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車內,所有人都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


    一排排,直徑四五米的圓形水泥蓋子,仿佛深埋在地下的列兵,排列坐落在燕京郊區的平原。


    每一個圓形水泥蓋子上,都連接著一根手臂粗細,刷了黑漆的鐵管。


    無數根鐵管,整齊有序,最終匯聚到一根,足有一人大腿粗細的粗壯黑色鐵管內。


    在這片顯露著工業崢嶸的巨大闊地建築四周,種植著一排排香樟樹。


    沒有聞到想象中,令人惡臭的屎尿味。


    倒是香樟樹,提神醒腦,驅蟲、除臭的獨特味道,短短片刻,順著車窗玻璃的縫隙彌漫進來。


    身穿藍色工裝的工人,正在其間忙碌著。


    每一個工人,嘴上還帶著一層口罩。


    這種被稱之為口罩的東西,在場的眾人,都已經知道了。


    燕藩軍中救護隊,就經常佩戴。


    朝廷整編軍隊時,在全麵引進燕藩軍救護隊製度的時候,也引進了口罩。


    這種口罩是用兩層棉布中間,夾數層紡紗製成的。


    “燕藩不光百姓穿帆布製作的衣服,瞧瞧,就連這群玩屎尿的卑賤群體,穿的也是帆布製作的衣服,而咱們大明那些無知女人,竟然把帆布當成了高級布料……


    呂本看著遠處忙碌的工人,冷嘲。


    胡惟庸唇角狠狠抽抽。


    燕藩的帆布,的確被一群,偷偷學習燕藩新式穿著的金陵城貴婦,炒成高級布料了。


    價格十分昂貴。


    其實,朱四郎都說了,這種布料因為使用了廉價的麻,棉麻混紡,成本其實十分便宜。


    比最早出現在福建的絲綿混紡更加便宜。


    製作工藝,想來也不難。


    不過,金陵的貴婦,對於推動大明自產帆布沒有興趣。


    在他們這些權貴眼中,若是大明自產廉價的帆布,那些泥腿子百姓,穿的和他們一樣,還怎麽彰顯身份地位。


    而且,他可以肯定,即便大明能自產。


    恐怕,大明的貴婦們,也依舊會追捧燕藩帆布。


    甭管願不願意承認。


    隨著新式馬車、鍾表、自行車、手搖縫紉機……


    這些東西傳入大明,凡是貼上燕藩標簽的東西,即便大明擁有,仿佛都比大明的更高貴。


    就好像燕藩土橋村援建太孫妃的那個自行車廠。


    據他所知。


    即便這個自行車廠,很快就能產出大明自產自行車。


    但類似他們這種家庭的孩子,都更想買一輛,價格更貴的燕藩自行車。


    其實,這也是他們害怕的地方。


    燕藩這股妖風邪氣,正在不受控製的影響著大明每個人的心理!


    最終,若是有一天,當大明的所有人,認為燕藩所有的東西,都是更好,更優秀的。


    他們這群人,還怎麽對付朱四郎?


    ……


    朱元璋好一會兒才迴神,“走,帶爹去看看。”


    話中,推開車門走了下去。


    朱元璋一動,被眼前,工業所展示的單調、秩序、宏大崢嶸所震驚的眾人,紛紛跟著下車。


    朱棣帶著眾人往前走。


    來到第一排,十個直徑五米的圓形水泥蓋子前時,眾人才發現,巨大的蓋子上,還有一個小蓋子。


    朱棣指著介紹道:“父皇,這就是沼氣池,城內的各種生活汙水,以及人、牲畜糞便,會通過城內的廁所、糞便收集區,通過水流衝刷到這裏。”


    燕京有七十萬人口。


    所產生的生活垃圾,需要一千個這樣,直徑五米,深八米的圓形沼氣池,循環處理。


    “沼氣是漚製肥料產生的一種氣體,這裏的工人,日常工作就是將收集的稻草秸稈,利用畜力閘刀鍘碎後,將生活汙穢物,根據循環規律,排入沼氣池中,幾乎十幾天就能產生沼氣……”


    ……


    朱棣邊將變往前走。


    朱元璋一邊認真聽著,一邊數著目視能夠看到的工人。


    光他看到的,就至少有一千多人!


