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葉向高宅邸小客廳內。
孫承宗:“葉閣老,日前魏忠賢做壽,皇上賜字,百官及各界人士送禮,轟動朝野。這,絕非大明之福。”
葉向高:“這說明魏忠賢羽翼漸豐,往後,他的勢力會越來越大。咱們東林黨不一定能對付得了。所以,稚繩兄更不宜前往遼東。”
孫承宗:“恰恰相反,在這關鍵時刻,下官去前線統轄幾萬雄兵,魏忠賢等閹黨就會有所忌憚,對咱們東林黨有益無害。”
葉向高:“孫閣老對皇上的影響無人可以取代。”
孫承宗:“客魏對皇上的包圍越來越緊,蠱惑越來越大,下官能施加的影響越來越小。”
葉向高:“孫閣老應該知難而上。”
孫承宗:“咱們這位皇上,最近已無心向學。整天忙著雕琢樓台亭閣,鬥蛐蛐跑馬遛狗,客魏變著法兒地哄皇上開心。下官若此刻再以聖人之言、治國大道、理政之才引導,隻會引起反感。不如暫時離皇上遠一點兒,另外開出一片天地,也許事半功倍。不過,下官不能在朝廷為葉閣老分憂,多多保重吧。”
葉向高:“孫閣老說得也有道理。老夫也明白,以孫閣老胸中韜略,親自去遼東前線,肯定會大有作為。到底能不能去成,還得報請皇上定奪。”
紫禁城坤寧宮正殿內。
紅霞領著已經換了一身俗家打扮的悟緣叩拜張皇後。
張皇後親切地說:“免禮,坐下說話吧。”
紅霞:“皇後,這就是我師姐悟緣。”
張皇後笑道:“本宮應該喊你悟緣師傅嘍。”
悟緣有些惶恐:“貧尼不敢當,皇後還是喊我悟緣吧。”
張皇後笑了笑:“也好。你願意來陪伴本宮嗎?”
悟緣:“願意。”
張皇後:“深宮長夜,以前有紅霞陪我談詩論文,以後就由你陪我談佛讀經了。如果紅霞不走就更好了。”
紅霞:“紅霞要保護著孫先生去前線殺敵,是不得已而為之,請皇後諒解。”
張皇後:“你救過本宮的命,還幫本宮搞清了身世,戳穿了無恥小人的汙蔑。本宮永遠忘不了你的功德。”
紅霞:“皇後言重了。我們都是皇後的子民,為皇後效勞是應盡的本分,談不上什麽功德。師姐,你以後要盡心竭力服侍皇後,代替師妹貢獻忠心。”
悟緣:“我記住了,你放心吧。”
紫禁城乾清宮正殿內。
天啟從龍書案後麵猛然站起,麵紅耳赤地說:“不準,不準!朕絕不準許吾師出任遼東督師。朕和朝廷都離不開吾師!”
葉向高、孫承宗麵麵相覷。
孫承宗稍一停頓,說:“陛下的賞識,臣肝腦塗地難以迴報萬一。正因如此,臣才主動請纓,赴遼東冒險犯難為陛下、為國家平叛。”
天啟的情緒也稍稍平靜了,說:“大明朝文官武將人才濟濟,何必一定要吾師鞍馬勞頓?”
孫承宗不驕不躁、循循善誘:“近幾年,對遼東前線,國家投入逐步加大,地盤卻逐步縮小,並非將士不用命、百姓不支持,而是頻頻易帥造成的惡果。為何頻頻易帥?則是內有朝廷百官互相掣肘、明爭暗鬥,外有遼東叛匪大兵壓境、屢戰屢敗之故。”
天啟:“所以需要吾師坐鎮中樞,調兵遣將。”
孫承宗:“如今,關外赤地千裏,叛匪騎兵朝發夕至,多次威脅山海關。幸賴祖宗護佑,將士效命,城池堅固,山海關才得以保全。可長此以往,不定何日關城陷落,北京城失去堅固屏障,直接暴露在叛匪的鐵蹄之下,則天下震動啊!”
天啟神色有些震驚:“吾師日前曾去過前線巡視、安排呀!”
