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了昨日一天並不激烈的討論,新法的律政部分已經討論的差不多,今天要討論的就是田假最為關心的耕戰部分。


    秦國之所以強大,是得立於秦法,而秦法的關鍵就是耕戰製度,秦之法規定,百姓平時隻能種地,對於糧食產量最多的百姓,可以獲得爵位和賞賜,對於那些糧食產量較少的百姓,要進行罰款,如果連續幾年生產的糧食都不達標,全家都要被貶為奴隸。


    為了讓官員監督百姓生產,秦國每年還對各郡縣進行評比,上繳糧食最多的郡縣可以得到秦王的賞賜,上繳最少的郡縣,官吏第一次要被斥責,第二次要去鹹陽被秦王當麵問責,第三次就要下獄,故而秦國的官吏為了保住烏紗帽,都拚命的鼓動治下的百姓生產種糧,這也是秦國糧食出產一直高於關東六國的原因。


    秦國的百姓不允許經商,也不允許做其他沒有意義的事情,隻被允許種地,種地就是百姓翻身的唯一機會,當然如果百姓不想種地,也可以去替秦王打戰,秦之法每斬首一名敵軍,賞田一頃,晉爵一級,斬首三名就可以獲得住宅和奴隸,普通百姓要想翻身,除了耕地,就隻有替秦王打仗,這也是秦軍打起仗如狼似虎的原因。


    此處多說一句,秦國的將領打仗,並不需要親自斬首,而是計算隊伍斬首總和來計算軍功,一場戰爭結束,如果帶隊將領的斬首與己方傷亡不成正比,就要被問罪,如果不想被問罪,可以用爵位來抵消罪行,這也是秦法埋下的一個坑。


    商鞅疲民弱民,製定各種嚴苛的法律,隻要官吏百姓稍微犯法,就要拿爵位抵罪,沒有爵位的就要繳納大筆罰金,大部分百姓觸犯一次秦法,就會被罰的傾家蕩產,為了翻身老百姓隻能不斷替官府生產打戰,秦律嚴苛又繁雜,許多老秦人都會經常觸犯秦法,大部分人都時常被罰款,秦國百姓始終貧弱,他們想翻身的唯一途徑,就隻有寄希望於秦國的耕戰製度,這就是秦法厲害之處。


    秦法是在當年的魏法上改良而來,秦魏兩國的國情和齊國都不同,齊國根本不可能照搬商鞅的耕戰製度,齊人散漫難以約束,使用嚴刑峻法,隻能適得其反,這是韓非和田假反複討論出的結果。


    所以如果想調動齊人的積極性,隻有官府出台大量的福利政策,韓非在琅琊製定的新法,第三步就是以優厚的福利政策激勵齊人的積極性。


    琅琊新法中規定,從此之後琅琊效仿秦國實行爵位製度,不同於秦國的20等爵,琅琊隻有十等爵,由低到高依次庶士,公士,造士,都尉,騎都尉,校尉,國尉,偏將,大將,元帥。


    想獲得爵位的途徑有兩個,第一個途徑就是種地,每年琅琊各郡縣會進行評比,而後從每個郡縣挑出10名產糧最高的人記功一次,每記功一次就可以升一級爵位,賞半金,下士以後每次晉升,功勞次數需翻一倍,例如第一次記一功即可升爵為下士,中士則要記兩功,想升到上士就要記四功以此類推。


    第二個晉爵途徑就是打戰,百姓每次上戰場打戰,與秦國一樣,琅琊的百姓也將以首級論軍功,每斬首一名敵軍記一功,一功就可以晉爵為下士,而後每次晉升所需要的首級也將翻倍。


    除去耕戰晉爵,韓非還規定凡持有琅琊戶籍者,每在官府生育三個子女即可記一功,每戶通過生育子女的方式,最多可以記三功,這樣就避免了將來琅琊可能出現的人口暴炸。


    為了鼓動琅琊百姓對獲取爵位的積極性,韓非在新法中規定,每晉爵一次獲得的賞金翻倍,爵位到達上士,每次升爵除卻賞金,將額外賜田一傾,到達少尉後,如果本人病死或在戰場陣亡,爵位可以傳給兒子,但兒子繼承爵位後自動降低一級爵位。


    所有到達尉爵者,子孫可以免費在琅琊的學堂讀書三年,官府每月補貼在學堂讀書的學子30斤粟米,琅琊各城邑每年舉薦官員時,優先舉薦在學堂中讀過書的學子,這樣不僅可以刺激齊人對獲取爵位的積極性,更可以為琅琊培養出一大批優秀的人才。