    “利潤如何?”某刻,朱元璋詢問。


    朱棣看了眼跟在身邊的雄英和采綠,“這座沼氣廠,是兩年前建造的,沼氣工廠建設投入、鋪設輸氣管道,安裝路燈……總之,整個燕京的照明係統投入,都由沼氣工廠來負責。”


    “我們燕藩政權占股百分之三十,工人及沼氣工廠工會持股百分之七十。”


    “當時建設這個工程,投入花了二十萬兩銀子。”


    當時,恰好處於遷民、以及轉運蒙古俘虜的高峰期。


    他們一時間,無法安排,短時間,抵達的龐大人口。


    倒不是沒有土地。


    是當時,移民村的建設,遠遠落後於遷民的速度。


    總不能,把這些遷徙來燕京的百姓,全都不管不顧,劃拉一片地方,扔下,讓百姓自己開荒、建房子吧?


    這是不負責任的。


    無論是蒙古俘虜,還是從中原遷徙來的百姓。


    人生地不熟,且沒有學會社會化帶來的秩序和紀律。


    在呂宋這種,極容易得瘧疾的地方,不管不顧,必然造成大量的死亡。


    所以,隻能把遷民進行半軍事化管理。


    用以工代賑的方式。


    一邊組織派遣一部分壯勞力,去墾荒,建設完善的移民村。


    剩下的人口,就用來建設燕京的基礎工程。


    道路、工業區、沼氣工廠等等。


    在建設過程中,也鍛煉出一批產業工人,很多原本想要種地的百姓,也決定留在燕京當工人。


    同時,當這些遷民,排隊分流安排時,每家每戶都在以工代賑期間,掙到了一筆錢。


    這筆錢,也讓這些遷徙到呂宋時,幾乎一窮二白的百姓,有了重新開始的本錢。


    這筆錢,最終又轉化為,購買農具、牲口、鍋碗瓢盆廚具的開支。


    促進了燕藩的工業商貿。


    當然,在建設燕京的那幾年。


    赤字率也很高。


    幾乎年年都得和沈至這些工廠主、商人進行數額龐大的拆借。


    財部下麵的經濟研究司。


    由此還提出了一個論述:一定有效(用於基礎民生建設、非享受揮霍的)赤字率,有助於經濟發展。


    還提出了,赤字財政的概念。


    赤字率、赤字財政這些名詞,是他命名的。


    但這些概念,他可沒有參與。


    都是蔣進忠率領經濟研究司那幫人,根據燕藩實踐的結果,搗鼓出來的。


    現在,這群人,正在研究在使用金銀幣種的環境中,赤字率最大承受上限是多少。


    以及,赤字率處於什麽位置時,對經濟發展最有益。


    對於他們的研究。


    他十分支持。


    經濟研究司的重要性,更是等同於技術研究司!


    這個時代,中原關於經濟的研究,其實和科技、農業一樣,都領先於世界。


    著名的《鹽鐵論》就是最好的證明。


    王安石變法,其實也是經濟改革。


    但中原原有的經濟研究成果,很大程度是基於小農經濟的。


    不適應,燕藩這種,工業、商業比重不斷增加的經濟體。


    如果工業發展上去了。


    但對於工業經濟的運行規律,以工業為基礎,政權施行經濟政策的營運規律沒有隨著進步發展。


    將來一定會出事。


    他現在很有信心。


    從這個曆史岔路口開始。


    華夏不光在科技文化上,持續領先世界。


    關於經濟、金融,也一定會持續領先世界。


    “在建成的兩年中,我們在給工人發薪酬的同時,也預計,在今年年底就能還清最開始的全部投資成本,明年開始,就進入盈利期了,而這樣一個,服務燕京七十萬人口的工廠,就總計養活了一千五百人,讓一千五百人,過上了,年收入最少十兩銀子的日子。”


