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車從王宮南門駛出。


    進入紅樹林中,可並排通行四輛馬車,水泥硬化的永備道路。


    方孝孺坐在馬車內。


    透過玻璃窗,看著明媚陽光,透過紅樹林枝葉縫隙,灑下的斑駁光影。


    孩子們騎著自行車,一邊向前,一邊歡快笑著。


    不知為何。


    他總感覺,這裏每一處都是這麽的好,讓人舍不得離開。


    他喜歡這裏的人文、自然、林立的,讓人看著心驚的工業。


    但即便再喜歡。


    他也不能像普通百姓一樣,偷偷摸摸遷徙離開大明。


    百姓有權力,尋找一個,更能庇護他們,讓他們過上好日子的政權。


    但他身為讀書人。


    不能離開。


    讀聖賢書,就是為了忠於君王,匡扶天下,造福百姓的。


    若是他因喜歡燕藩的一切,而選擇離開大明。


    那就不配做個讀書人。


    也玷汙了,十年寒窗苦讀的聖賢書。


    方孝孺輕輕拉開窗戶。


    讓窗外舒爽溫和的空氣,卷著樹木、青草的芬芳,和孩子們的歡聲笑語吹進來。


    斑駁的光影灑在臉上。


    柔和的讓人毛孔舒展。


    方孝孺輕輕閉上眼,迴味著這幾日在燕藩看到的種種,這是他迴到大明後,努力的榜樣,奮鬥的動力。


    同時,想象著,如今的燕王朱老四有什麽不同。


    彼此見麵後,如何說,才能讓燕王迴朝走一走,看一看。


    燕王是個念舊的人。


    示範區百萬蒙古百姓,曾隨他南下,幫他,這些年,從羊毛毯子、廉價的禦寒爐子等等,給蒙漢雜居示範區多少好處?


    更是一個,心裏裝著中原所有百姓的人。


    燕王做事手段狠辣,為達目的不擇手段。


    但自從悄悄去土橋村試探開始,這麽多年,以他對燕王的了解,燕王內心,對中原有很深的情結。


    否則,這些年就不會一船一船的把糧食運迴去,默默平抑日益飛漲的物價。


    燕藩的工業如此發達。


    類似耕犁、鋤頭、鐮刀這類鐵製農具。


    依托燕藩如此龐大,就連鍾表、自行車這種極為精密的東西都能製造,結構簡單的農具,恐怕更是不成問題。


    朝廷完成鄉土村社建設經驗總結,培養出足夠實幹的官員,全麵推動鄉土村社初期。


    來自燕藩的廉價農具,就被批量販運迴中原。


    為成千上萬,初步完成鄉土村社的村莊,提供了十分大的動力。


    這些廉價好使的鋒利工具,使鄉土村社在極短時間內迸發出極大的效力。


    可當朝廷鄉土村社建設,進入末期時。


    來自燕藩廉價好使的鋒利農具就消失了。


    轉而,燕藩隻是將一船一船的廉價鐵錠販運迴中原。


    對於燕藩的這種轉變,他還做過調研。


    最終明白燕藩在農具、鐵錠上這種轉變的原因。


    鄉土村社大規模建設初期,大明境內傳統的鐵匠鋪子,根本無法滿足,百姓對鋒利農具日益增加的需求。


    所以燕王統帥的燕藩,大規模為中原百姓提供廉價的農具。


    再加上遍布大明的鐵匠鋪,手工打造農具,滿足了中原龐大農民群體的需求。


    鄉土村社建設進入尾聲時,轉為隻提供鐵錠。


    燕王是在保護,中原那些以打造農具、廚具的手工業匠人。


    賣經過深加工農具的利潤,總比直接賣鐵錠更賺錢吧?


    燕王一個能把燕藩工業區搞成如此規模的人,難道不懂這些?


