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山海關經略府大堂內。
王在晉坐在帥椅上,笑指著站在自己身旁的袁崇煥,對堂下的文武官員介紹:“各位對這位袁觀察並不陌生吧?現在,袁大人是皇上親自委任的山海關兵備僉事,來協助本經略鎮守遼東。”
袁崇煥衝著官員們拱手道:“袁某一介文官,才疏學淺,又從未經過戰陣,今後要請各位大人多多指教。”
官員們七嘴八舌地說:“袁大人客氣了。袁大人得皇上垂青,前途無量啊!”
王在晉:“今天趁袁大人新到,咱們就議論一下如何鞏固山海關的城防。”
一個中年軍官發言:“末將以為,應在關前再多多埋放地雷,多多設置陷馬坑,再挖上一條又深又寬的護城壕。”
一個年輕文官說:“下官以為,城牆上應該再多加幾十門紅衣大炮。”
一個紅臉龐的壯年軍官說:“應該再招募五千士兵,抓緊訓練。”
王在晉問袁崇煥:“袁僉事有何高見?”
袁崇煥:“下官以為,應該積極防禦,在山海關前麵再構築一道防線。”
王在晉讚道:“好,袁僉事與本經略不謀而合。”
袁崇煥問:“經略大人想把防線築在哪裏?”
王在晉離座,走到地圖前得意洋洋地一指:“就在這裏,關前的八裏鋪。”
袁崇煥大失所望:“僅僅八裏,叛匪騎兵片刻既至,擺下兩道防線,能起什麽作用?”
王在晉臉色一沉:“依你之見呢?”
袁崇煥:“新防線應該建在寧遠。”
王在晉大吃一驚:“寧遠?在山海關以東二百多裏呀?”
袁崇煥:“不錯,隻有把新防線建在那裏,才能遲滯叛匪騎兵的快速進攻,有力屏障山海關。”
王在晉:“叛匪努爾哈赤已經把寧遠拆成一片廢墟,棄之如敝履了。”
袁崇煥:“這正是叛匪犯下的最大錯誤,卻給我大明留下了向東推進的巨大空間。敵棄我取,何樂而不為?”
王在晉:“袁僉事想象力太豐富了,但絕不可行。”
文武官員們紛紛迎合王在晉:“經略大人安排踏實妥當。袁僉事之議脫離實際。”
袁崇煥倔強地提議:“經略大人,構築一道新防線耗資巨大,咱們要慎之又慎。將兩種想法一起上報兵部如何?”
王在晉想了想,才說:“也好。”
紫禁城內閣首輔簽押房內。
孫承宗氣唿唿地把王在晉、袁崇煥的兩封信向書案上一拍:“王在晉糊塗!”
葉向高倒了一杯茶,端到孫承宗麵前:“孫閣老喝口茶,壓壓心火再說話。”
孫承宗:“看來下官必須到關外實地勘察一番,咱們才能定奪。”
葉向高:“那太辛苦孫閣老了。”
孫承宗:“比起前方將士的浴血奮戰,這點兒辛苦算什麽?”
午後,山海關八裏鋪。
孫承宗在王在晉、袁崇煥等大批文武官員的陪同下,一處一處地仔細考察。
王在晉指著一片開闊地說:“孫閣部,下官準備在這一帶多設地雷陣、陷馬坑。”
孫承宗無語。
王在晉又指著前麵的三座小山包說:“孫閣部,下官準備在山包上設幾座營寨。
孫承宗問:“營寨起什麽作用?”
王在晉:“萬一在前麵廝殺的我軍失利,可以退到上麵固守呀!”
孫承宗又無語。
王在晉得意起來:“山海關現有精兵四萬,下官準備再調集精兵四萬,布置在八裏鋪防線。這八萬精兵,依靠著堅固防線和金城湯池,能確保遼東無虞。”
孫承宗不耐煩了:“王經略,你的地雷陣、陷馬坑是給叛匪準備的,還是給官兵準備的?你想過沒有,山包上的營寨,萬一被叛匪占領,會不會成為攻擊山海關的跳板?東西八裏長的地帶,就屯集了八萬大軍,能展開對叛匪的有效阻擊嗎?你眼中的遼東,隻有區區八裏嗎?”