    “雖說,從事這個行業有些磕磣,但薪酬以及分紅,其實比工廠一個普通工人還高,所以,在燕京,有很多人,想來沼氣工廠工作。”


    “往後,燕藩朝廷這邊,將會逐步退出對工廠的管理權,把工廠交給工會管理,我們隻保留一定股份,收取一定分紅同時,起到監督作用。”


    ……


    “四叔,光賣漚製的肥料,就這麽賺錢?”雄英插口詢問。


    眾人紛紛看著朱棣。


    這盈利,的確讓他們驚訝。


    投資二十萬白銀。


    兩年收迴成本。


    不說期間維護成本,工人薪酬所產生的成本。


    光迴收成本,就意味著,每年販賣漚製的肥料,就能賣十萬兩銀子?!


    朱棣見眾人滿臉驚訝、不信,就知道他們想什麽了,看向雄英和采綠,笑問:“你們知道,咱們金陵城有多少三教九流幫派,控製收集夜香這門看似磕磣的生意嗎?”


    “又有多少生活困頓的百姓,負責收集夜香?夜香這個產業鏈,養活了多少人?”


    夜香雖然磕磣。


    但就是這麽一個很卑微的事情,卻養活了很多人。


    像金陵那種,人口數百萬的大城。


    夜香所產生的經濟利益,其實十分龐大。


    隻是因為這件事磕磣,在場眾人,全都沒有真正了解過。


    而那些三教九流的幫派,則悶聲發財。


    他雖然沒調查過。


    但也十分肯定,金陵城控製夜香產業鏈的幫派首領,每年至少從這條產業鏈,能弄數千,乃至上萬兩白花花的銀子。


    金陵城這樣的幫派,沒有一百個,也有二三十個!


    “就以燕京的沼氣工廠舉例吧,每個沼氣池,每隔一個月,就要清理。一個沼氣池,每個月,可以生產三千袋肥力很大的漚製肥,而這個工廠有一千個沼氣池。”


    “年產肥料,兩百多萬袋,如果百姓自己趕車來沼氣工廠購買,一袋售價隻需一文錢……”


    “一畝地,隻要花五文錢,使用五袋漚製肥料,根據我們的統計,就能實現增產百分之二十。”


    ……


    臨近中午。


    天氣變得越發炎熱時。


    朱棣帶著眾人離開。


    車隊駛離沼氣工廠時,一百多輛平板大牛車,與車隊擦肩而過,駛向沼氣工廠。


    “王東家,又來拉肥料了?”


    “是啊,王村長這是來給你們村買肥料?費這個勁兒幹什麽,我給你們送到村子裏多方便。”


    “哈哈,王東家,俺們村剛剛成立一年,還很窮,能省點是點,等俺們村富裕了,俺就和王東家買,就不用為了省一文錢,走五十多裏路了。”


    ……


    車內眾人,聽著議論聲,若有所思。


    朱元璋一直注視著,牛車走遠,進入工廠,消失在視線中,才轉頭,看向朱棣,“還有從事這個生意的?”


    朱棣笑著點點頭,“不但有,而且有很多,在工廠購買,自帶麻袋,一袋子一文錢,如果販賣到方圓百裏的村子裏,至少一袋子賣一文五分錢,甚至兩文錢,一些鄉土村社,農閑的時候,就集中本村,或者鄰村的馬車,一起合夥來工廠拉肥料,百裏以外,有些商人,直接雇船進行轉運。”


    “百姓自己不漚製嗎?”馬秀英好奇詢問:“娘記得,伱當初在土橋村時,就帶著鄉親們,自行漚製肥料。”