    說到底,還是燕王對中原百姓有著很深的情結,寧願少賺錢,也不想因為燕藩的廉價農具,衝擊中原的手工業從業者。


    說服燕王迴去走走看看。


    看看中原百姓,還在普遍吃著窩窩頭果腹。


    看中原百姓,還普遍無力供養孩子去讀書。


    更別說,去大劇院觀看舞台劇,充實精神。


    省錢買自行車、鍾表了。


    或許,當燕王看到中原百姓的普遍狀況後,可以稍稍放下這些年,來自大明或明或暗針對的委屈。


    多幫襯一下大明。


    也讓大明,早一日,消除迂腐、虛偽、勢利這些陳腐之氣,能夠扔掉壓在中原百姓,幾千年積攢的沉重包袱,輕裝上路。


    ……


    方孝孺思緒起起伏伏時,馬車停下。


    原來已經來到海軍大營營門外了。


    這是他抵達燕京後,第一次來海軍大營。


    不同於朝廷那邊,木質柵欄建設的大營。


    燕藩的水泥、製磚高度發達,大營的高牆,完全用水泥和紅磚建造。


    長長的營壘牆壁十分高。


    相隔十幾米,緊挨城牆,還佇立著一座座比營牆更高的小型堡壘。


    目視可見,身穿白色海軍軍服的將士,背著火銃,認真值守,戒備著周圍一切。


    “王妃,請!”


    方孝孺被說話聲吸引,視線循聲轉移,就見一名值守的隊官,衝徐妙雲的馬車,舉手敬禮後,向後退了一步,揮手。


    營門兩側站崗的將士,迅速移開門口的粗木欄杆。


    燕藩海陸軍不光軍服發生了細微調整。


    敬禮之類一些軍中小細節,這些年也調整了。


    就比如敬禮。


    已經由傳統的捶胸禮,改為舉手,傾斜指向耳尖的方式。


    他詢問過原因了。


    世子告訴他,軍中救護隊中,新設了女兵。


    燕藩認為,女子在救護中更細心,更容易安撫受傷將士,同時,燕藩的人力十分緊張。


    女子不光可以進入軍中救護隊從醫。


    還可以從事其他行業。


    比如擺攤。


    教書。


    在工業區,一些輕鬆的環節,也有很多女性參與工作。


    總之,在燕藩,女性創造了巨大財富價值。


    和中原女性,隻能做男人的附庸,相夫教子,有著很大的區別。


    根據他了解,在燕藩,女性已經對家庭經濟來源,產生了十分大作用。


    經濟地位提升。


    燕藩女性在家庭地位、民間社會中的社會地位,也得到了很大提升。


    正是由於女子救護隊的出現,軍中原本的捶胸禮就不合適了。


    種種細節,足可以看出,燕藩這些年,不光發展民生經濟,對軍隊建設也沒有落下。


    ……


    方孝孺審視打量著營門站崗的幾名將士,乘坐馬車,第一次,進入燕藩海軍大營。


    一排排樹木後,一排排三四層不等的紅磚營房聳立著。


    馬車行使在兩旁栽種樹木的營內硬化道路中。


    不時遇到,三三兩兩,身穿白色海軍軍服,帶著不同肩章的海軍將士。


    年輕的士兵,一邊行走,一邊低聲交談。


    剛毅的臉上,時不時露出笑容。


    即便日常行走,高大身形都十分筆直。


    無不彰顯,這支成立不過數年,年輕軍隊的精神麵貌。


    每當王妃的馬車、世子、郡主的自行車經過時。


    臉上洋溢著蓬勃朝氣的年輕將領,都會第一時間停下交談,立正轉身敬禮。


    眼神中的敬重、崇拜、感恩,他可以看的十分明顯。


    在這些將士身上,他沒看到,大明軍中將士那種兵痞氣。


    相反,總給他一種‘文明’的感覺。


    仿佛,這些人,不像是大字不識一籮筐的軍人,更像是一個個知禮守儀的讀書人!


    在一個個所見的年輕麵孔上。


    他竟然感受到了書卷氣?


