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談判破裂後。


    翌日。


    朱標就收到消息。


    朱棣低調陪著朱元璋,乘坐火車南下,離開燕京,前往棉蘭島,觀摩棉蘭島的橡膠產業、猛火油開采……


    朱標對此,雖然沒說什麽。


    可任誰都能感覺到,朱標身上的氣壓很低。


    對此,眾人也都明白原因。


    朱棣此舉,無疑表明了,對大十字鐵路計劃,成與不成的不在乎。


    至少,相比大明一方。


    燕華表現出了,並不迫切的態度。


    ……


    直到半月後。


    朱棣陪同朱元璋返迴燕京。


    大明內閣首輔方孝孺,第一時間代表朱標,來到外務部。


    解縉官房。


    解縉親自為方孝孺斟茶,坐下,等方孝孺小抿一口茶,放下茶杯後,才笑道:“我為希直兄感到不值。”


    “不需要你時,你說句話,都要擔心人家給你扣帽子,現在這個時候,太子,怎麽不自己來呢?”


    方孝孺口中苦澀。


    “我身為內閣首輔,對接談判,肯定是我們臣子間率先對接,我來找解部長,合情合理。”


    解縉搖了搖頭:“那黃子澄、齊泰這些人呢,獅子大開口的可是他們,現在想要重啟談判,他們怎麽不來?”


    方希直,太想簽訂大十字鐵路計劃了。


    同時,為人也太謙謙君子了。


    所以才會被人欺之以方,總是接手這種爛事。


    方孝孺笑笑,轉移話題,詢問:“解部長,王爺已經迴來了,什麽時候,可以重啟談判?”


    解縉也沒有繼續剛才的問題。


    他隻是欣賞方希直的人品、才華,同為人臣,又替方希直感到不公罷了。


    隨即說道:“隻要朝廷,不,準確說,太子有誠意,大明保守派勢力能擺正雙方的位置,我方隨時都可以重啟談判,不過,希直兄一定要轉告大明的同僚同仁,類似第一次談判中,那種不切實際的條件,以及黃子澄囂張跋扈的態度,切不可再發生。”


    “可一不可二,如果下一次談判,貴方態度依舊高高在上,無法認清現實,我方會徹底終止談判。”


    “王爺想為中原修建大十字鐵路,根本原因,並不是要借助這個大工程,消化燕華的龐大鋼鐵產能,而是為了盡孝心,希望陛下有生之年,能坐著大明自己的火車,看陛下親手打下的江山!”


    “其他利益,隻不過是這個主要出發點的捎帶罷了,本質上,我們內閣是希望,在幫助王爺盡一片孝心的基礎上,實現貴我雙方的共贏。”


    ……


    他很清楚。


    王爺當初兩年多時間,帶在研究司,和研究人員,一起搞蒸汽機車。


    就是為了盡孝。


    如果沒有太子後來盜取盜用、炮擊土橋村、水師逼近蓬萊這些行為。


    說實話,他估摸著,這次的大十字鐵路計劃,朝廷提出一些苛刻的,無禮的要求,王爺也會答應。


    至於消化龐大的鋼鐵產量。


    並非隻有為朝廷建設大十字鐵路這一條路。


    隨著馬六甲海峽被打通後。


    要去更西邊進行海貿。


    根據經濟研究司的預測,海商對更堅固海船的需求會迅速增加。


    全裝甲鐵甲船,肯定不可能。


    首先,軍用技術,不可能全麵放開民用。


    而且價格也太高,海商未必能承擔得起。


    但半裝甲低速蒸汽船,在一兩年後,一定會出現井噴式需求。


    煉鋼廠隻要堅持一兩年,處境就會發生改變。


    至於煉鋼廠有沒有能力堅持一兩年?


    對此,燕華上上下下都很有信心。


    燕華的經濟形勢,整體十分好,扶持三座煉鋼廠堅持一兩年,根本沒問題。


    王爺當初在十年農村建設中,財政負擔很大的情況下。


    推動第三座聯合煉鋼廠建設。


    其實,當時根本就不是為了滿足農村建設,對鋼鐵的需求。


    本質原因,就是為了大十字鐵路計劃。


    王爺希望,在充足的原材料供應下,能在陛下離開前,建設好一條鐵路!


