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了,這個冬季先安頓下來再說。


    洪大哥跟著再跑一趟,多帶點針線迴來。”


    將事情交待出去的紫玉,給洪飛揚兩百兩金票,牽著小洛小跑迴木屋。


    入夜後的山間,涼意漸濃,半夜氣溫常低至零度,白天太陽一出,又是秋高氣爽時。


    采購的第一批棉花,一半用來做了被子,又給每人添一套棉衣,剩下的棉花就不多了。


    洪飛揚及時買迴的棉花,正好排上用場。


    紫玉沒想到山裏的低氣溫會來得這麽早,現在有了足夠的布料和棉花,繡娘和丫環也該派上用場了。


    …


    十日後,山間飄起小雪,一落下便溶進地裏消失不見。


    山穀中十二套院子的閣樓全部完工,桐油味也散幹淨。


    屋中的火坑、壁爐,也按紫玉的要求建好。


    縷縷炊煙,在這山穀中日夜不停歇地冒著。


    紫玉帶著一眾下人,搬進新院住下。


    因為隻有外麵一圈,三十餘間房子,紫玉便帶著小洛住進後罩房。


    丫環、婆子、廚娘以及繡娘帶著程元淑,分住在右側三間耳房。


    小廝柱子帶著程元駒住,臨近倒座房的左耳房,以及沒迴山穀的幾個男人,也被分配到左側三間耳房。


    倒座套房分給拖家帶口的盛興、陳大兩家住。


    住人的單間都有火炕,取暖的鐵皮煙囪,從倒座房的兩個壁爐,向兩側的耳房送暖。


    屋內的溫度,根本不受窗外的雪花幹擾,讓一眾下人歡喜不已。


    這樣的屋子,即便是出自富貴人家的下人,都享受不到的待遇,而他們卻在這與世隔絕的地方享受到。


    一丈五寬的迴形走廊,將院子連成一片。


    窗明幾淨,每間屋子都裝有四格玻璃窗,至於屋內的家具就比較簡單,隻能暫時將就著用。


    山洞裏和木屋的東西,分類存放進靠後罩房的左側耳房。


    對內的事情,都交由柳葉掌管,盛興隻負責對外的事務。


    搬進新院子住後,紫玉和小洛沒再跟著大夥兒一起吃大鍋飯。


    自是由廚娘單獨開小灶,精致的食物令兩人胃口大開。


    …


    前往坎兒村幫忙的人,下第一場雪時全部迴到山穀,一同前來的還有沙大郎四人。


    山穀中的變化自然引來眾人的驚歎,鐵蛋和沙大郎隻來及看兩眼,便找到紫玉匯報。


    “小兄弟,沙大郎他們已經在坎兒村安頓好了。


    那些地開墾了一半,我們在出山的路口上修了一道圍牆……”


    鐵蛋一見到紫玉,便忙不迭地將這段時間,所做的事情告知。


    走的時候還穿單衣,一轉眼便下雪,這比他所知的下雪時間提前了半月。


    “小兄弟,給件棉衣穿,太冷了!”穿著兩件單衣的鐵蛋,冷得臉青鼻紅地直搓手。


    “鐵叔,你背後從這數過去的第二家院子,那就是給你的院子。


    裏麵衣服、被子都備好了,鑰匙去找盛管家拿。”


    紫玉話音剛落,隻見到鐵蛋扯著嗓子大喊。


    “盛興,盛興,盛管家!”


    沙大郎羨慕地看著結實,高大的院子,想想他們修的房子。


    泥牆草頂大炕,跟山穀裏的房子比起來,還沒騾子和牛犢的待遇好。


    “少爺,這裏的房子真好!”沙大郎羨慕地道。


    “坎兒村留下的兩戶人家很窮,他們已有五年沒出過山。


    他們願意當佃農,隻要給口吃的就行……”


    “沙大郎,我對坎兒村隻有一個要求。


    明年開春後,山穀會提供第一季的種子,以後的口糧就需要你們自己解決。


    每年向山穀交兩成租子,所需的生活物品也要拿糧食,或其他相應價值的東西來換。


    大夏堡不養無用之人!”紫玉正色道。


    前期所需的生活物品、糧食,她可以提供。


    但想讓她一直白養著,買下這些人就沒有任何意義。


    還不如讓其自生自滅。


    “少爺,小的懂!


    更不敢有懈怠,現在的生活對小的而言,已是富足而安寧的生活。


    小的會管好坎兒村,決不拖少爺的後腿。


    請少爺給小的們一些時間,他們都不想迴到過去的生活。”


    沙大郎聽出話裏的意思,趕緊表明心意,現在的生活遠甚碼頭還在時。


    “記住你說的話,本少爺不會再說第二次。


    再給你們十匹粗布,兩袋棉花,足夠你們過冬用的。


    魚幹和粗鹽,能拿多少拿多少!有空也可以過來趕海。”紫玉見山子站在不遠處沒動,對他招手道。


    “山子,帶沙大郎去找盛管家領東西,聽清楚了嗎?”


    “少爺,小的聽清楚了!”山子忍著寒意道。


    “去吧,盛管家會對你有安排的。”


    紫玉見一行人都冷得不行,便讓他們找柳葉和盛興去。


    山穀中的大體建設已完成,建木樓和打家具隻能來年再做。


    開墾出來的地,已經細翻過第二遍,翻出來的草根曬幹後都被燒在田地。


    王興旺去都江府的船隻還沒迴來,一時閑下來的人,在紫玉的示意下,成群結隊地進山撿枯枝、斷樹。


    半天功夫,山穀中的枯枝堆得便像小山一樣,一個冬季都足夠了。


    胡老頭兒眼見下雪比往年早,穀中一時又沒活幹,便主動找到紫玉說起此事。


    “小公子,我們出來也快兩月了,大家都憂心家裏。


    山裏一下雪便不會停,晚了怕是路上不好走。


    明年用不著請這麽多人了,隻需木匠和蓋房的人便可。”


    “老胡說得是,明年開春後建房和打家具的事,還是由你負責。


    等采買的船隻迴來,就送你們迴新安縣。


    不足兩月,仍按兩月工錢算,魚幹照發!”


    紫玉太了解這些人的心思,肯定不會失言。


    “承蒙公子看得起小老兒的手藝,那我就應下了。


    明年開春縣衙門口見,小老兒每日都會去那裏等公子到來。”


    笑得滿臉褶子的老頭兒,說出的話情意滿滿,不知道的人還以為是約會什麽的。


    一下子想到這點上的紫玉,搓搓手臂上的雞皮疙瘩。


    翌日,采購的船隻迴大夏灣,在海灣尋找魚貨的人都興奮地揮手。


    午食後,上船的人都背著一大藤筐,手中還提著小筐鮮魚。


    大藤筐冒尖的是他們的衣物和被褥,下麵的則是魚幹或鯨魚幹,更多的人選擇了鯨魚幹。


    因為實打實的肉,對他們更具有吸引力。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搬空仇家庫房後,攜物資度過災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鍋蓋小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鍋蓋小玉並收藏搬空仇家庫房後,攜物資度過災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