    馬車一路來到海軍軍港碼頭。


    譚淵、張武、俞靖、呂珍、葉琛等海陸軍將領已經在這裏等著了。


    徐妙雲的馬車停下時。


    一群將領快步走到馬車側門幾步外,立正站好。


    王宮的車夫打開門,徐妙雲從馬車內下來時。


    “敬禮!”


    譚淵鏗鏘聲響起同時,海陸兩軍,數百名將領紛紛立正,舉手向徐妙雲敬禮。


    徐妙雲含笑點點頭。


    看著譚淵、柳升為首的陸軍將領,笑道:“王爺雖然從未嚴令禁止迎來送往,可你們跟他這麽久了,還不知道他的喜好?小心迴來看到你們不在陸軍大營,反而都跑到海軍大營,挨罵!”


    譚淵笑道:“王妃,今天恰巧是我們陸軍和海軍蹴鞠聯誼比賽,我們是代表我們陸軍,來給將士們加油的,恰巧聽俞靖說,今天王爺迴來,就來迎接,王爺要是罵我們,王妃可得幫幫我們……”


    方孝孺下馬車,站在不遠處,看著譚淵等人。


    他覺得,數年不見。


    譚淵等人也變了。


    不像北征草原迴來時,隻有為將者的蠻霸氣勢,如今,更加內斂了,竟然有點儒將的影子。


    這怎麽可能!


    譚淵、張武、柳升這些人,他還不了解嗎?


    隨著地位升高,自己努力識字,認識點字,可充其量就是認識點字。


    和儒根本沒任何關係!


    徐妙雲含笑點點頭,“行,你們身為將領,在軍中這種單純的環境中,和從政的文官不同,雖然伱們是高級將領,但也不要習染文官那些不好風氣,王爺能對文官那些不好風氣進行忍讓,畢竟,文官要平凡和百姓、商人打交道,一些傳統風氣免不了,但王爺絕對不容許,軍中這種市井風氣泛濫。”


    “遵命!”


    數百將領,立正敬禮領命。


    徐妙雲不再說話,走到前麵,望著軍港外水麵。


    譚淵等人誰都沒去打攪。


    在方孝孺走來時,譚淵笑道:“方大人,我們知道你來了,不過軍職所在,還望方大人見諒。”


    方孝孺搖頭,打量著譚淵,好奇詢問:“譚將軍,這次見麵,你給希直的感覺不一樣了,不,你們所有人給我的感覺都不一樣了,能跟我說說原因嗎?”


    他很想知道。


    譚淵等人相互對視,不由笑了,周浪笑問:“方大人是不是覺得我們有點像你們讀書人?”


    方孝孺點點頭,“希直很想知道,其中原因。”


    譚淵擺手,“沒什麽不能說的,這些年,我們在王爺的帶領下,從以前,隻懂打打殺殺的丘八,變成了有知識的軍人,不光我們,軍中每一個普通將士,都是如此。”


    ……


    嘟嘟嘟……


    就在此時,號角聲響起。


    方孝孺等人忙結束談話。


    譚淵等海陸軍將領,紛紛轉身,身形筆直站定。


    方孝孺目視著一艘滿布三層火炮的巨艦,在五艘中等戰船的護衛下,組成編隊緩緩駛入海軍軍港。


    燕藩海軍戰船,這些年,已經由最初的三百艘,縮減為一百五十艘了。


    戰船數量雖然縮減了。


    但火力卻一點都沒有縮減。


    相反,還略有增加。


    原有的戰船,除了那艘已經被命名為公爵級巨艦。


    原來的數百艘戰船,都相繼退役。


    重新改裝成商船,出售給大明海商。


    而燕藩用這筆錢,重新建造了兩種海船。


    分別是侯爵級、伯爵級。


    都是風帆和畜力二合一的混合動力新艦。


    唯一不同的是。


    侯爵級,裝配五十門火炮。


    伯爵級,裝配三十六門火炮。


    由一百五十艘戰船組成的燕藩新海軍,速度更快,火力更猛!