孫承宗:“臣確實做過一些安排,也發現了一些人才,可因為遼東經略王在晉顢頇無能、固執己見,至今成效甚微。若此刻叛匪出兵攻擊,朝廷隻能死守山海關了。”
天啟氣憤地說:“王在晉對吾師的戰略意圖置若罔聞,致使事倍功半,吾師還保薦他當南京兵部尚書,真是寬厚仁慈。葉閣老和吾師還可以再選拔人才,擔任遼東經略呀!”
葉向高:“經過對幾任遼東經略、巡撫的業績考察,內閣以為,在遼東同時設置經略、巡撫,人事重疊,臨戰推諉掣肘,有害無益。”
天啟:“那就隻設經略一職統籌全局。”
葉向高:“遼東經略,位高權重,肩負大明東線、北線的國防重任,還要指揮山東沿海對遼東的戰略支援和後勤補給。目前確實找不出有資望、有韜略的合適人選。”
天啟:“那也不能讓吾師身入險境!”
孫承宗:“陛下對臣的關懷,實在是無以複加。臣本是鄉野鄙夫,卻受三代聖主天高地厚之恩,先置之翰院,繼尊為師傅,後位列台閣,遍觀史冊,得此殊榮者能有幾人?今日國家,處於多事之秋,臣所能奉獻者,唯有赤膽忠心及孫氏一門數十口性命而已。”
葉向高:“皇上,老臣本不願孫閣老親冒鏑矢,卻被其大義凜然、不畏生死、不懼成敗所感動。遼東前線,也確實需要孫閣老德高望重、善撫士卒、胸懷韜略、放眼天下的經天緯地之才。”
天啟沉思半晌,才說:“既然吾師心意已決,葉閣老又大力推薦,朕隻好準奏。葉閣老擬旨,拜吾師為遼東督師,仍領東閣大學士、兵部尚書,晉封太子少保,蔭一子為錦衣衛千戶。”
孫承宗跪地叩頭:“臣謝陛下隆恩。”
天啟:“吾師請起,這是吾師應得的榮寵。傳旨戶部、兵部,備齊吾師當前所需一應物資。日後吾師一應所需,該管衙門,不得以任何理由推拖,違者嚴厲追究責任。”
孫承宗:“陛下如此支持臣,臣定當效犬馬之勞。臣尚有一不情之請,請陛下裁奪。”
天啟:“請講。”
孫承宗:“京城現存二十幾門佛郎機大炮,臣欲帶十門往遼東前線。”
天啟立即答應:“準奏,其餘攻守器械,全部滿足吾師需要。”
葉向高:“皇上是傾其所有,支援孫閣老呀。”
孫承宗:“臣隻有努力建功,迴報陛下。”
孫承宗思忖一下,又說:“臣向陛下冒昧提出三項建議,請陛下聖裁。”
天啟:“吾師請講。”
孫承宗:“大明四百多個衛所,號稱擁兵二百七十多萬,沿襲至今,多有冒濫,究其實際,大江南北真正能出戰之兵,六十萬而已。”
天啟一驚,站起來問:“吾師所言屬實?”
孫承宗:“臣在兵部,運用各種手段已核查清楚。”
天啟頹喪地坐下:“朕萬萬想不到,太祖、成祖創下的衛所兵製貪墨糜爛至此。吾師有何良策整治?”
葉向高:“目前,遼東戰事第一,尚無暇顧及兵製整治、改革。”
孫承宗:“為保證遼東戰事,臣提出足兵、足餉、便宜行事。”
天啟:“足兵足餉朕明白,當即可以答應;所謂便宜行事具體有何要求?”