    本質上,他們內閣都清楚,當初第三座聯合煉鋼廠,是強行上馬的。


    當時,內閣就已經分析論證了,一旦大十字鐵路計劃無法實現,如何消化龐大的鋼鐵產量。


    並且,已經做出了應對預案。


    現在,他們內閣成員,還願意積極推動和大明的談判。


    並不是因為燕華已經完全沒有退路。


    隻是想幫王爺盡孝罷了。


    ……


    方孝孺聽著解縉的話,沉默。


    ……


    兩天後。


    外務殿。


    相同的談判地點。


    雙方第二次談判再次展開。


    朱棣,朱標各領著雙方臣子,隔著一張長條桌子相對而立。


    兄弟二人看著彼此。


    朱標猶豫一下,率先伸出手,朱棣也幾乎同時伸手,兄弟二人握了握手,率先落座。


    眾人也跟著落座。


    朱標含笑道:“老四,第一次談判,伱們禮讓我們先說我們的方案,這次,你們先說說,你們的方案吧。”


    朱棣也沒推辭,笑著點頭,看向坐在身邊右側的解縉。


    解縉翻開方案書,低頭看著,說道:“首先,作為本次談判,燕華談判小組一方副組長,我要先感謝,大明一方的禮讓……”


    黃子澄瞥了眼低頭看著方案書的解縉,唇角抽抽。


    假惺惺!


    解縉根本不看大明一方眾人的表情,感謝後,繼續說道:“我們的方案,主要集中一下幾點。”


    “一、未來大十字鐵路建設中,我方提供地形勘探、軌道鋪設的全套技術條件,以及有經驗的工程師、鋼鐵,按照呂宋中央地區的建設經驗,我方報價,每一公裏建設成本,兩千兩白銀來計算……”


    朝廷這邊,黃子澄、齊泰等人,聽到報價,臉都瞬間黑了。


    一公裏兩千兩?


    大十字鐵路的建設裏程。


    至少都有八九千公裏。


    這就意味著,朝廷要拿出,至少兩萬萬兩白銀?


    是,朝廷這些年,自從完成鄉土村社,自從開海後,國庫充盈。


    朱皇帝又是個勤儉的皇帝。


    可國庫盈餘,攏共也就三千多萬兩白銀!


    別說黃子澄。


    朱標聽到這個報價,先是震驚,緊接著,手指微微蜷曲。


    有些生氣。


    不過,還是壓下了火氣,繼續聽。


    ……


    “在修建大十字鐵路計劃中,鋼鐵消耗,八成由我方提供,兩成由大明朝廷提供,為確保,大明一方能滿足建設需求的鋼鐵供應量,我方將為朝廷提供,更大的冶鐵高爐,初步計劃,提供八座二十噸級冶鐵高爐,並配套提供,三座年產鋼鐵一萬噸小型煉鋼轉爐,以及配套的工程師,幫助大明一方,培養技術工人,以及,改進生產工藝。”


    ……


    “為大明修建一座,蒸汽軋鋼生產線。”


    “修建一座,年生產製造,二十節車廂的車廂製造工廠。”


    “幫助大明修建一座,蒸汽機車組裝工廠。”


    ……


    “上述所有援建工廠,均都配套技術支持,直到教會為止。”


    話罷。


    解縉抬頭,看向朱標為首,大明一方,“這就是我方的方案,不知貴方對此方案,有什麽異議?”


    方孝孺、藍玉為首的革新派,臉上露出笑容。


    雖說每公裏的造價有些太貴了。


    不過,相信造價問題,是可以商量的。


    而燕華援建的配套工廠,林林總總加起來就有三十多項!


    單單蒸汽機車組裝工廠,除了燕華提供一些,高精技術的零部件外,其他配套零部件生產工廠,就多達七八家。


    雖然,這些配套的工廠,都是一些技術含量較低的工廠,比如,氣缸用螺絲、螺栓加工工廠、連杆鑄造工廠之類。


    可也足以顯示燕華的誠意了。


    飯要一口一口吃,一口吃不成個大胖子。


    那些,類似鍋爐、氣缸、橡膠密封環之類高精尖加工製造。


    即便燕華把技術交給他們。


    朝廷就能做好?


    還不如,先從這些技術含量低的配套加工中,鍛煉培養人才,腳踏實地,一步步來。


    尤其燕華鄭重承諾。


    會手把手教導援建工廠的工人,掌握生產工藝流程。


    事實證明。


    生產流程過程中的工藝技術。


    也十分重要!


    而這恰恰是朝廷工業發展中,最落後的一環。


    朱標和大明一方眾人低聲交流商量片刻後。


    黃子澄把商量的結果一一記下。


    抬頭,說道:“首先,你們的造價太高,據我們了解,你們這個造價,包含了燕華的人工成本,而且,這個成本,占據了你們總成本至少一半,我們大明,沒有這一項成本。”


    燕華沒有徭役製度。


    燕華朝廷的基礎建設,都是花真金白銀,雇傭百姓。


    而且,燕華的人口短缺,更是加劇了燕華的用工成本。


    可朝廷不同。


    建造大十字鐵路,那些愚民必須服徭役!