    這些消息,錦衣衛都有搜集到,朝廷也都知道。


    朝廷建造了幾艘公爵級巨艦後。


    也在建造類似燕藩這種侯爵級、伯爵級巨艦。


    但同等級別的戰艦,朝廷的火炮數量,沒有燕藩的多。


    至於原因也很簡單。


    朝廷沒有掌握煉鋼技術。


    鐵鑄造的火炮,笨重粗大,同等級別的戰船,無法安裝如此多的火炮。


    ……


    戰船緩緩靠近,停泊在軍港碼頭上。


    朱棣帶著葉茂、夏時敏、蔣進忠等一群文官,從戰船走下來。


    祈嫿剛想跑過去,手就被人抓住了。


    扭頭,又低頭,就看到滿臉挑釁的金豆子。


    氣的暗暗咬牙,伸手揪住金豆子耳朵,金豆子雖然疼,可就是拽著祈嫿不放。


    姐弟兩偷偷較勁兒時。


    朱棣和徐妙雲、譚淵等人已經說完話,快步向後邊走來。


    姐弟兩瞬間同時鬆手,乖巧站好。


    朱棣距離孩子們五六步時停下,看著站在前麵的楊榮。


    楊榮眼睛通紅,嘴唇動動,快走幾步,噗通跪到。


    “學生楊榮,拜見師傅!”


    哽咽聲響起。


    朱棣快步走到楊榮麵前,扶起楊榮,打量著,伸手拍拍楊榮發頂,笑道:“長成大小夥子了,身體結實,看樣子,這些年沒有忘記操練,哭什麽哭,其實是師傅對不起你!”


    所有孩子都帶在身邊了。


    獨獨把楊榮留下。


    因為雄英身邊不能沒個知根知底,懂雄英、幫雄英的人。


    而其他孩子,和他關係太密切了。


    孩子們中間,也隻有楊榮最合適。


    索性,這孩子這些年在大明,沒有受委屈。


    雄英的師兄!


    老頭子喜歡這孩子的學識和能力。


    就連大哥,都很認同這孩子。


    其他人有些小心思,也不敢動歪腦筋。


    “師傅不要這樣說,學生會無地自容……”


    ……


    朱棣和楊榮說話時。


    方孝孺默默打量朱棣。


    朱老四剪了短發,這麽多年了,將近三十歲的人了,也沒有蓄須。


    圓領裝,最上麵一顆用椰子殼製成的風紀扣,緊緊扣著。


    威嚴而也不失活力。


    就好像整個燕藩,處處都顯得井然而充滿活力。


    “方希直!看什麽,老朋友見麵不認識了?”爽朗聲突然響起,打斷方孝孺思緒。


    方孝孺迴神,看著朱棣含笑大踏步而來,忙作揖行禮,“下官方孝孺,拜見王爺。”


    朱棣一把托住方孝孺,擺手道:“行了,你方希直當初偷偷去土橋村,吃我做的飯,還跑去公祠學堂試探我,你就不是個好人,裝什麽裝。”


    眾人全都笑了。


    方孝孺笑著,情不自禁迴憶起當初的一幕幕。


    目光看著朱棣。


    他對這位王爺,從最開始的敵視、戒備、驚訝、再到後來的敬重、佩服……


    如今,竟然成了朋友。


    至少,他知道,燕王把他當朋友了。


    “這次你來我燕藩,有沒有再搞刺探?”朱棣笑問。


    方孝孺笑著點頭,“刺探了,這段時間,看了好多,工業區我全都看了,還去看了新編梁祝舞台劇,其中,祝母對梁山伯說的那番話,給我的觸動很深!”


    朱棣第一時間明悟方孝孺話中,未盡之言,微微愣怔,隨即笑著拍了拍方孝孺肩膀,“你方希直是個無謂生死,頭鐵的,這恰恰是我喜歡欣賞你,願意和你成為朋友的原因。”


    “能讓王爺視為朋友,下官死也無憾。”方孝孺笑著打趣:“既然希直已經是王爺的朋友,不知王爺能不能帶希直,好好刺探刺探王爺的海軍大營?”