孫承宗這一連四問,把王在晉徹底打懵了,張口結舌無言以對。
孫承宗不再理他了,轉頭對袁崇煥說:“袁僉事,你調集一隊精兵,隨老夫前往寧遠、錦州視察。”
袁崇煥:“遵命。”
王在晉有些慌神,勸阻道:“越往東走,越靠近叛匪老巢,下官必須對閣部的安全負責。”
孫承宗的語調有些緩和了:“老夫謝謝王經略的關心,你守好山海關就行了。”
山海關大校場。
孫承宗在王在晉、袁崇煥等人的陪同下,站在一旁觀看官兵們操練。
隻見隊伍整齊,盔甲明亮,招式有力,殺聲震天。
操練告一段落,站在點將台上的司令官大吼一聲:“全體集合!”
近萬名官兵鴉雀無聲,迅速排列整齊。
司令官:“副總兵趙率教出列!”
趙率教大步走到隊列前方站好。
司令官:“來人,把趙率教綁了!”
官兵們不明就裏,隻得眼睜睜看著趙率教被幾個士兵捆了個結結實實。
孫承宗看著趙率教,低聲向袁崇煥詢問著。
司令官:“趙率教,你可知罪?”
趙率教哼了一聲:“老子刀山火海闖了二十多年,殺人無數,犯過什麽罪,老子自己也說不清楚了”
司令官:“好一張利口。告訴你吧,今天清晨接到兵部急遞,說你身為高級將領,多次臨陣逃脫。特別是在遼陽被攻擊時,竟然帶領中軍主力,丟下巡撫逃命,致使遼陽很快失陷。現在已經皇上批準,立即在軍前正法,以儆效尤。”
趙率教身子晃了一下,隨即鎮定下來,跪在地上:“老子砍殺了二十多年,現在死了,夠本兒!”
一個身穿紅袍的劊子手手執鬼頭大刀站在趙率教身後。
法號嗚嗚響了一會兒,驀然三聲炮響,劊子手緩緩舉起鬼頭大刀。
一直觀看的孫承宗,又與袁崇煥低語了幾句,忽然大喝一聲:“刀下留人!”1943
王在晉坐在帥椅上,笑指著站在自己身旁的袁崇煥,對堂下的文武官員介紹:“各位對這位袁觀察並不陌生吧?現在,袁大人是皇上親自委任的山海關兵備僉事,來協助本經略鎮守遼東。”
袁崇煥衝著官員們拱手道:“袁某一介文官,才疏學淺,又從未經過戰陣,今後要請各位大人多多指教。”
官員們七嘴八舌地說:“袁大人客氣了。袁大人得皇上垂青,前途無量啊!”
王在晉:“今天趁袁大人新到,咱們就議論一下如何鞏固山海關的城防。”
一個中年軍官發言:“末將以為,應在關前再多多埋放地雷,多多設置陷馬坑,再挖上一條又深又寬的護城壕。”
一個年輕文官說:“下官以為,城牆上應該再多加幾十門紅衣大炮。”
一個紅臉龐的壯年軍官說:“應該再招募五千士兵,抓緊訓練。”
王在晉問袁崇煥:“袁僉事有何高見?”
袁崇煥:“下官以為,應該積極防禦,在山海關前麵再構築一道防線。”
王在晉讚道:“好,袁僉事與本經略不謀而合。”
袁崇煥問:“經略大人想把防線築在哪裏?”
王在晉離座,走到地圖前得意洋洋地一指:“就在這裏,關前的八裏鋪。”
袁崇煥大失所望:“僅僅八裏,叛匪騎兵片刻既至,擺下兩道防線,能起什麽作用?”
王在晉臉色一沉:“依你之見呢?”
袁崇煥:“新防線應該建在寧遠。”
王在晉大吃一驚:“寧遠?在山海關以東二百多裏呀?”
袁崇煥:“不錯,隻有把新防線建在那裏,才能遲滯叛匪騎兵的快速進攻,有力屏障山海關。”
王在晉:“叛匪努爾哈赤已經把寧遠拆成一片廢墟,棄之如敝履了。”
袁崇煥:“這正是叛匪犯下的最大錯誤,卻給我大明留下了向東推進的巨大空間。敵棄我取,何樂而不為?”