    “其次,我方提供兩成鋼鐵需求,太低了,至少五成。借於我方沒有這個生產能力,燕華必須提供援建一座,十萬噸級的大型轉爐煉鋼廠……”


    解縉、葉茂等燕華內閣,聽聞後,頓時想笑又想罵人。


    明知自己的生產能力不足,還提出至少占五成的要求。


    更是,要求援建十萬噸級大型轉爐煉鋼廠。


    每一個字眼,都表露一種,窮橫窮橫的氣勢!


    方孝孺、藍玉等人,聽到這一條,也羞愧低頭。


    這是剛才討論,保守勢力一定要加上的一條,他們雖然反對,卻沒有實現。


    這些條件,是革新和保守兩派,相互妥協的結果。


    他們反對的原因也很簡單。


    步子太大了。


    在此之前,朝廷連一座真正意義上的煉鋼廠也沒有。


    即便是那種小爐子土法煉鋼,成品率都很低。


    一下子上馬十萬噸級,真的好嘛?


    他們都參觀過燕華十萬噸級的煉鋼廠。


    除了燕王帶他們去,後來,自由參觀期間,他們又花費很長時間,仔細參觀了解了。


    那種十萬噸級的煉鋼廠,生產中,涉及的技術工種就多的嚇人。


    他們認為,朝廷現在,倉促上馬十萬噸級,太難,步子太大,可能反而得不償失。


    “為此,十萬噸級煉鋼廠,可以不在援建序列,我方可以花錢購買,但必須是十萬噸級!”


    叛徒!


    黃子澄說著,暗罵一句。


    花錢購買這一條,是革新派那些叛徒,要求加上的。


    這不是給燕華,給朱四郎送錢嘛!


    暗罵後,繼續道:“最後,我方要求,在機車組裝的配套工廠中,增加鍋爐製造的工廠援建,以及技術支持,我方必須掌握,自行生產鍋爐的技術,而且,鍋爐體型巨大,運輸不便,貴方援建我方鍋爐製造,對貴我雙方都有利。”


    朝廷匠作監那些廢物。


    讓他們仿照燕華第一代六六蒸汽機,造蒸汽機。


    多少年了。


    連那種最原始的鍋爐都鑄造不了。


    簡直都是一群廢物!


    黃子澄對這些改進條件十分不滿,又不敢對燕華發火,擔心朱棣再次直接中斷談判,隻能像個怨婦一般。


    一邊提改進條件,一邊暗罵。


    片刻後,停下來,“這就是我方,在燕華方案基礎上,提出的改進條件,我方已經拿出了最大誠意,希望燕華認真考慮,抓住這個機會!”


    撂下一句,自認為,較為強硬,有壓迫性的總結後。


    黃子澄停下來。


    眼神,暗暗看向朱棣。


    朱棣笑笑,瞥了眼黃子澄,看向朱標,“大哥,朝廷確定要十萬噸級?”


    朱標嘴唇動動,下意識想說,確定。


    可話到嘴邊,看到朱棣有些無奈的笑意,又咽下去,看著朱棣。


    朱棣無奈道:“幫助朝廷建設十萬噸級的煉鋼廠,燕華這邊沒有問題,說實話,對此,我們根本不怕技術泄密什麽,十萬噸級的大型轉爐煉鋼廠,整個天下,除了我們燕華有能力建設,別無分號。”


    十萬噸級煉鋼廠涉及的技術。


    朝廷除了不斷向燕華購買成套設備,根本不可能仿造。


    “而且,十萬噸級的煉鋼廠,在生產實踐中,涉及的工藝技術,以及需要配套的技術工人,對工人素質的要求,也是一萬噸級的數十倍……”


    給朝廷提供三座一萬噸級小型轉爐煉鋼廠,其實是根據朝廷的實際狀況決定的。


    即便如此,燕華都得派出大量技術工人,去手把手教很長時間。


    絕不是幾個工程師,就能搞定。


    更何況,十萬噸級。


    “十萬噸級在生產中要求高,在維護中,要求更高,每一次維護,以燕華技術工人現在的素質,都需要花費至少七天時間,同時,需要至少一千人參與……”


    ……


    朱標看著朱棣,從老四的神態,他能判斷。


    老四似乎的確,並不是不想提供十萬噸級的,而是真誠認為,一萬噸級更適合朝廷。


    這倒是與方希直、藍玉等人的觀點一致。


    可……


    燕華那種十萬噸級的,太讓人羨慕了。


    那種鋼鐵巨獸的猙獰,他這段時間,好幾個晚上,都被出現在夢中的鋼鐵巨獸驚醒。


    ……


    “好,這一條就按照燕華方案執行。”朱標猶豫掙紮許久,最終決定接受朱棣的建議。


    黃子澄張了張嘴,話到嘴邊又咽下去了。


    朱棣繼續:“成本價砍一半,不合理……”


    “老四!”朱標直接打斷朱棣的話,“這一條,我認為很合理,我們砍一半,也不是無的放矢,根據我們的了解,你們建造呂宋中央地區鐵路的營建成本中,的確人工成本占據了一半。”


    即便砍掉一半,每公裏都一千兩白銀。


    八九千公裏,就是八九百萬兩白銀!