    “這有何不可,我們先去看將士們蹴鞠,然後我帶你好好轉轉海軍大營。”


    ……


    朱棣和方孝孺走在最前麵。


    徐妙雲、烏雲琪格、明月、金豆子、祈嫿走在後麵。


    譚淵和孩子們跟在最後麵。


    金豆子看著朱棣,拉了拉烏雲琪格的手,好奇抬頭,低語詢問:“姑姑,我阿爹對這個方叔,怎麽這麽不同?”


    烏雲琪格看了眼方孝孺。


    低頭笑道:“因為你阿爹知道,讀書人、官員中,類似這位方大人的,不多,隻是鳳毛麟角。”


    ……


    方孝孺看著兩名經過的海軍將士,站在路邊敬禮,等走過後,問:“剛剛入軍營,我就發現,時隔數年,王爺麾下的將士,和以前完全不同了,更是和大明將士截然不同,譚淵告訴我,是因為,他們現在已經成為,有知識的軍人,對此,我不是很理解……”


    “等會兒我帶你去看看,你就明白了。”


    “海軍加油!”


    “陸軍最強!”


    朱棣的話音剛落,側前方幾排樹林後麵,就傳來熱鬧的喊聲。


    朱棣笑道:“海陸兩軍正在進行蹴鞠聯誼賽,咱們順道去瞅一眼。”


    方孝孺作一請的手勢。


    跟著朱棣,穿過五排高大樹木,來到一片寬闊平整的綠蔭草地邊緣。


    密密麻麻圍觀的海陸兩軍將士,黑白分明。


    看到朱棣時,有將士要行禮。


    朱棣擺手製止。


    兩軍將士繼續給場中,相互奮力對攻的袍澤加油鼓勁兒。


    方孝孺仔細觀察時。


    俞靖、譚淵為首海陸兩班將領湊到朱棣身邊。


    俞靖得意洋洋,“王爺,我們海軍將士,練就了在海中風浪都能釘在船上的下盤功底,說實話,每次陸軍和我們比試,總是輸多贏少,我們都不願和他們打比賽,可譚淵、柳升、張武、周浪他們,輸不起啊,總是纏著我們,想贏迴來,可次次都輸!如今,為了讓陸軍兄弟心裏好受點,我們隻能讓著他們。”


    譚淵氣的嘴都歪了,指著不遠處的記分牌,“俞靖你能要點臉嘛,看到我們要贏了,覺得沒麵子,就說你們讓著我們?”


    ……


    朱棣唇角含笑,聽著海陸兩班將領鬥嘴。


    這群活寶,這次陸軍贏了,海軍迴去後,就會拚命練習,覺得有必勝把握後,就去挑戰。


    總之,雙方有輸有贏。


    誰都不服氣。


    看了一會後。


    朱棣轉身,往前麵走去,方孝孺等人忙跟上。


    朱棣詢問:“希直剛才觀看,發現了什麽?”


    “更有活力!”方孝孺的總結十分短。


    燕藩軍中的活力,是他在大明軍中所看不到的,“這種活力不光是在軍中,燕王治下,整個燕藩,都十分有活力。”


    朱棣點點頭。


    帶著方孝孺走到一棟四層紅磚房外。


    方孝孺抬頭。


    看著樓頂前端邊緣,用鐵鑄造而成的三個字:教學樓。


    朱棣順著方孝孺視線,抬頭看了眼,一邊往裏走一邊說道:“你的疑惑,全都在這棟小樓內。”


    方孝孺跟著朱棣往內走去。


    這種數層不等的磚石建築,來了幾天,他已經很熟悉了。


    沒有鋼,建不了這種建築。


    對於如今,工業能力很強的燕藩來說,這類建築,反而比木質建築更省錢,速度更快。


    畢竟,如果要建造大量木質建築。


    就需要很多陰幹的木材。


    這對於迅速發展的燕藩來說,就比不上水泥磚石了。


    第一層,一個大房間。


    站在門口,可見裏麵一個個書架。


    有海軍將士,或站在書架前,或坐在桌子前,靜悄悄認真看書。


    方孝孺眼中震驚一閃而逝。


    這麽多書!