孫承宗:“以前幾任遼東經略,臨陣製敵急需當機立斷,卻每每被多方掣肘,人權、財權、物權常常化為泡影,此是多次敗績的重大原因。為避免重蹈覆轍,陛下已嚴令戶部、兵部支持,臣萬分感激。再鬥膽要求臣所屬,文官道台以下、武官副將以下,有先斬後奏之權。”
天啟聽得專注認真,孫承宗話音剛落,立即答道:“朕賜吾師尚方寶劍,準予便宜行事。”
葉向高:“皇上對孫閣老的信用支持,大明朝從無先例。”
孫承宗激動萬分,跪地說道:“如此深恩,臣唯有以死相報。”
天啟:“傳旨禮部、欽天監,擇吉日為孫督師禱告天地,隆重送行。”
孫承宗:“葉閣老,日前魏忠賢做壽,皇上賜字,百官及各界人士送禮,轟動朝野。這,絕非大明之福。”
葉向高:“這說明魏忠賢羽翼漸豐,往後,他的勢力會越來越大。咱們東林黨不一定能對付得了。所以,稚繩兄更不宜前往遼東。”
孫承宗:“恰恰相反,在這關鍵時刻,下官去前線統轄幾萬雄兵,魏忠賢等閹黨就會有所忌憚,對咱們東林黨有益無害。”
葉向高:“孫閣老對皇上的影響無人可以取代。”
孫承宗:“客魏對皇上的包圍越來越緊,蠱惑越來越大,下官能施加的影響越來越小。”
葉向高:“孫閣老應該知難而上。”
孫承宗:“咱們這位皇上,最近已無心向學。整天忙著雕琢樓台亭閣,鬥蛐蛐跑馬遛狗,客魏變著法兒地哄皇上開心。下官若此刻再以聖人之言、治國大道、理政之才引導,隻會引起反感。不如暫時離皇上遠一點兒,另外開出一片天地,也許事半功倍。不過,下官不能在朝廷為葉閣老分憂,多多保重吧。”
葉向高:“孫閣老說得也有道理。老夫也明白,以孫閣老胸中韜略,親自去遼東前線,肯定會大有作為。到底能不能去成,還得報請皇上定奪。”
紫禁城坤寧宮正殿內。
紅霞領著已經換了一身俗家打扮的悟緣叩拜張皇後。
張皇後親切地說:“免禮,坐下說話吧。”
紅霞:“皇後,這就是我師姐悟緣。”
張皇後笑道:“本宮應該喊你悟緣師傅嘍。”
悟緣有些惶恐:“貧尼不敢當,皇後還是喊我悟緣吧。”
張皇後笑了笑:“也好。你願意來陪伴本宮嗎?”
悟緣:“願意。”
張皇後:“深宮長夜,以前有紅霞陪我談詩論文,以後就由你陪我談佛讀經了。如果紅霞不走就更好了。”
紅霞:“紅霞要保護著孫先生去前線殺敵,是不得已而為之,請皇後諒解。”
張皇後:“你救過本宮的命,還幫本宮搞清了身世,戳穿了無恥小人的汙蔑。本宮永遠忘不了你的功德。”
紅霞:“皇後言重了。我們都是皇後的子民,為皇後效勞是應盡的本分,談不上什麽功德。師姐,你以後要盡心竭力服侍皇後,代替師妹貢獻忠心。”
悟緣:“我記住了,你放心吧。”
紫禁城乾清宮正殿內。
天啟從龍書案後麵猛然站起,麵紅耳赤地說:“不準,不準!朕絕不準許吾師出任遼東督師。朕和朝廷都離不開吾師!”
葉向高、孫承宗麵麵相覷。
孫承宗稍一停頓,說:“陛下的賞識,臣肝腦塗地難以迴報萬一。正因如此,臣才主動請纓,赴遼東冒險犯難為陛下、為國家平叛。”
天啟的情緒也稍稍平靜了,說:“大明朝文官武將人才濟濟,何必一定要吾師鞍馬勞頓?”
孫承宗不驕不躁、循循善誘:“近幾年,對遼東前線,國家投入逐步加大,地盤卻逐步縮小,並非將士不用命、百姓不支持,而是頻頻易帥造成的惡果。為何頻頻易帥?則是內有朝廷百官互相掣肘、明爭暗鬥,外有遼東叛匪大兵壓境、屢戰屢敗之故。”
天啟:“所以需要吾師坐鎮中樞,調兵遣將。”
孫承宗:“如今,關外赤地千裏,叛匪騎兵朝發夕至,多次威脅山海關。幸賴祖宗護佑,將士效命,城池堅固,山海關才得以保全。可長此以往,不定何日關城陷落,北京城失去堅固屏障,直接暴露在叛匪的鐵蹄之下,則天下震動啊!”
天啟神色有些震驚:“吾師日前曾去過前線巡視、安排呀!”