    朱棣點頭,“燕藩這邊的農村,也自己漚製,不過一個村子裏,漚製的肥料少,無法滿足他們所有的耕地,如果單純用農作物秸稈漚製,肥效也不如沼氣工廠漚製的肥料,再加上,即便購買,一畝地增加的成本,也才十文錢,相比增產兩成,這點成本很少,所以幾乎所有的鄉土村社,都願意購買一些,作為補充。”


    朱元璋輕輕揉捏拍打膝蓋,看著朱棣,感慨道:“這些年,你們燕藩的大米,價格十分低廉的輸入中原,爹還以為,這隻是因為你們地廣人稀,每個人擁有的土地更多,產出多,而消耗少,導致價格低廉。”


    現在看來,並不單純如此。


    漚製肥料,成規模的大量使用,產生的效果也十分大。


    這個工廠,與其說是個照明工廠,還不如說是肥料工廠。


    “父皇,其實,我這邊,能夠如此成規模的建設這樣一個工廠,也就燕京一地。”


    其他地方。


    名義上的縣府。


    其實也沒有聚集數萬人口的大城池。


    說是縣府,可一個縣府人口最多也就一萬出頭。


    大量的人口,都分部在縣府所在區域的農村內。


    “咱們大明,即便是一個下縣,最少也有一萬五千人口,人口集中度,達到這個數量級,根據我們經濟研究司的研究,投資一個沼氣工廠,五年之內就能收迴成本,而一個十萬人口的城池,建設沼氣工廠,三年就能收迴成本。”


    “如果沼氣工廠能搞雇工身股製,完全可以把十萬級別一下城池的沼氣工廠,放開,準許私人承建運營。”


    “這類工廠內,完全可以安排一些,城池內,生活十分貧窮的百姓從事工作,首先解決了,一部分人的生存問題。”


    “其次,咱們大明的城池,夜間就能被照明,夜間經濟產生的經濟效應,也十分大,對朝廷而言,可以促進商稅增加,對普通百姓而言,財富在夜間經濟中流通,無論如何,他們手中也能得到一部分錢。”


    “最後,對農民而言,大量的沼氣工廠,就是肥料工廠,一桶夜香、生活垃圾,經過混合秸稈進行漚製,肥效不減的情況,都可以產生二十桶肥料,肥料的數量,翻了二十倍,規模化、集中化產生的漚製肥料,加上農村自行漚製的肥料,不說完全滿足農耕用肥。”


    “滿足大明境內百分之三十的農田,這部分農田增產兩成,可以多養活多少人?”


    “除此之外,其實還有很多好處,在肥料運輸中,要麽使用麻袋,要麽使用鐵箍的大木桶,就說麻袋吧,咱們中原,最早用麻編織衣服,隨著絲綢、棉布的出現,麻所產生的經濟效益,逐漸減小,這在經濟運行中,其實是一種浪費。


    麻種植對土地,對人力的要求不高,即便是山林坡地都能種植,也不用太耗人力,去鋤草、澆水、施肥。


    我們財部下麵的研究司跟蹤調查了燕藩的麻產業,得出這樣一個結論,每一百萬個麻袋編織,運用,整條產業鏈,從百姓在山林坡地種麻、農村婦女編織麻袋、到售賣使用,一百萬個麻袋,就可以產生一百萬白銀的經濟效益!”


    “百姓能從中得到受益,而我們燕藩政權,能從這條產業鏈中,每一百萬個麻袋,收取十萬兩稅銀!另外九十萬兩白銀,在產業鏈流通中,流向了百姓和商人。”


    “這麽多?”朱元璋瞪大眼睛。


    朱棣、徐妙雲莞爾一笑。


    朱棣十分認真點頭。


    朱元璋沉默。


    思考著。


    其實,有些話老四沒說。


    但從老四,提及準許十萬以下人口的城池,私人搞雇工身股製沼氣工廠。


    他就知道,老四在暗示什麽。


    許久後。


    馬車已經駛入燕京大道。


    朱元璋看著街麵上的人流,迴神,扭頭看向朱棣,“老四,你是想對爹說,通過控製準入政策,通過沼氣工廠,在大明境內,建立一批雇工身股製示範工程,讓雇工身股製這個模式,通過沼氣工程,為城池內生活的百姓先行了解,其次,讓爹為雄英將來革新,率先破局對吧?”