    即便是他家都沒有這麽多書!


    朱棣低聲道:“這裏麵的書,和你們讀的書有很大不同,除了少量我們認為有可取之處,重新修訂的先賢書籍,剩下的,更多是各類雜學書籍,比如數術、以及數術在農田水利、建築中的實際運用,齊民要術為代表的農學書籍、曆朝曆代的工藝技術書籍,我們重新修訂的史書……”


    用人民史觀,重新修訂的部分史書,已經在軍中圖書館陳列,供將士們閱覽。


    不過,這些書籍隻是在軍中。


    並沒有在外麵普及。


    無他。


    他不想因為這些書,招致大明精英層更大的敵視,影響現在每年五萬名額的遷民。


    如果朝廷有一天,對燕藩的態度,惡劣到禁止遷民,禁止商貿。


    他就會將人民史觀的史書,直接加入到,整個燕藩教育體係中。


    朱棣轉身,帶著方孝孺上樓參觀。


    第二層有四間教室。


    匠人、農科司研究農作物的老學究,正在給將士們講解一些工學、農學知識。


    朱棣帶著方孝孺,從二樓上三樓時,介紹道:“二樓是講各種雜學的,三樓是講各種軍事知識、軍事條例的,四樓……”


    朱棣扭頭,詢問雍鳴,“不見你原吉師兄,他今天在這裏有課?”


    雍鳴笑著點頭,“嗯,今天是原吉師兄給海軍第二艦隊第三護衛艦隊講楚漢時期的曆史。”


    方孝孺驚訝。


    夏家大小子,都能講課了?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誰來迴答一下,楚雖三戶是那三戶。”


    方孝孺剛準備詢問,就聽緊挨樓梯口的課堂內,傳出熟悉的聲音。


    分明是夏原吉。


    方孝孺快步走到門口邊緣,隻見一名海軍將士站起來,大聲迴答:“三戶分別指楚國三大氏族,屈、景、昭!”


    “很好!”


    隻見十八九歲的夏原吉,含笑自如點點頭。


    隨即反問端坐的七八十個將士,“那麽,亡秦的,真是這三大氏族嗎?”


    “是!”


    “劉邦是楚國人!”


    “項羽也是楚國人!”


    “陳勝吳廣也是楚國人!”


    ……


    聽課的將士們,紛紛迴答。


    “不對!”


    夏原吉一口否定眾人的答案,轉身,用粉筆在黑板寫下‘百姓’二字。


    這粉筆是朱棣唯一直接插手搞出來的。


    其實很簡單,就是把以前的白泥塊,用水錘搗成粉末,混合一點魚漂膠,在模具中曬幹水分罷了。


    夏原吉轉身看著一群聽課的海軍將士,解釋道:“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這是精英們,以精英史觀編史的狹隘觀點,如果沒有百姓,僅憑三大氏族,就能打敗秦王朝?我們已經學了一段人民史觀,看待曆史,學習曆史,就不能書上說什麽就是什麽,我們要從人民史觀的角度,去理解、解釋曆史大事件……”


    “勞動者創造曆史,這是人民史觀最基本、最核心的價值觀……”


    “我師傅,也就是燕王總說,燕藩現在的一切,不是因為他出海造成的,而是百姓跟隨他出海,所有的勞動者共同創造的。”


    ……


    方孝孺不知自己怎麽從海軍大營教學樓走出來的。


    默默跟隨在朱棣身後,直到和朱棣一同上了一輛馬車後,馬車緩緩駛出海軍大營,行使在迴宮的林間道路。


    才緩緩從震驚中迴神。


    坐在朱棣對麵,看著朱棣,“王爺,這人民史觀……”


    他不敢往下說了。


    等於是摧毀了精英層。


    甚至摧毀了皇權天賦的那套理論!