孫承宗:“臣確實做過一些安排,也發現了一些人才,可因為遼東經略王在晉顢頇無能、固執己見,至今成效甚微。若此刻叛匪出兵攻擊,朝廷隻能死守山海關了。”
天啟氣憤地說:“王在晉對吾師的戰略意圖置若罔聞,致使事倍功半,吾師還保薦他當南京兵部尚書,真是寬厚仁慈。葉閣老和吾師還可以再選拔人才,擔任遼東經略呀!”
葉向高:“經過對幾任遼東經略、巡撫的業績考察,內閣以為,在遼東同時設置經略、巡撫,人事重疊,臨戰推諉掣肘,有害無益。”
天啟:“那就隻設經略一職統籌全局。”
葉向高:“遼東經略,位高權重,肩負大明東線、北線的國防重任,還要指揮山東沿海對遼東的戰略支援和後勤補給。目前確實找不出有資望、有韜略的合適人選。”
天啟:“那也不能讓吾師身入險境!”
孫承宗:“陛下對臣的關懷,實在是無以複加。臣本是鄉野鄙夫,卻受三代聖主天高地厚之恩,先置之翰院,繼尊為師傅,後位列台閣,遍觀史冊,得此殊榮者能有幾人?今日國家,處於多事之秋,臣所能奉獻者,唯有赤膽忠心及孫氏一門數十口性命而已。”
葉向高:“皇上,老臣本不願孫閣老親冒鏑矢,卻被其大義凜然、不畏生死、不懼成敗所感動。遼東前線,也確實需要孫閣老德高望重、善撫士卒、胸懷韜略、放眼天下的經天緯地之才。”
天啟沉思半晌,才說:“既然吾師心意已決,葉閣老又大力推薦,朕隻好準奏。葉閣老擬旨,拜吾師為遼東督師,仍領東閣大學士、兵部尚書,晉封太子少保,蔭一子為錦衣衛千戶。”
孫承宗跪地叩頭:“臣謝陛下隆恩。”
天啟:“吾師請起,這是吾師應得的榮寵。傳旨戶部、兵部,備齊吾師當前所需一應物資。日後吾師一應所需,該管衙門,不得以任何理由推拖,違者嚴厲追究責任。”
孫承宗:“陛下如此支持臣,臣定當效犬馬之勞。臣尚有一不情之請,請陛下裁奪。”
天啟:“請講。”
孫承宗:“京城現存二十幾門佛郎機大炮,臣欲帶十門往遼東前線。”
天啟立即答應:“準奏,其餘攻守器械,全部滿足吾師需要。”
葉向高:“皇上是傾其所有,支援孫閣老呀。”
孫承宗:“臣隻有努力建功,迴報陛下。”
孫承宗思忖一下,又說:“臣向陛下冒昧提出三項建議,請陛下聖裁。”
天啟:“吾師請講。”
孫承宗:“大明四百多個衛所,號稱擁兵二百七十多萬,沿襲至今,多有冒濫,究其實際,大江南北真正能出戰之兵,六十萬而已。”
天啟一驚,站起來問:“吾師所言屬實?”
孫承宗:“臣在兵部,運用各種手段已核查清楚。”
天啟頹喪地坐下:“朕萬萬想不到,太祖、成祖創下的衛所兵製貪墨糜爛至此。吾師有何良策整治?”
葉向高:“目前,遼東戰事第一,尚無暇顧及兵製整治、改革。”
孫承宗:“為保證遼東戰事,臣提出足兵、足餉、便宜行事。”
天啟:“足兵足餉朕明白,當即可以答應;所謂便宜行事具體有何要求?”
孫承宗:“以前幾任遼東經略,臨陣製敵急需當機立斷,卻每每被多方掣肘,人權、財權、物權常常化為泡影,此是多次敗績的重大原因。為避免重蹈覆轍,陛下已嚴令戶部、兵部支持,臣萬分感激。再鬥膽要求臣所屬,文官道台以下、武官副將以下,有先斬後奏之權。”
天啟聽得專注認真,孫承宗話音剛落,立即答道:“朕賜吾師尚方寶劍,準予便宜行事。”
葉向高:“皇上對孫閣老的信用支持,大明朝從無先例。”
孫承宗激動萬分,跪地說道:“如此深恩,臣唯有以死相報。”
天啟:“傳旨禮部、欽天監,擇吉日為孫督師禱告天地,隆重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