    其實雇工身股製,除了金陵、北平、福建這些老四曾經活動比較頻繁的地方。


    其他絕大多數的城池內百姓,並不了解。


    這是因為,很多仇視雇工身股製的人,刻意限製消息傳播造成的。


    畢竟,大明的消息傳播,很大程度,掌握在士紳、商賈和官員手中。


    “嗯。”朱棣輕嗯一聲,“以父皇的威望,父皇來破局,沒人敢阻攔,若是有人敢阻攔,父皇倒是可以順勢,替雄英殺一批頑固分子。”


    “通過控製準入政策,建立一批私人承辦的雇工身股製沼氣工廠,也能培養一批支持雇工身股製的商人,這群人,隻要敢冒險,搞雇工身股製,必定會有一部分人認同,也會有一部分人,因為被保守派仇視,隻能倒向革新,當然,也會有一部分人,表麵搞雇工身股製,可其實身在曹營心在漢,就比如,咱們那位胡大人。”


    “但無論如何,扶持這樣一批人,就等於為雄英革新,完成了最艱難的破局,”


    “另外,一旦整個大明,建設這樣一批沼氣工廠,對於鐵的需求量,將極大增加,不說別的,哪怕隻在直隸搞,金陵工業區的冶鐵也能完全盤活,至於技術,完全不是問題,鑄造大型薄鐵管的工藝、以及玻璃燒製工藝,孩兒可以援建。”


    朱元璋微微瞪眼,笑問:“你就不怕,援建玻璃製作工藝後,對你燕藩玻璃燒製工廠,產生競爭擠壓?”


    這是很有可能的。


    朱棣笑了,“不怕,如果通過控製玻璃燒製技術的準入政策,再扶持一批雇工身股製工廠,孩兒隻會高興。”


    首先,大明的革新局麵,會越來越好。


    同時,充分競爭,也有利於燕藩這邊進行產業升級。


    現在燒個玻璃,吹個玻璃杯、吹個玻璃燈罩。


    說實話,這種產業太低級了。


    反正他是瞧不上。


    最高級的,就是磨個望遠鏡鏡片。


    他希望,通過充分競爭,燕藩的玻璃行業,大範圍往望遠鏡鏡片這方麵發展。


    其次,大明百姓手中的錢多了。


    也能購買燕藩的縫紉機、新式馬車、自行車這些產業技術更高級的商品。


    所以,其實一點兒也不吃虧。


    “老四,你願不願迴來繼承爹的皇位!”朱元璋突然開口,眼睛緊盯著朱棣。


    老四這番話。


    讓他更加明白。


    在胸襟方麵,其實標兒差老四太多了。


    說實話,他不清楚,他死後,標兒會如何對待老二、老三這些分封的藩王。


    但通過老四剛才,技術援建這番話,他很清楚。


    如果換做老四做他的繼承人。


    老四一定會按照當初勸諫他那般,用大明的人力物力,扶持老二他們走出大明,在外麵開創一番事業。


    如成吉思汗的子孫一樣。


    如蒙古人的忽裏台大會一樣!


    這個問題,的確是衝動問出來的,但絕不是試探老四。


    隻要老四點點頭。


    他迴去後,就會毫不猶豫去勸說標兒放棄儲君之位。


    馬秀英瞬間愣怔。


    看著朱元璋的眼睛,夫妻一輩子,她清楚,重八是來真的。


    視線看向,同樣愣怔的朱棣、徐妙雲……


    家裏來親戚了,他們休息了,我才開始碼字,沒到八千字,恢複六千字了,明天我爭取八千字,今天沒臉求票了(哭),抱歉,抱歉……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我,朱棣,開局揚言奪嫡!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早餐羊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早餐羊奶並收藏大明:我,朱棣,開局揚言奪嫡!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