    朱棣知道方孝孺想說什麽,“希直是想說,我就不擔心,這樣教育將士們,有一天,我的後代胡作非為,被將士們推翻?”


    方孝孺點頭。


    朱棣含笑搖頭,“我不這樣看,那些胡作非為的皇帝,為什麽敢於胡作非為?無非是以為當了皇帝,就可以目空一切,把自己當神看待!”


    “鄉土村社建成後,官員的官僚風氣得到了很大遏製。”


    “同理,我也堅信,隻要人民史觀在我燕藩軍中、百姓中,堅定不移推行下去後,精英層、君主都會產生敬畏,人有敬畏之心,有害怕的東西,才會時時刻刻約束自己,如此,後來的繼承者,即便平庸一點,但至少不會胡作非為。”


    其實,就是主體思想!


    “人民史觀,不但教育百姓、將士,我這一係的繼承者,也必須從小學習,人民史觀更是會被定為我開創燕國的祖製,任何人都不得動搖,我的繼承人動搖,天下人,可以群起而攻之!這番話,將來我會寫入祖製中。”


    “如果有一天,我的後人,有人不知死活,敢動搖人民史觀的主體思想,那就是他咎由自取,活該!”


    “隻要我的後人,哪怕心裏不爽,行為都堅定不移執行人民史觀的主體思想,百姓就會擁戴他。”


    “燕藩的君權是天賦,但在我們人民史觀的主體思想中,天心即民心!”


    上蒼看不見摸不著。


    如何給帝王帶來敬畏?


    還不如,目視所及,密集的百姓,對君王更具有震懾性。


    當一個君主,學習了人民史觀,當一個政權下的百姓,所有人都相信人民史觀時。


    統治者,看著一群堅信人民史觀的人,無論做什麽事,都會有所顧慮。


    多考慮一下百姓的。


    方孝孺沉默思考。


    他無法預判,燕王這番話對不對。


    也無法預判,燕藩一旦推行人民史觀後。


    是讓燕國國運變長還是變短?


    “希直,人民史觀這件事,我不希望傳迴朝中,你知道就行了。”


    方孝孺迴神,鄭重點頭。


    他當然清楚,人民史觀新編曆史,若是傳迴朝中,會給大明和燕國的關係,帶來怎樣的影響。


    下一秒,方孝孺臉蒼白,“燕王認為,未來大明一定會與燕國的關係更加緊張是嗎?到時候,燕王就會沒有任何顧慮,推行人民史觀?”


    朱棣扭頭看向窗外,“這不是我能決定的,你來了好幾天,也看了好幾天,應該明白,我燕藩和大明,在很多內在的核心思想上,有著很大的衝突,我不會為了遷就大明而變成大明,我當然希望,雙方和睦相處,相互包容,相互理解,可中原能不能也如此?”


    “這些年,我已經沒有試圖改變中原了,但中原對我的敵意,似乎並沒有隨著我離開而減輕,對吧?”


    方孝孺沉默。


    燕王對未來悲觀。


    此刻,他突然也很悲觀。


    一會兒還得說服燕王迴朝。


    這個沉重話題,不能再繼續下去了。


    方孝孺收斂思緒,轉移話題,“王爺,為什麽還要教將士們農學、工學?”


    朱棣笑笑,“將士們早晚有一天,會離開軍中,學點東西,將來離開軍營,也有一技之長傍身,對了,明年,我們軍中,三十五歲以上的將士,要有一批退役……”


    方孝孺瞪大眼睛。


    三十五歲退役?


    這可是一個士兵,最好的年紀啊!


    ……


    迴到王宮。


    朱棣就帶著方孝孺進入書房。


    眾人在外麵等著,看著緊閉的書房門,全都有些緊張擔心,他們都知道,方孝孺要說什麽。


    求月票、推薦票、追訂、全訂。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我,朱棣,開局揚言奪嫡!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早餐羊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早餐羊奶並收藏大明:我,朱棣,開局揚言奪嫡!最新章節