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鍋蓋小玉並收藏搬空仇家庫房後,攜物資度過災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