    “太子。”葉茂坐在朱棣身後,突然插口,“太子也說了,你們了解到的,是營建成本,我們燕華為朝廷建設大十字鐵路計劃,一旦建設成功,朝廷在經濟、軍事上可以得利多少?”


    “我們雙方現在談判的是商業合作,我們是和朝廷做生意,不是救濟朝廷,我們總要盈利,所以,朝廷不能要求我們,用成本價,幫朝廷建設鐵路,這不是做生意。”


    朱標微微皺眉,“可你們的建造成本中,除人工成本,材料成本中,例如鋼鐵消耗,你們在采購中,已經給了煉鋼廠足夠利潤,現在,朝廷按照燕華的采購價格,也給了燕華煉鋼廠足夠的利潤……”


    葉茂苦笑。


    太子或許對商業懂一些,可明顯懂得不多。


    隨即解釋,“太子,為朝廷營建鐵路的商業體,是燕華的鐵路建設公司,是,朝廷采購燕華的鋼鐵,給了煉鋼廠足夠利潤,可按照成本計算,沒有給鐵路建設公司利潤啊。”


    “鐵路建設公司,也擁有一係列施工技術,朝廷建設鐵路,要用到這些技術,就必須為這些技術付費……”


    這些技術,又不是刮大風白得的。


    那都是在建設中,耗費了很多工程師的腦力,很多施工人員,甚至付出生命,總結得來的。


    對於這些獻出生命的施工人員。


    補償、贍養施工人員妻兒,這都要鐵路建設公司承擔。


    ……


    朱標臉有些發燙。


    朱棣抬手製止葉茂。


    說道:“大哥,按照扣除人工的成本進行施工,乃至援建鍋爐技術,都不是問題,不過,朝廷要答應我方一個條件。”


    朱標微微皺眉。


    他感覺,這個條件,一定是一個,讓他十分難以接受的。


    因為,老四突然的讓步太大了!


    朱棣伸出三根手指,“未來十年內,朝廷為燕華,提供三百萬遷民!”


    “並且,朝廷在建設中,征召徭役,即便不給百姓工錢,也至少,要管百姓的日常飲食。”


    徭役製度,對百姓太苛刻了。


    建設鐵路,又是強度很高的勞動。


    他無法改變朝廷的徭役製度。


    但,想給百姓爭取一點利益。


    比如,不要再讓百姓,自己攜帶食物了。


    他當過農民,參加過徭役,知道,徭役一分錢也掙不到,還要自帶吃食,對百姓的負擔有多大。


    朱標眉頭緊擰。


    為百姓提供吃食,他倒並不在意。


    朝廷這些年的糧食儲備,這點消耗,根本不是負擔。


    可……


    三百萬遷民!


    胡惟庸、呂本等人的臉色也十分凝重難堪。


    人口!


    這是朱四郎燕華發展最大的製約。


    要知道,即便現在,燕華總人口,也不過剛剛超過四百萬罷了。


    一旦再給他三百萬。


    十年之內。


    依著燕華的醫療條件,恐怕總人口就會突破一千五百萬!


    朱棣知道,這個條件,一定很難讓朱標接受,繼續加碼:“一旦征召徭役,青壯勞力離開,必然會對農業生產造成影響,為解決這個問題,燕華可以無償向征召徭役的村莊,提供一批畜力播種機、聯合收割機,而且,參與鐵路建設的百姓,擁有優先遷民燕華的權力!”


    “王爺……”葉茂開口,這條件實在是太優惠了!


    朱棣抬手製止葉茂。


    眼睛緊盯朱標……


    大哥會答應嗎?


    賺不賺錢無所謂,隻要大哥肯答應,給他三百萬遷民名額。


    就算是免費為大明承建大十字鐵路計劃,他都敢答應。


    之所以沒有直接把這條底線說出來,是怕把大哥嚇到,反而讓大哥疑神疑鬼,縮迴去。


    求月票、推薦票、追訂、全訂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我,朱棣,開局揚言奪嫡!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早餐羊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早餐羊奶並收藏大明:我,朱棣,開局揚言奪嫡!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