王在晉:“袁僉事想象力太豐富了,但絕不可行。”
文武官員們紛紛迎合王在晉:“經略大人安排踏實妥當。袁僉事之議脫離實際。”
袁崇煥倔強地提議:“經略大人,構築一道新防線耗資巨大,咱們要慎之又慎。將兩種想法一起上報兵部如何?”
王在晉想了想,才說:“也好。”
紫禁城內閣首輔簽押房內。
孫承宗氣唿唿地把王在晉、袁崇煥的兩封信向書案上一拍:“王在晉糊塗!”
葉向高倒了一杯茶,端到孫承宗麵前:“孫閣老喝口茶,壓壓心火再說話。”
孫承宗:“看來下官必須到關外實地勘察一番,咱們才能定奪。”
葉向高:“那太辛苦孫閣老了。”
孫承宗:“比起前方將士的浴血奮戰,這點兒辛苦算什麽?”
午後,山海關八裏鋪。
孫承宗在王在晉、袁崇煥等大批文武官員的陪同下,一處一處地仔細考察。
王在晉指著一片開闊地說:“孫閣部,下官準備在這一帶多設地雷陣、陷馬坑。”
孫承宗無語。
王在晉又指著前麵的三座小山包說:“孫閣部,下官準備在山包上設幾座營寨。
孫承宗問:“營寨起什麽作用?”
王在晉:“萬一在前麵廝殺的我軍失利,可以退到上麵固守呀!”
孫承宗又無語。
王在晉得意起來:“山海關現有精兵四萬,下官準備再調集精兵四萬,布置在八裏鋪防線。這八萬精兵,依靠著堅固防線和金城湯池,能確保遼東無虞。”
孫承宗不耐煩了:“王經略,你的地雷陣、陷馬坑是給叛匪準備的,還是給官兵準備的?你想過沒有,山包上的營寨,萬一被叛匪占領,會不會成為攻擊山海關的跳板?東西八裏長的地帶,就屯集了八萬大軍,能展開對叛匪的有效阻擊嗎?你眼中的遼東,隻有區區八裏嗎?”
孫承宗這一連四問,把王在晉徹底打懵了,張口結舌無言以對。
孫承宗不再理他了,轉頭對袁崇煥說:“袁僉事,你調集一隊精兵,隨老夫前往寧遠、錦州視察。”
袁崇煥:“遵命。”
王在晉有些慌神,勸阻道:“越往東走,越靠近叛匪老巢,下官必須對閣部的安全負責。”
孫承宗的語調有些緩和了:“老夫謝謝王經略的關心,你守好山海關就行了。”
山海關大校場。
孫承宗在王在晉、袁崇煥等人的陪同下,站在一旁觀看官兵們操練。
隻見隊伍整齊,盔甲明亮,招式有力,殺聲震天。
操練告一段落,站在點將台上的司令官大吼一聲:“全體集合!”
近萬名官兵鴉雀無聲,迅速排列整齊。
司令官:“副總兵趙率教出列!”
趙率教大步走到隊列前方站好。
司令官:“來人,把趙率教綁了!”
官兵們不明就裏,隻得眼睜睜看著趙率教被幾個士兵捆了個結結實實。
孫承宗看著趙率教,低聲向袁崇煥詢問著。
司令官:“趙率教,你可知罪?”
趙率教哼了一聲:“老子刀山火海闖了二十多年,殺人無數,犯過什麽罪,老子自己也說不清楚了”
司令官:“好一張利口。告訴你吧,今天清晨接到兵部急遞,說你身為高級將領,多次臨陣逃脫。特別是在遼陽被攻擊時,竟然帶領中軍主力,丟下巡撫逃命,致使遼陽很快失陷。現在已經皇上批準,立即在軍前正法,以儆效尤。”
趙率教身子晃了一下,隨即鎮定下來,跪在地上:“老子砍殺了二十多年,現在死了,夠本兒!”
一個身穿紅袍的劊子手手執鬼頭大刀站在趙率教身後。
法號嗚嗚響了一會兒,驀然三聲炮響,劊子手緩緩舉起鬼頭大刀。
一直觀看的孫承宗,又與袁崇煥低語了幾句,忽然大喝一聲:“刀下留人!”1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