    各國之中,最為愚昧的就是秦人,秦人隻知道種地和打仗,不知道讀書寫字,所以秦國的人才稀缺,大部分人才都來自外國,秦國統一天下後,由於秦國缺乏本土人才,隻好把一些軍中的將領重任到各郡縣為官,這也是為什麽秦末許多官吏都很不盡職的原因,他們都是武將,有些甚至是一字不識的平民,用這樣的人為官,秦國又怎麽能不崩潰。


    秦之法每斬首一人就可以獲得相應賞賜,但如果你不幸在戰場上陣亡,即便你斬首了100人,也不會獲得任何賞賜,你的家人也不會得到任何撫恤,這是秦法一個極為坑人的地方,不過秦法比較良心的是,允許兒子在父親死後繼承爵位。


    韓非的琅琊新法規定,在戰場上為國打戰而死的,都可以獲得相應撫恤,哪怕沒有軍功和爵位,隻要不投敵或被俘,官府都會給一筆撫恤金,爵位越高,陣亡的撫恤就越多,爵位到達中尉的,陣亡後家屬每年可以在官府領取一筆固定的糧米,這筆撫恤可以一直發放16年,這樣是為了讓百姓在戰場上殺敵時沒有後顧之憂,讓齊人和秦人一樣如狼似虎。


    秦國百姓除了耕戰不允許做其他事情,琅琊百姓除了耕戰,允許經商或者下海捕魚,並不限製百姓的人身自由,隻要你把該交的糧食交上,該參加戰爭的時候不缺席,平時的活動是自由的,擁有手藝的匠人,比如打鐵匠,木匠,凡是替官府做事的,可以根據表現記功。


    可以說韓非製定的琅琊新法考慮的非常周到,幾乎涵蓋到了任何一個細節。


    但還是有一名官員擔憂的反駁道:“韓非先生的爵位製度是很好的,可你有沒有想過,幾十年後,琅琊將會出現一大批擁有爵位的百姓,這將給財政造成重大負擔,不光如此您還製定了高額的陣亡撫恤以及學堂,這些開支都不小,請問您是否考慮過琅琊的財政能否承受這些?”


    這個官員的問題也是田假想問的,秦法不給金錢而是授予土地,可即便是土地,到了秦惠文王後期,秦國就已經出現了耕地不足,立功將士得不到賞賜的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秦相張儀曾經在攻下魏國的城池後,將當地的魏人趕走,讓立功的秦人來耕種這片土地,以此彌補關中土地不足的問題。


    韓非的新政,雖然沒有把大量的土地賜予百姓,可興辦學堂,高額的陣亡撫恤,以及晉爵的賞金,這些支出都不小,假以時日,琅琊會不會財政崩潰?


    在田假的擔憂中,韓非迴答了那名官員的提問:“您說的這些問題我都已經考慮過,我所製定的十等爵位,大部分的福利待遇,都要到尉爵才能領取,前期的爵位隻會給一些一次性賞金,並不會給財政造成多大負擔,我計算過,普通百姓想到達尉爵,種地的話,至少要連續記15次功勞,也就是至少要種15年,即便斬首,也至少要斬首15人,所以我們根本不會擔心到後麵爵位泛濫的問題,即便爵位泛濫,士爵也不會給財政造成多大負擔。”


    聽完韓非的解釋,田假大聲的拍手喝彩,其餘眾官吏也跟著點頭附和。


    這時一隻在旁聽的信陵君突然發問:“秦國貧民弱民,百姓不得已拚命的耕地和打戰,齊國隻出台高額的福利政策,真的能調動齊人的積極性嗎?”


    韓非笑了一笑,直視著信陵君,道:“齊人也是人,就算沒有新法,難道他們每年就不要上交賦稅?難道齊國需要他們為齊王征戰的時候,他們就可以不去嘛?我琅琊的新法並沒有盤剝齊人,隻是用優厚的福利政策,調動齊人的積極性而已,這也是我的新法和商君之法的區別!”


    信陵君點了點頭,默默將韓非的話記到心中,琅琊的變法不僅可以為齊國摸索一條適合的道路,也可以替魏國摸索一條適合魏國的道路。


    魏國雖然早就經曆了李悝變法,可李悝變法並不徹底,也不符合當下魏國的國情,魏國想要強大,同樣需要變法,琅琊的變法齊國可以借鑒,魏國同樣可以。


    信陵君決心記下琅琊變法的每一個細節,等將來迴到魏國,就把這些整理上書交給魏王,也讓魏王探索出一條適合魏國的變法之路。


    本來一心隻是想幫助田假訓練武卒的信陵君,在不知不覺中竟然也參與到了琅琊的變法當中。


    下一章要開始訓練武卒了,來一波票票吧!沒有票票就給個收藏,戰國一直不溫不火,各位的支持就是我更新的動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戰國之齊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我們的星辰大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我們的星辰大海並收藏戰國之齊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